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在儿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李奋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4-555,共2页
无导线起搏器因其体积小、无囊袋、植入创伤小,可避免传统电极导线磨损、断裂等优势,在起搏器植入领域大放异彩。但是,儿童由于其有异于成人的生理特征,植入路径、心腔大小、右心室目标区域条件、起搏比例、起搏器使用年限、未来更换等... 无导线起搏器因其体积小、无囊袋、植入创伤小,可避免传统电极导线磨损、断裂等优势,在起搏器植入领域大放异彩。但是,儿童由于其有异于成人的生理特征,植入路径、心腔大小、右心室目标区域条件、起搏比例、起搏器使用年限、未来更换等问题均成为儿童无导线起搏器应用的特殊挑战。本文对目前儿童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阐述了儿童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以期增进同行对这一前沿技术的了解,并推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在儿科领域的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植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卓明 杨琦 +1 位作者 郭林林 苏肇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6-1268,1294,共4页
目的分析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行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体肺分流术的73例青紫型CHD患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搜集患儿围术期的客观指标,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事件进行单... 目的分析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行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体肺分流术的73例青紫型CHD患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搜集患儿围术期的客观指标,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事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4例患儿发生早期失败。χ2检验结果显示: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年龄≤60 d、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同期行肺动脉扩大术和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最大值(ISmax)>20是影响患儿早期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同期行肺动脉扩大术及术后ISmax>20是早期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失败危险因素的青紫型CHD患儿,体肺分流术后早期应加强监护,以减少术后早期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肺分流术 早期失败 危险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A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科学声明解读 被引量:10
3
作者 傅立军 张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49-53,共5页
心肌病是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儿童时期并不多见,但预后极差,是引起儿童心功能不全和心原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研究资料,近40%有症状的心肌病患儿在诊断后2年内接受心脏移植或者死亡。过去10年中儿童心肌病... 心肌病是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儿童时期并不多见,但预后极差,是引起儿童心功能不全和心原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研究资料,近40%有症状的心肌病患儿在诊断后2年内接受心脏移植或者死亡。过去10年中儿童心肌病的诊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预后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罹患心肌病的儿童接受心脏移植的比例仍居高不下,心肌病依然是1岁以上儿童心脏移植的首要原因。目前在儿童心肌病的诊治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肌病的病因众多,病因诊断对于心肌病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临床上仅有少数心肌病患儿能明确其具体病因,对于大多数患儿仍缺乏对其病因的精准诊断;已发表的儿童心肌病相关的临床研究非常少见,相关的专题学术会议也少有开展,儿童心肌病的循证医学依据非常有限;儿童心肌病与成人心肌病虽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特点,目前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策略主要借鉴于成人经验,迄今为止仍没有儿童心肌病分类和诊断策略的指导性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肌病 分子遗传性疾病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5-370,共6页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介入治疗的方法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文章简要回顾小儿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以及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弓缩窄,血管内支架...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介入治疗的方法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文章简要回顾小儿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以及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弓缩窄,血管内支架在肺动脉分支狭窄、体静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及在未闭动脉导管中的植入以及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等,同时介绍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如经皮二尖瓣修复术、主动脉和肺动脉带瓣支架植入及外科手术中的介入治疗(内外科镶嵌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发展和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9-1220,共2页
自1974年创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以来,经过40余年努力,目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技术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间、单位间的水平还有差距,医疗保险和医疗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专用器材国产化等尚待进一步提高。... 自1974年创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以来,经过40余年努力,目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技术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间、单位间的水平还有差距,医疗保险和医疗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专用器材国产化等尚待进一步提高。该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小儿心脏外科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心脏外科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月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摄入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顾晓蓉 陈伟敏 管咏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了解6个月以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后的营养摄入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收治的6个月以下行CHD手术的9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6个月以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后的营养摄入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收治的6个月以下行CHD手术的9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及anthro3.2.2软件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本组93例CHD术后患儿中,低体质量30例、生长发育迟缓28例、消瘦17例,发生率分别为32.3%、30.1%、18.3%,非营养不良的患儿仅有18例(19.3%)。结论对于CHD术后患儿,医护人员应加强有效喂养,制订合理的喂养方案,建立长期营养支持系统,尽可能满足术后患儿对营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轶维 赵文婥 +6 位作者 王顺民 杜欣为 吉炜 朱荻绮 陈丽君 张志芳 李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8例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2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术,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被引量:12
8
作者 管咏梅 沈南平 何萍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HFMEA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改进气管插管的护理流程和制度。...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HFMEA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改进气管插管的护理流程和制度。结果实施改进的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2009年的0.188降低为2010年的0.113。结论应用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教育,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心蕊 蒋祖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3-696,共4页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已知先天性心脏病中占6%~8%,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CoA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介入和镶嵌治疗,其中支架置入治疗和镶嵌治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具体治疗方案选择应...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已知先天性心脏病中占6%~8%,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CoA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介入和镶嵌治疗,其中支架置入治疗和镶嵌治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具体治疗方案选择应该根据患儿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治疗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鋆 何萍萍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6期29-30,共2页
目的介绍镶嵌治疗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后护理经验,以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2例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予以镶嵌和封堵治疗。结果 22例手术均成功,安返监护室,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4.5%)。21... 目的介绍镶嵌治疗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后护理经验,以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2例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予以镶嵌和封堵治疗。结果 22例手术均成功,安返监护室,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4.5%)。2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4例患儿无明显影响心功能的残余分流,7例封堵器边缘残留少量左向右分流,但全组心功能基本正常。结论保持呼吸通畅,心率、血压稳定,做好胸腔引流、心内测压管、体温的监测,加强特殊用药伊诺前列素的监护,密切监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是镶嵌治疗肌部多发性缺损术后护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 镶嵌治疗 封堵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ntan手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干预研究
11
作者 俞红云 顾晓蓉 管咏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Fontan术后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Fontan术后出现并发症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 47例患儿中20例(内管道手术13例、外管道7例)出现心... 目的探讨Fontan术后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Fontan术后出现并发症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 47例患儿中20例(内管道手术13例、外管道7例)出现心律失常伴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7例出现低氧血症、11例出现胸腔积液、6例出现肾功能受损、2例出现肝肾功能受损、1例出现脑部并发症,2例因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 26%)。呼吸机使用时间2~160 h,胸腔引流时间4~28 d,术后监护时间3~12 d。结论 Fontan手术作为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会造成患儿恢复时间延长甚至死亡,针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能促使患儿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tan术后 并发症 相关因素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带瓣大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护理
12
作者 徐鋆 何萍萍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4-36,共3页
对16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大动脉(VH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结果术后8~42h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时间3~80d,除20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级。随访3个月至10年,仅1例因。VHC感染死亡,其余心... 对16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大动脉(VH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结果术后8~42h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时间3~80d,除20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级。随访3个月至10年,仅1例因。VHC感染死亡,其余心功能良好。表明术后对呼吸、循环、泌尿和神经系统的严密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同种带瓣大动脉 右心室流出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