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敖翔 刘辰晓 +3 位作者 张贤达 冉桃菁 周春华 邹多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0,共6页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会导致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出现异常。AIP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复杂,相关研究较少,导致对这类患者的临床认识不足。本文介绍了AIP的流行病学,简单描述了AIP导致胰腺外分泌...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会导致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出现异常。AIP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复杂,相关研究较少,导致对这类患者的临床认识不足。本文介绍了AIP的流行病学,简单描述了AIP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归纳总结了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各种检测方法、营养评估、生活管理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加强对AIP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认识,并提高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营养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胡佳佳 王正廷 +3 位作者 钟捷 梁胜 张淼 李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丹瑜 李霞 +3 位作者 钟捷 齐晓光 董文杰 乔敏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mRN...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mRNA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dc)处理细胞株后,经Real-timePCR定量药物处理前后各细胞株IGFBP7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各肿瘤细胞株中IGFBP7mRNA表达较GES-1降低或消失。MSP检测IGFBP7mRNA表达降低和消失的细胞株均有CpG岛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不同浓度5-aza-dc处理细胞后,IGFBP7mRNA的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结论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与其CpG岛甲基化有关。5-aza-dc可使IGFBP7mRNA表达降低的胃癌细胞株重新表达IGFBP7mRNA,提示IGFBP7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是IGFBP7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 胃癌细胞株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胃癌细胞和胰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谢茹燕 乔敏敏 +1 位作者 章永平 胡梅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BXPC-3,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目的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BXPC-3,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ART对各株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P<0.05),且其细胞毒作用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RT使各株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ART在体外对SGC-7901、MKN-45、SW-1990、BXPC-3细胞株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胃癌 胰腺癌 细胞周期 凋亡 抑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露萤 蒋兆彦 +4 位作者 杨肖波 徐琛莹 常显星 李薇薇 俞丽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分析胆囊疾病(GB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CAD患者(CAD组,n=712)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的疑似CAD者(对照组,n=571)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BD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胆囊疾病(GB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CAD患者(CAD组,n=712)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的疑似CAD者(对照组,n=571)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BD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高血脂及糖尿病与GBD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中GB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5%和25.6%,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男性GBD与CAD具有显著相关性(OR=1.32,95%CI:1.17~1.49,P<0.01),女性CAD与GBD无显著相关性。BMI、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和糖尿病史是与GB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GBD与CAD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血脂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蛋白C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平 章永平 +1 位作者 乔敏敏 袁耀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活化蛋白C(AP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培养成功的HUVECs通过LPS(1 mg/L)孵育诱导细胞凋亡模型,并给予APC(10μg/L)或APC(50μg/L)建立药物治疗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细胞...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活化蛋白C(AP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培养成功的HUVECs通过LPS(1 mg/L)孵育诱导细胞凋亡模型,并给予APC(10μg/L)或APC(50μg/L)建立药物治疗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细胞组和单独LPS(1 mg/L)诱导细胞凋亡组。应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DNA ladder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Ⅴ/PI双标记行流式细胞仪测定定量观察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观察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通过细胞形态,DNA ladder和TUNEL荧光染色发现单独LPS诱导组的细胞可见明显的凋亡现象,而通过APC治疗组的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和细胞凋亡率下降,同时细胞存活率和PCNA表达率增高,尤其在50μg/L时,与单独LPS诱导组细胞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PC拮抗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的增殖,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蛋白C 脂多糖类 细胞凋亡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磁性纳米粒子诊断胰腺癌活体MRI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乔中伟 缪飞 +4 位作者 夏春梅 黄明铭 吴志远 沈鹤柏 袁耀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研究螯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诊断胰腺癌荷瘤裸小鼠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胰腺癌荷瘤裸小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超顺磁性氧化铁、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行MRI检查,计算MRIT2WI信号下降... 目的:研究螯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诊断胰腺癌荷瘤裸小鼠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胰腺癌荷瘤裸小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超顺磁性氧化铁、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行MRI检查,计算MRIT2WI信号下降程度。同时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以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分析MRI强化形式和肿瘤组织病理HE染色、Fe染色以及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注射螯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的裸小鼠肿瘤MRIT2WI信号下降比无抗体螯合组明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氧化铁纳米粒子多数分布在肿瘤细胞核内。肿瘤细胞凋亡区的蓝色铁颗粒分布多于肿瘤细胞高密度区,而在完全坏死无结构区几乎没有蓝色铁颗粒显示。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肿瘤内分布和肿瘤组织的VEGF高表达相一致。结论:螯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可作为荷瘤裸小鼠胰腺癌MRI靶向对比剂。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肿瘤内分布和肿瘤组织的血管通透性以及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胰腺癌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何相宜 袁耀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37-739,共3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极差。数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近年来的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以及分子机制研究对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新发糖尿病与...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极差。数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近年来的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以及分子机制研究对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抗糖尿病药物对胰腺癌的作用,胰腺癌与糖尿病相互关联的分子基础等。目前认为长期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新发糖尿病可能帮助早期诊断胰腺癌,糖尿病本身可能影响胰腺癌的预后,而抗糖尿病药物的不同选择亦可能影响胰腺癌发生概率,对糖尿病促进胰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则有助于寻找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糖尿病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靳勇 瞿晴 +2 位作者 王蕾 吴云林 陈克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颖 章永平 +1 位作者 张学军 袁耀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 1990和Bx-PC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予ATRA 40 mg/kg每日口服,或4 mmol/LATRA每次0.1 mL隔日瘤... 目的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 1990和Bx-PC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予ATRA 40 mg/kg每日口服,或4 mmol/LATRA每次0.1 mL隔日瘤内注射。观察瘤体质量和体积变化,TUNEL法观察ATRA干预后移植瘤组织内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两种人胰腺癌细胞株的移植瘤模型;口服和瘤内注射ATRA后,抑瘤率在Bx-PC3移植瘤分别为64.24%和55.78%,在SW 1990移植瘤分别为44.03%和49.13%;TUNEL法和电镜观察证实,ATRA诱导后移植瘤内出现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显示,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ATRA口服或瘤内注射均能抑制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活化胰腺癌细胞内caspase-3,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凋亡 全反式维甲酸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黎明 涂水平 +3 位作者 戴强 姚玮艳 乔敏敏 江石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荷瘤模型,每组5只裸鼠分别在瘤内分3点注射相同感染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Ad5/F35-Null对照空病毒及等体... 目的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荷瘤模型,每组5只裸鼠分别在瘤内分3点注射相同感染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Ad5/F35-Null对照空病毒及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PBS),隔天注射1次,疗程2周。每3天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观察Ad5/F35-XAF1组移植瘤的生长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XAF1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PBS组和Ad5/F35-Null组比较,瘤内注射Ad5/F35-XAF1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质量和MVD显著减小(P<0.05或P<0.01),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和XAF1蛋白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XAF1基因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能与该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肝癌 腺病毒 移植瘤 凋亡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Vasostatin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雷 袁耀宗 +2 位作者 章永平 乔敏敏 卢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Vasostatin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Vasostatin基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体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UNEL与Hoechst33258双重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Ann...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Vasostatin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Vasostatin基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体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UNEL与Hoechst33258双重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腺病毒介导的Vasostatin基因作用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结果Ad-Vasostatin(MO I分别为25和50)作用72 h后,ECV304细胞数显著少于PBS组和Ad-lacZ组(P<0.05);透射电镜下及TUNEL/Hoechst33258双重荧光染色,ECV304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以MO I为50的Ad-Vasostatin处理ECV304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为(15.70±0.84)%,PBS组为(2.54±0.83)%,Ad-lacZ组为(2.34±0.79)%,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asostatin基因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体外细胞增殖,同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ostatin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凋亡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消毒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慧 马天乐 江石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46-48,共3页
内镜消毒涉及患者健康和医院院内感染,综述其消毒方法和标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关键词 内镜 电解酸性水 消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创伤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入血与移植瘤生长的关系
14
作者 王国江 戴强 +1 位作者 张燕捷 吴云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动员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入血与实体瘤生长的关系。方法将4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非手术1d组、单纯麻醉组、手术创伤组(术后24h、48h、72h、30d组)及非手术30d组,每组6只。单纯麻醉组24h后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动员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入血与实体瘤生长的关系。方法将4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非手术1d组、单纯麻醉组、手术创伤组(术后24h、48h、72h、30d组)及非手术30d组,每组6只。单纯麻醉组24h后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手术创伤组分别在术后24h、48h、72h、30d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EPC百分比;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术后24h、48h、72h组EPC百分比与非手术1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组、48h组、72h组、单纯麻醉组VEGF水平与非手术1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EPC百分比呈正相关(r=0.6956,P<0.01),外周血EPC百分比与MVD无相关性(r=0.2214,P>0.05),血清VEGF水平与MVD也无相关性(r=0.2249,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移植瘤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瘤 手术创伤 血管内皮祖细胞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胃镜影像数据库的胃癌辅助分析系统
15
作者 吴轶伦 涂圣贤 +1 位作者 程时丹 张素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4115-4117,共3页
设计了基于电子胃镜影像数据库的胃癌辅助分析系统。根据瑞金医院2004年~2006年的病例资料,建立了涵盖胃镜影像和诊断信息的电子胃镜影像数据库,规范化胃镜影像的描述。利用局部二元模式提取胃镜影像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样本... 设计了基于电子胃镜影像数据库的胃癌辅助分析系统。根据瑞金医院2004年~2006年的病例资料,建立了涵盖胃镜影像和诊断信息的电子胃镜影像数据库,规范化胃镜影像的描述。利用局部二元模式提取胃镜影像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样本训练,对胃镜影像病灶进行分类识别,结合数据库中的病人相关信息,做出辅助分析,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计算机辅助分析 电子胃镜影像数据库 关键词规范化 局部二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