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例儿童PRKAG2心脏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严子航 王玉珍 +4 位作者 产文秀 陈浩 吴近近 陈轶维 傅立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5,23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PRKAG2心脏综合征(PCS)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PC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共纳入7例PCS患儿,其中男6例,女1例,发病中位年龄9.0(3.0~12.0)岁。其中... 目的探讨儿童PRKAG2心脏综合征(PCS)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PC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共纳入7例PCS患儿,其中男6例,女1例,发病中位年龄9.0(3.0~12.0)岁。其中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心肌肥厚,4例合并心室预激,2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窦性静止。7例患儿中检测到PRKAG2基因的6种不同的错义突变,包含2个新发现的突变(F293V,Q337H)。中位随访时间3.0(2.0~3.8)年,其中1例患儿进展为终末期心衰接受心脏移植、1例因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例因为左室流出道梗阻分别接受了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和室间隔射频消融手术。结论PCS是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少见病因,容易发生传导系统病变,对于合并预激综合征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肥厚型心肌病患儿,需要注意该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AG2心脏综合征 肥厚型心肌病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救治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诗喻 王薇 +2 位作者 朱荻绮 沈捷 曹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736,共9页
患儿,男,6岁10月龄,因“反复发热2个月,精神不佳半天”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出现发热,多次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超声心动... 患儿,男,6岁10月龄,因“反复发热2个月,精神不佳半天”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循环分流术后出现发热,多次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超声心动图示管道不通畅,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等抗感染,患儿用药后骨髓抑制明显,感染控制不佳,行急诊手术摘除赘生物、中央分流术后仍反复发热,改用康替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病情改善,感染稳定控制,随访半年患儿无反复感染,未见脏器损伤及骨髓抑制现象,超声心动图示血流通畅。本病例拟为临床医师应对此类复杂感染提供临床思路,并对儿童耐药菌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康替唑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及选择术式
3
作者 赵雷生 张玉奇 +1 位作者 陈丽君 张志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4-96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EA)及选择术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E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测算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上缘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下缘之间距离(MTD)、二尖瓣前瓣根部与心尖距离和三尖瓣隔瓣根部与心...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EA)及选择术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E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测算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上缘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下缘之间距离(MTD)、二尖瓣前瓣根部与心尖距离和三尖瓣隔瓣根部与心尖距离的比值(MTR)及扩展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对比MTD及MTR诊断儿童EA的准确率,分析GOSE评分对于选择术式的价值。结果216例中,199例超声心动图见三尖瓣隔瓣下移;根据MTD>15 mm、MTR>1.2及MTR>1.5诊断儿童EA的准确率分别为81.91%(163/199)、95.98%(191/199)及68.34%(136/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02~51.856;P均<0.001)。17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01例接受双心室修补术,90例GOSE评分≤1.00者术后均恢复良好,GOSE评分>1.00的11例中,5例(5/11,45.45%)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2例接受“一个半”心室修补术,GOSE评分≤1.00者22例、>1.00者40例,术后均恢复良好;15例接受单心室修补术,GOSE评分均>1.00,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所测MTR>1.2可较准确地诊断儿童EA;GOSE评分有助于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布斯坦畸形 三尖瓣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肌病诊断治疗10年回顾 被引量:17
4
作者 章旭 黄美蓉 +9 位作者 陈树宝 武育蓉 柏屏 郭颖 傅立军 赵鹏军 高伟 李奋 李筠 张玉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了解小儿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诊治的心肌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39例,男204例,女135例;平均年龄45.26个月(1 d~15岁)。失... 目的了解小儿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诊治的心肌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39例,男204例,女135例;平均年龄45.26个月(1 d~15岁)。失访82例,死亡9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87例(55.2%),失访42例(22.5%),死亡67例(35.8%);肥厚型心肌病(HCM)80例(23.6%),失访23例,死亡11例;限制型心肌病(RCM)16例(4.7%);未分类型心肌病(UCM)55例(16.2%);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型心肌病(ARVC)1例(0.3%)。DC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9±0.69)%,HCM平均LVEF(79.04±2.70)%。HCM中梗阻型39例,死亡2例(5.1%);非梗阻型41例,死亡9例(22.0%)(P=0.02)。RCM平均LVEF(63.7±2.3%),死亡5例(31.3%)。UCM主要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平均LVEF(44.88±1.97)%,死亡12例(21.8%)。ARVC仅1例,失访。结论儿童心肌病中DCM最常见。HCM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发病率相近,后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 被引量:62
5
作者 戎艳鸣 楼建华 徐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患儿安全。方法:创建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包括制定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政策,配备数量充足和资历合格的护理人员,明确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对临床护理人员...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患儿安全。方法:创建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包括制定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政策,配备数量充足和资历合格的护理人员,明确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与考核,研制工具以评价护理人员执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措施的情况,评价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患儿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的总体满意度为93.5%,患儿安全指标如给药错误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把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理念转化为行动,深入到儿科护理实践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而在患儿危机时刻,让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儿科 参与 信息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7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丽 李筠 +2 位作者 肖婷婷 谢利剑 沈捷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婴儿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促、烦躁、汗多等;儿童表现为胸闷、心悸、腹部不适、乏力等。将电复律、食管调...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婴儿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促、烦躁、汗多等;儿童表现为胸闷、心悸、腹部不适、乏力等。将电复律、食管调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以食管调博转复率最高,物理治疗转复率最低;普罗帕酮、地高辛、胺碘酮3种药物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PSVT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略。治疗PSVT方法多样,可先试行兴奋迷走神经,无效者再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电复律和食管调搏术,其中食管调搏术复律成功率较高。治疗PSVT药物的疗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选择药物需要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复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3
7
作者 戎艳鸣 楼建华 +1 位作者 徐红 冯芳茗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每个病房配备充足人力,护理人员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指导并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随机抽取330例患儿家...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每个病房配备充足人力,护理人员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指导并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随机抽取330例患儿家长,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超过90%的家长对9个条目(共10个)表示满意;医保、上海户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自费、外地患儿家长(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护士应重视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重视患儿疾病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兼顾不同地区患儿家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优质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筠 周爱卿 +2 位作者 杨健萍 朱敏 张海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3-1084,1097,共3页
目的提高对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8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2.5岁)。结果盐酸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控制心... 目的提高对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8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的难治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2.5岁)。结果盐酸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控制心室率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0%左右;同时它有不同程度转复窦性心律的作用,房性心动过速6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89%、室性心动过速56%;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具有协同盐酸胺碘酮抗心动过速的作用。治疗过程中7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盐酸胺碘酮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小儿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 持续性心动过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章旭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特点和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2011年115例DC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男70例(61%),女45例(39%);起病年龄1~180个月,平均(37.61±4.84)个月,起病≤1岁者占54%(62/115);... 目的了解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特点和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2011年115例DC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男70例(61%),女45例(39%);起病年龄1~180个月,平均(37.61±4.84)个月,起病≤1岁者占54%(62/115);初诊心功能Ⅲ~Ⅳ级者62.5%(72/11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在心功能Ⅰ~Ⅱ级组[(33.0±7.9)%、(16.1±4.4)%]明显高于Ⅲ~Ⅳ级组[(29.2±7.5)%、(13.6±3.8)%](P<0.05);起病年龄≤1岁、~10岁、>10岁三组患儿经体表面积标准化的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逐渐减小;Ⅲ~Ⅳ级组的cTnI、CK、CK-MB值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确诊时心功能级数(P<0.01)、左室射血分数(P<0.05)、左室缩短分数(P<0.05)是扩张型心肌病死亡相关因素。结论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确诊时≤1岁患儿最多,多为心功能Ⅲ~Ⅳ级,初诊年龄及心功能级别对患儿预后有明显影响;DCM患儿初诊心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可作为预测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预后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红平 李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对36例DCM儿童(DCM组)和5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长程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CM组的时域指标,包括全部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天5分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对36例DCM儿童(DCM组)和5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长程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CM组的时域指标,包括全部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天5分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频域指标,包括极低频段功率(VLF)、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的DCM组及2例DCM死亡病例随着心功能的恶化,HRV各指标均呈进行性下降。结论 DCM患儿的HRV明显降低,显示其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HRV对预测DCM患儿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贮积型心肌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立军 乔钰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7-842,共6页
糖原贮积型心肌病是一类由糖原代谢障碍引起糖原在心肌细胞内过度累积所致的心肌病,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糖原贮积病Ⅱ型(庞贝病)、Danon病及PRKAG2心脏综合征,是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病因。糖原贮积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心肌肥厚... 糖原贮积型心肌病是一类由糖原代谢障碍引起糖原在心肌细胞内过度累积所致的心肌病,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糖原贮积病Ⅱ型(庞贝病)、Danon病及PRKAG2心脏综合征,是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病因。糖原贮积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甚至可引起早期死亡。早期识别和诊断,并做出精准的干预,有望改善心肌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原贮积性心肌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性心肌病 庞贝病 Danon病 PRKAG2心脏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2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希珂 徐欣怡 +5 位作者 刘廷亮 高伟 黄美蓉 李奋 孙锟 郭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TIC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1.82%的TIC由房性心律失常所致,多见于男性小婴儿。TIC患儿经控制心律失常及强心、利尿、扩...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TIC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1.82%的TIC由房性心律失常所致,多见于男性小婴儿。TIC患儿经控制心律失常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药物治疗时间平均(14.00±8.20)d。10例复发心动过速中7例见于房性心律失常患儿,经治疗后缓解。复发患儿中3例再发TIC,经治疗后心功能仍可恢复正常,但治疗时间较初次发作治疗时间延长,平均(19.50±8.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TIC患儿于学龄前期行射频消融术后治愈。TIC患儿经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明显改善,包括经体表面积标化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TIC是一种可逆性、预后良好的心肌病。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儿童TIC,并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室性心律失常所致TIC需行射频消融术获得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自动智能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贻曼 韩啸翔 +8 位作者 张玉奇 张志芳 沈蓉 陈丽君 董斌 袁加俊 胡孟晗 李庆利 陈建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2-829,共8页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在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自动识别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超声诊断中心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22年9-10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儿童的4 035张心脏超声图像,按照6...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在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自动识别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超声诊断中心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22年9-10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儿童的4 035张心脏超声图像,按照6∶2∶2的比例将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2 421张)、验证集(807张)、测试集(807张)。通过改进密集连接网络(DenseNet)开发了一个轻量、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15个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自动识别,并与DenseNet121、InceptionV3、MobileNetV3 3种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比较。以人工手动标注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准确度、精确率、特异度、召回率和F1指数评价深度学习模型的识别性能。使用参数量、模型大小和浮点运算数3个指标评估模型的识别效率。采用混淆矩阵展示模型的识别结果,并通过热力图反映模型对图像特征的关注度。结果 DenseNet121、InceptionV3、MobileNetV3模型和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15个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和非标准切面的平均F1指数分别为94.59%、95.13%、92.41%、94.73%,参数量分别为7.0×10~6、24.4×10~6、4.2×10~6、1.8×10~6,模型大小分别为13.941、48.777、8.445、3.588 MB,浮点运算数分别为11.16×10~9、12.89×10~9、0.86×10~9、3.05×10~9。从混淆矩阵和热力图可以看出,所提出的模型对15个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和非标准切面的识别率高于DenseNet121、InceptionV3、MobileNetV3模型,且能够关注到超声切面中的关键特征区域。结论 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可准确地识别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且模型的参数量较少,运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儿童 深度学习 标准切面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球囊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志庆 赵鹏军 +5 位作者 高伟 黄美蓉 李奋 刘廷亮 曹剑锋 孙爱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收治3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患儿,其中2例为男性,分别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闭锁(PA)、室间...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收治3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患儿,其中2例为男性,分别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闭锁(PA)、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残存右肺动脉狭窄。1例女性,为"PA、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心导管介入治疗,分别测狭窄段压差和血管内径,选择合适CB扩张,根据扩张效果决定是否应用高压球囊再扩张。结果 TOF男性患儿和PA/VSD女性患儿先选择CB扩张后,予高压球囊再次扩张,血管内径由术前4.6 cm和4.2 cm分别增至5.8 cm和5 cm,压差由术前35 mmHg和12 mmHg分别降为19 mmHg和7 mmHg;PA/VSD男性患儿,应用CB扩张后,血管内径由术前4.8 cm变为5.6 cm,压差由术前12 mmHg降为6 mmHg。术中和术后均无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治疗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分支狭窄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怡蓓 张志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0-672,676,共4页
目的探讨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1488例行心导管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74例(5.0%)患儿在心导管术后出现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男39例、女35例,中位年龄60.0(25.0~108.0)月;... 目的探讨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1488例行心导管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74例(5.0%)患儿在心导管术后出现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男39例、女35例,中位年龄60.0(25.0~108.0)月;包括穿刺处血肿64例、股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2例。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的年龄和体质量较大,身长(高)较高,穿刺血管为动脉、术前抗凝、使用大导管鞘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心导管术后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术前接受抗凝治疗、术中穿刺动脉血管、置入大导管鞘以及既往接受先心病手术患儿更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术 血管穿刺 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改变的研究
16
作者 周云国 朱荻绮 吉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因各类心动过缓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患儿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讨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因各类心动过缓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患儿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术前与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Z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入选21例患儿,男8例、女13例,年龄8.0岁(4.0~11.0岁),体质量26.1kg(15.3~45.8kg)。植入双腔起搏器15例,植入单腔起搏器6例。21例患儿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1周cTnI和CK-M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nI和CK-MB在术后1天最高,分别高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的LVDD-Z值和LVEF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动过缓患儿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可出现短暂、轻度、可逆的心肌损伤,但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列线图模型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预测作用
17
作者 陈蓉 张锰 +2 位作者 朱荻绮 郭颖 沈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7,共9页
目的·评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 目的·评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4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37)和验证集(n=103)。通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CAL的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系数对各变量赋分,得到一个预测评分系统,并将其与目前3个常用评分系统(Kobayashi评分、Egami评分和Sano评分)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男性、低白蛋白血症、ANCA阳性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95%CI 0.667~0.821)和0.645(95%CI 0.500~0.794),表明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模型经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训练集χ^(2)=5.105,P=0.746;验证集χ^(2)=13.549,P=0.094)验证,预测准确性良好;DCA显示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系数建立CAL的预测评分体系,与Kobayashi评分、Egami评分、Sano评分模型相比,其灵敏度(58.4%)和特异度(78.7%)均较高。结论·研究基于ANCA建立了一个可有效预测KD患儿发生CAL风险的评分模型,可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高危患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 被引量:26
18
作者 何萍 陈敏 +2 位作者 徐惠英 陈萍 张玉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构型及功能变化。资料与方法48例GDM孕妇按照母体血糖水平分为GDM1组和GDM2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脏二尖瓣环内径(MVA)、三尖瓣环内径(TVA)、主动脉瓣环内径(AVA)、肺动脉瓣环内...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构型及功能变化。资料与方法48例GDM孕妇按照母体血糖水平分为GDM1组和GDM2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脏二尖瓣环内径(MVA)、三尖瓣环内径(TVA)、主动脉瓣环内径(AVA)、肺动脉瓣环内径(PVA)、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RVDd)、左/右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RVDs)、左/右室壁厚度(LVWT、RV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右室短轴缩短率(LVFS、RVFS)、二、三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MV、E/ATV)、左/右室Tei指数(LVMPI、RVMPI)。选择同期96例正常妊娠孕妇作对照。结果 GDM2组胎儿MVA、TVA、PVA、LVMPI、RVMPI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1组胎儿MVA、TVA、AVA、PVA和RVMPI均小于GD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1组各瓣环内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MPI、RVMPI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血糖水平越高,胎儿心脏构型及功能改变越明显。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与室间隔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萍 张玉奇 +2 位作者 陆彧 徐惠英 洪向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1-774,77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的改变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以39例GDM胎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室间隔肥厚分为室间隔肥厚组(MH组)和无室间隔肥厚组(NMH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的改变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以39例GDM胎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室间隔肥厚分为室间隔肥厚组(MH组)和无室间隔肥厚组(NMH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右心室短轴缩短率(RVFS),二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MV),三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TV),主动脉瓣血流峰值速度(VPAO),肺动脉瓣血流峰值速度(VPPA),左心室心肌工作指数(LV MPI)右心室心肌工作指数(RV MPI),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NMH组VPAO、VPPA、LVEF、LV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VPAO、VPPA、LVEF、LVFS、RV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AMV、E/AT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LVEF、LVFS、RVFS明显高于NMH组,E/AMV、E/ATV明显低于N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NMH组LV MPI、RV M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LV MPI、RV MPI均高于N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FS、RVFS、VPAO、VPPA与IVSd呈正相关(r=0.48,0.51,0.45,0.30,0.30,P<0.05)。结论 GDM胎儿心脏功能改变可能与心脏室间隔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心室功能 心室功能 室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9
20
作者 沈蓉 张玉奇 +5 位作者 蔡及明 朱俊学 张志芳 陈笋 姚莉萍 吴兰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肺静脉回流情况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0例心脾...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肺静脉回流情况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中,无脾综合征159例,其中61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38.3%),多脾综合征31例,其中5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16.1%)。66例患儿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诊断符合者17例(占25.7%),漏误诊49例(占74.3%);66例肺静脉回流异常患儿中,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者17例,超声诊断15例(占88.2%)。结论无脾综合征患儿常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的肺静脉异位引流,其他类型肺静脉回流异常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综合征 肺静脉回流异常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