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内膜下技术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叶猛 倪其鸿 +2 位作者 陈佳荃 郭湘江 张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61~74)岁,均于开通闭塞血管失败后通过SAFARI技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结果 10例患者通过SAFARI技术实现了锁骨下动脉再通并一期植入支架(平均长度46.4 mm),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0.9%。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电话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SAFARI技术治疗钙化严重、阻塞较长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成形术 内膜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光显微镜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燕忠 刘阳 +1 位作者 曹谊林 张柏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组织工程构建血管壁中的胶原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将其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乙醇酸(PGA)制成的管状结构结合(实验组),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植入后2、4、5、11... 目的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组织工程构建血管壁中的胶原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将其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乙醇酸(PGA)制成的管状结构结合(实验组),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植入后2、4、5、11周时分别取材,普通光镜(HE和Masson染色)及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比较结果。以无细胞单纯管状PGA-DMEM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作为对照。结果偏光显微镜下,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PGA-平滑肌细胞复合结构从以PGA为主向以胶原和平滑肌细胞为主要成分过渡;对照组则随着PGA的降解无胶原成分形成。偏光显微镜检测结果与光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相同。结论偏光显微镜可用于组织工程血管壁中胶原成分的检测,方法简便且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裸鼠 聚乙醇酸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ASO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前后血浆NPY的动态变化
3
作者 高志伟 张皓 张柏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3例下肢ASO患者(ASO组)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即刻和第1、3、5 d)的血浆NPY水平,以15名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3例下肢ASO患者(ASO组)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即刻和第1、3、5 d)的血浆NPY水平,以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比较血管腔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时患肢踝/肱指数(ABI)和ASO临床分期。结果ASO组治疗前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50.67±88.27)pg/mLvs(168.40±64.64)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组治疗后即刻的血浆NPY水平升达峰值,为(307.21±103.75)pg/mL,随后逐渐降低。治疗后第3天患肢AB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0.81±0.19vs 0.45±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ASO临床分期明显改善。结论ASO患者血浆NPY在严重缺血状态下释放增加,治疗后随着患肢缺血状态的纠正(ABI升高)及临床症状的好转,血浆NPY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踝/肱指数 血管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高压对微血管床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齐砚庆 张岚 张纪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分别建立股动静脉瘘和髂静脉缩窄静脉高压模型,另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HE染色和免疫组织... 目的建立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分别建立股动静脉瘘和髂静脉缩窄静脉高压模型,另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术后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面积的变化,并利用选出的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较髂静脉缩窄模型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扩张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大鼠股动静脉瘘模型较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的表达与静脉高压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 静脉高压 动物模型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可视化血管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我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经谱 张婷 +4 位作者 倪其泓 王预立 李一男 张岚 叶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英文版血管生活质量量表(VascuQoL)进行文化调适和可视化处理而形成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观察其评价我国下肢动脉疾病(PAD)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英文版VascuQoL进行跨文化调适及可视化处理,形成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 目的 通过对英文版血管生活质量量表(VascuQoL)进行文化调适和可视化处理而形成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观察其评价我国下肢动脉疾病(PAD)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英文版VascuQoL进行跨文化调适及可视化处理,形成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以之评估251例我国PAD患者生活质量,并参照其患侧踝肱指数(ABI)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行项目分析和效度分析。结果 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 Cronbach’s α系数为0.969,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值为0.783,Bartlett’s球状检验值为1 040.15(P<0.01),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8.40%。腔内治疗PAD前,患侧ABI与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6,P<0.000 1);治疗后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中“疼痛”维度与EQ-5D-5L中“疼痛”维度之间的r值为0.41。结论 中文版可视化VascuQoL量表用于评估我国PAD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及效度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中文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6
作者 路灿 吉翔 +3 位作者 耿冠男 张素 张岚 叶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研究500 kHz脉冲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以及通透性改变的时间特点。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单纯微泡组、微泡+超声组(包括2.5 min组、5 min组、10 min组、20 ... 目的·研究500 kHz脉冲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对大鼠后肢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以及通透性改变的时间特点。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单纯微泡组、微泡+超声组(包括2.5 min组、5 min组、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和60 min组),其中微泡+超声组的6个时间组分别表示超声辐照与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注射所间隔的时间。通过检测辐照区肌肉组织中EB的含量对血管通透性进行定量分析。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其中2只大鼠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另外2只大鼠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肌肉内EB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超声辐照联合微泡能够改变大鼠肢体血管的通透性,通透性增加的最佳时间窗为超声辐照后30 min内,且通透性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60 min。H-E染色切片未见血管和肌肉组织损伤。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微泡+超声组大鼠局部动脉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显著扩大。结论·500 kHz脉冲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能够安全可逆地改变大鼠后肢血管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血管通透性 大鼠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9
7
作者 薛冠华 梁卫 +5 位作者 黄晓钟 叶猛 王鹏 张岚 张皓 张纪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10例(17.8%),有效38例(67.9...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10例(17.8%),有效38例(67.9%),无效8例(14.3%),总有效率为85.7%。发生并发症11例(19.6%);与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6例(10.7%),包括穿刺点血肿5例(8.9%)和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1例(1.7%)。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下肢 动脉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77
8
作者 黄晓钟 梁卫 +1 位作者 叶猛 张纪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54.27±76.31)万u溶栓。1...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54.27±76.31)万u溶栓。14例溶栓后行腔内成形支架放置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92例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52.4%±16.4%。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3例随访6~26(13.5±7.3)个月(随访率51.0%)。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3.7%±17.3%。4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3.7%。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直接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8
9
作者 黄晓钟 张纪蔚 +1 位作者 梁卫 池家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592-596,共5页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3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9.4%±14.6%;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0.5±6.1)个月。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0.6%±14.0%。22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1.5%。结论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伟彬 吕磊 张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6-509,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包含血管细胞和炎症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共同途径,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血管细胞迁移增殖和...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包含血管细胞和炎症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共同途径,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血管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动。文章对目前JAK/STAT信号通路在A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JAK STAT信号通路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复发性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佳佺 倪其泓 +4 位作者 朱经谱 王韦仑 杨硕菲 赵意平 张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复发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43例采用切割球囊治疗AVF复发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复发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43例采用切割球囊治疗AVF复发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43例患者总共有50处病变,其中36例(83.7%)患者为1处狭窄病变,7例(16.3%)患者为2处狭窄病变。42例患者取得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97.7%(42/4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2±5.8)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6.0%和76.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均为100%。结论切割球囊扩张治疗AVF复发性狭窄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切割球囊 复发性狭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MR血流成像在肾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苏芹 朱铭力 +3 位作者 张岚 倪其泓 唐辉 路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MR血流成像(four-dimensional flow MRI,4D flow MRI)评估肾透析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的血液...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MR血流成像(four-dimensional flow MRI,4D flow MRI)评估肾透析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的血液透析患者45例,接受前臂AVF血管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利用配对t检验对2名放射科医师经4D flow MRI测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一致性、4D flow MRI与血管超声在AVF相同层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利用磁共振黑血序列获取AVF形态学参数,并就该参数与4D flow MRI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4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前臂AVF血管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2名放射科医师利用4D flow MRI测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重复性较好(均P=0.000);除了吻合口峰流速(r=-0.078,P>0.05)外,4D flow MRI与血管超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一致性较好(r=0.292~0.569,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VF头静脉流量与静动脉管径比、吻合口面积均相关(r=-0.671,r=0.482,均P<0.05);吻合口附近剪切力与吻合角度、管壁厚度均相关(r=0.530,r=0.462,均P<0.05)。结论·利用4D flow MRI可以获取肾透析患者前臂AVF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进一步研究AVF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MR 血流成像 自体动静脉瘘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20例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倪其泓 陈佳佺 +3 位作者 吕磊 郭相江 张岚 叶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的20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临床症状分级,Ⅲ级9例,Ⅳ级7例,Ⅴ级4例;根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治...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的20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临床症状分级,Ⅲ级9例,Ⅳ级7例,Ⅴ级4例;根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治疗指南Ⅱ分型,B型4例,C型7例,D型9例。分析术后一期、二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腔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出现并发症(10%),其中1例支架植入后发生远端栓塞,经溶栓治疗好转,另1例穿刺部位血肿,经保守治疗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5~37个月,平均(17±10)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5%(19/20),二期通畅率为100%(20/2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植入 腔内介入治疗 主髂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度的评估 被引量:20
14
作者 袁凯 王鹏 梁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患者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AVF术后成熟度进行评估。方法前瞻性研究拟新建前臂自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内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1...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患者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AVF术后成熟度进行评估。方法前瞻性研究拟新建前臂自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内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14、28和56 d桡动脉及头静脉直径、流量,头静脉内膜厚度及距皮肤深度,观察其变化趋势,评估自体AVF成熟度。结果 2014年5—9月共入组2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3±13.2)岁,随访周期70 d,自体AVF均达到临床成熟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14 d时桡动脉及头静脉的直径和流量增幅最大(P<0.01),其后增幅放缓;术后28、56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头静脉直径(5.0±1.0)mm,流量(1 593.7±572.9)m L/min;术后头静脉距皮肤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F的成熟有赖于术前完善的血管评估。超声显示术后1个月,头静脉直径及流量已能满足穿刺血液透析的要求。头静脉内径>4 mm且流量>500m L/min可作为国人AVF成熟的标准,而最终标准的确立有待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成熟度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类与评估系统 被引量:5
15
作者 焦元勇 张纪蔚 张柏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0-1162,共3页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的评估方法在规范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估中起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就CEAP分类系统、VSS评分系统、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调查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 分类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婷 杨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胰腺癌术后3个月内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同时进行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ZPS体力状况调查。结果 ...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胰腺癌术后3个月内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同时进行家庭肠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ZPS体力状况调查。结果 55.38%患者有营养风险;家庭肠内营养以口服为主(63.08%),营养制剂主要为家庭匀浆膳(63.08%),胃肠道和带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54%、15.38%;不同家庭肠内营养方式及有无并发症患者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生活质量的功能领域、气促及ZP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胰腺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以口服家庭匀浆膳为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营养状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需加强对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评估,及早发现营养风险并给予有效干预,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及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肠内营养 营养制剂 营养风险 生活质量 体力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历系统在中重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腔内治疗后步行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婷 张岚 +1 位作者 叶猛 唐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以Calenderview日历访视系统为基础,建立中重度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腔内治疗后步行锻炼的信息化随访系统,了解其效果。方法设计3个月的步行锻炼方案,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完成1、2次步行锻炼,记录患者6 min步行试验情况;在Calen... 目的以Calenderview日历访视系统为基础,建立中重度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腔内治疗后步行锻炼的信息化随访系统,了解其效果。方法设计3个月的步行锻炼方案,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完成1、2次步行锻炼,记录患者6 min步行试验情况;在Calenderview内建立步行锻炼随访模块,根据随访需求设置相应功能配合便携式手环,将中重度PAD患者纳入随访系统,做到对患者步行锻炼的远程提醒和监督;利用系统推送PAD疾病患者专用的行走受损问卷,了解患者的行走情况;在完成3个月干预后及在6个月随访时由系统推送随访信息完成现场踝肱指数(ABI)、血流通畅率和6 min步行试验的检测后,分析及统计以上数据,了解该系统作为随访手段在患者步行锻炼干预和随访中的应用情况。结果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42例,步行锻炼干预期3个月内的系统使用率为100%;6个月的系统使用率为95.1%;行走受损问卷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和6个月随访时均由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完成,平台利用率100%。现场随访情况:干预期3个月后42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血流存在问题,结束随访,再次手术干预,其余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均通畅、患者6 min步行距离(t=8.36,P<0.01)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t=6.99,P<0.01)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41例患者中33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通畅,另8例患者需再次手术干预结束随访、患者6 min步行距离(t=6.99,P<0.01)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t=5.39,P<0.01)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相比,两者血流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P=0.11)、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1.21),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3个月优于6个月时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结论步行锻炼有益于患者的3个月和6个月的血流通畅率和步行能力,以Calenderview为基础的随访系统可提高患者步行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指导下的步行锻炼 步行锻炼 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治疗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15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佳佺 谢辉 +4 位作者 倪其泓 阚科佳 叶猛 张岚 郭相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总结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一站式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15条患肢)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R)开通闭塞段血管、手术清创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NP... 目的总结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一站式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15条患肢)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R)开通闭塞段血管、手术清创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NPWT)、抗菌保湿伤口敷料进行一站式序贯治疗,评价感染创面愈合率及患肢保肢率。结果 15例患者中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下肢多节段病变13例,单纯小腿病变2例;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级D级小腿动脉病变13条,C级病变2条。EVR术后,14条患肢至少开通1支小腿流出道;足底动脉环路(PPL)呈完整弓6例,半弓7例,无弓2例;清创后应用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创面感染控制时间为(7.85±2.84)d。出院后每3~4日随访,并以抗菌保湿的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伤口敷料换药,结果显示创面愈合12例,平均愈合时间(3.70±0.87)个月,3例未愈合,其中2例小腿截肢(13.3%,足部均为PPL无弓),1例死于心血管事件;创面愈合组PPL病变情况与未愈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 7)。结论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治疗较复杂。EVR、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及抗菌保湿创面敷料一站式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法有效增加患肢血供,缩短感染控制时间,降低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缺血 糖尿病足 感染 一站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附8例报道)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炜 夏建国 +2 位作者 叶猛 赵意平 施娅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2G穿刺针,对8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瘤腔的封堵情况,术后监测远端肢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2G穿刺针,对8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瘤腔的封堵情况,术后监测远端肢体动脉搏动,并定期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封堵成功,生物胶用量2~4ml,瘤腔封堵时间10~40s。术后无肢体动脉栓塞和过敏反应,随访1周假性动脉瘤无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生物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超声检查 凝血酶 生物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2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相江 张纪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肢造影资料。①将下肢分为髂、股、腘、小腿动脉4分段,统计患肢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动脉累及情况。②...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肢造影资料。①将下肢分为髂、股、腘、小腿动脉4分段,统计患肢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动脉累及情况。②根据病变数目,部位,病变性质(狭窄或者闭塞),病变长度(<5 cm,5~10 cm和>10 cm),行分类统计。结果根据4分段法,162条患肢中,131条为多节段动脉病变,120条患肢有股浅动脉段病变,139条患肢为小腿动脉病变。小腿动脉中,120条累及膝下2支以上动脉。分类统计有660处病变,闭塞性病变66.2%,狭窄性病变33.8%。累及小腿动脉有70.5%。超过10 cm长段闭塞病变主要分布于小腿动脉,以胫前、胫后动脉为主,腓动脉较少。152处股浅动脉病变,49处(31.2%)累及股浅动脉开口,56处(35.7%)累及内收肌管。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多平面硬化闭塞为主要表现,股浅和小腿动脉累及最多。股浅动脉病变常累及股浅动脉开口及内收肌管,股深动脉和股总动脉累及较少。小腿动脉病变以胫前、胫后动脉长段闭塞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