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病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5-628,共4页
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侵袭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口腔中约有30种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是牙周病的优势菌。其中福赛斯坦纳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等牙周可... 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侵袭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口腔中约有30种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是牙周病的优势菌。其中福赛斯坦纳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等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在牙周病治疗方面,目前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主要有牙周膜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和特殊基因转染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含有丰富的促进修复的生长因子,被广泛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研究表明,其能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高牙周再生的效果;多项研究证实,釉基质蛋白能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且其参与诱导形成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接近正常牙周组织;全身调节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小剂量多西环素和化学修饰性四环素的使用均能有效降低牙周炎症过程中的宿主反应、抑制胶原酶的活性、促进牙周组织的胶原合成与表达。而一些具有益肾清火性能的中药复方则有改善牙周炎症、促进机体免疫、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由于牙周病的致病机制复杂,其确切发病机制的揭示以及真正意义牙周组织再生的获得,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微生物学 组织工程 牙周组织再生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基质蛋白联合骨髓基质细胞促进牙周再生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忠臣 束蓉 +4 位作者 谢玉峰 张秀丽 张濒 宋爱梅 李超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以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以釉基质蛋白(EMPs)为生长因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健康雄性恒河猴,体外分离髂骨BMSCs并传代培养,第3代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动物双侧上、下后牙区,分别... 目的探讨以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以釉基质蛋白(EMPs)为生长因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健康雄性恒河猴,体外分离髂骨BMSCs并传代培养,第3代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动物双侧上、下后牙区,分别制备人工水平型牙周骨缺损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材料组、细胞/材料组和细胞/材料/EMPs组,8周时取材进行组织学和Micro-CT观察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单纯材料组可见牙槽骨新生;细胞/材料组可见牙周再生,但新生的牙骨质较少且不规则;细胞/材料/EMPs组新生牙槽骨较多,有规则且连续的牙骨质形成。结论以BMSCs为种子细胞联合EMPs诱导,能显著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基质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牙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牙周致病菌在唾液与龈下菌斑中检出率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影 束蓉 +2 位作者 张明珠 葛琳华 李超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rRNA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 目的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rRNA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A.a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67%和50%,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g在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50%,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与对照组的30%和51.7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f在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91.67%、91.67%和85.71%;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66.67%和71.43%;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是龈下菌斑样本的集合,可以取代龈下菌斑用于采集细菌样本检测牙周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龈下菌斑 聚合酶链反应 非刺激性全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对人牙周膜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颖 束蓉 +1 位作者 张秀丽 张明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下,Toll样受体4(TLR4)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分泌白细胞介素(IL)中的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100ng/mL、1μg/mL和10μg/mL大肠杆菌LPS分别刺激HPDLC,双抗体夹心法...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下,Toll样受体4(TLR4)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分泌白细胞介素(IL)中的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100ng/mL、1μg/mL和10μg/mL大肠杆菌LPS分别刺激HPDLC,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刺激后6、12、24、48h时,HPDLC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运用不同滴度anti-TLR4单克隆抗体预先处理HPDLC,观察1μg/mLLPS刺激下其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LPS刺激HPDLC6h后,即可检测到IL-1β、IL-6和TNF-α,24h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各LPS浓度组规律基本一致;anti-TLR4单克隆抗体预先处理的HPDLC,在1μg/mLLPS刺激下,其产生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anti-TLR4单克隆抗体滴度呈量效关系。结论TLR4参与了HPDLC的炎症反应过程;anti-TLR4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抑制LPS刺激后HPDLC分泌IL-1β、IL-6和TNF-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古细菌的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3 位作者 张明珠 王萍 孙立洲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 目的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本,按照牙周袋深度分组(A、B、C、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菌斑中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扩增产物为古细菌。临床标本中牙周袋较深组(C组和D组)的古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浅牙周袋组(A组和B组)。结论古细菌的检出率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提示古细菌可能参与牙周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龈下菌斑 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性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礼君 束蓉 +2 位作者 刘晓峰 葛琳华 俞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64只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牙周炎模型组,后者建模成功后又分为模型对照组、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和等效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64只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牙周炎模型组,后者建模成功后又分为模型对照组、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和等效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动物灌喂生理盐水,造模后灌服中药组动物则灌喂中药3个月。收集各组动物牙龈组织,采用实时PCR技术分别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雄激素受体(AR) 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3月后,各组雄性动物ERα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雌性动物ERα mRNA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P<0.01),而其与等效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内ERα mRNA的表达在雌雄动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ERβ、AR mRNA在各组间和同组不同性别动物间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益肾清火”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中医药 雌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骨质附着蛋白对牙周膜细胞黏附、伸展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玉峰 束蓉 +3 位作者 宋忠臣 孙颖 罗敏 张秀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观察牙骨质附着蛋白(CAP)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s)黏附、伸展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hPDLCs。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AP(0、0.125、0.25、0.5、1.0、2.0μg/mL)。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CAP... 目的观察牙骨质附着蛋白(CAP)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s)黏附、伸展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hPDLCs。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AP(0、0.125、0.25、0.5、1.0、2.0μg/mL)。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CAP对hPDLCs黏附的影响;同时通过计数检测视野中伸展的细胞数,计算hPDLCs在培养1、4、7h后的伸展率;MTT比色法测定、比较不同浓度CAP处理组hPDLCs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0.5、1.0μg/mLCAP处理组hPDLCs的黏附力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CAP浓度为0)(P〈0.01);不同浓度CAP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对细胞伸展影响的比较无明显差异。CAP对hPDLCs的促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0.5-2.0μg/mL的CAP均能显著促进hPDLCs的增殖(P〈0.05)。结论CAP对体外培养的hPDLCs具有促黏附及促增殖作用,但对其细胞伸展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骨质附着蛋白 人牙周膜细胞 黏附 伸展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明珠 梁景平 +2 位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P.g标准菌株ATCC33277体外培养。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经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术后1周,标准菌株P.g按每只1×1... 目的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P.g标准菌株ATCC33277体外培养。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经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术后1周,标准菌株P.g按每只1×107CFU/100μL经耳静脉接种于动脉粥样硬化兔,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取材,观察兔髂动脉的内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动脉粥样斑块上P.gDNA存在情况。结果兔单侧髂动脉经球囊剥脱术均形成了稳定的内膜增生灶和动脉狭窄。小剂量P.g静脉注射后,所有动物均未见临床感染标志和死亡发生,可模拟无症状菌血症模型;在兔静脉血和动脉斑块上均可检测到P.gDNA的存在。结论兔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后,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通过小剂量P.g静脉注射,可建立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兔髂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无症状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多西环素对龈沟液中胶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顾晶晶 李明宇 +3 位作者 葛琳华 刘晓峰 程岚 朱彩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于抑菌剂量)多西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胶原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0)。实验组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片(20mgbid×3...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于抑菌剂量)多西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胶原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0)。实验组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片(20mgbid×3月),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于基础治疗前(基线)、服药前和用药后1、3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及龈沟液胶原酶活性。结果基础治疗前(基线)、服药前和服药后1月,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及龈沟液胶原酶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服药3月后复查显示,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与单纯进行基础治疗比较,小剂量多西环素的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相关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胶原酶 牙周炎 牙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生物相容性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鸿莱 黄哲玮 +1 位作者 陆华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评价自制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对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琼脂覆盖试验,根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的培养不同时间点L-929细胞的平均褪色指数和溶解指数,... 目的评价自制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对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琼脂覆盖试验,根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的培养不同时间点L-929细胞的平均褪色指数和溶解指数,评价样品的细胞毒性分级情况。以最大剂量法,于白色豚鼠背部对称部位分别进行注射诱导和敷贴激发致敏,观察激发后48h内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程度。SD大鼠用20%样品水溶液连续灌胃7d,观察临床症状并计算食物利用率。结果L-929细胞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毒性分级为1(阴性对照为0)。致敏试验显示,48h内白色豚鼠背部皮肤无明显红斑和水肿反应。SD大鼠经样品灌胃7d后,无毒性反应表现;与等量蒸馏水灌胃的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无潜在细胞毒性及致敏作用,是一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牙周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 生物相容性 细胞毒性 L-92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分析釉基质蛋白对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束蓉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釉基质蛋白(EMPs)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法体外传代培养hBMSCs。以200μg/mLEMPs刺激hBMSCs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h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5d后,选择含4096种人类基因的cDNA...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釉基质蛋白(EMPs)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法体外传代培养hBMSCs。以200μg/mLEMPs刺激hBMSCs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h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5d后,选择含4096种人类基因的cDNA基因芯片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实时PCR方法对呈差异表达基因中的4条进行扩增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hBMSCs经EMPs刺激后,有2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条基因表达上调,9条基因表达下调。经实时PCR检测的4条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经EMPs诱导后hBMSCs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EMP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分子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基质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