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老年人四肢血压差别异常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盛长生 黄绮芳 +2 位作者 黄剑峰 李燕 王继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老年人群中四肢血压差别异常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16—2018年,整群抽取上海青浦区赵巷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一般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血肌酐... 目的·研究上海市老年人群中四肢血压差别异常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16—2018年,整群抽取上海青浦区赵巷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一般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并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同时测量四肢血压,计算踝臂指数、双臂间收缩压差值和双踝间收缩压差值等指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血压差别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4 09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8.5±7.6)岁,其中男性占44.6%。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占60.1%和8.6%;踝臂指数≤0.90、双臂间收缩压差值≥15 mmHg(1 mmHg=0.133 kPa)及双踝间收缩压差值≥15 mmHg的患病率分别为2.7%、1.9%和8.4%。在纳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是3个四肢血压差别指标异常的相关因素;踝臂指数≤0.90的相关因素还包括糖尿病、总胆固醇及吸烟;双臂间血压差值≥15 mmHg的相关因素还包括BMI;双踝间血压差值≥15 mmHg的相关因素还包括BMI及糖尿病。结论·四肢血压差别异常在上海老年人群中较常见,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肥胖、吸烟等是上海老年人四肢血压差别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压 踝臂指数 双臂间血压差值 双踝间血压差值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5和ATP1B1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冰 张怡 +1 位作者 高平进 朱鼎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GS5)和ATP1B1基因功能区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变异位点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启动子、外显子和3’UTR区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5%、R2≥0.80的SNP。对9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进行SNP位点的基因分型,以性别和年龄与EH组匹配的894名血压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并采用MDR软件分析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最终3个标签SNP入选。EH组与对照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2个基因SNP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2个或3个位点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标签SNP与EH无明显相关性,并且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 ATP1B1 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薇薇 张怡 +1 位作者 高平进 朱鼎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探讨apelin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 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apelin基因启动子区T-1860C和rs3761581基因多态性分... 目的探讨apelin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 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apelin基因启动子区T-1860C和rs3761581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FBAT软件预测该两个多态性位点可能组成的单倍型,并对多态位点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选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应用FBAT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1860C、rs3761581及其组成的单倍型A-T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其中T-1860C的T等位基因(Z=1.991,P=0.046)和rs3761581的A等位基因(Z=2.119,P=0.034)可以由亲代下传给患病子代。结论位于apelin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A-T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原发性高血压 家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 (3)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续2)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继光 李利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86,共2页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并可通过祛除病因而治愈或缓解的高血压,常见于青中年。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包括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满足...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并可通过祛除病因而治愈或缓解的高血压,常见于青中年。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包括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满足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降压治疗以及针对病因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高血压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鼎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2,共2页
2009年以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一些血压/高血压的遗传易感位点。在此基础上识别致病基因变异、阐明它们在血压调节或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GWAS后研究更为艰巨。GWAS发现的易感位点,对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发病... 2009年以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一些血压/高血压的遗传易感位点。在此基础上识别致病基因变异、阐明它们在血压调节或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GWAS后研究更为艰巨。GWAS发现的易感位点,对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发病风险的贡献很小,"遗传性缺失"(missing heritability)已成为复杂性状疾病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挑战。罕见基因变异、表观遗传、外显子组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新策略能否挽回遗传性缺失,人们寄以希望。尽管对GWAS的评价不一,医学基因组学时代已经到来,阐明高血压发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是今后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欧洲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燕 李发红 魏方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2011年最新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1],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分别低于50%、40%和10%。要提高高血压... 2011年最新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1],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分别低于50%、40%和10%。要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经常测量血压是一个重要方法。2008年卫生部将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定为'在家中测量血压'。随着血压计技术进步和销售途径的多样化,电子血压计正走入千家万户。但据研究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计持有率仅为10%~30%,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2]。国人对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存有普遍疑虑,对血压如何正确测量存在很多误区。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医生及患者加强血压测量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监测 知晓率 出版 高血压 血压测量 2010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版英国高血压指南看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继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2,7,共2页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 mm Hg以上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等待动态血...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 mm Hg以上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等待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动态血压不仅可以用来确诊高血压,还可用于高血压的分级。白天清醒状态的血压在135/85 mm Hg以上时,为1级高血压;在150/95 mm Hg以上时,为2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 诊室血压 临床意义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
8
作者 吴永杰 吴卓群 顾文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5-1336,1340,共3页
目的观察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后,其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的变化。方法将20只8周龄雄性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两组,用药组(n=10):喂含补阳还五汤的饲料,对照组(n=10):常规饲养;另设同龄WKY大鼠... 目的观察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后,其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的变化。方法将20只8周龄雄性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两组,用药组(n=10):喂含补阳还五汤的饲料,对照组(n=10):常规饲养;另设同龄WKY大鼠为空白组(n=10)。实验周期3个月,观察指标为:大鼠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结果空白组锌、锰、硒含量明显高于用药组(P<0.01),用药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空白组铜含量低于用药组(P<0.05),用药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内铁含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锌、铜、铁、硒、锰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SP 加味补阳还五汤 微量元素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黄绮芳 李燕 +4 位作者 陆璐 李利华 盛长生 王杰 王继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在浙江省景宁县641名村民中,运用SpaceLab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血压。血压晨峰为起床后2h内平均收缩压减去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血压晨峰高于90百分位数划分为晨峰组(n=63),其他为非晨峰...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在浙江省景宁县641名村民中,运用SpaceLab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血压。血压晨峰为起床后2h内平均收缩压减去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血压晨峰高于90百分位数划分为晨峰组(n=63),其他为非晨峰组(n=578)。以心电图的Sokolow—Lyon电压作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结果晨峰组左室肥厚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40%ws24%)(P=0.008)。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受年龄的影响(与年龄交互作用,P=0.05)。在192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晨峰组左室肥厚患病危险是非晨峰组的2.47倍(95%CI1.09~5.61,P=0.03);而在449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无显著关联(P=0.21)。结论在≥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可能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血压晨峰 左室肥厚 人群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仪器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旺祥 李燕 +3 位作者 李发红 魏方菲 单晓莉 王继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比较澳大利亚SphygmoCor系统及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224名未进行降压治疗的受检者在同一天先后接受SphygmoCor和Omron HEM-9000AI检测仪检测,采用... 目的比较澳大利亚SphygmoCor系统及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仪检测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224名未进行降压治疗的受检者在同一天先后接受SphygmoCor和Omron HEM-9000AI检测仪检测,采用简单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两种仪器检测的AI和CSB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两种仪器检测AI和CSBP的影响因素。结果 Omron检测的AI及CSBP均高于SphygmoCor[(81.5±14.4)%和(77.6±16.2)%,(132.3±16.7)mmHg和(121.4±14.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绝对差异分别为(3.9±11.0)%和(10.9±11.0)mmHg。两种仪器检测的CSBP和A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P<0.001;r=0.76,P<0.001)。两种仪器检测的AI值均受年龄、性别、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P<0.001),SphygmoCor的AI还受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Omron检测的CSBP受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SphygmoCor检测的CSBP只受年龄因素影响(P<0.01)。结论 Omron HEM-9000AI和SphygmoCor系统在测量外周桡动脉AI上一致性较好,都较适合大规模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但两种仪器估算的CSBP绝对差别较大,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中心动脉 反射波增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H2009: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
11
作者 王继光 李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73-74,共2页
2004年,在一个重大项目的支持下,西班牙高血压学会决定在全西班牙开展24小时动态血压登记研究,以推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遏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而迅速上升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该研究的全称为'西班牙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登记研... 2004年,在一个重大项目的支持下,西班牙高血压学会决定在全西班牙开展24小时动态血压登记研究,以推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遏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而迅速上升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该研究的全称为'西班牙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登记研究(the spanish society ofhypertensi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registry)'[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高血压患者 西班牙 南欧 动态血压监测 降压治疗 ESH2009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宁涛 高平进 朱鼎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MSCs,体外扩增并进行鉴定。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EGM-2)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rMSC... 目的体外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MSCs,体外扩增并进行鉴定。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EGM-2)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r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Dil荧光标记法,分别检测诱导后rMSCs的内皮细胞表型表达及对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的摄取能力。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诱导后的rMSCs可见类似内皮细胞样改变,并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vWF和CD31,但仅少数细胞具有摄取Dil-Ac-LDL的能力。结论VEGF和bFGF在体外能够诱导rMSCs出现内皮细胞表型,但尚不完全具备成熟内皮细胞的功能特性。rMSCs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肌祖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宁涛 高平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平滑肌祖细胞(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s,SPCs)是在体内外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前体细胞。近年来有关出生后新生血管形成(neovascu-larization)的研究发现,SPCs可能存在于成体的骨... 平滑肌祖细胞(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s,SPCs)是在体内外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前体细胞。近年来有关出生后新生血管形成(neovascu-larization)的研究发现,SPCs可能存在于成体的骨髓、循环血液和动脉外膜,以及心脏、骨骼肌等外周组织中,并且参与新生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SPCs在成体的起源与分布及其可能的分化与整合机制,以及在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祖细胞 血管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抵抗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发红 魏方菲 +2 位作者 邹军 王继光 李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比较血浆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邀请在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的368名受检者参加研究,其中高血压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以上。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探讨比较血浆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邀请在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的368名受检者参加研究,其中高血压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以上。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抵抗素和hs-CRP的质量浓度。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浆炎症因子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在简单相关分析及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等因素的偏相关分析中,血浆抵抗素与baPWV均无相关性(r≤0.04,P≥0.44),而hs-CRP与baPWV显著正相关(r≥0.13,P≤0.0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收缩压二者共同解释了baPWV值42%的变异,而hs-CRP只解释了baPWV值0.7%的变异。结论血浆炎症因子hs-CRP浓度与动脉硬化独立相关;而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动脉硬化无相关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收缩压增高,炎症的作用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炎症 抵抗素 C反应蛋白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多娇 纪艳 +3 位作者 吴永杰 高平进 张怡 朱鼎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6-1029,1048,共5页
目的观察特异性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给予法舒地尔干预,12周后结束实验。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n=... 目的观察特异性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给予法舒地尔干预,12周后结束实验。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n=10):对照组(饮用水)、法舒地尔低剂量组(30mg·kg-1.d-1)和法舒地尔高剂量组(100mg·kg-1.d-1)。在实验结束时,测量小鼠体质量、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化学发光法及组织荧光法检测小鼠胸主动脉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OS)。结果法舒地尔干预对ApoE-/-小鼠体质量、收缩压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法舒地尔高剂量组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减少54%(P<0.01)和42%(P<0.05)。法舒地尔干预使ApoE-/-小鼠胸主动脉原位ROS的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法舒地尔高剂量组胸主动脉的超氧阴离子产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阻断Rho激酶可抑制ApoE-/-小鼠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其作用独立于血压和血脂水平,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楚玉峰 陈闻东 +1 位作者 朱鼎良 高平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构建dominant negative N19Rho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观察Rho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F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p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细菌同源重组法构建含目的基因N19RhoA的腺病毒重组质粒pAd-CMV-N19Rh... 目的构建dominant negative N19Rho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观察Rho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F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p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细菌同源重组法构建含目的基因N19RhoA的腺病毒重组质粒pAd-CMV-N19RhoA-eGFP,并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AF,然后用1×10-7mol/L的AngⅡ处理24 h。Rho pull-down分析法测定RhoA活性;BrdU ELISA法检测AF的增殖情况。以同时构建的pAd-CMV-eGFP作为对照。结果1×10-7mol/L AngⅡ处理感染pAd-CMV-N19 RhoA-eGFP的AF 30 min后,其GTP-RhoA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AngⅡ可激活RhoA信号分子;感染pAd-CMV-N19 RhoA-eGFP的AF,AngⅡ诱导的BrdU掺入明显受到抑制。结论RhoA信号分子对AngⅡ诱导的AF增殖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RHOA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车在前 高平进 +1 位作者 姬开达 朱鼎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17-2321,共5页
目的:克隆和构建带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并观察其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表型的影响。方法:以AF总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CTGF的cDNA,克隆入pcDNA3.1(+)载体,酶切和... 目的:克隆和构建带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并观察其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表型的影响。方法:以AF总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CTGF的cDNA,克隆入pcDNA3.1(+)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子。将构建好的pcDNA3.1(+)/CT-GF用脂质体法转入AF细胞。W estern b lotting观察CTGF的表达。同时观察转染pcDNA3.1(+)/CTGF对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大鼠CT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并证明其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转染pcDNA3.1(+)/CTGF可以诱导AF表型转化。结论: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诱导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管外膜 成纤维细胞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在鼠胸主动脉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海燕 张冠楠 +1 位作者 李宁宁 高平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PDE)1和PDE3亚型在大鼠胸主动脉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PDE1和PDE3亚型mRNA的表达。将大鼠胸主动脉制备成2—3mm的血管环,苯肾上腺素(PE)诱导血管环收缩后,分别用特异性PDE1抑...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PDE)1和PDE3亚型在大鼠胸主动脉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PDE1和PDE3亚型mRNA的表达。将大鼠胸主动脉制备成2—3mm的血管环,苯肾上腺素(PE)诱导血管环收缩后,分别用特异性PDE1抑制剂IC86340和PDE3抑制剂milrinone处理去除内皮组和保留内皮组的血管环,测定两组舒张血管的作用。结果①PDE1A、PDE1B、PDE1C、PDE3A和PDE3B亚型mRNA在大鼠胸主动脉均有表达。②在保留内皮组和去除内皮组,IC86340均舒张PE诱发的血管收缩(P〈0.01);并且对去除内皮组的舒张作用小于保留内皮组(P〈0.01)。③在保留内皮和去除内皮组,milrinone均可舒张PE诱发的血管收缩(P〈0.01);但milrinone在低浓度时(1×10^-6.5~1×10^-6mol/L),去除内皮组舒张血管的作用大于保留内皮组(P〈0.05),而高浓度(1×10^-5.5 ~1×10^-5mol/L)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E1和PDE3亚型mRNA在大鼠胸主动脉表达并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PDE1部分通过血管内皮依赖的机制调节血管张力,PDE3则通过内皮非依赖的途径调节血管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 胸主动脉 血管内皮 血管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巨噬细胞增殖、炎症因子表达及活性氧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纪艳 强卫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活性氧(ROS)生成及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0^(-6)mol/L AngⅡ)和缬沙坦干预组(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活性氧(ROS)生成及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0^(-6)mol/L AngⅡ)和缬沙坦干预组(10^(-6) mol/L AngⅡ+不同浓度缬沙坦)。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ROS含量;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缬沙坦干预组TNF-α、IP-10、IL-6、MIP-2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细胞ROS含量,其中以10^(-5) mol/L缬沙坦效果最明显(P<0.05);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或P<0.01),其抑制作用随缬沙坦浓度的上升而更加明显。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ROS生成及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炎症因子 活性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毅 许迪 +2 位作者 李燕 李利华 王继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5-1018,1026,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诊断组分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浙江省东部沿海一个相对隔离地区邀请当地居民参加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高血压用药等资料。抽空腹血利用全自动生化...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诊断组分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浙江省东部沿海一个相对隔离地区邀请当地居民参加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高血压用药等资料。抽空腹血利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析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MY LAB 30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LVEF、E/A比值、DTE、Tei指数等。MS根据MS组分的数目将人群分为四组:正常组、1个危险因素组、2个危险因素组和MS组。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843例受检者,包括288(34.2%)名女性,191(22.7%)例高血压患者,其中82(42.9%)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正常组相比,MS患者随着诊断组分的增加,LVEF和E/A比值逐渐下降,DTE和Tei指数逐渐增加(P<0.001)。结论:在自然人群中,随MS诊断组分的增加,心脏逐渐出现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代谢综合征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