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饲养细胞支持自体胚胎干细胞生长 被引量:1
1
作者 施英唐 唐帆 褚建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胚胎干细胞 类胚体 饲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固定及渗透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谢颖颖 邵华 +2 位作者 郑俊克 马恒东 李瑞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索有效的染色前固定及渗透卵母细胞的方法,以提高小鼠卵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效率。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固定及渗透方法处理小鼠卵母细胞:①方案A:先用4%多聚甲醛(PFA)固定1 h,再用0.5%Triton X-100穿透10 min;②方案B:先用0.5%Trit... 目的探索有效的染色前固定及渗透卵母细胞的方法,以提高小鼠卵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效率。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固定及渗透方法处理小鼠卵母细胞:①方案A:先用4%多聚甲醛(PFA)固定1 h,再用0.5%Triton X-100穿透10 min;②方案B:先用0.5%Triton X-100穿透10 min,再用4%PFA固定1 h;③方案C:用1%PFA+0.5%Triton X-100同时固定与穿透1 h;④方案D:用-20℃预冷甲醇固定15 min。分析10种核蛋白(TFⅡA、TFⅡB、TAF1、TAF4、polⅡ、BRF1、MeCP2、MBD2ab、HP1α及HP1β)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免疫荧光染色效果。结果只有方案C能够完全检测出这10种蛋白质。结论用1%PFA+0.5%Triton X-100同时固定与穿透1 h,可以在小鼠卵母细胞形态保持良好的同时检测出更多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渗透 卵母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肾损伤后细胞再生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帆 彭超 +1 位作者 郑楠 褚建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0-672,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甘油诱发小鼠急性肾损伤后肾小管再生的动态改变。方法肌肉注射甘油建立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Ki67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再生动态改变。结果甘油注射后小鼠肾损伤主要表现为... 目的研究甘油诱发小鼠急性肾损伤后肾小管再生的动态改变。方法肌肉注射甘油建立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Ki67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再生动态改变。结果甘油注射后小鼠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肾脏肿胀、肾指数增加,以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急剧升高;肾小管腔内出现大量蛋白性物质,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甘油注射后第4天,损伤的肾小管出现大量Ki67阳性的再生小管上皮细胞,约为正常的9倍,核分裂相多。结论肾小管损伤后,主要由残留小管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进行修复,增生细胞在损伤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Ki67单抗 细胞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D免疫缺陷型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基因型鉴定
4
作者 丁慧 龚勋 +1 位作者 陈学进 李碧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37-940,共4页
目的建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免疫缺陷型小鼠(scid/mdx双基因缺陷型,scid-/-/mdx-/-),以及其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和scid基因的PCR鉴定方法。方法利用经典遗传学的杂交-互交方法,将非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雄... 目的建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免疫缺陷型小鼠(scid/mdx双基因缺陷型,scid-/-/mdx-/-),以及其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和scid基因的PCR鉴定方法。方法利用经典遗传学的杂交-互交方法,将非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雄鼠(scid-/-)和mdx雌鼠(mdx-/-)进行交配,提取杂合子F2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对dystrophin以及scid基因进行片段扩增,电泳后观察结果。结果46只杂合子F2代小鼠中共鉴定出13只dystrophin和scid双基因缺陷型的纯合小鼠,将人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入小鼠,能整合分化成骨骼肌细胞。结论实验成功的得到了DMD免疫缺陷型小鼠,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PCR鉴定方法,为DMD的实验研究中的异种间移植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mdx小鼠 基因鉴定 动物模型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异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