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举办进修医师学习班通知
1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49-749,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于1945年独立建科,拥有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室、真菌室、性病实验室和外科手术室、激光与美容室、治疗室、光疗室和面部护理室等9个研究与治疗单位;开设性病、大疱病、皮肤淋巴瘤、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于1945年独立建科,拥有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室、真菌室、性病实验室和外科手术室、激光与美容室、治疗室、光疗室和面部护理室等9个研究与治疗单位;开设性病、大疱病、皮肤淋巴瘤、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瘢痕与甲病、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皮肤科 医学院 进修医师 学习班 性病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举办进修医师学习班通知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24-624,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于1945年独立建科,拥有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室、真菌室、性病实验室和外科手术室、激光与美容室、治疗室、光疗室和面部护理室等9个研究与治疗单位;开设性病、大疱病、皮肤淋巴瘤、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于1945年独立建科,拥有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室、真菌室、性病实验室和外科手术室、激光与美容室、治疗室、光疗室和面部护理室等9个研究与治疗单位;开设性病、大疱病、皮肤淋巴瘤、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瘢痕与甲病、银屑病、光敏性皮肤病、免疫(风湿)、病理会诊、痤疮与秃发、皮肤护理等11个专病门诊。坚持为人民服务方向,是开展临床治疗与实验诊断项目最齐全的皮肤病学科。坚持突出临床,病房以收治复杂、难治及危重患者为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复杂、难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形成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皮肤科 医学院 进修医师 学习班 性病实验室 难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董娟 吴桂菊 +1 位作者 郑捷 潘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9-651,共3页
目的:对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例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大疱病的诱发因素、免疫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特... 目的:对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例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大疱病的诱发因素、免疫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特异性致病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为女性,10例为男性,平均年龄(70.55±11.08)岁。患者在银屑病发生后平均(15.36±9.19)年出现大疱性皮肤病;4例患者在出现大疱病前有明确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史。7例患者并发天疱疮,4例并发类天疱疮。7例天疱疮患者中4例免疫荧光检查阳性,而阴性的2例患者中外周血检出高滴度抗Dsg1抗体,另有1例结果不详;4例类天疱疮患者中3例患者免疫荧光检查阳性,2例患者抗BP180抗体阳性。这些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并发的免疫性大疱病均有较好疗效,对原有的银屑病亦有一定的疗效。结论: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早期合理的临床治疗,尽早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免疫陛大瘤胜皮肤病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损与外周血中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薛峰 沈小雁 +3 位作者 施若非 李霞 陈小英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6-768,共3页
目的:了解已确诊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TCRγGR)情况。方法:利用PCR测定21例CTCL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G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结果:CTCL患者皮损中TCRγGR阳性率显... 目的:了解已确诊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TCRγGR)情况。方法:利用PCR测定21例CTCL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G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结果:CTCL患者皮损中TCRγGR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病程≥12个月的患者外周血中TCRγGR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12个月的患者(P<0.05);年龄≥60岁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TCRγGR阳性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0.05)。结论:在CTCL患者中存在TCRγGR,早期出现在皮损中的TCRγGR可作为CTCL辅助诊断,并有益于CTCL的早期诊断,外周血中检测出TCRγGR可作为皮损阳性结果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受体 T细胞 γ链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毒清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多中心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潘炜华 郑捷 +1 位作者 章伟 温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11-812,共2页
瘙痒症是皮肤科常见病,为观察湿毒清胶囊(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对瘙痒症的临床疗效,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于2007年5—12月对144例瘙痒症患者进行阳性... 瘙痒症是皮肤科常见病,为观察湿毒清胶囊(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对瘙痒症的临床疗效,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于2007年5—12月对144例瘙痒症患者进行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湿毒清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利红 栾兴华 +3 位作者 赵肖庆 徐思嘉 施若非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小血管栓塞,真皮深层中等大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伴管腔纤维蛋白样坏死。左侧腓肠神经组织病理:重度轴索性周围神经改变。该患者诊断为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给予泼尼松和羟氯喹抗炎,西洛他唑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甲钴胺和呋喃硫胺营养神经治疗后,皮损基本痊愈,神经症状部分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白色萎缩 青斑样血管炎 青斑样血管病 周围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化疗和化疗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莹 袁卫如 +1 位作者 郑捷 沈小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比较非化疗与系统性联合化疗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lymphoma,CTCL)的疗效。方法:收集1986年7月—2006年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住院且分别接受非化疗或系统性联合化疗的32例CT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非化疗与系统性联合化疗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lymphoma,CTCL)的疗效。方法:收集1986年7月—2006年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住院且分别接受非化疗或系统性联合化疗的32例CT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获得缓解的时间较短(P<0.05);非化疗组患者的缓解期(中位数39个月)长于化疗组(中位数3.7个月)(P<0.01);非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率(52.94%)高于化疗组(8.33%)(P<0.05);非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106.83个月)长于化疗组(中位数10.7个月)(P<0.01)。结论:系统性联合化疗治疗CTCL病情缓解较快;但非化疗方法能获得较长的缓解期、较高的生存率以及较长的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化疗 非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宜青 沈小雁 +4 位作者 曹涵 康宏艳 乐云辰 梁栋 郁韵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代谢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将21只Balb/c雌性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HH细胞(T细胞淋巴瘤ATCC CRL-2105)造模,基于GC/MS对C...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代谢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将21只Balb/c雌性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HH细胞(T细胞淋巴瘤ATCC CRL-2105)造模,基于GC/MS对CTCL荷瘤鼠的血浆和肿瘤组织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共有6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3种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均有出现,结合课题组之前基于LC/MS的CTCL荷瘤鼠血浆和肿瘤组织的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有9种差异代谢物在GC/MS和LC/MS分析方法中同时出现。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葡萄糖升高,血浆和肿瘤组织中3-磷酸甘油升高,血浆中鞘氨醇-1-磷酸盐降解的o-磷酸乙醇胺升高。结论62种差异代谢物可以提高对CTCL代谢物及其相关通路的认识,有助于CTCL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GC/MS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 代谢组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第三届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通知
9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2-312,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定于2011年10月15日在瑞金医院召开第三届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届时国际顶级大疱病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科主任John Stanley、美国埃默里大学皮肤科与细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定于2011年10月15日在瑞金医院召开第三届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届时国际顶级大疱病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科主任John Stanley、美国埃默里大学皮肤科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Andrew Kowalezyk和日本庆音大学皮肤科主任Masayuki Amagai等将出席会议并进行专题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皮肤病 学术研讨会 国际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专业委员会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麒钧 乌心怡 +2 位作者 赵肖庆 朱海琴 潘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1-295,共5页
例1女,70岁。躯干四肢反复斑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水疱1周。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颗粒层略增厚,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IgG、C3线状沉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 例1女,70岁。躯干四肢反复斑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水疱1周。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颗粒层略增厚,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IgG、C3线状沉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抗BP180抗体、抗BP230抗体均阳性。例2男,77岁。全身反复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半年,加重伴水疱2周。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伴真皮浅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IgG、C3线状沉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抗BP180抗体、抗BP230抗体均阳性。两例患者均诊断为结节性类天疱疮,由于存在系统糖皮质激素禁忌症,2例患者均采用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病情控制良好,逐渐停用后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类天疱疮 度普利尤单抗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外用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沈佳 元慧杰 潘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BP患者64例,其中外用激素治疗有效组(即外用激素治疗4周内,连续3 d,每日新发水疱数<3个,以下简称有效组)22例,外用激... 目的: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BP患者64例,其中外用激素治疗有效组(即外用激素治疗4周内,连续3 d,每日新发水疱数<3个,以下简称有效组)22例,外用激素治疗无效组(即外用激素治疗4周内皮损未控制,连续3 d,每日新发水疱数≥3个,以下简称无效组)42例。对2组BP患者的皮损类型进行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BPDAI)评分、外周血中白蛋白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抗BP180和抗BP230 IgG抗体、总IgE、抗BP180和抗BP230 IgE抗体浓度。结果:有效组患者的皮损以单纯水疱为主(68%),无效组则以红斑水疱为主(63%)。无效组患者的BPDAI评分、EOS计数、总IgE、抗BP180 IgG抗体、抗BP230 IgG抗体浓度及抗BP230 IgE抗体浓度均较有效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白蛋白水平及抗BP180 Ig E抗体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除BPDAI评分及特异性IgG水平之外,还可根据BP患者的皮损类型、外周血EOS计数、总IgE及抗BP230 IgE抗体的水平指导BP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 抗BP180抗体 抗BP230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oll样受体9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鲁智勇 金丽威 +4 位作者 牛振民 袁文涛 沈小雁 薛峰 郑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是否存在多态性。方法提取26例SLE患者mRNA并逆转录为cDNA,扩增产物经3730 DNA自动测序仪测定TLR9基因序列。结果TLR9 mRNA自起始位点起第1783、2269和3222位碱基存在二态性(A或G)...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是否存在多态性。方法提取26例SLE患者mRNA并逆转录为cDNA,扩增产物经3730 DNA自动测序仪测定TLR9基因序列。结果TLR9 mRNA自起始位点起第1783、2269和3222位碱基存在二态性(A或G),这3个位点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称之为SNP1、SNP2和SNP3,其中SNP1是我们新发现的多态性位点,SNP2和SNP3为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SNP数据库中公布的位点,它们均不改变氨基酸编码。SNP2在人群中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或AG杂合3种基因型,在SLE患者中以AG型为主(50%),而在正常人中以GG型为主(75%)(P<0.05);SNP1和SNP3只在一名男性SLE患者中发现,表现为AG杂合,其余个体均为GG纯合。结论TLR9基因编码区中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发病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和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天疱疮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桂菊 张勇 +2 位作者 朱海琴 王颖 潘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B1和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天疱疮的遗传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地区的58例天疱疮患者(病例组)和8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PCR-SSP)对两组HLA-DRB1和H...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B1和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天疱疮的遗传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地区的58例天疱疮患者(病例组)和8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PCR-SSP)对两组HLA-DRB1和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组间比较,以等位基因频率的比值比(OR)评价基因与疾病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13种HLA-DRB1等位基因和5种HLA-DQB1等位基因。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HLA-DRB1*14和HLA-DQB1*0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24%和1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P=0.000,P值的校正值Pc<0.05,OR=12.150)和6.74%(P=0.001,Pc<0.05,OR=3.238);病例组HLA-DQB1*06等位基因频率为1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0%(P=0.003,Pc<0.05,OR=0.411)。结论 HLA-DRB1*14和HLA-DQB1*05可能是上海地区天疱疮患者的易感基因,而HLA-DQB1*06则可能是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抗原-DRB1 白细胞抗原-DQB1 等位基因 天疱疮 易感基因 保护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A酸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4
作者 徐涵 姚志荣 +3 位作者 吴瑞琴 宋为民 范卫新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395,共2页
目的:观察异维A酸(泰尔丝)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以及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即异维A酸隔日疗法B组(试验组)和每日疗法组(对照组)。试验组中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 目的:观察异维A酸(泰尔丝)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以及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即异维A酸隔日疗法B组(试验组)和每日疗法组(对照组)。试验组中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3次;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2次。对照组中体重≥50kg者,每日口服异维A酸3次,每次10mg;体重<50kg者,每日口服异维A酸2次,每次10mg,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77.1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5.00%。第2、4、6周末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25%、32.18%和28.87%、34.12%、48.68%。结论:异维A酸隔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与每日疗法相当,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异维A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银屑病患者院外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曾长娟 叶雅芬 +1 位作者 张婷 金凌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74-77,共4页
目的了解男性银屑病患者院外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9例男性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运用归纳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日常生活不便,复杂的情绪波动,社交障碍,躯体不适4个... 目的了解男性银屑病患者院外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9例男性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运用归纳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日常生活不便,复杂的情绪波动,社交障碍,躯体不适4个主题。结论男性银屑病患者院外生活面临躯体、心理、社会功能障碍,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持续而广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社区 家庭 生活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寒冷性荨麻疹为表现的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岚琦 王孝盼 +3 位作者 赵忻 施若非 赵肖庆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4-577,共4页
报告1例以寒冷性荨麻疹为表现的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女,59岁。遇冷后面部及四肢出现瘙痒性风团5年。风团24 h内可消退,退后不留痕迹。病程中全身多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冷球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血M蛋白阳性,为IgM-κ链型。皮损组织... 报告1例以寒冷性荨麻疹为表现的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女,59岁。遇冷后面部及四肢出现瘙痒性风团5年。风团24 h内可消退,退后不留痕迹。病程中全身多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冷球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血M蛋白阳性,为IgM-κ链型。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浅层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结构破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尘,符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诊断: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予沙利度胺和白芍总苷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胜荨麻疹 冷球蛋白血症 沙利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越 韩菁 +3 位作者 吴瑞勤 谢匡成 朱光斗 郑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46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D受体BsmI位点Bb基因型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46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维生素D受体BsmI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D受体BsmI位点Bb基因型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结论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患白癜风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维生素D受体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颖炜 邬玉美 +1 位作者 施若非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报告1例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患者女,22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2年余,伴有明显灼热感。皮损一般在经期前3~5 d 加重,月经过后逐渐减轻。黄体酮皮试阳性,而雌二醇皮试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为阴性。
关键词 皮炎 孕酮 自身免疫性 皮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肌病性皮肌炎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华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无肌病性皮肌炎(ADM)的命名。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Euwer提出的ADM诊断标准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2例进展为皮肌炎,1例进展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间质性肺炎(ILD)发生率为68.8%,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5.0%... 目的:探讨无肌病性皮肌炎(ADM)的命名。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Euwer提出的ADM诊断标准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2例进展为皮肌炎,1例进展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间质性肺炎(ILD)发生率为68.8%,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5.0%。结论:提出皮肌炎样皮炎的命名,并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可以是皮肌炎的早期表现,也可以伴有严重的肺部损害或疾病向红斑狼疮转归,皮肌炎样皮炎可并发恶性肿瘤,因此需要行全身系统检查,并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无肌病性 皮炎 皮肌炎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烷胺诱发网状青斑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思嘉 王岚琦 +2 位作者 曹华 施若非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89-791,共3页
报告1例金刚烷胺致网状青斑。患者女,60岁。双下肢泛发网状青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网状青紫色斑疹。结合患者因帕金森服用金刚烷胺的病史,排除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金刚烷胺致网状青斑。停药20 d后网状青... 报告1例金刚烷胺致网状青斑。患者女,60岁。双下肢泛发网状青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网状青紫色斑疹。结合患者因帕金森服用金刚烷胺的病史,排除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金刚烷胺致网状青斑。停药20 d后网状青斑现象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网状青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