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对于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临床表型分析和生化检查,同时结合其遗传模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相当多的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致病基因相继被报道;同时,越来越多的单基因突变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被发现。本文将... 对于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临床表型分析和生化检查,同时结合其遗传模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相当多的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致病基因相继被报道;同时,越来越多的单基因突变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被发现。本文将概述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基因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遗传病 内分泌代谢病 基因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与敏感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景琰 顾燕云 +7 位作者 张贤玲 李鸿 周伟斌 张宏利 王晓 骆天红 李果 罗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6-979,共4页
目的评估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的胰岛素分泌与敏感性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进展为IPH的相关因素。方法850例受试者按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557例;单纯糖耐量异常(iIGT)146例;IPH 147例。比较各组的代谢指标及胰... 目的评估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的胰岛素分泌与敏感性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进展为IPH的相关因素。方法850例受试者按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557例;单纯糖耐量异常(iIGT)146例;IPH 147例。比较各组的代谢指标及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从NGT→iIGT→IPH逐渐降低,校正年龄和BM I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IGT和IPH患者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2hBG密切相关。结论初发的IPH有显著的早期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均是从NGT→iIGT→IPH的进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早期相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患者代谢综合征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3 位作者 王卫庆 吴景程 赵咏桔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评价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检测19例亚临床库欣患者的血压、血脂、血尿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指标,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与20例肾上腺腺瘤型的显性库欣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比... 目的评价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检测19例亚临床库欣患者的血压、血脂、血尿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指标,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与20例肾上腺腺瘤型的显性库欣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与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对照组比较,亚临床库欣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收缩压均升高明显,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脂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上述指标在亚临床库欣组与同为肾上腺腺瘤型的显性库欣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血尿皮质醇三组中以显性库欣组最高,亚临床库欣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临床库欣患者尽管皮质醇分泌轻度升高,尚不足以发展成显性库欣综合征,但已经使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症状的发生率升高,提示亚临床库欣的存在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性,且危害程度与显性库欣综合征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库欣 代谢综合征 肾上腺意外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临床和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军 李小英 +6 位作者 孙首悦 乔洁 赵咏桔 刘建民 宁光 许曼音 陈家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回顾10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资料,分析17OHD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明确;对于杂合突变... 目的回顾10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资料,分析17OHD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明确;对于杂合突变,采用亚克隆方法进一步明确。结果10例患者均存在第二性征不发育、高血压、低血钾;基础激素测定示睾酮、雌二醇、17羟孕酮、皮质醇明显低于正常,而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增高,双侧肾上腺增生。基因诊断共检测到5种基因型;替代和缺失的复合突变占80%;其中D487_F489del3个氨基酸的缺失累及到了4个家系7例患者(70%),共有45%的等位基因受累,是频率最高的突变。结论对于第二性征不发育的患者,应注意该病的鉴别诊断;D487_F489del是中国人的17OHD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增生 17α羟化酶/17 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CYP17A1基因 基因突变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异位ACTH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毕宇芳 宁光 +10 位作者 陈宇红 叶蕾 苏颋为 孙首悦 顾卫琼 杨军 朱娜 姜蕾 刘建民 李小英 王卫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未明确病因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随访的17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大多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均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血皮质醇明显升高... 目的探讨未明确病因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随访的17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大多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均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血皮质醇明显升高且节律消失,尿皮质醇和血浆ACTH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绝大部分不被抑制;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或)MRI,明确定位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未明确定位的9例患者中,3例行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2例行右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4例单纯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患者高皮质醇状态均得到一定控制。结论根治性切除异位肿瘤预后较好。对于未能早期发现的患者,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单侧肾上腺切除或药物治疗是控制临床高皮质醇水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ACTH综合征 临床诊治 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瑛 刘建民 +4 位作者 赵红燕 陈宇红 毕宇芳 王卫庆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或继发性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收集1970~2006年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史资料共48例,分为脑水肿组(n=23)和非脑水肿组(n=25)。回顾两组患者病因和诱因、临床... 目的探讨原发或继发性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收集1970~2006年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史资料共48例,分为脑水肿组(n=23)和非脑水肿组(n=25)。回顾两组患者病因和诱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情况。分别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n:=48)和健康体检者(n=48)作为慢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48例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低钠血症的最常见诱因为感染;脑水肿组和非脑水肿组的血钠和尿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慢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48例中死亡7例,均伴休克。脑水肿组中16例使用生理盐水,7例使用3%高渗盐水(血钠〈110mmol/L);非脑水肿组25例患者中5例使用高渗盐水治疗(血钠均在110mmol/L左右),其中4例发生中心性桥脑脱髓鞘。结论当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低钠血症伴脑水肿时,为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及改善脑水肿可酌情使用高渗盐水;无脑水肿则提示脑细胞存在自身代偿,应以治疗基础疾病(激素替代)为主而慎用高渗盐水,以免引起中心性桥脑脱髓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低钠血症 脑水肿 高渗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例21羟化酶缺陷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长勤 杨军 +6 位作者 苏颋为 孙首悦 孙立昊 赵咏桔 刘建民 李小英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19例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全面收集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影像学以及规律治疗和随访的资料,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单... 目的分析19例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全面收集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影像学以及规律治疗和随访的资料,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单纯男性化型。其中男性患者(n=3)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提前出现,平均出现年龄(9.3±2.8)岁,阴茎异常增大;女性患者(n=16)“原发性闭经”占87.5%,阴蒂肥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阴唇融合。17羟孕酮(17OHP)平均水平达(63.42±35.07)μg/L,促肾上腺激素、去氢表雄酮和睾酮水平均明显升高。肾上腺CT增强扫描发现双侧肾上腺增生或腺瘤。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7OHP水平降至(3.15±2.71)μg/L(P<0.01),T、DHEAS和ACT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单纯男性化型21OHD女性患者,原发性闭经仍是最常见主诉;而17OHP对于该型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 21羟化酶缺陷症 17羟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SDHD和MEN1基因突变与杂合性缺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海燕 苏颋为 +5 位作者 崔斌 姜蕾 李小英 宁光 张军妮 王卫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SDHD和MEN1的突变与杂合性缺失,在嗜铬细胞瘤(P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SDHD和MEN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选用荧光标记11q13区-23区的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37例PCC进...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SDHD和MEN1的突变与杂合性缺失,在嗜铬细胞瘤(P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SDHD和MEN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选用荧光标记11q13区-23区的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37例PCC进行杂合性缺失频率检测。分析上述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37例PCC肿瘤组织中未发现SDHD和MEN1基因突变。发现3种SDHD基因内含子改变(15519972c/g,15521745c/t,15520001c/a),2种MEN1基因内含子改变(9879384a/g,9878352C/T)。SDHD所在区域11q23的杂合性缺失频率为30.8%。MEN1所在区域11q13的杂合性缺失频率为26.9%。结论PCC中未发现SDHD和MEN1基因突变;发现一定比例的11q13区-23区域的杂合性缺失,提示在该区域可能存在其他的抑癌基因参与PCC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HD MEN1 杂合性缺失 突变 嗜铬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苏颋为 王卫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细胞瘤中大约有10%属于遗传性疾病。遗传性嗜铬细胞瘤主要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von Hippel-Lindau病(VHL)、纤维神经瘤病Ⅰ型(NFⅠ)、遗传性副神经节瘤以及遗传性嗜铬细胞瘤。迄今为止,已了解的与嗜铬...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细胞瘤中大约有10%属于遗传性疾病。遗传性嗜铬细胞瘤主要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von Hippel-Lindau病(VHL)、纤维神经瘤病Ⅰ型(NFⅠ)、遗传性副神经节瘤以及遗传性嗜铬细胞瘤。迄今为止,已了解的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基因为RET基因、VHL基因和SDHx基因。本文对上述基因以及散发的嗜铬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细胞瘤 RET基因 VHL基因 SDH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2 位作者 吴景程 王卫庆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6年临床确诊原醛症患者65例,其中醛固酮瘤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11例,醛固酮癌1例。所有患者检测血电解质,... 目的探讨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6年临床确诊原醛症患者65例,其中醛固酮瘤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11例,醛固酮癌1例。所有患者检测血电解质,血、尿醛固酮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等生化指标,同时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以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醛症组患者的血、尿醛固酮明显升高,而血钾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则低;原醛症组和对照组静脉盐水负荷后血醛固酮不能抑制者分别为95.4%(62/65)和21.1%(4/19);该试验对原醛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3.9%。65例原醛症患者中,醛固酮瘤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的血钾较特醛症患者低,而血、尿醛固酮则高;醛固酮瘤、特醛症、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及醛固酮癌患者的静脉盐水负荷后血醛固酮的抑制率分别为16.1%、28.9%、15.4%和5.2%。结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生化指标改变与醛固酮瘤患者类似,均较特醛症患者更为明显。静脉盐水负荷试验是一项安全且可靠的原醛症确诊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盐水负荷试验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血管和肾功能指标的改变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景程 汤正义 +5 位作者 张炜 侯瑞芳 凌丹芸 李小英 王卫庆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者心血管和肾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探讨醛固酮水平对心脏和肾脏的病理作用。方法收集178例原醛患者的病史资料,研究患者心血管指标和肾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血尿醛固酮水平、高血压等...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者心血管和肾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探讨醛固酮水平对心脏和肾脏的病理作用。方法收集178例原醛患者的病史资料,研究患者心血管指标和肾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血尿醛固酮水平、高血压等因素与心肌肥厚、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32.0%有心肌肥厚,40.1%尿微量白蛋白异常,9.2%肌酐超过正常上限。心肌肥厚与非肥厚患者的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差别。微量白蛋白尿异常和肌酐升高均与高血压和醛固酮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原醛患者有较高的心脏和肾脏病变率,醛固酮增多和高血压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a型基因诊断二例报道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立昊 张帆 +3 位作者 刘建民 赵红燕 崔斌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低钙血症 GNAS1基因 失活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迟贞旎 洪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持续无排卵为特征,也是导致妇女月经紊乱的最常见的原因。PCOS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和预防潜在疾病为主。文章就近年来PCOS的常用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持续无排卵为特征,也是导致妇女月经紊乱的最常见的原因。PCOS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和预防潜在疾病为主。文章就近年来PCOS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高雄激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损伤PC12细胞株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永倩 王卫庆 +2 位作者 薛庆生 郭强苏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损伤神经元样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的游离Ca2+作用。方法PC12细胞株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随机分为损伤组(I组)和依托咪酯3μmol/L组(E1组)、6μmol/L组(E2组)和15μmol/L组(E3组)。分别加入含标记Ca2+的荧...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损伤神经元样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的游离Ca2+作用。方法PC12细胞株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随机分为损伤组(I组)和依托咪酯3μmol/L组(E1组)、6μmol/L组(E2组)和15μmol/L组(E3组)。分别加入含标记Ca2+的荧光染色剂Fluo310μmol/L的培养基,37℃孵育30min,置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仪连续扫描,并于开始连续扫描2次后加入100μmol/L H2O2,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I组加入H2O2后,90%的细胞立即有反应,细胞[Ca2+]i荧光密度即开始增高(P<0.05),并在10s后呈现明显变化(P<0.01),80s达到峰值并呈持续稳定状态。依托咪酯各浓度组在加入H2O2后约10%细胞有反应,但其细胞[Ca2+]i荧光密度呈现平稳波动。E1和E2组在50s后,细胞[Ca2+]i荧光密度开始下降(P<0.05),但不呈继续降低趋势。结论依托咪酯通过抑制H2O2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内[Ca2+]i持续增高,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PC12细胞 过氧化氢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出生体质量追赶生长大鼠胰岛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景琰 王卫庆 +2 位作者 李凤英 李果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质量大鼠出生后追赶生长对其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低出生体质量大鼠出生后高脂饮食追赶生长模型(模型组,出生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设立正常对照(正常组,出生后常规饲料喂养)。称量两组3、7、11...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质量大鼠出生后追赶生长对其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低出生体质量大鼠出生后高脂饮食追赶生长模型(模型组,出生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设立正常对照(正常组,出生后常规饲料喂养)。称量两组3、7、11、15周龄大鼠体质量和15周龄大鼠的附睾脂肪质量并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对两组15周龄大鼠的血糖调节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估。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两组16周龄大鼠胰岛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15周龄大鼠体质量和附睾脂肪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大鼠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120 min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稳态血糖和基础胰岛素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葡萄糖输注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胰岛结构散乱;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内胰岛素面积占胰岛总面积的比例明显减小(0.59±0.09和0.73±0.08)(P<0.05)。结论低出生体质量追赶生长大鼠的糖耐量减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结构发生重构,β细胞团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质量 追赶生长 胰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CK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艳 张宏利 +2 位作者 冯绮文 陈雪茹 苏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构建人PC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人内脏脂肪细胞c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K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序列,克隆入pGEM-T载体中,经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鉴定目的基因后,定向亚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 目的构建人PC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人内脏脂肪细胞c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K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序列,克隆入pGEM-T载体中,经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鉴定目的基因后,定向亚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进行双酶切鉴定。结果PCR扩增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1 972 bp,以此构建的pGEM-T-PCK1克隆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证实载体中带有PCK1基因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的人PCK1基因cDNA序列一致。重组质粒pcDNA3.1-PCK1经KpnⅠ/XbaⅠ双酶切后显示5.1 kb和2 000 bp左右的2个条带,证明PCK1基因已成功克隆到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论成功构建了野生型pcDNA3.1-PCK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K1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中醛固酮合成相关酶与相应调节基因表达的变化
17
作者 田秀丽 杨洋 +7 位作者 吴景程 叶菲 黄佳佳 徐茜 崔斌 汤正义 李小英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962,966,共5页
目的比较醛固酮瘤(APA)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醛固酮合成过程的差异与可能的调节异常。方法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组织标本(APA组,n=10)及正常肾上腺组织(对照组,n=7)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两种组织的总RNA,合成生物素... 目的比较醛固酮瘤(APA)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醛固酮合成过程的差异与可能的调节异常。方法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组织标本(APA组,n=10)及正常肾上腺组织(对照组,n=7)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两种组织的总RNA,合成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RNA,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扫描荧光强度,计算机软件分析,得到两种组织的表达差异基因;对异常表达靶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A组有97个基因表达上调,168个基因表达下调;醛固酮合成路径中,仅CYP11B2表达显著上调;生理性调节醛固酮合成的因子中,CYB5A、CYP17A1、DUSP1、HMGCR表达下调,RENBP和NR1H2表达上调;皮质醇合成关键酶CYP17A1表达被抑制。结论在APA的醛固酮合成路径相关酶与调节因子中,CYP11B2可能是关键合成酶;多数生理性调节因子被抑制,提示存在肿瘤性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醛固酮瘤 醛固酮合成酶 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中3T3-L1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徐茜 张志国 +7 位作者 金丽娜 石国军 杨洋 田秀丽 张杉杉 崔斌 汤正义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环境及罗格列酮干预对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AT1R)和受体2(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空白对照、5.6、11.2、25.0 mmol/L)的培养基和含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环境及罗格列酮干预对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AT1R)和受体2(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空白对照、5.6、11.2、25.0 mmol/L)的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并添加10 nmol/L罗格列酮的培养基分组培养24 h,Real-time PCR检测3T3-L1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结果 5.6 mmol/L葡萄糖处理组AT1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11.2、2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组(P<0.05);AT2R基因表达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调(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和AT2R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与相应浓度的葡萄糖处理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减弱;AT2R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加强。结论罗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变化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罗格列酮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