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低温冻存胃癌样本的核酸与蛋白质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佳年 计骏 +3 位作者 刘炳亚 朱正纲 傅国辉 于颖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探索上海市瑞金医院低温冻存0~10年胃癌样本的核酸与蛋白质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至2014年间库存手术切除胃癌标本24对(共48份)。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与RNA纯度及完整性,同时增加了RIN值评估法检测RNA完整性;BCA... 目的:探索上海市瑞金医院低温冻存0~10年胃癌样本的核酸与蛋白质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至2014年间库存手术切除胃癌标本24对(共48份)。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与RNA纯度及完整性,同时增加了RIN值评估法检测RNA完整性;BCA法检测样本蛋白质浓度,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分子完整性。结果:将组织标本按冻存年限分成四组(〈2年、3~5年、6~8年和〉9年),各组之间DNA完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组织的DNA降解程度比胃癌组织高(P=0.023);四组之间的RIN值检测显示,冻存6年以上组的RIN值有明显下降(P=0.018);各组间的蛋白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分子条带完整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冻存〉9年组仅出现少量低分子量条带(平均36.5kD),冻存6~8年组尚有中等分子量(平均65.63kD)条带,冻存3~5年组有高分子量(平均127.5kD)条带,冻存短于2年组仍可见大分子量(平均160kD)条带。结论:长期低温冻存对DNA影响最小,超过5年组RNA和大分子量蛋白质降解较多,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保存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 胃癌 低温保存 核酸 蛋白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 T细胞诱导与分化的初步研究-Ⅰ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朝英 钱柳 +6 位作者 程伟志 黄秋愉 汪萍 余奇文 张继英 陈雪华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细胞的比例、亚型和表型格局。结果: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数量虽占较低比例,但两者的γδT细胞存在显著异质性。健康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以Vγ9Vδ2 TCR亚群为主;初始分选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γ9Vδ2T细胞主要为中央记忆型(CD27+CD45RA-)和效应记忆型(CD27-CD45RA-);IPP诱导后,γδT细胞显著扩增,Vγ9Vδ2 T细胞亚群转变为以效应记忆型为主,并高表达HLA-DR和B7分子。而新生儿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亚群异质性,其Vγ9Vδ2 T细胞主要为CD27+CD45RA+的幼稚型细胞;经IPP诱导14天后,γδT细胞获得扩增(比例增高)且Vγ9Vδ2 T细胞趋向中央记忆型和效应记忆型分化,但仍以幼稚型为主。结论: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在数量、亚群诸方面存在差异;IPP具有诱导和扩增外周血γδ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而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才能呈现出其分化成熟为可用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效应记忆型γδT细胞的潜能。关于其具有的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将另文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 T细胞 新生儿脐带血 细胞表型 异戊烯焦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与免疫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奇文 张继英 +5 位作者 龚芳 马妍慧 程伟志 陈雪华 马安伦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并经Annexin V染色法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结果:从中国槲寄生中分离纯化了由两个30 kD亚基组成的55 kD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其具有特异诱导人γδT细胞扩增和以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并能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0的释放的作用。结论:中国槲寄生凝集素具有免疫学调节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在研究抗肿瘤和免疫学机制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凝集素 CASPASE 细胞凋亡 ΓΔ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TGFβ_1及其Ⅱ型受体和Smad4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林 许伟青 +2 位作者 姜叙诚 于颖彦 唐剑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Sm ad4的关系,及其在结肠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nV 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石蜡包埋人结肠癌标本中TGF-β1、TβRⅡ和Sm a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Sm ad4的关系,及其在结肠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nV 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石蜡包埋人结肠癌标本中TGF-β1、TβRⅡ和Sm a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阳性率为52.6%(20/38),65.8%的TβRⅡ和63.2%的Sm ad4表达下降。Sm ad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相关(P<0.05)。TGF-β1与TβRⅡ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TGF-β1与TβRⅡ对结肠癌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Sm ad4是TGF-β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但Sm ad4上游可能还存在其他信号通路,调控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SMAD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施国海 周佩军 +3 位作者 王祥慧 徐达 施敏敏 陈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状况、细胞表型和凋亡率。结果当FTY720为400 ng/mL时,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即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47.6%(P<0.05);当FTY720为3 200 ng/mL时,其抑制率达到为51.6%,呈剂量依赖性。FTY720为1 6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FTY720在2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即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高浓度的FTY720,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调节性细胞的比例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增殖 调节性T细胞 凋亡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3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本炎 袁菲 +2 位作者 肖家诚 刘炳亚 金晓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14-3-3ζ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中76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4-3-3ζ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14-3-3ζ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中76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4-3-3ζ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14-3-3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中79例(79.00%)表达14-3-3ζ蛋白;而正常胃黏膜中仅散在个别细胞弱表达。按组织学分类法,在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6.75%,显著高于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42.86%、0)(P<0.05)。按Lauren分类法,肠型胃癌中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90.91%vs73.13%)(P<0.05)。在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肌层和浆膜层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和81.93%,均显著高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0、0)(P<0.05)。进展期胃癌的14-3-3ζ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44%,而3例早期胃癌均不表达(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14-3-3ζ蛋白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和浸润状况密切相关。提示14-3-3ζ蛋白有可能成为评估胃癌的预后指标和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14-3-3ζ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甲硫氨酸相关培养液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冀红 曹伟新 +3 位作者 纪玉宝 刘炳亚 朱正纲 林言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比较五种甲硫氨酸(M et)相关培养液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左旋M et(L-M et)培养液组为对照组,用去除M e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M et-Hcy-)、去除M et并添加Hcy(M et-Hcy+)、以右旋M et(D-M et)替代L-M et、左旋和右旋M ... 目的:比较五种甲硫氨酸(M et)相关培养液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左旋M et(L-M et)培养液组为对照组,用去除M e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M et-Hcy-)、去除M et并添加Hcy(M et-Hcy+)、以右旋M et(D-M et)替代L-M et、左旋和右旋M et(DL-M et)培养液培养胃癌SUN-1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24、48、72、96和120 h的吸光度(A490)值。结果:M et-Hcy-、M et-Hcy+、D-M et和DL-M et组中胃癌细胞的A49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前三组间的A490接近,DL-M et组的A490界于其余三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随时间延长而加大。结论:M et-Hcy-、M et-Hcy+和D-M et培养环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相似,DL-M et环境可造成M et半饥饿状态而抑制胃癌细胞,但效果较差;D-M et环境是目前造成肿瘤细胞M et饥饿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 胃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