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基因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闫慧 刘兰波 +4 位作者 丁丽霞 李本尚 沈树红 汤静燕 莫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类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8例T-ALL患儿中,15例(51.57%)患儿的NOTCH1基因发生突变,均为杂合性突变。突变患儿入院时外周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与无突变患儿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28例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75.0%(21/28),其中突变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80.0%(12/15),无突变患儿为69.2%(9/13)。此外,3例复发的突变组患儿至一年随访时均已死亡(一年时病死率为20%),而4例复发的无突变患儿经再次化疗后至一年随访时均存活(一年时病死率为0%)。结论儿童T-ALL患者中NOTCH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位点多样;NOTCH1突变者初诊时疾病更严重,短期预后较好、而复发后挽救治疗预后更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组蛋白H3和H4的表达纯化及其细胞毒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明昂 陶悦 +2 位作者 张小秦 曹清 莫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细胞外组蛋白在脓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肺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标准品,至今无法对患者体内的胞外组蛋白进行精确定量,导致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无法根据血清组蛋白含量对疾病进行精确分级,也无法... 细胞外组蛋白在脓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肺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标准品,至今无法对患者体内的胞外组蛋白进行精确定量,导致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无法根据血清组蛋白含量对疾病进行精确分级,也无法据此合理用药。同时,对患者体内胞外组蛋白精确定量也有助于确定细胞毒性机制研究的使用剂量。本研究用大肠杆菌表达单体变性组蛋白H3和H4,亲和纯化后用梯度稀释和透析方法,可以得到复性的组蛋白单体H3、H4以及H3/H4复合物。通过对蛋白质在纯化过程中稳定性的比较,发现H3/H4复合物较单体更为稳定。以该复合物(50μg/m L)处理HUVEC细胞,细胞存活率约为20%,与小牛胸腺组蛋白(200μg/m L)的毒性类似。该复合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可被人血清白蛋白以浓度依赖的形式(0.625~10 mg/m L)缓解,提示其构象基本正确。因此,重组组蛋白H3/H4复合物可以作为精确定量组蛋白的标准品,对基于组蛋白含量的疾病分级和组蛋白毒性机制的研究均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表达纯化 细胞毒性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sgc8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康力 马亚妮 +3 位作者 王筱金 苗彦彦 韩达 谭蔚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7-1167,共11页
目的·研究核酸适配体sgc8对不同骨髓细胞的识别能力,评价其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5-羧基荧光素标记的核酸适配体sgc8及其对照随机文库链(Lib)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83例临床骨髓样本,分析各细胞... 目的·研究核酸适配体sgc8对不同骨髓细胞的识别能力,评价其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5-羧基荧光素标记的核酸适配体sgc8及其对照随机文库链(Lib)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83例临床骨髓样本,分析各细胞群sgc8与Lib阳性百分比差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L样本中,sgc8在大部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和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样本中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其中,sgc8对不同AML亚型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不同,而对T-ALL不同亚型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没有差异;但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样本中,sgc8未见明显识别能力。在正常骨髓样本中,sgc8可以识别髓系原始细胞,而不识别早期B细胞及其他成熟细胞群。结论·sgc8在AML、T-ALL和正常骨髓样本中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且对不同AML亚型可能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但它对B-ALL样本的细胞无显著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sgc8 急性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胞外组蛋白对内皮细胞毒性研究
4
作者 朱明昂 陶悦 +2 位作者 曹清 周云芳 莫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2-948,共7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组蛋白在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中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特征。方法以实验室体外表达纯化的重组人源化组蛋白H3/H4复合物纯品代替小牛胸腺组蛋白,对内皮细胞进行低剂量(10μg/m L)、长时间(48 h)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流式细... 目的探讨低剂量组蛋白在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中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特征。方法以实验室体外表达纯化的重组人源化组蛋白H3/H4复合物纯品代替小牛胸腺组蛋白,对内皮细胞进行低剂量(10μg/m L)、长时间(48 h)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细胞百分比,检测细胞上清组蛋白含量。结果低剂量组蛋白长时间处理可引起内皮细胞发生持续的细胞死亡,细胞形态变化和功能丧失。这一毒性作用在10μg/m L组蛋白H3/H4处理时得到重复,且定量结果显示其在短时间内即可作用于细胞内部引起一系列胞内反应。结论比以往实验处理条件更低和更接近于病理情况的10μg/m L的H3/H4就能有效引起脓毒症等重症感染性疾病的体内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组蛋白 内皮细胞 细胞毒性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