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转化医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先群 徐晓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57-1060,共4页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是将临床医疗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基础研究方向,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它是一个双向、不断循环向上的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转化医学在眼科的应用发展包括在糖尿病...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是将临床医疗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基础研究方向,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它是一个双向、不断循环向上的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转化医学在眼科的应用发展包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变性中的应用、人工角膜和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研究、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眼科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和眼科新型药物的开发等。眼科转化医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眼科学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方菲(综述) 邵春益 傅瑶(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角膜内皮层由角膜内皮细胞构成,可起到离子泵和屏障的作用,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成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由周边细胞移行扩展代偿,过度损伤则可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引起角膜水肿、视力下降。目前角膜内皮失代偿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角膜内... 角膜内皮层由角膜内皮细胞构成,可起到离子泵和屏障的作用,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成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由周边细胞移行扩展代偿,过度损伤则可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引起角膜水肿、视力下降。目前角膜内皮失代偿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内皮细胞增殖分化机制进行研究,许多角膜移植的替代治疗方法也被提出,包括内皮细胞再生、干细胞分化、细胞移植疗法、组织工程技术、人工合成内皮。细胞移植疗法和人工合成内皮已有研究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他方法仍在基础研究阶段,临床治疗效果尚未可知。本文综述了角膜移植替代疗法的研究进展,以期寻找因为供体缺乏而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手术治疗受限的解决办法,早日实现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移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内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孙燕(综述) 盛迅伦 周激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5-679,共5页
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因其良好的近视矫治效果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术后ICL位置的变化会导致视力下降、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本文依据ICL型号、测量参数、ICL周边组织形态、ICL固定位置等从拱高和旋转2个方面总结造... 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因其良好的近视矫治效果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术后ICL位置的变化会导致视力下降、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本文依据ICL型号、测量参数、ICL周边组织形态、ICL固定位置等从拱高和旋转2个方面总结造成ICL稳定性改变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参数,发现型号选择参数、眼内空间组织参数、晶状体脚襻位置、生理调节等因素均可能影响ICL/散光型ICL的拱高和轴位。对这些因素的正确判断可为规范ICL手术、提高ICL眼内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也是ICL手术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提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楚翘 周激波 +3 位作者 姚腾腾 王泽淇 高慧芹 汪朝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羊膜填塞 内界膜翻转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适合中国人群的甲状腺眼病临床活动性评分方法
5
作者 雷超宇 王慧 +1 位作者 孙静 周慧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7-982,共6页
甲状腺眼病(TED)是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致盲眼眶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25%~50%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会继发TED。活动性分期是TED的重要评估指标,对于临床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等十分关键,而临床活动... 甲状腺眼病(TED)是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致盲眼眶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25%~50%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会继发TED。活动性分期是TED的重要评估指标,对于临床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等十分关键,而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分期方法。为了提升CAS评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在TED指南中推荐使用CAS评分图谱。然而,该图谱主要基于高加索人,鉴于中国人与高加索人眼眶的解剖学差异以及眼部特征的不同,需要综合现有指南中评分细则进一步完善CAS评分,从而规范其在中国TFD患者中的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为疾病精准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眼病 临床活动性评分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斜视诊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勇麟 陈墨馨 +4 位作者 刘哲源 李奕霏 王子琦 舒琴 李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斜视是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失衡,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一种眼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可造成弱视、视功能损害、斜颈等发育不良和心理障碍。该病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可避免造成视力和立... 斜视是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失衡,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一种眼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可造成弱视、视功能损害、斜颈等发育不良和心理障碍。该病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可避免造成视力和立体视的永久损害。然而,目前斜视的诊断高度依赖眼科医师专业检查,效率低、覆盖面小,而常规的入校筛查无法反映斜视度,且准确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斜视筛检效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热点问题。该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角度,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斜视诊疗现状,综述斜视领域中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的研究进展及不足,为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的斜视诊疗前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人工智能 诊断 治疗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计菁 罗敏 +1 位作者 范先群 陆剑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 目的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4眼/27例)。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拟调节力、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4.7者占93.3%,裸眼近视力≥4.5者占86.6%;对照组最佳矫正远视力≥4.7者占73%,术后裸眼近视力≥4.5者占11.1%;两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拟调节力为(-3.14±0.91)D,对照组为(-1.03±0.33)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波前像差检查显示:小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Z3-1、Z1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能够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与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比较能有效提高拟调节力,但植入后引起眼的高阶像差增加和对比敏感度降低,尤其在暗视下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多焦点人工晶体 拟调节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对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勤 林厚维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84,706,共5页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动情况。结果62例眼眶骨折中23例为单纯眶壁骨折,其中18例术前有复视,19例出现Ⅰ级或Ⅱ级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仅5例残留Ⅰ级或Ⅱ级复视,5例有Ⅰ级眼球运动障碍。39例复合性眼眶骨折中,其中36例术前有复视,38例发生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29例有复视(6例为Ⅲ级复视),22例有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伤后3周内施行手术修复的12例患者中仅1例为Ⅲ级复视,而3个月后施行手术的23例患者中有5例为Ⅲ级复视。结论手术修复眼眶骨折能够有效改善眼球运动功能和复视程度,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修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沛霞 席淑新 +2 位作者 郭文毅 夏海鸥 卢惠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16-19,共4页
目的编制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价其信、效度。方法根据文献回顾和深度访谈确定3个测量维度并形成条目池,通过专家效度检测和表面效度测试对条目进行筛选。方便抽样选取171名青光眼患者进行测试,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编制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价其信、效度。方法根据文献回顾和深度访谈确定3个测量维度并形成条目池,通过专家效度检测和表面效度测试对条目进行筛选。方便抽样选取171名青光眼患者进行测试,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测。结果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包含3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量表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8,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712~0.891,重测信度为0.612~0.833;探索性因子萃取三个,特征值分别为:7.80、2.14、1.26,可解释方差百分比分别为30.05%、18.93%和16.90%,累计解释变异量为65.96%。结论自行设计的青光眼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价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自我管理 心理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层培养及后板层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瑶 范先群 +2 位作者 罗敏 陈苹 李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角膜内皮层并进行移植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种植于羊膜基底膜上,形成单层角膜内皮层,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将构建的角膜内皮层对切除后板层的兔角膜进行移植,同时以无培养内皮细...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角膜内皮层并进行移植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种植于羊膜基底膜上,形成单层角膜内皮层,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将构建的角膜内皮层对切除后板层的兔角膜进行移植,同时以无培养内皮细胞的羊膜移植作为对照,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及厚度,对内皮层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上生长呈单层,细胞为多角形,排列紧密,其形态及结构与正常兔角膜内皮组织相似。培养内皮层移植后,角膜维持相对透明及薄度;而对照眼角膜严重水肿、混浊,厚度明显大于实验眼角膜(P<0.01)。培养内皮移植后具正常内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结论羊膜是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移植有望治疗角膜内皮失偿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羊膜移植 培养 后板层移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后层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惠敏 李政康 +1 位作者 孙英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观察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后层(睑板结膜)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自体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的眼睑后层缺损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10眼),女性7例(7眼),年龄21~79岁;眼睑肿瘤切除术后一期修复10... 目的观察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眼睑后层(睑板结膜)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自体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的眼睑后层缺损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10眼),女性7例(7眼),年龄21~79岁;眼睑肿瘤切除术后一期修复10例,化学伤后眼睑内翻倒睫2例,外伤后眼睑缺损3例,结膜囊成形术佩戴义眼片后眼睑退缩2例;上睑缺损9例,下睑缺损8例。术后随访检查指标包括眼睑的形态、角膜刺激症状及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上皮等。结果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眼睑形态良好;接受下睑缺损修复者术后无明显不适;接受上睑缺损修复的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有眼部充血、异物感等不适症状,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脱落,经局部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硬腭黏膜具有完整的黏膜上皮组织及与睑板相似的坚韧度,可有效修复眼睑后层的缺损,且对下睑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硬腭黏膜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扩散函数法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静 吕帆 +3 位作者 周激波 郑景伟 瞿佳 王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种环境下(3mm和6mm瞳孔直径)视觉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变化,用PSF分析法评价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8例72眼纳入本研究,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等效球镜值分别为(-2.72±0.52)、(-4.89±0.80)、(-8.00±0.98)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PSF分析仪测量模拟明视、暗视下的MTF值。结果LASIK术前,3/11/71和6Hi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3mIn瞳孔直径下,低、中、高空间频率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高空间频率(18.85~37.70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m瞳孔直径下,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低空间频率(2.98~7.44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中、高空间频率(9.42~37.70cpd)的MTF值下降不明显(P〉0.05);而高度近视组术后各时间点在所有空间频率段MTF值均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MTF值随屈光度及瞳孔直径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好转的趋势。PSF分析可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准分子激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近视 点扩散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翼状胬肉切除并眼表重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雯娟 傅瑶 +2 位作者 李瑾 邵春益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巨大翼状胬肉并眼表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收治的13例(14眼)巨大翼状胬肉病例。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覆盖术。术中使用0.02%的丝裂霉素C作用于巩膜床1...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巨大翼状胬肉并眼表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收治的13例(14眼)巨大翼状胬肉病例。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覆盖术。术中使用0.02%的丝裂霉素C作用于巩膜床1 min。结果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角膜透明或遗留角膜云翳,无角膜溶解、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覆盖可以有效的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减轻术后刺激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有利于眼表结构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佳 周丹虹 陆琳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39例翼状胬肉患者(1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MMC(0.2 mg/mL)棉片于巩膜面湿敷2 m in,随访1年,对...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39例翼状胬肉患者(1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中MMC(0.2 mg/mL)棉片于巩膜面湿敷2 m in,随访1年,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胬肉复发6眼(3.92%);结膜创口延迟愈合11眼(7.19%)及浅层点状角膜炎9眼(5.88%),未予特殊治疗;结膜瓣溶解7眼(4.58%)、巩膜无血管化2眼(1.31%)及继发青光眼1眼(0.65%),局部药物治疗有效;结膜肉芽肿2眼(1.31%)及角巩膜溶解患者2眼(1.31%),联合手术治疗。结论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可降低胬肉复发,但同时可能造成角巩膜溶解等并发症。应术前排除免疫性疾病史,术中注意敷贴放置位置,术后注重随访,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游离结膜瓣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上睑退缩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静 张艺丹 +4 位作者 刘星彤 钟思思 王洋 周慧芳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研究旨在改进上睑退缩的手术方式,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上睑退缩2~5 mm的患者,应用改良的提上睑肌延长术进行矫治,观察术... 目的·研究旨在改进上睑退缩的手术方式,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上睑退缩2~5 mm的患者,应用改良的提上睑肌延长术进行矫治,观察术后眼部不适和外观的改善情况。结果·共计34例(43眼)上睑退缩患者接受了改良的提上睑肌延长术,其中男性7例,女性27例。术后6个月,25例患者上睑退缩完全矫正,9例患者明显改善;患者睑裂高度平均下降3.7 mm(P=0.000),眼睑闭合不全、眼部不适、畏光流泪等症状均获得治愈或改善。结论·改良的提上睑肌延长术能够有效矫正上睑退缩,改善患者外观和治疗患者眼部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上睑退缩 提上睑肌延长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波 吴新华 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7-639,643,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末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对眼内炎发生率的影响,评价该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5年在我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 515眼患者资料,统计各年份白内障患者中接受前房注射头孢呋辛的比例、眼内炎的发生率及逐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末前房注射头孢呋辛对眼内炎发生率的影响,评价该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5年在我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 515眼患者资料,统计各年份白内障患者中接受前房注射头孢呋辛的比例、眼内炎的发生率及逐年累积发生率。对术后眼内炎患者的年龄、性别、视力、病原菌及接受注射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过去7 a接受白内障手术者5995例(10 515眼),其中9382眼(89.2%)接受了前房注射头孢呋辛1 mg/0.1 m L。随着头孢呋辛前房注射比例的增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由0.182%(2009年)降至0.072%(2011年),7 a总体累积发生率为0.038%(95%CI,0.001-0.075)。2009-2011年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4例,平均潜伏期3.75 d。2012-2015年无眼内炎病例发生。所有接受注射的患者未发生药物毒性及过敏反应。结论白内障术末前房注射1 mg/0.1 m L头孢呋辛安全有效,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望作为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常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注射 头孢呋辛 白内障手术 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减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艺丹 范先群 周慧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3-1387,共5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严重损害视功能和颅面外形的自身免疫性眼眶病。当疾病发展造成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或角膜暴露而保守治疗无效时,需通过眼眶减压术来抢救视力。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手术切口的优化,为恢复眼部美观而行眼眶减压手...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严重损害视功能和颅面外形的自身免疫性眼眶病。当疾病发展造成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或角膜暴露而保守治疗无效时,需通过眼眶减压术来抢救视力。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手术切口的优化,为恢复眼部美观而行眼眶减压手术的患者也逐年增多。如何在最小的创伤下,用最精确和安全的方式来获得有效眼眶减压,是现代眼眶外科的一个新命题。近年来,眼眶梯度减压手术方案的提出,数字化眼眶外科技术的开发,内窥镜和计算机导航等手术辅助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减压范围的个体化精确设计、术中精准微创减压和术后客观评估,显著提高了眼眶减压手术在TAO中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眼眶减压术 计算机导航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猪角膜脱细胞基质为载体培养猫骨髓内皮祖细胞构建角膜后板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春益 傅瑶 +2 位作者 陆雯娟 李瑾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49-251,258,共4页
目的探讨以猪角膜脱细胞基质(cornea acellular matrix,CACM)为载体培养猫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体外构建角膜后板层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猫骨髓EPC,并用PKH26标记,观察标记效率。用10g.L-1Triton X-100... 目的探讨以猪角膜脱细胞基质(cornea acellular matrix,CACM)为载体培养猫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体外构建角膜后板层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猫骨髓EPC,并用PKH26标记,观察标记效率。用10g.L-1Triton X-100脱细胞,联合逐步切薄角膜、超净台中自然晾干法制备角膜脱细胞基质,行HE染色,Hoechst染核,电镜观察猪CACM的胶原排列和细胞脱除情况。将标记的EPC接种到猪CACM上,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的猫骨髓EPC形态上呈多边形,几乎全部EPC可以标记上PKH26,细胞膜呈现红色荧光,至少可维持1个月。制备的猪CACM可保持整齐的胶原排列,细胞完全脱除。EPC在CACM上呈单层生长,贴附较好。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后板层与正常角膜相似。结论以猪CACM为载体培养猫骨髓EPC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后板层,为进一步体内移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祖细胞 角膜 脱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角膜脱细胞基质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苹 傅瑶 范先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CACM)的制备方法,评价其组织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1%TritonX-100去垢剂振洗,经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猪CACM,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行组织学检测。将猪CACM植入兔角膜板层间观察10周,取材做组... 目的探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CACM)的制备方法,评价其组织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1%TritonX-100去垢剂振洗,经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猪CACM,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行组织学检测。将猪CACM植入兔角膜板层间观察10周,取材做组织切片,评价其生物组织相容性。结果组织学检测证实角膜细胞完全脱净,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板层结构同正常角膜;扫描电镜CACM表面未见细胞结构,纵切面上胶原板层间出现清晰的空穴状裂隙;CACM植入兔角膜层间后,观察期内未见明显排异反应。结论TritonX-100可以有效地脱净角膜细胞,保存胶原排列的结构特征,经过冷冻干燥可形成多孔隙且胶原排列疏松的板层结构,适合作为载体材料,猪CACM与兔角膜生物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脱细胞基质 生物载体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角膜脱细胞基质和几丁糖载体构建角膜基质层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傅瑶 陈苹 范先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索异种角膜脱细胞基质和几丁糖为载体构建生物角膜组织的可行性,评价二者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1%TritonX-100及冷冻干燥处理获得猪角膜脱细胞基质,网状几丁糖材料制备成似角膜片状形态,将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种植... 目的探索异种角膜脱细胞基质和几丁糖为载体构建生物角膜组织的可行性,评价二者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1%TritonX-100及冷冻干燥处理获得猪角膜脱细胞基质,网状几丁糖材料制备成似角膜片状形态,将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种植于两种载体,体外培养2周,形成细胞载体复合物。对构建的角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将两种生物材料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囊袋内,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角膜基质细胞在两种载体上皆可黏附生长,并分泌细胞外基质。脱细胞基质载体内细胞形态不规则,位于胶原板层间,形成类似正常组织的角膜基质结构;细胞可在几丁糖网状纤维上黏附并包绕生长。两种载体移植到兔角膜囊袋后,脱细胞基质降解较慢,与宿主角膜组织相融性良好,未发生明显排斥及毒性反应;几丁糖载体降解较迅速,但降解产物诱导较严重的排斥反应。结论异种角膜脱细胞基质保留正常组织的胶原板层结构,并具角膜的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适于作为体外构建生物角膜的载体,而几丁糖材料则需要在构成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基质 几丁糖 生物支架 细胞培养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