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右心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海丽 周剑平 +1 位作者 孟俊 李庆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右心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右心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单纯COPD患者265例及COPD伴右心衰竭患者268例,后者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A组(Ⅰ级),B组(Ⅱ级),C组(Ⅲ级)和D组(Ⅳ级)。获取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测定的RDW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前脑钠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就不同组别患者RDW变化趋势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单纯COPD组和COPD伴右心衰竭组比较中,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COPD急性加重次数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验室指标比较中,2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MCV、RDW、前脑钠肽和动脉血氧分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COPD伴右心衰竭组内比较中,4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MCV、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随着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前脑钠肽和RDW均呈相似的显著升高趋势(均P=0.000)。组间多重比较提示,4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PD伴右心衰竭患者RDW显著升高,且与右心衰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右心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免疫相关发病机制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红鹏 张柳 李庆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288-1294,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肆虐全球。其病情的进展、演变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适宜的宿主免疫促进病毒清除,但是免疫失调则影响病毒清除,且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而导致免疫病理损伤,使病情恶化。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肆虐全球。其病情的进展、演变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适宜的宿主免疫促进病毒清除,但是免疫失调则影响病毒清除,且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而导致免疫病理损伤,使病情恶化。因此,应用针对SARS-CoV-2感染所致的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治疗,有望成为治疗COVID-19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 药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17版《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许洋 刘凯雄 瞿介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2017版《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诊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为依据,分析确诊的ABPA病例。方法·依据《专家共识》,回顾性分... 目的·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2017版《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诊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为依据,分析确诊的ABPA病例。方法·依据《专家共识》,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12例ABP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ABPA患者中,男女各6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10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升高,9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7例行过敏原皮试速发反应,其中3例霉菌阳性;5例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specifi c IgE,sIgE)检测,均升高;胸部CT多表现为支气管扩张,部分伴黏液栓。完全满足《专家共识》诊断标准的占50.0%。12例均行皮质激素治疗,其中9例联合抗真菌药物。结论·ABPA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对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肺病患者,可监测血清tIgE、烟曲霉s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行过敏原皮试速发反应及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提高ABPA的诊断率;治疗主要为激素联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专家共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超声心动图及下肢血管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耿燕来 倪磊 时国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血浆D-二聚体联合超声心动图和下肢血管超声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目的·分析和评价血浆D-二聚体联合超声心动图和下肢血管超声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0例临床疑诊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肺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结果分为CTPA阴性组(非PTE组)和CTPA阳性组(PTE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比较和评价血浆D-二聚体联合超声心动图和下肢血管超声针对PTE的诊断和预测效能。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异常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30 d内手术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患者D-二聚体(P=0.003)、肺动脉压力(P=0.000)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0.00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高压和D-二聚体升高与PTE发生显著相关。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肺动脉高压AUC为0.673,D-二聚体升高AUC为0.624,三者联合诊断AUC为0.837。而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86.8%、88.4%、87.5%和84.6%。结论·D-二聚体联合超声心动图及下肢血管超声对PTE具有良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肺动脉高压 下肢深静脉血栓 联合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峰流速测定在COPD患者吸入装置操作教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文婷 方洁 +3 位作者 何萱 孙娴雯 周敏 卞晓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39,共5页
目的 探索吸气峰流速(PIFR)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装置操作和吸入能力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在COPD医药联合门诊就诊患者58例,每例患者均多次进行易纳器和气雾剂的PIFR测定。用药教育前测... 目的 探索吸气峰流速(PIFR)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装置操作和吸入能力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在COPD医药联合门诊就诊患者58例,每例患者均多次进行易纳器和气雾剂的PIFR测定。用药教育前测定PIFR1次,用药教育后测定PIFR≥3次(选取最佳的3次取平均值作为用药教育后的PIFR)。药师同时综合评估患者的吸入技术(手口协调能力,缓慢深吸气能力),给出吸入装置的选择建议。结果 入组患者使用易纳器时,用药教育前PIFR为(73.97±30.76)L·min^(-1),用药教育后PIFR为(63.47±12.14)L·min^(-1),用药教育将PIFR达标率由62.07%提高到96.55%;入组患者使用气雾剂装置时,用药教育前PIFR为(102.72±27.42)L·min^(-1),用药教育后PIFR为(52.81±18.31)L·min^(-1),用药教育将PIFR达标率由10.34%提高到68.97%。结论 药师通过PIFR测定,对COPD患者进行吸入装置个体化用药教育,可大幅提高患者使用易纳器与气雾剂吸入装置时的PIFR达标率,亦有助于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吸入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药物 吸气峰流速 用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所示低衰减区比例及肺容积评估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庞帅 蔡晓婷 +3 位作者 程挺 张能冲 倪瑾华 程齐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4-1292,共9页
目的·探讨通过胸部CT计算得到的低衰减区比例(ratio of low attenuation areas,LAA%)及肺容积对评估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期完成胸部CT和... 目的·探讨通过胸部CT计算得到的低衰减区比例(ratio of low attenuation areas,LAA%)及肺容积对评估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期完成胸部CT和肺通气功能检查的患者,用Myrian软件自动计算LAA%及肺容积,与舒张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纳入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建立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比较LAA%、肺容积及回归方程所得值在判断肺通气功能受损程度中的价值,根据约登指数和特异度选取界值,验证诊断效能。结果·纳入1150名受试者进入归纳组,LAA%与舒张后FEV1及FEV1%pred呈负相关,肺容积与舒张后FEV1呈正相关。舒张后FEV1的回归方程为:FEV1=-2.700+0.111×肺容积-0.216×ln(LAA%+0.1)-0.025×年龄+0.154×性别+0.034×身高。舒张后FEV1%pred的回归方程为:FEV1%pred=65.582+4.014×肺容积-7.508×ln(LAA%+0.1)-10.264×性别。在判断舒张后FEV1下降程度时,回归方程优于单独使用LAA%和肺容积;在判断舒张后FEV1%pred下降程度时,回归方程和LAA%优于肺容积。LAA%>1.61%用于判断舒张后FEV1%pred<35%的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90.6%;舒张后FEV1的回归方程计算值<1.76用于判断舒张后FEV1<1 L的敏感度为58.9%,特异度为81.4%。结论·得到了基于胸部CT所示肺容积和LAA%的舒张后FEV1及FEV1%pred的回归方程,LAA%与肺容积可以粗略地估计肺通气功能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容积 低衰减区比例 肺功能 肺量计检查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岳萍 项轶 高蓓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17-31,共15页
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关键进程和环节。目前发现的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血... 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关键进程和环节。目前发现的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蛋白,而VEGF和相应受体是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机制中最核心的信号通路。针对NSCLC的靶向抗血管治疗主要作用途径为:直接阻止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抑制V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获得了NSCLC治疗的多个适应证,并在单独或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多项NSCLC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并进行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