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术后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倪平 管咏梅 +1 位作者 徐卓明 罗雯懿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56,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活产婴儿的1.0%〜1.2%[1]。随着外科手术和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发展,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患儿术后的成长、发展问题成为了先心病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2]显示,50%〜9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活产婴儿的1.0%〜1.2%[1]。随着外科手术和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发展,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患儿术后的成长、发展问题成为了先心病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2]显示,50%〜90%的先心病儿童面临着心脏相关营养不良的重要挑战,其中术后的营养情况不容乐观。术后营养不良会增加患儿的感染风险、延长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影响患儿远期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流程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罗雯懿 何萍萍 唐珊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提高先心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将102例法洛氏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2例。术后对照组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决定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于术后24h内启动肠内营养支持流程,... 目的提高先心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将102例法洛氏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2例。术后对照组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决定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于术后24h内启动肠内营养支持流程,根据患儿喂养耐受度调整喂养量。两组均于呼吸机撤离后患儿能耐受经口喂养终止肠内营养并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启动肠内营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呼吸机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96h供给热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值波动较对照组稳定,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于先心病术后患儿应启动规范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流程,以缩短肠内营养及呼吸机置管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流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转位手术新生儿围术期喂养行为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雯懿 管咏梅 +2 位作者 姚漪蔚 王韫 方文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4-1758,1762,共6页
目的·建立大动脉转位手术新生儿围术期喂养行为的干预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接受大动脉转位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n=140)及其母亲(n=140)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喂养行为的不同分为喂养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传... 目的·建立大动脉转位手术新生儿围术期喂养行为的干预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接受大动脉转位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n=140)及其母亲(n=140)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喂养行为的不同分为喂养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对患儿喂养行为结局及母亲的满意度、自我效能和抑郁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儿喂养行为结局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的胃管留置时间较短,口腔运动能力较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母亲的满意度、自我效能和抑郁状况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大动脉转位术围术期患儿的喂养行为结局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母亲的喂养技能及维持情绪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术 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 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镇静量表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雯懿 管咏梅 何萍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95-97,共3页
综述了目前应用于儿科临床的镇静量表各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从镇静药物的使用、镇静评估工具的使用及护士在镇静治疗中承担的角色反思我国现行镇静评价体系。
关键词 儿科 躁动 镇静 镇静量表 重症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庞亚昌 徐卓明 +2 位作者 张明杰 王丽平 陈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心脏手术的12922例CHD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心脏手术的12922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79例术后进行了腹膜透析(PD组),12243例未进行腹膜透析(NPD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究P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早期腹膜透析与延迟腹膜透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姑息手术(OR=2.864,95%CI:2.082~3.938)、延迟关胸(OR=4.789,95%CI:3.611~6.353)、术前缺氧(OR=4.452,95%CI:3.571~5.551)、RACHs-1评分≥3分(OR=2.919,95%CI:2.337~3.646)、体外循环时间(CPB)≥120 min(OR=1.897,95%CI:1.441~2.498)、ACC≥60 min(OR=1.913,95%CI:1.457~2.511)及年龄较小(OR=1.011,95%CI:1.002~1.020)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发现,早期腹膜透析和延迟腹膜透析组病死率及腹膜透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手术、延迟关胸、术前缺氧、RACHs-1评分≥3分、CPB≥120 min、ACC≥60 min及年龄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是否需行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早期腹膜透析虽然对病死率及腹膜透析持续时间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腹膜透析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