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新型抗感染方式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悦 郭晓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66-970,共5页
抗生素问世并成功应用于临床,降低了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死亡率,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然而,抗生素这把双刃剑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引起了细菌耐药,导致细菌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 抗生素问世并成功应用于临床,降低了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死亡率,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然而,抗生素这把双刃剑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引起了细菌耐药,导致细菌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的使用亦破坏了人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结构,导致人体微生物菌群的紊乱,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令人欣喜的是,最近有研究发现人体正常微生物菌群对付外来"病原菌"也有自己的应对措施,这些策略有望被开发成抗生素治疗的一种替代疗法。目前,科学家针对这些策略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对今后新型抗感染治疗和药物开发均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物菌群 抗生素 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D204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彬 高晶 +1 位作者 郭晓奎 秦金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寻找高效、广谱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方法 以医院临床上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从环境污水中分离纯化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磷钨酸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测定其效价、宿主... 目的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寻找高效、广谱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方法 以医院临床上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从环境污水中分离纯化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磷钨酸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测定其效价、宿主谱、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吸附曲线和感染曲线,并抽取噬菌体DNA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分离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命名为D204。D204在pH值为4~11及温度37~50℃环境下具有较高活性,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此噬菌体由直径约为50 nm的多面体头部和约15 nm的短尾组成。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在裂解宿主菌时,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40 min,裂解量约为160 pfu/cell。吸附曲线显示50 min时,其吸附率达95%以上。感染曲线显示当感染复数为0.1和1时,对宿主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180 min后可完全抑制宿主菌生长。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全长为50 609 bp,GC含量为44.8%。预测共有75个开放阅读框。结论 分离、筛选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D204具有较强的裂解宿主的能力,其对酸碱和热比较稳定,裂解宿主时潜伏期较短,可以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储备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基因组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学关联及效能分析
3
作者 汪海霞 张舒林 +4 位作者 赵莹莹 冯扬帆 杜伟鹏 梁靖宜 李佳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2-1776,178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染肝病科为主)送检的筛查、疑似及确诊HBV感染患者标本100425例,检测方法学为HBsAg定量(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定性(金标法)、半定量(ELISA法)和高灵敏HBV-DNA(RT-PCR法),分析各方法学之间的优劣及密切程度。罗氏HBsAg两套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HBsAg效能分析采用Cut/Off值设定和检出限验证,进而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报告模型的分布。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HBsAg的检测结果在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与ELISA法之间有相关性。ELISA法检测HBsAg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仍具有检测优势,与国内外HBsAg定量检测系统相比无显著差异。依据CNAS-GL038文件进行性能验证显示,本实验室ELISA法检测HBsAg计算所得HBsAg最低检出限至0.1U/ml,ROC曲线设定Cut/Off值=0.10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6)。以罗氏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检测和患者病史为依据,ELISA法检测HBsAg假阳性的发生例数在乙肝五项常见报告模型中,以单独HBsAg阳性出现的频次最高,HBsAg在OD值小于0.5区间内出现假阳性频次最高。在ELISA法检测HBsAg报告阴性结果中,随着OD值由0.01到0.10逐渐增大,假阴性结果发生例数随之增多。罗氏Elecsys HBsAgⅡquantⅡ和Elecsys HBsAgⅡ两套检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倍数约为1/0.18。在ElecsysHBsAgⅡquantⅡ检测系统下,HBsAg待测标本经400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与原倍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判定系数R^(2)=0.9938。结论:HBsAg多检测系统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密切联系,且ELISA法检测HBsAg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方法学 效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免疫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阎羽欣 陈广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2-1396,共5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常见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溶血性贫血。适应性免疫是机体获得性、抗原特异性、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效防御机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它们与AIH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常见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溶血性贫血。适应性免疫是机体获得性、抗原特异性、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效防御机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它们与AIH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适应性免疫细胞在AIHA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制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8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韩秋忆 张焱 陈广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白细胞介素38(IL-38)是IL-1家族的成员,与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和IL-1Ra基因序列相似,可与IL-1R1、IL-36R、类IL-1受体辅助蛋白1(IL-1RAPL1)结合,抑制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并主要发挥抑炎作用。目前研究发现IL-38在分子层面,可抑制核因... 白细胞介素38(IL-38)是IL-1家族的成员,与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和IL-1Ra基因序列相似,可与IL-1R1、IL-36R、类IL-1受体辅助蛋白1(IL-1RAPL1)结合,抑制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并主要发挥抑炎作用。目前研究发现IL-38在分子层面,可抑制核因子κB(NF-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抑制许多炎症因子的产生;在细胞层面,可调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并继而调节Th17细胞反应,也可调控滑膜成纤维细胞;在组织层面,可抑制骨质破坏与血管生成。目前研究发现IL-38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有关,可能可以抑制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具体效应和相关机制仍有欠缺。我们根据IL-38的上述功能,结合RA已知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探讨IL-38在RA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8(IL-38) TH17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CRISPR-Cas系统及anti-CRISPR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6
作者 姜春宇 郭晓奎 秦金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7-1765,共9页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可以引起广泛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血流感染、肝脓肿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肺炎克雷伯菌是著名的“质粒收集器”,其基因组可以同时携带多种不同类型的...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可以引起广泛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血流感染、肝脓肿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肺炎克雷伯菌是著名的“质粒收集器”,其基因组可以同时携带多种不同类型的质粒,从而导致临床中不断出现耐药菌株。尤其是近年来高毒力多重耐药菌株亦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肺炎克雷伯菌对外源基因特别是耐药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获取能力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细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活跃的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RISPR-Cas)系统可以有效阻碍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中可移动元件的水平转移,特别是接合型质粒的转移。近年来发现一些接合型质粒通过携带anti-CRISPR (Acr)蛋白抑制宿主菌编码的CRISPR-Cas系统活性,逃逸宿主的免疫识别,进而可以有效进行转移。分析数据库中已知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主要的CRISPR-Cas系统类型为I-E型及亚型(I-E*)。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中CRISPR-Cas系统与质粒的分布及转移关系,并研究Acr蛋白在调控CRISPR-Cas系统活性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将为揭示其基因组进化的动力及方向提供线索,为防控高毒力多重耐药菌株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获得性耐药 获得性高毒力 CRISPR-Cas系统 Acr蛋白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磊杰 刘晓亮 +5 位作者 朱锐 林芳琪 秦金红 何平 郭晓奎 赵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分离并研究裂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噬菌体,为建立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库及应用噬菌体控制细菌感染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污水与93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培养,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得到... 目的·分离并研究裂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噬菌体,为建立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库及应用噬菌体控制细菌感染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污水与93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培养,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得到噬菌体JDEC001,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测序和基因组比对分析。结果·该噬菌体是一种毒性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短尾噬菌体科。在pH值5~11的范围内及在0~39℃时保持较好的活性。测序结果显示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分子,全长38 745 bp,GC含量49.93%,预测有46个开放阅读框,不编码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论·分离纯化得到了一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噬菌体JDEC001,在较宽的pH和温度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天花粉蛋白增强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丁旭苹 王雪 路丽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97-4108,共12页
目的探讨中药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k)增强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和功能的作用。方法研磨6-8周C57BL/6小鼠脾脏,裂解红细胞后得到单个脾脏淋巴细胞悬液,按5×10^(5)/mL细胞密... 目的探讨中药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k)增强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和功能的作用。方法研磨6-8周C57BL/6小鼠脾脏,裂解红细胞后得到单个脾脏淋巴细胞悬液,按5×10^(5)/mL细胞密度均匀接种在圆底96孔板,设空白组、对照组(增殖体系:1μg·mL^(-1) anti-CD3/28 mAb)、三个不同诱导方案组,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以此确定最佳诱导方案;将低浓度Tk(0.25、0.5、1μg·mL^(-1))作用于诱导体系,7天后采用流式检测Tk对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中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TGF-β、IL-10、IL-6、IFN-γ基因水平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IFN-γ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TGF-β(5ng·mL^(-1))诱导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生成Treg的数量和比例最高,此诱导方案最佳(P<0.01);与诱导组相比,低浓度中药天花粉蛋白可显著增强诱导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和比例,呈剂量依赖性(P<0.01),且Tk需在诱导体系下发挥作用,单加不能诱导生成Treg细胞,此浓度Tk无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和低浓度Tk组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II型辅助性T细胞(Th2)分泌的炎症抑制因子IL-10、TGF-β基因表达不同程度上调,反之,I型辅助性T细胞(Th1)分泌的促炎因子IFN-γ、IL-6基因表达呈相反趋势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和低浓度Tk组细胞上清中分泌的IL-10浓度显著增加,IFN-γ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浓度中药天花粉蛋白可显著增强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上调Foxp3和Th2型炎症抑制因子IL-10、TGF-β的表达,下调Th1型促炎因子IFN-γ、IL-6的表达,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天花粉蛋白 调节性T细胞 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汽车尾气对小鼠肺部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石鑫 陈倩 +2 位作者 李婷华 张彦 董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在吸入汽车尾气后其肺组织和肺部菌群的变化,评估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处于高浓度微环境暴露的人群呼吸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连续5 d(1 h/d)暴露于汽... 目的·观察小鼠在吸入汽车尾气后其肺组织和肺部菌群的变化,评估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处于高浓度微环境暴露的人群呼吸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连续5 d(1 h/d)暴露于汽车尾气环境,对照组不处理。取小鼠右下肺叶组织,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肺部菌群组成,并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镜检。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但2组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厚壁菌门显著增加,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显著减少;在属水平,厚壁菌门的增加主要与粪球菌属的增加有关,拟杆菌门的减少与噬纤维菌属的减少有关,变形菌门的减少与苍白杆菌属、甲基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减少有关,Amycolatopsis属也显著减少。结论·短期暴露在汽车尾气环境中,会改变小鼠肺部菌群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但未观察到肺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菌群 可吸入颗粒物 汽车尾气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更新
10
作者 朱忆文 于庆 +5 位作者 吴欣睿 路洁 陈梓濠 GINHOUX Florent 苏冰 刘兆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8-1215,共8页
目的·揭示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更新。方法·Ms4a3^(Cre)-Rosa^(TdT)单核细胞示踪模型小鼠的单核细胞携带永久性的tdTomato红色荧光标志物,由这些单核细胞发育产生的巨噬细胞会携带红色荧光,从而与组织中原有的胚胎... 目的·揭示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更新。方法·Ms4a3^(Cre)-Rosa^(TdT)单核细胞示踪模型小鼠的单核细胞携带永久性的tdTomato红色荧光标志物,由这些单核细胞发育产生的巨噬细胞会携带红色荧光,从而与组织中原有的胚胎来源的驻留巨噬细胞区分。通过免疫荧光成像检测不同年龄(2周龄、8周龄和15月龄)Ms4a3^(Cre)-Rosa^(TdT)小鼠食管和胃中携带红色荧光的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明确单核细胞对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的贡献,以及胚胎和单核细胞2种不同来源巨噬细胞在食管和胃中随年龄的变化。结果·2周龄Ms4a3^(Cre)-Rosa^(TdT)小鼠的食管和胃中,仅有少量巨噬细胞携带红色荧光标志物,说明幼年小鼠的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为胚胎时期产生的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数量较少;8周龄成年小鼠的胃中存在大量tdTomato阳性的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15月龄小鼠的食管和胃中,绝大多数的巨噬细胞携带单核细胞的红色荧光标志物,说明老年小鼠的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来自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结论·幼年小鼠的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为胚胎时期产生的驻留巨噬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核细胞来源的细胞逐渐替换食管和胃中的组织驻留巨噬细胞;老年小鼠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主要来自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小鼠食管和胃中巨噬细胞是一个随年龄变化的、由不同比例胚胎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细胞组成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谱系示踪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钩端螺旋体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性能评测
11
作者 钱杰 杨坚 +3 位作者 张玥 张蓉 张湘燕 郭晓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9-466,共8页
目的·研制适用于检测钩端螺旋体(钩体)特异性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我国主要致病性钩体流行株中高度保守的外膜蛋白进行原核表达,... 目的·研制适用于检测钩端螺旋体(钩体)特异性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我国主要致病性钩体流行株中高度保守的外膜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将获得的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行质谱鉴定,并对其抗原性进行检测。选用40例经确诊的钩体病患者血清、50例其他感染类疾病患者血清和39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本作为检测样本,用钩体病确诊患者血清制备试剂盒内控阳性对照品和参考品、高效价混合阳性血清,用健康对照者血清制备试剂盒内控阴性对照品和参考品,用高效价混合阳性血清制备试剂盒内控弱阳性对照品(临界参考品)及灵敏度参考品,从钩体病确诊患者血清中选择强阳性、弱阳性血清(各1份)分别作为试剂盒内控强阳性、弱阳性精密度参考品。建立间接ELISA试剂盒检测体系,优化其制备工艺及反应条件,并对该试剂盒的精密度、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性能进行评估。结果·钩体重组外膜蛋白纯化后经质谱鉴定为目标蛋白,其作为包被抗原具有较强的抗原性。经性能评估显示,间接ELISA试剂盒的批内精密度<15%、批间精密度<20%,其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5.0%,且在2~8℃下储存12个月后性能仍然稳定。结论·以钩体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钩体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其他性能指标均符合体外检测试剂盒性能要求,适用于临床辅助诊断、钩体病哨点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重组蛋白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IGG抗体 敏感度/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控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婷华 郭晓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39-945,共7页
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引起新的威胁,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进展缓慢且成本昂贵,使得噬菌体被重新考虑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疗法。本文旨在阐述噬菌体疗法在控制人类常见病原菌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开发噬菌体的新策略,并总结描述多种方... 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引起新的威胁,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进展缓慢且成本昂贵,使得噬菌体被重新考虑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疗法。本文旨在阐述噬菌体疗法在控制人类常见病原菌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开发噬菌体的新策略,并总结描述多种方法学理念,以促进对其进一步研究,早日使噬菌体作为治疗或预防药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工程噬菌体 内溶素 噬菌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5-5p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自噬促进胞内分枝杆菌生长
13
作者 吴淇琦 汪豪 +2 位作者 林砺 晏博 张舒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9-708,共10页
目的·探究miR-185-5p在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对自噬的调控作用和对胞内分枝杆菌生存的影响。方法·使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法分... 目的·探究miR-185-5p在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对自噬的调控作用和对胞内分枝杆菌生存的影响。方法·使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分别对外泌体的表面标志蛋白、大小和形态进行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CG感染的巨噬细胞内及外泌体中miR-185-5p的表达水平。外泌体使用PKH26染料进行荧光染色并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观察巨噬细胞对外泌体的吞噬情况。通过模拟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实现miR-185-5p在巨噬细胞内的过表达和抑制作用,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实验验证miR-185-5p对巨噬细胞内BCG生长存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的表达,研究过表达、抑制miR-185-5p以及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对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进一步使用SensGFP-StubRFP-LC3自噬双荧光慢病毒检测miR-185-5p对自噬流的影响。使用TargetScan、miRDB和Starbase数据库对miR-185-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使用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工具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超速离心法成功分离出巨噬细胞外泌体,Western blotting成功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9(cluster differentiation 9,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通过TEM、NTA鉴定,外泌体为双层膜结构,直径约150 nm。BCG感染后,miR-185-5p在巨噬细胞内和外泌体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0),且其在BCG感染的巨噬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外泌体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被巨噬细胞吞噬。与mimic和inhibitor的各自对照相比,mimic显著上调miR-185-5p的表达(P=0.000),而inhibitor抑制miR-185-5p的表达(P=0.002)。使用mimic引起巨噬细胞内BCG的CFU数量显著增加(P=0.000),而inhibitor则使CFU数量减少(P=0.041)。BCG感染使巨噬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上调,而mimic可降低LC3Ⅱ的表达,inhibitor可升高LC3Ⅱ的表达。在CQ作用下,使用inhibitor抑制miR-185-5p仍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中LC3Ⅱ的表达。自噬流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各自的对照组,mimic组自噬体的生成明显减少(P=0.034),而inhibitor组自噬体的生成明显增加(P=0.042)。通过靶基因预测以及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miR-185-5p可能通过靶向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 group D member 1,NR1D1)、Ras相关蛋白Rab-35(Ras-related protein Rab-35,RAB35)、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同源物(cell division control protein 42 homolog,CDC42)等基因发挥自噬调节作用。结论·分枝杆菌感染诱导巨噬细胞内及外泌体中miR-185-5p表达上调,miR-185-5p通过抑制自噬体的生成抑制巨噬细胞的自噬过程,从而促进细胞内分枝杆菌的生长及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巨噬细胞 miR-185-5p 自噬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56606v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杜琳 何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7-1523,共7页
目的·探究钩端螺旋体56606v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钩端螺旋体56606v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100、300、500时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0.5、6、12、24 h;以未被感染的中性粒... 目的·探究钩端螺旋体56606v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钩端螺旋体56606v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100、300、500时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0.5、6、12、24 h;以未被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为对照。将含有4μmol/L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的等量细胞培养基处理的细胞作为凋亡阳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后caspase-3的切割情况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并验证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对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通过添加NF-κB抑制剂BAY 11-7082,进一步检测NF-κB通路在钩端螺旋体56606v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中是否发挥作用;将巨噬细胞与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或未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钩端螺旋体感染组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率降低;随MOI的增大,钩端螺旋体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增强;不同MOI条件下,2组凋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MOI=100的钩端螺旋体感染中性粒细胞0.5、6和12 h时,其凋亡率均较相应的未感染对照组降低(均P<0.05);而使用促凋亡剂STS处理后,则增强了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程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spase-3的切割在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后明显减少,NF-κB磷酸化水平在感染后显著上升,添加NF-κB抑制剂BAY 11-7082能够显著抑制感染后和未感染条件下NF-κB通路的激活。在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或未感染条件下,添加NF-κB抑制剂BAY11-7082均显著提高了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P=0.000)。钩端螺旋体56606v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被巨噬细胞吞噬的比例显著降低(P=0.027)。结论·钩端螺旋体56606v通过激活NF-κB通路,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进一步降低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胞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