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
作者 毛萌 金星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0-712,共3页
发育行为儿科学是顺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起来的儿科学亚学科,其核心是关注儿童与发育有关的器官系统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中国的发育行为儿科学已经蓄势待发。
关键词 发育行为儿科学 发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遗尿症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婷婷 王梦星 +4 位作者 汤伟 董辽 杨光 杜小霞 马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5,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37例,所有受试者接受rs-fMRI扫描,通过静息态数据计算NE患者组以及HC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DC值和ReHo值,与临床指标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NE患者组在前扣带回、海马旁回的DC值降低,前扣带回ReHo值降低。海马旁回的DC值与异态睡眠的评分呈正相关(P=0.045,r=0.256),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P=0.010,r=0.062)。结论研究表明NE儿童其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NE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遗尿症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海马旁回 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受害经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段芳芳 王配配 +6 位作者 郑钦亮 杜莉 羊春菊 熊小花 周婷 张驰 王广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330-3337,共8页
背景睡眠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既往研究提示欺凌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初中生校园欺凌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经历的相关性。方法2020-03-18至04-18选取三亚市公立学校在读... 背景睡眠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既往研究提示欺凌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初中生校园欺凌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经历的相关性。方法2020-03-18至04-18选取三亚市公立学校在读的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公立学校分布在三亚市三个主要常住人口聚集区:天涯区5所、吉阳区3所、崖州区1所。以电子问卷方式调查三亚市初中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评分、临床失眠诊断、既往被欺凌经历及其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程度等信息,根据有无被欺凌经历分为有欺凌组和无欺凌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被欺凌经历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联。结果发放问卷3050份,共回收2727份问卷,最终合格问卷2167份,有效应答率为79.5%。初中生报告有被欺凌经历者125例(有欺凌组),无被欺凌经历者2042例(无欺凌组)。两组年龄、性别、年级、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同学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女同学,初二、初三学生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初一学生,有焦虑、抑郁者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两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差比例、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紊乱累加问题、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ISI量表总分、失眠症状比例、医生诊断失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因校园欺凌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的程度与PSQI量表总分(rs=0.166,P<0.001)、ISI量表总分(rs=0.151,P<0.001)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3.54,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3.47,P<0.001)、入睡时间(OR=2.28,P<0.001)、睡眠时长(OR=1.88,P<0.001)、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93,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10.49,P<0.001)、日间功能障碍(OR=4.31,P<0.001)、失眠症状(OR=4.95,P<0.001)及医生诊断失眠(OR=2.76,P<0.001)均相关。在模型1中协变量的基础上,增加焦虑、抑郁作为协变量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2.45,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2.71,P<0.001)、入睡时间(OR=1.92,P=0.002)、睡眠时长(OR=1.59,P=0.025)、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27,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4.75,P=0.039)、日间功能障碍(OR=3.19,P<0.001)、失眠症状(OR=3.18,P<0.001)均相关。结论被欺凌经历可能是初中生睡眠质量差和失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睡眠质量 被欺凌经历 初中生 学生 校园欺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