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O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朱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分析APO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APOD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分别下载OSCC相关表达谱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分析非配对样本和配对样本中APOD的表达。... 目的:分析APO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APOD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分别下载OSCC相关表达谱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分析非配对样本和配对样本中APOD的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O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分析APOD表达与OSC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分析APOD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免疫检查点的相关性,并通过基因富集分析探讨APOD在OSCC中潜在的生物学作用。结果:APOD在OSCC肿瘤组织中低表达(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APOD表达与临床分期(P=0.038)和T分期(P=0.018)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P=0.005)和有无淋巴血管侵犯(P=0.015)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表达APOD与OSCC患者预后差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大部分免疫细胞浸润丰度与APOD的表达正相关。APOD的表达与PD1、CTLA4、LAG3、TIGIT、CD48和TIM3均正相关。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提示APOD表达与免疫反应、FCERI介导的NF-κB激活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APOD有望成为OSCC患者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同时,本研究为OS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D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IL-22RA1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晗 甘桂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探讨IL-22/IL-22受体A1(IL-22RA1)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法分析IL-22RA1在OSC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IL-22RA1表达水平与... 目的:探讨IL-22/IL-22受体A1(IL-22RA1)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法分析IL-22RA1在OSC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IL-22RA1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EBI ArrayExpress数据库分析IL-22RA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IL-22和IL-22RA1在OSCC组织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用RNA干扰技术敲减OSCC细胞WSU-HN4和CAL27的IL-22RA1表达,用q PCR法验证敲减效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IL-22对阴性对照(si NC)组和IL-22RA1敲减(siIL-22RA1)组OSCC细胞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的影响,WB法检测IL-22对OSCC细胞IL-22RA1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中IL-22RA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IL-22RA1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的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转移(P<0.01)及预后不良(P<0.05)有关联。OSCC组织中的IL-22和IL-22RA1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IL-22对OSCC细胞IL-22RA1表达无影响(均P>0.05)。IL-22可显著增强OSCC细胞的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均P<0.01),并可激活OSCC细胞的STAT1、STAT3及ERK1/2信号分子;敲减OSCC细胞的IL-22RA1后,IL-22则无法发挥上述作用。结论:IL-22/IL-22RA1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OSCC的生长和转移,其下游机制可能是激活ERK1/2-STAT1/3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2 IL-22受体A1 口腔鳞状细胞癌 WSU-HN4细胞 CAL27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控制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潘晓骅 孙洪 +2 位作者 陈琼 丁洁颖 顾文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对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的效果。方法应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不耐受食物,并观察患者忌食相应食物3个月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情况,评价饮食控制对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对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的效果。方法应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不耐受食物,并观察患者忌食相应食物3个月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情况,评价饮食控制对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结果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不耐受食物前3位依次为蟹、鸡蛋和牛奶。当患者控制相应不耐受食物3个月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缓解率达74%。结论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以指导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饮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qnr基因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康德 冯志磊 +1 位作者 倪语星 周慧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医院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qnr基因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67株大肠埃希菌和59株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4株)的qnr基因进行筛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系统进行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并采用PCR检测...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医院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qnr基因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67株大肠埃希菌和59株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4株)的qnr基因进行筛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系统进行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并采用PCR检测qnr基因阳性菌株Ⅰ型和Ⅱ型整合酶基因。结果在267株大肠埃希菌和59株克雷伯菌中检出3株细菌携带qnr基因,其中1株为大肠埃希菌,2株为肺炎克雷伯菌。3株qnr基因阳性菌株均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呈多重耐药性,且Ⅰ型整合酶均阳性、Ⅱ型整合酶均阴性。结论在所收集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检出3株细菌携带qnr基因,其阳性率并不高。3株qnr基因阳性菌株均产ESBLs,且呈多重耐药性,qnr基因存在于Ⅰ类整合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NR基因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喹诺酮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LR3表达及其配体poly(I:C)的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清琼 陈万涛 +1 位作者 胡水清 陈福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及其配体poly(I:C)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和HB中TLR3mRNA和蛋白表达。以100μg/mLpoly(I:C)处理CAL-27,分别于刺激后24、48和72h...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及其配体poly(I:C)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和HB中TLR3mRNA和蛋白表达。以100μg/mLpoly(I:C)处理CAL-27,分别于刺激后24、48和72h时点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24h时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设立空白对照。结果 CAL-27和HB中TLR3mRNA和蛋白均呈高表达。CAL-27经poly(I:C)处理后,各检测时点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细胞(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细胞[(16.67±1.202)%vs(7.00±1.15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内高表达TLR3,其配体poly(I:C)能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I:C) TOLL样受体3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R-467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顾文莉 吴静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8-352,357,共6页
目的观察循环微RNA-4677(miR-467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茎环反转录法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83例OSCC患者(OSCC组)和44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浆中miR-4677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作为OSC... 目的观察循环微RNA-4677(miR-467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茎环反转录法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83例OSCC患者(OSCC组)和44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浆中miR-4677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作为OSCC诊断标志的检测效能。结果茎环反转录PCR法可特异扩增循环miR-467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SCC组血浆miR-467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4677水平可有效区分OSCC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其曲线下面积(AUCROC)可达0.882;当确定最佳截断值为0.625(fold值)时,血浆中的循环miR-4677对OSCC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9.5%和91.6%。结论循环miR-4677对于OSCC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OSCC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开拓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RNA-4677 循环 血浆检测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在脂多糖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竹英 徐芒华 +1 位作者 赫玮 王世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2-949,共8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下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开放状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环孢霉素A(CsA)和兰尼定(Rya)联合应用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CsA组、LPS+Rya组、LPS+CsA+Rya组...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下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开放状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环孢霉素A(CsA)和兰尼定(Rya)联合应用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CsA组、LPS+Rya组、LPS+CsA+Rya组;分别检测mPTP的开放状态、细胞内及线粒体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ΔΦm),以及反映细胞凋亡的Hoechst染色,Bax、Bcl-2的mRNA表达,caspase 3活性,Bax及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LPS作用心肌细胞24 h后mPTP开放,可使细胞质Ca^(2+)荧光强度增高298%,线粒体Ca^(2+)荧光强度增高231%,约1/3细胞凋亡,caspase 3活性增加了约1倍,上调Bax mRNA表达(P=0.008);联合使用CsA与Rya可有效阻断由LPS引起的心肌细胞mPTP开放,降低LPS所致的细胞质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增高的幅度,维持正常的ΔΦm,减轻LPS所致的细胞凋亡,抑制caspase 3活性,可显著抑制LPS对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mPTP在LPS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sA与Rya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LPS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脂多糖 环孢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 V1和V2亚型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文莉 吕合作 陆佩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 V1和V2亚型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39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30)。利用纽约大学重物坠落装置建立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 V1和V2亚型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39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30)。利用纽约大学重物坠落装置建立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Versi can V1和V2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ersican V1 mRNA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4 h略有升高(P>0.05),损伤后1 d达到峰值(P<0.01),其高表达可维持至损伤后7 d(P<0.01);Versican V2 mRNA的表达升高较迟缓,脊髓损伤后1 d略有升高(P>0.05),峰值出现在损伤后7 d(P<0.01),然后迅速降低,损伤后14 d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后3 d,包括损伤中心在内的10 mm全长脊髓都可观察到Versican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表达Versican的细胞为βⅢ-tubulin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和MB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Versican表达增强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形成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有关;消除其影响作用时,应考虑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表达模式不同的Versican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损伤 VERSICAN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和脂联素受体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竹英 徐芒华 +1 位作者 赫玮 王世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5-1402,共8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脂联素受体1(Ad-R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缺血预适应(IPC)保护作用中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TIDM)和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并分别分...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脂联素受体1(Ad-R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缺血预适应(IPC)保护作用中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TIDM)和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并分别分为4周和8周2个病程组,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每组进一步分为正常对照(Con)组、IR组和IPC组3个亚组,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APN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d-R1蛋白表达,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室乳头肌超微结构,并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与对应的IR组相比,4周时IPC组LDH和CK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少,而8周时DM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清APN含量在糖尿病大鼠减低,尤以T2DM降低为甚(P<0.05),正常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和Ad-R1表达水平在Con、IR和IPC组之间无差异;T1D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在各亚组间无变化,4周和8周心肌组织Ad-R1表达量IR组较Con组明显增加(P<0.01),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降低(P<0.01);T2D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4周和8周的IR组较Con组明显减少(P<0.05),IPC组较对应IR组,4周组的APN显著升高,8周组无显著差异,心肌Ad-R1表达量4周和8周的IR组较Con组明显增加(P<0.05),4周的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降低(P<0.05),8周的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无改变。结论:T1DM和T2DM模型大鼠4周组存在IPC保护作用,8周组IPC保护作用基本消失;心肌组织APN和Ad-R1可能参与了T2DM大鼠的IPC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口腔症状为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核抗体谱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欢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8-1219,共2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ogren'Ssyndrome,p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引发疾病。pSS的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口干...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ogren'Ssyndrome,p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引发疾病。pSS的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口干、龋齿、黏膜异常、涎腺肿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口腔症状 抗核抗体 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谱分析 外分泌腺体 引发疾病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利用刀豆蛋白A(ConA)尾静脉注射诱导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实验组小鼠建模前经腹腔注射木犀草素预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利用刀豆蛋白A(ConA)尾静脉注射诱导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实验组小鼠建模前经腹腔注射木犀草素预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学改变,TUNEL检测分析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较轻,肝细胞发生凋亡较少;实验组小鼠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木犀草素预处理能够降低ConA诱导的炎症介质的分泌,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刀豆蛋白A 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压积对全自动血沉仪血沉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旻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对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结果的影响。方法:男、女两组共170例标本分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正常、高红细胞压积组,分别用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法和魏氏法测定血沉值,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对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结果的影响。方法:男、女两组共170例标本分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正常、高红细胞压积组,分别用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法和魏氏法测定血沉值,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当男、女两组标本红细胞压积处于各自的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范围时,两种血沉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正常范围(<0.25)时,两种方法血沉测定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正常值范围或重度贫血的患者,用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法测定血沉时需用魏氏法进行复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 红细胞压积 全自动血沉仪 魏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13
作者 张晗 罗清琼 +1 位作者 朱丽萍 陈福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3,GRK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RK3在正常口腔组织及OSC...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3,GRK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RK3在正常口腔组织及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RNA干扰技术敲降GRK3在OSCC细胞WSU-HN6和CAL27中的表达,用qPCR法验证干扰效率后,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敲降GRK3对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对OSC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法检测对OSCC细胞周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相关分子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WB法检测EMT及MMP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OSCC组织中GRK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P<0.01)。转染si-GRK3后,OSCC细胞中GRK3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70%以上。敲降GRK3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敲降GRK3表达后,OSCC细胞的G0/G1期比例显著增高(t=5.799,P<0.0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D3、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s 2,CDK2)和CDK4基因的m RNA表达降低(均P<0.05);EMT相关分子波形蛋白(Vimentin)、Zeb1和Slug表达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均P<0.05);MMP3和MMP9表达降低(均P<0.05),MMP2和MMP7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GRK3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通过调控EMT和MMP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3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