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犬弓首蛔虫的感染情况及环境中犬弓首蛔虫的存在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卢祖鹏 张翔 +2 位作者 李旌 米荣升 赵培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犬弓首蛔虫的血清阳性率以及犬弓首蛔虫在公共环境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上海市杨浦区7家幼儿园的789名大班儿童进行了犬弓首蛔虫感染相关的问卷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目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犬弓首蛔虫的血清阳性率以及犬弓首蛔虫在公共环境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上海市杨浦区7家幼儿园的789名大班儿童进行了犬弓首蛔虫感染相关的问卷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605名儿童血清中犬弓首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并在这些幼儿园附近的小区和公园共采集67份土壤样品和69份犬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法检测犬弓首蛔虫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序列基因。结果·上海市杨浦区儿童犬弓首蛔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阳性率为1.0%。土壤和犬粪便样品的犬弓首蛔虫DNA阳性率分别为4.5%和27.5%。问卷调查显示90.0%以上的儿童洗手习惯好、家长预防意识强;6.8%的儿童家中有狗,77.8%的狗接受过驱虫治疗;83.5%的儿童家附近有流浪狗,但仅2.0%的儿童接触过流浪狗。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犬弓首蛔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阳性率较低,好的卫生习惯与预防意识可能是主要原因。但环境中仍存在较高的犬弓首蛔虫感染风险,因此推广实施预防性的公共卫生措施对我国学龄前儿童眼弓蛔虫病的早期防治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弓首蛔虫 眼弓蛔虫病 血清流行病学 学龄前儿童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铭豪 刘沛雨 +4 位作者 王旋 吴一想 江玉瑾 张朝阳 张敬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2-829,共8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神经血管性病变等诸多方面,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神经血管性病变等诸多方面,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当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是DR的一线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疾病晚期阶段,但此时视网膜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神经血管损伤及视功能降低。另外,仍有部分患者对抗VEGF治疗反应欠佳、甚至无反应。目前几乎没有针对疾病早期的干预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基于DR发病机制开发出新型的局部或全身疗法,能够对DR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并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如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类药物、靶向生化途径类药物、抗氧化植物化合物、基因治疗类药物等在治疗效果上可以互相补偿,从而能够让更多DR患者获益。该文结合既往研究报道,对DR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潜在药物治疗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角膜内皮状态评估 被引量:22
3
作者 栗莉 亢晓丽 +2 位作者 王方 李艳红 赵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2-1154,共3页
背景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和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进展,但长期佩戴对角膜组织的影响值得研究。目的观察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配戴角... 背景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和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进展,但长期佩戴对角膜组织的影响值得研究。目的观察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76例150眼,近视儿童每日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8~10h,分别于配戴前,配戴后3、6、12、24个月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戴镜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密度,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上述各指标变化进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近视儿童配戴前与配戴后各时间点间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34、7.16,均P〉0.05)。配戴前与配戴后3、6、12、24个月近视儿童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P=0.02),其中配戴后24个月近视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值为0.36~0.02,明显高于配戴前的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配戴前及配戴后不同时间点间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4),其中配戴后12个月、24个月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62~12)%和(60~14)%,明显低于配戴前的(6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使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下降及角膜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近视 儿童 角膜塑形镜 角膜内皮细胞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定量测量角膜密度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洁 朱煌 +4 位作者 冯婕妤 赵立全 田琳璐 季星岑 吴琦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人群的角膜密度值,探讨角膜密度与年龄及角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对224眼健康眼按年龄段和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利用OCULUS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获取三维图像,测量角膜顶点垂直轴线上角膜的最大密度值。观察各个年龄段及不...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人群的角膜密度值,探讨角膜密度与年龄及角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对224眼健康眼按年龄段和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利用OCULUS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获取三维图像,测量角膜顶点垂直轴线上角膜的最大密度值。观察各个年龄段及不同角膜厚度受检者的角膜密度值,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224眼健康眼角膜平均密度值为21.91±3.34,年龄和角膜厚度均与角膜密度呈正相关(r=0.5643,P<0.0001;r=0.2004,P=0.0026)。角膜密度(Y)与年龄(X1)和角膜厚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8.9420+0.0882X1,Y=500.78+1.8801X2;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2.3424+0.0943X1+0.0303X2(R2=0.3972,F=72.87,P<0.0001)。结论 角膜密度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并且角膜越厚,角膜密度值越大。可以根据年龄、角膜厚度估算角膜密度,客观评估角膜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系统 角膜密度 角膜混浊 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凌燕 亢晓丽 王亚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儿童验光中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 6~12岁屈光不正儿童40例(80眼),随机分成2组。A组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盐酸环喷托酯散瞳验光。B组予以环喷托酯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儿童验光中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 6~12岁屈光不正儿童40例(80眼),随机分成2组。A组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盐酸环喷托酯散瞳验光。B组予以环喷托酯散瞳验光,2周后再予以阿托品散瞳验光。在充分用药散瞳后进行主客观验光并测量瞳孔的直径和剩余调节力,并观察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A组40眼经2种不同药物、B组40眼经2种不同药物验光结果的球镜、柱镜及散光轴向符合率分别是82.5%、85.0%、85.0%和90.0%、92.5%、92.5%,用药后瞳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调节力在A组2种药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组2种药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临床上能广泛用于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喷托酯 复方托吡卡胺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2
6
作者 郑岩 汪朝阳 祝肇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其中经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而实施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其中经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而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的32例患者(32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眼在急性发作72h内手术,3眼在急性发作120h后手术。回顾手术过程,记录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所见;对术前检查和术后末次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前房角宽度等眼前段结构指标。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前房角镜检查显示虹膜根部平坦,前房角开放,小梁表面沉着较多色素;32眼中前房角全部开放24眼(均于急性发作72h内手术)。32眼术前眼压均>50mmHg(1mmHg=0.133kPa),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5.3±5.0)mmHg,其中眼压<21mmHg为28眼(均为急性发作72h内手术),21~27mmHg为4眼。术后末次随访发现,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急性发作120h后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1),眼前段结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分子病理改变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洁 崔杰锋 +3 位作者 朱煌 赵立全 冯婕妤 叶胜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3-407,共5页
背景极低频电磁辐射产生的热效应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及其对眼表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眼球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下是否会导致巩膜的病理改变,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目前鲜见报道。目的研究ELF—EMFs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 背景极低频电磁辐射产生的热效应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及其对眼表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眼球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下是否会导致巩膜的病理改变,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目前鲜见报道。目的研究ELF—EMFs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s)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对HFSFs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根据细胞是否暴露于50Hz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不同磁场强度(0、0.1、0.2、0.5、1.0mT)、不同暴露时间(0、6、12、24、36、48h)下HFSFs中I型胶原蛋白(COL1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同时应用CCK18法检测两组HFSFs的细胞增生情况,并以细胞免疫荧光法对HFSFs中COL1A1和MMP-2蛋白的表达进行确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在磁场强度0.2mT下作用6h可见HFSFs中COL1A1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0.099±0.008,暴露组:0.050±0.004;P=0.009),且表达量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磁场强度O.1mT下暴露24h,HFSFs细胞中的MMP-2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0.009+0.001,暴露组:0.018±0.003;P=0.038),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磁场强度0.2mT下暴露24h,HFSFs细胞增生的吸光度(A450)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免疫荧光分析也显示暴露组HFSFs细胞中COL1A1表达下调,MMP-2表达上调。结论ELF—EMFs暴露可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体外培养的HFSFs的增生及COL1A1的合成,可能是诱导巩膜发生病理性重塑进而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 近视 I型胶原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哲 胡佳丽 +2 位作者 葛茸茸 沈奕伶 徐巍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内注射0.5 mg雷珠单抗后1周行小梁切除术,术后2周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内注射0.5 mg雷珠单抗后1周行小梁切除术,术后2周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观察术眼的视力、眼压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5例(17眼)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术后6个月,6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视力从眼前指数降到眼前手动。治疗前眼压与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5、10.26、9.73、10.77,P<0.01)。所有病例均无术中及术后眼内大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消退虹膜及前房角的新生血管,为小梁切除术提供有利的条件。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稳定可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雷珠单抗 小梁切除术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P基因相关视网膜病变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勤 张琦 赵培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1-483,共3页
NDP基因相关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以出生时的视网膜纤维增殖和血管改变为特征且和X染色体相关的一组遗传疾病。目前确定与NDP基因相关的眼部表型,包括Norrie疾病(Norrie disease,ND)、X染色体相关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X-linked f... NDP基因相关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以出生时的视网膜纤维增殖和血管改变为特征且和X染色体相关的一组遗传疾病。目前确定与NDP基因相关的眼部表型,包括Norrie疾病(Norrie disease,ND)、X染色体相关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X-linked 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XL-FEVR)、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Coats病)等。这些疾病的NDP基因的突变位点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该文对此进行归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P基因相关视网膜病变 Norrie疾病 遗传性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对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颖 祝肇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为对照。试验组36眼,对照组36眼。两组给药方法均为1滴/次,3次/d,涂入结膜囊内,疗程均为7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为对照。试验组36眼,对照组36眼。两组给药方法均为1滴/次,3次/d,涂入结膜囊内,疗程均为7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8%和93.7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视力及局部用药后耐受性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细菌性结膜炎 双盲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3名婴儿RetCamⅡ检查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琦 费萍 赵培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RetCamⅡ在婴儿眼科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6月接受RetCamⅡ眼底检查婴儿(年龄<1岁)的临床资料,记录出生史(出生体质量和胎龄)、矫正胎龄、性别以及家族疾病史。结果 903名婴儿共1 806...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检查系统RetCamⅡ在婴儿眼科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6月接受RetCamⅡ眼底检查婴儿(年龄<1岁)的临床资料,记录出生史(出生体质量和胎龄)、矫正胎龄、性别以及家族疾病史。结果 903名婴儿共1 806眼完成RetCamⅡ检查,890眼(49.28%)存在各种异常,其中眼后段异常为主784眼,眼前节异常为主50眼,全身疾病伴眼部异常26眼,眼球萎缩26眼,外伤4眼。在眼后段异常的784眼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416眼(53.06%)、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132眼(16.84%)和永存胎儿血管症(PFV)90眼(11.48%);在眼前节异常为主的50眼中,先天性白内障28眼(56.00%)。结论 RetCamⅡ在婴儿眼病筛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早期发现各种眼病,尤其是先天性和遗传性眼底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婴儿 眼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龚莹莹 陈孝霞 辜臻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手术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通过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手术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通过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确诊为FECD,且合并高度近视及白内障的5例患者(9眼)进行研究。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变化等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眼中有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至少提高2行,有4眼达到0.6以上。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6,P=0.318)。手术前后CD分别为(2 184.25±196.44)个/mm^2和(1 910.0±83.41)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76,P=0.064)。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2.10±7.84)%。手术前后CCT分别为(546.83±33.74)μm和(566.67±24.66)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106)。有1眼术前术后CD测不出,术后视力无改善,且角膜基质混浊水肿明显,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FECD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准确评估角膜内皮状况和预后,术中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内皮细胞损伤以保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孝霞 李旌 辜臻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1-588,共8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对兔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新生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44只2~3 kg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西普注射组9只、雷珠单抗注射组9只、生理盐水对照组9只、模型对照组9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以...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对兔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新生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44只2~3 kg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西普注射组9只、雷珠单抗注射组9只、生理盐水对照组9只、模型对照组9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以左眼为实验眼,采用碱烧伤方法制作炎症性CNV动物模型,直径8 mm的滤纸片浸润1 mol/L NaOH,放至角膜中央烧灼30 s。造模后第1天,康柏西普注射组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0.1 ml/1 mg,雷珠单抗注射组同法注射雷珠单抗0.1 ml/1 mg,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法注射0.1 ml质量分数0.9%NaCl溶液,模型对照组碱烧伤后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组不行碱烧伤和球结膜下注射药物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4、7、14和21天计算CNV面积,每组耳缘静脉空气栓塞处死一定数量动物,抽取房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含量。结果:造模后第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芽长入角膜边缘,角膜水肿减轻;第7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新生血管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稀疏。造模后第4天可见各造模组角膜上皮细胞增多,上皮层存在空泡,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上皮层下可见小的血管腔。造模后第7天,新生血管浸润浅层基质,基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造模后第1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CNV面积为(15.20±9.16)mm^2,小于雷珠单抗注射组的(28.21±5.1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注射组VEGF质量浓度为(7.75±6.56)pg/ml,低于雷珠单抗注射组的(16.98±2.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组织无淋巴管生长,无LYVE-1阳性细胞。造模后第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角膜组织中出现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平行生长。造模后第7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角膜新生淋巴管计数分别为(4.33±0.58)个和(4.67±0.58)个,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0.67±0.58)个和模型对照组的(12.33±0.5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碱烧伤后早期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抑制CNV、新生淋巴管,其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VEGF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新生淋巴管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在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照顾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玲玲 高云翔 戈晓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照顾者在照顾负担与护士护理支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实施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BI)...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照顾者在照顾负担与护士护理支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实施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BI)、护士对患儿父母支持量表(NPST)作为评价指标,于入院时和出院前1日分别对两组照顾者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出院前1日,干预组的CBI总分及5个维度的负担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但NPST均分及4个维度的支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减轻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提高患儿照顾者对护士护理支持的感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玻璃体填充术 儿童 照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晶晶 刘子扬 彭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萎缩型和渗出型。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有各种治疗方案涌现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萎缩型和渗出型。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有各种治疗方案涌现于临床,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出现是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场革命,大大降低了由其导致的视力损伤的发生率。本文即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淑贤 季迅达 +2 位作者 曹雯君 夏正荣 李玉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48例(共184眼)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148例中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20.1±16.7)个月;双眼发病36例(24.3%),平均...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48例(共184眼)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148例中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20.1±16.7)个月;双眼发病36例(24.3%),平均年龄为11.9个月,单眼发病112例,平均年龄为22.8个月。病灶于T1WI上主要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者110眼(92.9%);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者97眼(52.7%),其余病灶表现为稍低、稍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以轻度或中度强化为主(174/178,97.8%);DWI上病灶主要表现为显著高信号(91.3%),ADC值为0.939×10^(-3)±0.225×10^(-3) mm2/s。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尤其是DW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房水与血清中犬弓蛔虫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翔 陈春丽 +3 位作者 刘晶晶 饶玉清 李旌 赵培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检测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房水与血清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探究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眼弓蛔虫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5-2017年就诊于上海新华医院眼科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另取20例确诊... 目的检测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房水与血清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探究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眼弓蛔虫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5-2017年就诊于上海新华医院眼科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另取20例确诊患者为阳性对照。收集血清及患侧房水样本,用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样本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抗体效价的差异,同时比较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计算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诊断眼弓蛔虫病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42例患儿中有25例(59. 5%)是由眼弓蛔虫病导致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5例患儿与另外17例相比,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眼弓蛔虫病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血清阳性率和房水效价值均无明显差异。血清检测诊断眼弓蛔虫病的灵敏度为76. 0%,特异度为88. 2%。结论单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中,眼弓蛔虫病所致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儿占59. 5%,单从临床表现无法区分,房水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弓蛔虫病的诊断 幼虫移行症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辅助器的体位支持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玲玲 戈晓华 何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院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收治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的患者210例(210眼)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2018年6-9... 目的探讨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院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收治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的患者210例(210眼)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2018年6-9月收治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U"型护颈枕及软枕进行术后体位支持;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进行术后体位支持。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夜间特殊体位的依从率、辅具使用的舒适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眼睑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夜间特殊体位的依从率、辅具使用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眼睑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应用,能够满足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患者"坐、卧、立、行"多种体位的切换与需求,提供术后安全有效的体位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脱离 辅助器 体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慧萍 钱继红 赵培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可造成早产儿严重视力障碍,是导致全球儿童双目失明的第五大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探索ROP的发病机制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可造成早产儿严重视力障碍,是导致全球儿童双目失明的第五大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探索ROP的发病机制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新血管形成中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正向调节因子,起到重要作用。IGF-Ⅰ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信号传导级联反应,激活VEGF诱导新血管形成。通过对IGF-Ⅰ系统的研究发现,对IGF-Ⅰ及其调节因子的干预,可能是预防ROP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荷花 张济明 +1 位作者 陆云峰 钱益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和房水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增加,但检测较为困难,而确定人体血液中NOS的过度表达是否与白内障有关对于白内障的临床检测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NOS的表达变化及...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和房水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增加,但检测较为困难,而确定人体血液中NOS的过度表达是否与白内障有关对于白内障的临床检测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NOS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14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2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名,3个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收集所有受检者的外周血样本2.0 ml,离心法获得沉淀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总NOS mRNA和诱导型NOS(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各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总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46±0.31、1.59±0.28和1.22±0.23,3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2,P=0.001),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95、5.170,均P<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17±0.21、1.08±0.15和0.89±0.17,3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1,P=0.000),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112、3.932,均P<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总NOS蛋白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5.82±2.11、17.19±3.37和10.63±2.28,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95,P=0.000),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NOS蛋白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885、10.266,均P<0.01).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液中NOS含量增加,可能在白内障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周血中NOS的检测可作为白内障防治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白内障 外周血 逆转录PCR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