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煜斌 欧茜文 刘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1-508,共8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该文介绍了自然OSA动物模型、直接OSA动物模型以及间接OSA动物模型,分别分析了它们在模拟OS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自然O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该文介绍了自然OSA动物模型、直接OSA动物模型以及间接OSA动物模型,分别分析了它们在模拟OS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优缺点。自然OSA动物模型主要关注自发性上气道阻塞,直接OSA动物模型通过直接阻塞引起OSA,而间接OSA动物模型主要通过模拟慢性间歇性低氧以及睡眠剥夺来研究其对机体的影响。这3类模型在研究OS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开发治疗新方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非侵入性监测技术的发展、建立OSA联合模型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以期更全面、精确地模拟人类OSA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理解其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间歇性低氧 睡眠剥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干扰素(IFN)信号通路STAT蛋白核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揭志军 冯净净 +2 位作者 宋志刚 张悦 郭雪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h后,分别用100IU/mL的IFN-β刺激30min或0.64pmol/L的IFN-γ刺激45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信号通路 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揭志军 郭雪君 +2 位作者 徐卫国 王山泽 Kevin Harrod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Ⅰ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6孔板中过夜,然后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SV感染细胞,用...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Ⅰ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6孔板中过夜,然后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SV感染细胞,用RT-PCR法检测RSV的非结构蛋白-1(NS-1)和非结构蛋白-2(NS-2)基因在BMDCs中表达。在另一组实验中,BMDCs经RSV感染24 h后,分别用IFN-β或IFN-γ刺激,然后收集细胞和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FN信号通路的STAT1、STAT2及磷酸化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以不同MOI的RSV感染BMDCs 24 h后,RSV NS1和NS2的表达随着感染MOI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说明RSV病毒能在BMDCs细胞中复制。RSV感染能增加IFN-β信号通路STAT1和STAT2蛋白的表达,但却抑制了P-STAT1和P-STAT2的表达,而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感染对它们的表达却没有影响;而且RSV感染对Ⅱ型IFN(IFN-γ)诱导的STAT1的磷酸化也没有抑制作用。结论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磷酸化,从而抑制Ⅰ型IFN信号通路,这可能是RSV逃避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依萍 任涟萍 郭雪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94-1495,共2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OSAHS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OSAHS合并冠心病组)和39例单纯OSAHS患者(单纯OSAHS组),均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查,测定...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OSAHS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OSAHS合并冠心病组)和39例单纯OSAHS患者(单纯OSAHS组),均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查,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空腹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n-HDL-C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合并冠心病者较单纯OSAHS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n-HDL-C可用于OSAHS患者合并冠心病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共患病分析
5
作者 程意 韩雪 +2 位作者 罗勇 韩锋锋 郭雪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5,96,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共患病的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选择2003—2011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年龄≥4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COPD死亡病例。将直接死亡原因(医学...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共患病的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选择2003—2011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年龄≥4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COPD死亡病例。将直接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第一部分)和促进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第二部分)共同定为非根本死亡原因。结果 2003—2011年,上海市杨浦区年龄≥40岁居民死亡总人数为63 161。COPD全因死亡人数为8 838(根本死亡原因5 678人),平均年龄为(81.3±7.6)岁,其中男性5 555人,女性2 783人。当COPD作为非根本死亡原因时,常见根本死亡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33.4%)、脑血管疾病(14.8%)、肺癌(14.4%)和糖尿病(3.6%);随年龄增长,癌症死亡原因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心血管疾病逐渐上升(P<0.05),脑血管疾病则无明显变化(P>0.05)。当COPD作为根本死亡原因时,常见非根本死亡原因为肺源性心脏病(25.3%)、缺血性心脏病(23.2%)、脑血管疾病(13.9%)、糖尿病(8.8%)和癌症(4.5%)。结论心血管疾病、癌症、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为上海市杨浦区COPD患者的常见伴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共患病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多中心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大庆 黄燕 +9 位作者 贺思云 高元元 梁爱武 顾问 王韶华 张会娟 宋月红 严智林 宋敏平 吕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评价宣肺止嗽合剂在临床“真实世界”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1年11月国内8家医院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服用宣肺止嗽合剂后症状体征(咽痛、咳嗽、咳痰、... 目的 评价宣肺止嗽合剂在临床“真实世界”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1年11月国内8家医院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服用宣肺止嗽合剂后症状体征(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咽痒、肺部啰音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患者治疗后发热、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咽痒、肺部啰音消失率分别为85.71%、50.94%、52.58%、38.46%、91.67%、37.84%,消失时间为分别为(7.25±3.90)d、(8.03±4.11)d、(8.09±5.32)d、(8.44±4.86)d、(7.07±5.21)d、(8.94±4.48)d。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稳定期COPD相对安全且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止嗽合剂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天芸 徐卫国 +4 位作者 罗勇 韩锋锋 陈迎春 张悦 万丹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27,53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代谢变化的规律。方法利用熏香烟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COPD组),并设置对照组,每组20只。取伸趾长肌充氧离体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量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3-MH)和酪氨酸(Tyr)的含量...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代谢变化的规律。方法利用熏香烟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COPD组),并设置对照组,每组20只。取伸趾长肌充氧离体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量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3-MH)和酪氨酸(Tyr)的含量。结果孵育后,COPD组大鼠Tyr及3-MH的降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COPD大鼠不仅全身骨骼肌总蛋白降解增加,作为机体蛋白质储存库重要组成部分的骨骼肌肌蛋白消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骨骼肌 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与餐后低氧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欢霁 罗勇 +2 位作者 徐卫国 韩锋锋 汤庆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餐后低氧的关系。方法5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后的患者连续监测就餐前后SpO2,同时记录饮食情况并换算为各营养素的量。结果营养不良组COPD患者餐后SpO2低于餐前,降低幅度超过3%(P<0.05),进...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餐后低氧的关系。方法5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后的患者连续监测就餐前后SpO2,同时记录饮食情况并换算为各营养素的量。结果营养不良组COPD患者餐后SpO2低于餐前,降低幅度超过3%(P<0.05),进餐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物质摄入减少。SpO2变化与单位体质量总热量的摄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与患者进餐后发生的缺氧、低氧血症有关,在营养支持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就餐引起的相关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SPO2 餐后低氧血症 营养状况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BALB/c小鼠肺组织及肺T细胞中Notch1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敏 郭雪君 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及其T细胞中Notch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建立BALB/c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n=10)。于建模后24 h麻醉下放血处死动物,右肺组织分离T细胞并进行纯度鉴...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及其T细胞中Notch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建立BALB/c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n=10)。于建模后24 h麻醉下放血处死动物,右肺组织分离T细胞并进行纯度鉴定,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左肺组织Notch1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左肺组织和右肺分离获得T细胞中Notch1 mRNA的表达。以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的BALB/c小鼠作为对照(n=10)。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Notch1阳性染色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Notch1mRNA表达在肺组织分别为0.83±0.60和0.33±0.31,在肺T细胞中分别为0.36±0.20和0.11±0.21;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otch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环节中表现为促进作用,为研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肺组织 T细胞 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制剂辅助治疗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郏琴 孙依萍 +2 位作者 蔡蓉 王春燕 俞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487-2489,共3页
目的:评价Ⅱ类新生物制品绿脓杆菌制剂(PA-MSHA)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肺癌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同样的化疗方案,试验组加用绿脓杆菌制剂。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感染率,并在治... 目的:评价Ⅱ类新生物制品绿脓杆菌制剂(PA-MSHA)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肺癌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同样的化疗方案,试验组加用绿脓杆菌制剂。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感染率,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结果:试验组有效率(CR+PR)为65%,对照组45%(P<0.01);试验组感染率为15%,对照组为40%(P<0.05);试验组治疗后C3、C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和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绿脓杆菌制剂能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药物合用可提高疗效,并有预防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绿脓杆菌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低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抗感染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莹 罗勇 +1 位作者 徐卫国 陈同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699,共2页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与普通低聚糖相比,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在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促进肠道...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与普通低聚糖相比,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在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降血压、降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低聚糖 机体免疫功能 抗感染作用 双歧杆菌增殖 机体免疫力 消化吸收 糖苷键 机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A549肺癌细胞的分选及其肿瘤干细胞和间质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涟萍 王佳 郭雪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6-740,共5页
目的分离CD133+A549细胞并对其肿瘤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变(EMT)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并鉴定A549细胞,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分离的细胞。Real-Time PCR法测定CD133+A549和CD133-A549细胞中肿瘤干... 目的分离CD133+A549细胞并对其肿瘤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变(EMT)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并鉴定A549细胞,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分离的细胞。Real-Time PCR法测定CD133+A549和CD133-A549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XCR4、Oct4、CD44、Bmi1、EpCam)和EMT标志物(E-Cadherin和Zeb1)mRNA的表达。分选后的CD133+A549和CD133-A549细胞经不同浓度(0、0.25、0.5、1.0μg/mL)阿霉素处理72 h,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结果经CD133微小磁珠分离后,成功获得CD133+A549和CD133-A549细胞,CD133+A549细胞的CD133表达明显高于CD133-A549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A549细胞中Oct4、CD44、Bmi1、EpCam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D133-A549细胞[(1±0.16)vs(0.66±0.12)、(1±0.07)vs(0.48±0.04)、(1±0.03)vs(0.49±0.06)以及(1±0.14)vs(0.38±0.12)(P<0.05)],但CXC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3)vs(0.73±0.14),P>0.05];CD133+A549细胞中Ze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D133-A549细胞[(1±0.09)vs(0.39±0.05),P<0.05],但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D133-A549细胞[(1±0.02)vs(4.98±0.04),P<0.05]。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采用0.5和1.0μg/mL阿霉素处理后,CD133+A549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CD133-A54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9.4)%vs(67±13.1)%,P<0.05;(80±14.9)%vs(56±6.3)%,P<0.01]。结论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可成功分离CD133+A549和CD133-A549细胞;CD133+A549细胞中有其他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并表现出EMT特性。CD133可能是肺癌肿瘤干细胞和EMT特征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肿瘤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变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引发严重低钠血症合并低渗性脑水肿1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晋渊 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4-534,共1页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活动后气促2年,咯血1d"于2009年8月4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5/85mmHg。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活动后气促2年,咯血1d"于2009年8月4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5/85mmHg。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性脑水肿 垂体后叶素 低钠血症 小剂量 呼吸运动 引发 活动后气促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坚纲 朱裴钦 陈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03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58例确诊为CAP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分为老年、中年、青少年3组,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患者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03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58例确诊为CAP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分为老年、中年、青少年3组,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患者症状、体征、致病菌种类均存在差异。结论:必须加强对不同年龄CAP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征的认识,选用抗生素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抗菌药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涟萍 郭雪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构建小鼠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LA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小鼠单个核细胞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LA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序列,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MV-HA中;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并转染哮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结果PCR扩增的特异... 目的构建小鼠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LA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小鼠单个核细胞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LA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序列,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MV-HA中;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并转染哮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结果PCR扩增的特异性片段长度为729 bp,并以此构建重组质粒pCMV-HA-LAT。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小鼠LAT基因cDNA序列一致;转染哮喘小鼠淋巴细胞后可检测到LAT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MV-HA-LAT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与成年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迎春 朱本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53-2354,共2页
目的:比较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成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特征。方法:对45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45例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态反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起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病程多大于15年,发病季节以冬季和全年发作为... 目的:比较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成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特征。方法:对45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45例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态反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起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病程多大于15年,发病季节以冬季和全年发作为主,主要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和油烟刺激多见,吸烟史、"烧心"症状、脓痰、呼吸音强度降低、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干湿罗音、呼气相延长和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显著降低较多见。患者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并发症。而春秋季发病、吸入因素、家族过敏史、pharmacia变应原阳性者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升高较少见,与成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冒、本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和IgE值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虽然老年支气管哮喘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变态反应特征,但变态反应是重要而不是唯一的发病机制。然而变态反应病的体外诊断仍有其临床意义,但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症状和肺功能综合诊断。因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感染,易漏诊和误诊及治疗不当,故需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老年 成年 临床特征 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