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免疫抑制剂SRL在器官移植受者中的转换治疗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顾坚未 王祥慧 +3 位作者 徐达 周佩军 施国海 尧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 评价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合并危险因素时,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SRL)转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应用CNI为主要免疫移植剂的75例器官移植受者,进行以SRL... 目的 评价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合并危险因素时,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SRL)转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应用CNI为主要免疫移植剂的75例器官移植受者,进行以SRL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转换治疗,CNI在2周内迅速撤除。SRL转换治疗的目标血药浓度为4~8ng/mL,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SRL转换时距移植后时间平均为(13.2±10.7)月,平均随访时间(9.5±6.8)月。SRL转换后1月和6月的血药浓度分别平均为(6.2±1.7)ng/mL和(4.3±0.9)ng/mL。SRL转换治疗后6月内发生急性排斥3例(4.0%),安全撤除皮质激素4例,2例急性难治性移植肾排斥逆转,肺部感染6例(8.0%);血清肌酐转换时为(187.3±71.7)Ixmol/L,转换后6月下降至(137.6±30.3)μmol/L(P<0.01);SRL转换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5例,改善2例;血糖恢复正常6例,改善1例;4例恶性肿瘤SRL转换后随访6~13月,2例稳定,2例肿瘤复发。SRL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高脂血症。结论 应用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出现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时,新型免疫抑制剂SRL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西罗莫司 器官移植 转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 被引量:2
2
作者 邓侠兴 汤耀卿 +1 位作者 彭承宏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细胞因子与器官移植的排斥和感染密切相关,而细胞因子的分泌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本文就几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排斥和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性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治疗在器官移植应用
3
作者 尧凯 施国海 王祥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3-746,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s)是一种具有较强可塑性的抗原递呈细胞,可通过不同的方法“程序化”DCs而达到致耐受原特性。近来有资料显示药理学调控DCs可产生强有效的调节性DCs。文章对调节性DCs研究进展及其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器官移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进展
4
作者 彭承宏 韩宝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3-567,共5页
既往两个以上的脏器同时出现功能衰竭时曾被认为是器官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但近年来由于移植外科技术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腹部多器官的联合移植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新的有效措施。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和全腹腔多器... 既往两个以上的脏器同时出现功能衰竭时曾被认为是器官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但近年来由于移植外科技术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腹部多器官的联合移植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新的有效措施。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和全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使腹部外科的领域和范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联合移植 胰肾联合移植 肝肠联合移植 簇移植 多器官联合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霉酚酸治疗药物监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佩军 徐达 +2 位作者 王祥慧 余自成 赵菊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的代谢产物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形成简化的MPA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公式。方法 64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MMF 2 g/d联合环孢素A(CsA)和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在术后2周采用HPL...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的代谢产物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形成简化的MPA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公式。方法 64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MMF 2 g/d联合环孢素A(CsA)和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在术后2周采用HPLC法,测定服药前、服药后0.5、1、1.5、2、4、6、8、10、和12 h的血浆MPA浓度。采用药理学专用软件计算MPAAUC0-12h,并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适合中国人群的MPA AUC0-12 h简化计算公式。结果 64例肾移植受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的个体差异。MPA AUC0-12 h平均值为(54.62±14.51)mg·h/L(24.0~102.3 mg·h/L)。MPA谷值浓度(C0)与MPA AUC0-12 h的相关性差(r^2=0.03)。采用3个时间点取样(C0.5、C2、C8),得出MPA AUC的简化计算公式:AUC=10.96+0.56×C0.5+2.18×C2+7.86×C8。该公式MPA AUC的预测值与MPA AUC0-12 h的相关性好(r^2=0.87);预测值的绝对误差为(7.41±6.23)%(0.27%~34.7%);在60例(93%)病人,AUC预测误差在MPA AUC0-12 h的±15%;Bland和Altman分析显示平均预测误差为±5.24 mg·h/L。结论 本组肾移植受者中,MP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现较大的个体差异,并有异于白种人群;根据本组临床监测数据,得出取样点少(3个时间点)、预测效果好的MPA AUC简化计算公式,并推荐应用于中国肾移植受者MPA的治疗药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 酶酚酸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术植中逆行灌注对早期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皓 彭承宏 +8 位作者 沈柏用 谢俊杰 申川 费悦 邓侠兴 周光文 程东峰 杨卫平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脏逆行灌注对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原位肝移植病例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和非逆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然后吻合门静脉。非逆行灌注组中按常规方法首先开放... 目的初步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脏逆行灌注对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原位肝移植病例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和非逆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然后吻合门静脉。非逆行灌注组中按常规方法首先开放门静脉。于移植术当日及术后1、3、5、7 d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逆行灌注组的复温缺血时间(RW IT)显著短于非逆行灌注组(P<0.05),其手术后当日的血清AST、ALT和术后第1天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逆行灌注组(P<0.01);术后第1天两组的血清AST水平及第3、5、7天血清AST、AL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W IT缩短有利于减轻肝脏复温缺血损伤;逆行灌注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逆行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精神异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小明 彭承宏 +5 位作者 沈柏用 周光文 陈皓 邓侠兴 鲁正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9-670,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精神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环孢菌素C2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达 王祥慧 +1 位作者 周佩军 楚晨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环孢菌素A(CsA)服用后2 h的单点血药浓度(C2),调整用药剂量,降低急性排斥发生率。方法12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监测CsA C2并对照其谷值浓度(C0)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1月C2达标者,急性排斥... 目的通过监测环孢菌素A(CsA)服用后2 h的单点血药浓度(C2),调整用药剂量,降低急性排斥发生率。方法12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监测CsA C2并对照其谷值浓度(C0)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1月C2达标者,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4.41%和10.29%;未达标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42.37%和36.20%。急性排斥均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内。结论监测C2浓度可较准确地反应CsA暴露量,有利于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C2浓度 急性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俊杰 杨卫平 +5 位作者 陈皓 施敏敏 申川 沈柏用 彭承宏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20例(连续病例)。分别于9个时间点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供肝于冷缺血末期常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20例(连续病例)。分别于9个时间点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供肝于冷缺血末期常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肝移植术后72 h内ALT和(或)AST水平(1 500 IU/L为界),将20例患者分为初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组和非IPGF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ALT、AST、LD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IPGF组7例,非IPGF组13例。供肝冷缺血末期病理检查显示,IPGF组中4例有轻度大泡型脂肪变性,而非IPGF组中未见脂肪变性(P=0.007)。IPGF组血清ALT水平于再灌注后3、6 h显著高于非IPGF组,其血清AST水平在再灌注后1、3、6、12 h时间点显著高于非IPGF组,而LDH在再灌注后1、3、6 h时间点显著高于非IPGF组(P均<0.05);LDH与ALT(r=0.948,P<0.001)及AST(r=0.64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肝脂肪变性对原位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不良有直接影响;血清AST和ALT水平仍是反映早期移植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LDH与ALT和AST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脂肪变性 肝功能 损伤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颖彦 计骏 +7 位作者 申川 周光文 沈柏用 邓侠兴 严佶祺 陈皓 彭承宏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鉴别诊断 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原位小体积肝移植治疗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伟顶 彭承宏 +5 位作者 肖卫东 周光文 张明钧 陈皓 张弘炜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治疗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小体积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健康雌性家猪经门静脉注射D-Gal(每千克体质量0.5 g)和LPS(每千克体质量1μg)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24 h后接受肝移植治疗。动物随机... 目的探讨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治疗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小体积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健康雌性家猪经门静脉注射D-Gal(每千克体质量0.5 g)和LPS(每千克体质量1μg)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24 h后接受肝移植治疗。动物随机分为60%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组(A组,n=5)、30%小体积肝移植组(B组,n=5)和30%小体积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组(C组,n=5)。各组动物于开腹后即刻、切脾后即刻和再灌注后30 m in分别监测门静脉压力,观察术后生化指标变化、病理改变和1周生存率。结果A、B、C组的1周生存率分别为100%、20%、80%,A、C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第2天开始,A、C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乳酸明显低于B组(P<0.05)。再灌注后30 m in,B组平均门静脉压明显高于A、C组。再灌注后30 m in、3 h,病理观察结果显示,B组出现严重肝窦淤血、片状肝实质细胞空泡变性。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加用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小体积移植物的近期存活率。该作用可能与门静脉血流的分流和压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 小体积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佶祺 彭承宏 +13 位作者 李宏为 沈柏用 周光文 于颖彦 杨卫平 陈皓 陈拥军 申川 万亮 邓侠兴 李勤裕 邱伟华 陶宗元 谢俊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d(78~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移植 MEL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激素的撤离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佳斌 彭承宏 +1 位作者 沈柏用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由于激素的多种副作用,近年来众多新型免疫抑制剂研制出现。因而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在研究相对完满的撤离激素方案。该文阐述激素在肝移植中的撤离历史并分析其原因,同时介绍和比较不同的激素撤离方案在免疫抑制方案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肝移植 激素 撤离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部分肝移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受体 供体 免疫排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对肾脏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现状及新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祥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8-575,共8页
新型免疫抑制剂和抗体诱导技术的应用,使肾移植后近期急性排斥显著减少,但长期效果仍不理想,免疫抑制剂(IS)对移植肾及其他器官的毒副反应已成为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新的策略是:无肾毒性IS替代,对IS药代动力、基因多态、药... 新型免疫抑制剂和抗体诱导技术的应用,使肾移植后近期急性排斥显著减少,但长期效果仍不理想,免疫抑制剂(IS)对移植肾及其他器官的毒副反应已成为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新的策略是:无肾毒性IS替代,对IS药代动力、基因多态、药物毒理及移植受者免疫状态动态监测、识别与评价;以及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揭示器官移植免疫的复杂生物学问题,实行IS个体化应用,促进移植受者及肾脏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长期存活 免疫抑制 毒性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
16
作者 徐达 邵琨 +2 位作者 王祥慧 周佩军 刘湘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4-674,共1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监测肾移植受者的BK病毒(BKV)的感染情况,初步探讨临床相关对策。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64例尸肾移植受者,分别采集血、尿样本,行BKV的细胞学和PCR检测;对移植术后BKV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因素进... 本研究目的在于监测肾移植受者的BK病毒(BKV)的感染情况,初步探讨临床相关对策。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64例尸肾移植受者,分别采集血、尿样本,行BKV的细胞学和PCR检测;对移植术后BKV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4例BKV感染受着进行试验性治疗。研究结果显示,64例患者的尿Decoy细胞、BKV病毒尿症和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28.7%、17.2%和6.3%;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组患者的尿Decoy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水平稳定组(P=0.04)。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导治疗方案、急性排斥事件、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等与尿Decoy细胞、病毒尿症、病毒血症的出现无明显相关性;应用更昔洛韦试验性治疗4例BKV感染近期全部有效。提示对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应警惕BKV的再活化;可通过检测血BKV DNA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更昔洛韦治疗BKV的有效性有待长期随访验证。本文全文刊登于2006年6月的《中华器官移植学杂志》(352-355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病毒感染 肾移植受者 临床诊治 试验性治疗 PCR检测 病毒血症 术后患者 器官移植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的术后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申川 彭承宏 +4 位作者 沈柏用 严佶祺 陈皓 谢俊杰 金佳斌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6期306-311,共6页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肝移植受体特别是恶性终末期肝病受体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且随访记录完整的受体99例,收...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肝移植受体特别是恶性终末期肝病受体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且随访记录完整的受体9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肝移植受体的原发病分为良性组(54例)和恶性组(45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移植受者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将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的12项指标和恶性组10项指标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受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至2009年10月,生存64例,死亡35例,受体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68%、57%、53%、53%。良性组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78%、70%、61%、61%,恶性组术后的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60%、46%、46%、46%。两组术后各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良性组的存活时间为(35.8±3.0)个月,恶性组的存活时间为(28.7±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围手术期的12项指标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优势比1.21,95%可信区间1.05~1.39,P<0.01)和无肝期时间(优势比2.28,95%可信区间1.26~4.13,P<0.01)对肝移植受体术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的10项指标中,术前甲胎蛋白水平(优势比5.94,95%可信区间2.49~14.16,P=0.001)和肿瘤微卫星灶(优势比3.40,95%可信区间1.50~7.74,P<0.01)对肝移植受体术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前APACHEⅡ评分和术中无肝期时间是影响受体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和有肿瘤微卫星灶则是影响恶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受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生存分析 终末期肝病 甲胎蛋白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部周围癌肝内广泛转移原位肝移植二例报道
18
作者 金佳斌 彭承宏 +11 位作者 沈柏用 邓侠兴 陈皓 杨卫平 周光文 陈拥军 申川 李勤裕 严佶琪 邱伟华 谢俊杰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8-669,共2页
关键词 壶腹部周围癌 肝移植 Child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免疫球蛋白G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19
作者 达骏 王祥慧 徐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受者尿α-1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肾功能短期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术后第1、7、14、21、28天分别检测晨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含量;根据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受者尿α-1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肾功能短期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术后第1、7、14、21、28天分别检测晨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含量;根据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移植肾功能状况;分析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与血清肌酐(SCr)的关系。结果在肾移植术后1月内,尿α-1微球蛋白、尿IgG与SC r水平相关。29例中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5例(A组),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14例(B组);A组尿α-1微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A组中符合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临界值(<10 mg/dL,<2 mg/dL)的受者检测例次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间尿α-1微球蛋白/SC r比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与肾移植受者短期肾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 α-1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鲁正 彭承宏 +8 位作者 周光文 沈柏用 申川 陈皓 严佶祺 陈拥军 李勤裕 王小明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 分析运用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9月~2004年10月间,本中心施行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病人3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病人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 目的 分析运用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9月~2004年10月间,本中心施行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病人3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病人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16.2%,死亡原因中4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4月脑梗死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术后并发症中主要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胆道狭窄和急性排斥反应各2例(各占5.4%)。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必须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加强术后监管和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重型肝炎 围手术期处理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