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隋成亮 沈艳莹 刘泽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2-899,共8页
目的·探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12例EH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组织样... 目的·探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12例EH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组织样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名、女性9名,平均年龄(47.17±11.15)岁;肿瘤分布为肝脏6例、肺4例、纵隔1例、右锁骨上1例;无症状患者9例,其余3例患者因胸闷、乏力等轻微不适症状就医。CT检查显示发生在肝脏和肺部的EHE患者均为多发结节,其中2例同时累及肝脏和肺;发生在锁骨上及纵隔的EHE患者为单发结节。H-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或簇状;上皮样细胞具有圆形泡状核及嗜酸性胞质,部分细胞呈印戒样外观伴胞质空泡;间质含黏液样基质。IHC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的间叶源性血管内皮标志物波形蛋白、CD31、ETS转录因子ERG、凝血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均为阳性,而上皮源性标志物阳性率低且仅呈弱阳性,Ki-67指数也较低。FISH检测显示:10例患者存在钙调素结合转录激活因子1(calmodulin-binding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1,CAMTA1)基因断裂,另2例患者存在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TFE3)基因断裂。12例患者中11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38个月,平均21.7个月,其中3例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因心脏病死亡。结论·EHE临床特征不典型、易复发、预后差异较大;组织病理学结合IHC及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兆亮 朱建善 +2 位作者 刘强 林鸿翔 陈以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结果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结果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像易见。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特殊染色AB/PAS部分瘤细胞阳性。免疫组化显示,AE1/AE3、EMA、CEA、CK7、CK20、Vs38 c和K i-67均阳性;vim entin、LCA、CD20、CD3、CD79α、κ、λ、CD99、MPO、肌间线蛋白、肌动蛋白、CD68、S-100、HMB45和PSA均阴性。随访6年3个月患者健在。结论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 膀胱 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兆亮 朱建善 +3 位作者 刘强 林鸿翔 陈以明 周晓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罕见的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RT-PCR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SYT-SSX融合mRNA表达,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肿瘤由核分裂活跃的单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罕见的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RT-PCR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SYT-SSX融合mRNA表达,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肿瘤由核分裂活跃的单形的梭形细胞组成,呈交织的束状或实性排列,部分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图像,未见上皮分化成分;囊性区囊内衬核分裂不活跃的多边形的鞋钉样上皮。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CD99、bcl-2、S-100均阳性,Ki-67强阳性;CK(AE1/AE3)、EMA、SMA、CD117、CD34、p53、ER、PR均阴性。RT-PCR方法检测到肿瘤组织中有SYT-SSXmRNA表达,对照组SYT-SSX无表达。患者术后5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罕见,需要与肾脏其他一些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分子遗传学检测SYT-SSX融合mRNA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滑膜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殷晓璐 朱建善 +1 位作者 沈艳莹 许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示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两种细胞成分均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检测示上皮样细胞呈CK阳性反应。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PgR或ER及WT-1阳性反应。随访25-29个月,3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混合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玲 高润霖 +1 位作者 刘强 沈艳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编码小RNA(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编码小RNA(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感染情况,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方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0.8岁。肿瘤均位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2.0~3.5 cm。肿瘤在蛋白水平表达广谱型细胞角蛋白(CK)、细胞角蛋白19(CK19)、抑癌基因P40蛋白(P40)、白细胞分化抗原5(CD5)、白细胞分化抗原117(CD117)、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其他相关肿瘤鉴别诊断标志物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突触素(SYN)、EBV、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蛋白(BRAF)均呈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为阴性,且无BRAF基因V600E突变。结论·甲状腺内胸腺癌是一种惰性肿瘤,非常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癌 免疫表型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玲 陈晓宇 +1 位作者 刘强 沈艳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9-402,406,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例原发性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比较,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部位、直径、核分裂象、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坏死、NIH危险度、Ki-67指数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坏死、NIH危险度、Ki-67指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GISTs预后判断可以结合经典NIH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及肿瘤手术时是否已侵犯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 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中c-kit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高玉平 江基尧 +4 位作者 朱建善 刘强 许雁萍 陈以明 罗其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 目的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胎瘤中均不表达。c-kit和PLAP在松果体母细胞瘤、垂体腺瘤、中枢神经细胞瘤、淋巴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髓母细胞瘤中不表达。结论c-kit和PLAP是原始生殖细胞较特异性标记之一,c-kit和PLAP高表达支持CNS GCTs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c-kit在生殖细胞瘤中表达较PLAP更加敏感,是优于PLAP的诊断标记,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为药物靶向治疗生殖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CNS 生殖细胞瘤 畸胎瘤 原始生殖细胞 C-KIT PLAP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君良 倪醒之 +2 位作者 沈艳莹 张子臻 肖子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vs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vs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vs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vs(5.0±3.1)月](P<0.05)。结论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膈恶性蝾螈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沈艳莹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点和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例罕见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胸片和CT检查均示胸腔内巨大占位。手术发现肿块位于后纵膈。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 目的探讨恶性蝾螈瘤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点和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例罕见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胸片和CT检查均示胸腔内巨大占位。手术发现肿块位于后纵膈。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胞浆丰富,嗜伊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呈myoglobin、desmin和S-100阳性反应。病理诊断为后纵隔恶性蝾螈瘤。结论发生于纵膈的恶性蝾螈瘤十分罕见,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 恶性蝾螈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雁萍 沈艳莹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TTF-1在8种临床常见肿瘤中的表达,选用来自两家公司的TTF-1抗体,其克隆号分别为8G7G3/1(Dako)和SPT24(Novocas...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TTF-1在8种临床常见肿瘤中的表达,选用来自两家公司的TTF-1抗体,其克隆号分别为8G7G3/1(Dako)和SPT24(Novocastra)。结果收集临床常见肿瘤标本160例,包括肺、甲状腺、肝脏、胃、结直肠、肾、乳腺及卵巢癌各20例。(1)在甲状腺和肺腺癌中,克隆号为8G7G3/1(Dako)的TTF-1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4/20)和80%(16/20),克隆号为SPT24(Novocastra)的TTF-1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9/20)和100%(20/20)。TTF-1的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8G7G3/1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而周围正常或良性病变(包括肝硬化、炎症及腺瘤)的肝细胞呈100%(20/20)阳性表达。其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相反,SPT24均呈阴性反应。(3)在胃、结直肠及卵巢癌中,8G7G3/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5%(1/20)和20%(4/20),信号定位于细胞质;而SPT24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40%(8/20)、10%(2/20)和10%(2/20),信号定位于细胞核。(4)在乳腺癌中,两种不同来源的TTF-1抗体在细胞核及细胞质都呈浅黄色均一性的非特异性表达。(5)TTF-1在肾细胞癌中不表达。结论(1)TTF-1(8G7G3/1及SPT24)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是肺及甲状腺癌的重要特征。(2)TTF-1(8G7G3/1)可作为肝细胞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之一。(3)克隆号分别为8G7G3/1(Dako)和SPT24(Novocastra)的TTF-1在本质上是两种具有不同分子量及长短的蛋白多肽,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临床实际应用时需注意抗体来源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1 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华兵 曹子昂 +2 位作者 刘强 傅于捷 钱晓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环氧合酶-2 P53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和Ki-6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玉平 江基尧 刘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7-1770,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原发性CNSGCTs组织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计算Ki-67增殖指数(Ki-67 LI)。结果...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原发性CNSGCTs组织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计算Ki-67增殖指数(Ki-67 LI)。结果 28例原发性CNSGCTs中,17例(60.7%)p27kip1高表达,其中成熟性畸胎瘤5例,生殖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各1例;11例(39.3%)p27kip1低表达,其中生殖细胞瘤8例,未成熟性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绒毛膜癌各1例。13例(46.4%)Ki-67 LI>50%,9例(32.1%)Ki-67 LI为25%~50%,6例(21.4%)Ki-67 LI<25%。原发性CNSGCTs组织中p27kip1表达和Ki-67 LI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27kip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预后和复发以及Ki-67 L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kip1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原发性CNSGCTs中呈现低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周期G1→S的调控点而参与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畸胎瘤 P27KIP1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成人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永恒 龙满美 +1 位作者 刘强 陈晓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MS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该组患者平均年龄(46.89±20.09)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肿瘤分布范围广。组织学亚... 目的·探讨成人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MS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该组患者平均年龄(46.89±20.09)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肿瘤分布范围广。组织学亚型包括胚胎性RMS 6例,腺泡状RMS、多形性RMS和梭形细胞RMS各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横纹肌标记阳性例数分别为肌细胞生成蛋白阳性6例、肌调节蛋白阳性4例、结蛋白阳性8例。7例随访中无瘤生存仅2例,带瘤生存(均为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2例,死于肿瘤3例。结论·该组成人RMS病例中以胚胎性RMS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RM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成人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MUM1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永恒 刘泽兵 刘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 探讨MUM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TCGA胰腺癌数据库中患者预后相关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UM1 mRNA的表达量;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4... 目的 探讨MUM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TCGA胰腺癌数据库中患者预后相关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UM1 mRNA的表达量;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45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UM1蛋白表达。结果 基于TCGA胰腺癌数据库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UM1 mRNA表达量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MUM1 mRNA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正常胰腺组织中MUM1 mRNA表达量是胰腺癌组织的1.49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UM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组织中均有表达,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细胞质,MUM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8.3%,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6.9%;MUM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神经侵犯、血管侵犯、脉管癌栓、T分期、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无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血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和MUM1表达均是胰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UM1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MUM1表达水平可成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MUM1呈低表达,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MUM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发性腺鳞癌5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满美 贺薇 +2 位作者 何巧 施永恒 刘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69,共3页
肝原发性腺鳞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该文回顾性分析了5例肝原发性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60.2岁。组织学特点为腺癌和鳞癌2种成分混合存在,5例均以鳞癌成分为主且比例超过... 肝原发性腺鳞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该文回顾性分析了5例肝原发性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60.2岁。组织学特点为腺癌和鳞癌2种成分混合存在,5例均以鳞癌成分为主且比例超过80%。4例采用手术切除,1例进行肝移植;术后随访6~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截至随访日期死亡3例,存活2例,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发性腺鳞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楚伊 施永恒 +1 位作者 刘强 陈晓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3例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3例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取患者的R-NENs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触素(synapsin,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56)、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 A)的表达。结果·在113例R-NENs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4例;年龄25~83(52.3±13.3)岁。R-NENs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为排便习惯改变(21.3%)、腹痛(8.9%)和肛门症状(6.2%),其中63.7%的临床表现在常规体检时发现。病理学分级为G1、G2、G3级的患者分别占79.6%、11.5%、8.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yn的阳性率为94.7%,CD56的阳性率为80.9%,Cg A的阳性率为48.6%。截至2017年11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3.10(0.40~114.67)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90.0%和85.9%。患者的病理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及年龄均与预后相关。结论·大部分R-NENs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兆亮 朱建善 +1 位作者 陈以明 王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一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3例肾脏EAML中标志物vimentin、HMB45、Melan-A、AE1/AE3、EMA、SMA、ER、PR... 目的探讨一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3例肾脏EAML中标志物vimentin、HMB45、Melan-A、AE1/AE3、EMA、SMA、ER、PR、CD68、CD10、CD34、CD117、S-100蛋白、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13例肿瘤细胞vimentin、SMA、HMB45、Melan-A、CD68均阳性;AE1/AE3、EMA、CD10、CD34、CD117、ER和PR均阴性;Ki-67和P53各有3例阳性;S-100蛋白有2例阳性。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SMA、HMB45、Melan-A、AE1/AE3、EMA可作为EAML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抗体,Ki-67和P53对于患者的预后可能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部冬眠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玉平 朱建善 +3 位作者 刘强 殷晓璐 郑璐滢 高润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冬眠瘤 棕色脂肪 S-10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四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子臻 倪醒之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7,443,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周围散在卵圆形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围绕着致密的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或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示部分结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F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8,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呈CD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34;血窦周围散在少量CD68阳性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及Collage IV阳性反应;CD21、Desmin和NSE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病变复发和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与脾脏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