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金刚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红旗 孙治坤 +3 位作者 巴茂文 陆国强 徐洁懿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 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则(MEM)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系列浓度的Aβ25-35和(或)MEM作用PC12细胞,MTT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 目的 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则(MEM)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系列浓度的Aβ25-35和(或)MEM作用PC12细胞,MTT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C(P-PKC)的表达;检测MEM对Aβ25-35诱导的一氧化氮(NO)产生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 Aβ25-35诱导的caspase 3的活化,也可以部分抑制Aβ25-35诱导的P-PKC表达降低。Aβ25-35使NO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预先加入MEM可使NO含量和SOD的活性得到部分恢复。结论MEM可以拮抗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13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潘静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1,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它是介导谷氨酸(Glu)及其他相关内源性酸性氨基酸兴奋作用的跨膜蛋白。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离子型受体可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它是介导谷氨酸(Glu)及其他相关内源性酸性氨基酸兴奋作用的跨膜蛋白。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离子型受体可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AMPA和KA受体)。NMDA受体可调节神经元的存活,树突、轴突结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回路的形成以及学习记忆活动,对生物发育过程极为重要。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癫痫、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文章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NMDA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抑制促炎症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3
3
作者 汪锡金 叶民 +1 位作者 张宇红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对炎症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于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培养体系中,应用脂多糖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炎症机制模型,IL-10(10~100ng/mL)与脂多糖(1~100ng/mL)同时处理该培养体系...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对炎症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于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培养体系中,应用脂多糖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炎症机制模型,IL-10(10~100ng/mL)与脂多糖(1~100ng/mL)同时处理该培养体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液闪测定法测定多巴胺摄取力,并检测促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ELISA法)、一氧化氮(NO)(Griess反应)和超氧化物(细胞色素C还原法)的变化。结果 IL-10(10~100ng/mL)对脂多糖(1~100ng/mL)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IL-10也显著降低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NO和超氧化物的生成。结论 IL-10抑制促炎症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多巴胺能神经元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洪桢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可精确地反映疾病的病理过程。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出现为分析脑脊液的蛋白质组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章综述了用于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对脑脊液蛋白质组成进行研究的进展,包括脑脊液样... 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可精确地反映疾病的病理过程。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出现为分析脑脊液的蛋白质组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章综述了用于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对脑脊液蛋白质组成进行研究的进展,包括脑脊液样本的准备、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技术、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学、脑脊液的比较蛋白质组学、脑脊液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脑脊液 二维凝胶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诊断流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起浩 王刚 武力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3-396,共4页
迄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依然是无法逆转的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前期即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在60岁以上老人中的患病率约为20%,如何高效识别MCI是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核心课题... 迄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依然是无法逆转的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前期即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在60岁以上老人中的患病率约为20%,如何高效识别MCI是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所以,全国大部分医院开设了'记忆门诊'或'痴呆门诊',这些门诊不同于普通的神经内科或老年病科门诊,神经心理评估是必须配置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心理诊断 神经病学 神经心理 筛查量表 诊断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群β-纤维蛋白原基因五个位点的单倍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傅毅 倪培华 +3 位作者 刘建荣 应雅韵 陆国强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纤维蛋白原β-148C/T、-249C/T、-455G/A、448G/A、1689T/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正常老年组(171人)和脑梗死组(13...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纤维蛋白原β-148C/T、-249C/T、-455G/A、448G/A、1689T/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正常老年组(171人)和脑梗死组(132例)进行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正常老年组和脑梗死组之间5种突变基因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48C/T与-249C/T、-455G/A、448G/A、1689T/G之间均存在较松散连锁不平衡;-249C/T与-455G/A、448G/A、1689T/G之间,-455G/A与448G/A、1689T/G之间,以及448G/A与1689T/G之间均存在强连锁不平衡。结论汉族人群β-纤维蛋白原基因5个SNP位点之间存在着有意义的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关系,并且单倍型CA、CA以及CG可能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点单侧注射前脑内侧束建立PD大鼠模型及其行为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潘静 赵延欣 +1 位作者 白丽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6-羟基多巴胺(6-OHDA)两点单侧注射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生理盐水对照组(n=35)和模型组(n=55)。模型组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 目的6-羟基多巴胺(6-OHDA)两点单侧注射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生理盐水对照组(n=35)和模型组(n=55)。模型组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至前脑内侧束。术后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进行行为学分析(姿势不对称性、前肢始动不能试验);术后第1周开始,每周1次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诱发大鼠旋转行为,连续6周,分别计数阳性大鼠例数。结果模型组大鼠姿势不对称性和前肢始动不能试验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行为学不对称性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至28 d后趋于稳定。第1、2、3、4周Apo诱发模型组大鼠旋转行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9、12、12、1。结论前脑内侧束单侧注射6-OHDA诱发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PD患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Apo诱发的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次数随损毁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其行为不对称性随时间延长加重的表现一致。实验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黎 汤荟冬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8-1073,共6页
在人类骨骼肌中,编码钙、钠、氯及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周期性麻痹与非萎缩性肌强直两大类骨骼肌离子通道病。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高钾型周期性麻痹、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安德森-塔维勒综合征。非萎缩性肌强直... 在人类骨骼肌中,编码钙、钠、氯及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周期性麻痹与非萎缩性肌强直两大类骨骼肌离子通道病。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高钾型周期性麻痹、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安德森-塔维勒综合征。非萎缩性肌强直包括先天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和钠离子通道性肌强直。遗传因素是导致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的重要原因,分子遗传学研究已发现7个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SCN4A、CACNA1S、KCNJ2、KCNJ5、CLCN1、KCNJ18及KCNE3。文章对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 周期性麻痹 肌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詹飞霞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其中以痉挛性截瘫4型(SPG4)最为常见。迄今,已发现78个HSP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基因SPAST编...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类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其中以痉挛性截瘫4型(SPG4)最为常见。迄今,已发现78个HSP致病基因相关位点,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基因SPAST编码的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于调节微管长度、数量和活力,以及对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认为SPAST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是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SPAST基因编码的2种异构体(M1、M87)可能存在获得性的突变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该文就SPG4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 微管切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治坤 杨红旗 +2 位作者 陆国强 丁健青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体外传代培养,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实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β(25-35)用24h后... 目的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体外传代培养,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实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β(25-35)用24h后细胞活力变化;Hoechst33258核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观察和检测20μmol/LAβ(25-35)用24h后,细胞形态及细胞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水平的变化。运用同样方法检测不同浓度Epo预处理3h,对20μmol/LAβ(25-35)用24h所致细胞活力、细胞形态以及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改变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Aβ(25-35)用24h后,SH—SY5Y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10U Epo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β(25-35)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Hoechst33258核染色发现10UEpo预处理可明显减轻Aβ(25-35)导的细胞凋亡现象(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10UEpo可显著抑制Aβ(25-35)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结论Epo通过抑制Aβ(25-35)起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而对其诱导的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本实验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素A_2含量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玉萍 傅毅 +1 位作者 刘桂冬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栓素A2(TXA2)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脑梗死患者和39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XA2含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评估其脑梗死严重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XA2含量明显高于正...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栓素A2(TXA2)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脑梗死患者和39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XA2含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评估其脑梗死严重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XA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血清TXA2含量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XA2含量与NHISS评分呈正相关(r=0.753,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对血清中TXA2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02)。结论血清TXA2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梗死患者血清TXA2含量的升高可能与血糖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A2 脑梗死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赢 王刚 +6 位作者 曾洁 肖勤 王瑛 马建芳 汪锡金 周海燕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2-865,881,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率和相关特征,分析潜在的诱发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128例原发性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情况;比较有视幻觉与无视幻觉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oehn&Y... 目的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率和相关特征,分析潜在的诱发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128例原发性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情况;比较有视幻觉与无视幻觉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oehn&Yahr分级、药物使用种类、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有视幻觉的PD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发生情况。结果128例患者中,18例(14.06%)发生过视幻觉。其中10例(55.56%)视幻觉的出现频率≥1次/d;11例(61.11%)视幻觉图像为人影;15例(83.33%)伴随RBD。女性患者比例、MMSE评分、Hoehn&Yahr分级、多巴胺激动剂的使用率在有视幻觉和无视幻觉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幻觉是PD患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认知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多巴胺激动剂的使用可能与视幻觉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幻觉 简易智能量表 Hoehn&Yahr分级 多巴胺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UCH-L1抑制剂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玉燕 王志全 +2 位作者 周海燕 丁健青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2,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0μ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h),分别采用MTT比...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0μ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RS相关蛋白Bip/Grp78、Xbp-1、p-eIF2α及其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Gadd153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检测发现,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4h,SK-N-SH细胞活力下降43.1%(P<0.05),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经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SK-N-SH细胞ERS相关蛋白Bip/Grp78、p-eIF2α和Xbp-1表达分别于处理后2、4、6h时显著增加;转录因子CHOP/Gadd153表达则在处理后2h和4h时略有增加,6h后达到高峰。结论在UCH-L1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ERS是导致细胞损伤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海燕 戚辰 +3 位作者 范国华 王刚 张宇红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PC12细胞的特异性损伤。方法不同浓度的lactacystin(1、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多巴胺能PC12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μmol/L的lactacystin处理U25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0、20μmol/L lactacystin处理PC12细胞,W estern B lot检测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含量;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selegiline(500μmol/L)和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MT(1 mmol/L)提前4 h预处理PC12细胞,再与10μmol/Llactacystin共同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 estern B lot检测多泛素化蛋白含量。结果Lactacystin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多巴胺能PC12细胞,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无毒性作用,而且其毒性与细胞内多泛素化蛋白生成增加相关。用以增加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selegiline和用以减少细胞内多巴胺含量的α-MT都导致lactacystin毒性增强。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细胞,而其特征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其易感性中的作用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多泛素化蛋白 多巴胺 单胺氧化酶B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治坤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599,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虽然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AD的治疗,但疗效有限。目前,一些针对AD发病机制的药物正在研究之中,主要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致病性及易损神经元变性,还有一些针对载脂蛋...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虽然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AD的治疗,但疗效有限。目前,一些针对AD发病机制的药物正在研究之中,主要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致病性及易损神经元变性,还有一些针对载脂蛋白E和Tau蛋白致病性的不太成熟的治疗措施。文章就AD的治疗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降解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红旗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9-742,共4页
β淀粉样蛋白(Aβ)在海马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减少Aβ的产生是AD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以往认为Aβ是通过血管途径从体内消除的,现在则认为Aβ可以在一类蛋白酶(Aβ降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物质而从体内消除... β淀粉样蛋白(Aβ)在海马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减少Aβ的产生是AD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以往认为Aβ是通过血管途径从体内消除的,现在则认为Aβ可以在一类蛋白酶(Aβ降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物质而从体内消除。Aβ降解酶主要包括中性内肽酶、胰岛素降解酶、纤维蛋白溶酶、内皮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文章就Aβ降解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AD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Aβ降解酶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激动剂对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红旗 陈生弟 +4 位作者 巴茂文 任汝静 张宇红 马建芳 陆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1-714,共4页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2S,5S)-(E,E)-8-(5-(4-(trifluoromethyl)phenyl)-2,4-pentadienoylamino)benzoctam(TPPB)在体外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的影响。方泼用不同浓度的TPPB作用于PCI2细胞3h,Western ...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2S,5S)-(E,E)-8-(5-(4-(trifluoromethyl)phenyl)-2,4-pentadienoylamino)benzoctam(TPPB)在体外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的影响。方泼用不同浓度的TPPB作用于PCI2细胞3h,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细胞培养上清液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α)分泌和细胞内APP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加入PKC抑制剂GF109203-X后TPPB对细胞外sAPPα分泌的影响。结果0.1~10μmoL/L的TPPB可以使sAPPα分泌增加,而对细胞本身APP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PKC抑制剂GF109203-X可以部分消除TPPB促进sAPPα分泌的作用。结论PKC激动剂TPPB可以使APP通过α分泌酶增加细胞对sAPPα的分泌,提示TPPB有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蛋白激酶C 淀粉样前体蛋白 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刚 崔海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67,共4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态势。正确认识PD,不断促进PD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助于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拟结合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态势。正确认识PD,不断促进PD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助于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拟结合作者所在学科及国内相关中心的近期工作就我国PD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一概述,对近年来在PD样本库建设及其发现,影像学及体液标志物研究,以及治疗和相关指南更新进行介绍,力图阐释近三年来中国PD诊疗的现况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刚 陈生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s,Kv)为代表的钾离子通道在基底节中存在大量的分布和表达,目前认为其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以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s,Kv)为代表的钾离子通道在基底节中存在大量的分布和表达,目前认为其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密切相关,在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钾通道调制剂对于不同类型的PD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钾通道有望成为PD的一种新型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的前景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生弟 任汝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5-707,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s d 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迄今为止,A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为AD患者带来了希望,主动免疫治疗虽在动物模型上取... 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s d 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迄今为止,A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为AD患者带来了希望,主动免疫治疗虽在动物模型上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少数AD患者中诱发产生了脑膜脑炎。被动免疫治疗在动物模型和AD患者中的效果较另人满意,但仍需继续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