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浩 赵福涛 王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例(rhTNFR:Fc1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和对照组30例(甲氨蝶呤10mg/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4、6、8、12、16、24周)进行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包括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各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各项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rhTNFR:Fc治疗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2、4周,rhTNFR:Fc治疗A组达到ACR5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在治疗后第8、12、16、24周,A、B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效且经济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福涛 赵浩 王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依那西普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福涛 赵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进行长期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目的: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进行长期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SSZ(SSZ组)、MTX(MTX组)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化验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炎性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而随访各阶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胃肠道反应MTX组(5%)明显低于SSZ组(12%)(P<0.05),白细胞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MTX和SSZ治疗AS疗效相近。MTX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耐受。采用MTX治疗AS有更多的优越性,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甲氨蝶呤 柳氯磺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