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雪元
王博成
+3 位作者
冯东福
李甲
楚胜华
李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波谱
预后
神经代谢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博成
李梅
+2 位作者
吴利忠
丁小龙
李雪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雪元
王博成
冯东福
李甲
楚胜华
李梅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三
人民医院
神经外
科
创伤
医学
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基金(064119639)~~
文摘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波谱
预后
神经代谢物质
Keywords
diffuse axonal injury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prognosis
neurometabolites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博成
李梅
吴利忠
丁小龙
李雪元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三
人民医院
神经外
科
创伤
医学
研究所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基金(2008200)~~
文摘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hite mat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李雪元
王博成
冯东福
李甲
楚胜华
李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王博成
李梅
吴利忠
丁小龙
李雪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