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疾病患者生育权与子代权益的伦理冲突——1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申请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案例的伦理分析
1
作者 奚慧琴 徐于睿 +1 位作者 谢雷 周艳茂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更多的遗传性疾病被发现并通过创新技术的使用拟降低遗传风险,不孕症夫妇的生育权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和满足。但对一些特殊遗传病例,子代权益需要被充分考虑。以1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申请实施人类辅助生殖...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更多的遗传性疾病被发现并通过创新技术的使用拟降低遗传风险,不孕症夫妇的生育权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和满足。但对一些特殊遗传病例,子代权益需要被充分考虑。以1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申请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助孕的个案为基础进行伦理剖析,揭示在对遗传性疾病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由于患者生育权与子代权益保护存在矛盾、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施与阻断遗传风险之间存在矛盾,处理该类病例会面临伦理困境。通过文献回顾提出:在遗传性病例的诊疗及伦理判断过程中,应充分履行知情同意,基于关怀伦理基础,采用叙事医学方法形成医患共同决策,避免家长主义;同时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及完善伦理监督机制,以有效应对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权 子代权益 医学伦理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5-967,共3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不孕症治疗的重大突破,随着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衍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不断突破,IVF-ET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技术之一;但目前IVF-ET的周期妊娠率仍徘徊于40%左右。...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不孕症治疗的重大突破,随着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衍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不断突破,IVF-ET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技术之一;但目前IVF-ET的周期妊娠率仍徘徊于40%左右。如何提高IVF的成功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临床医师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IVF应遵循简单、经济、有效的原则,在提高妊娠率的同时,应特别关注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不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子质量 伦理学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辅助生殖伦理的过程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佩 袁蕙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伦理过程管理 伦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反复种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平平 高敏芝 +3 位作者 赵晓明 孙赟 房素萍 茅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2-996,共5页
目的宫腔镜下观察反复种植失败(RIF)后妇女宫腔异常检出率和异常类型,评价RIF妇女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既往IVF-ET失败≥2次者(RIF组)与176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拟供精人工授精者... 目的宫腔镜下观察反复种植失败(RIF)后妇女宫腔异常检出率和异常类型,评价RIF妇女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既往IVF-ET失败≥2次者(RIF组)与176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拟供精人工授精者(对照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宫腔异常检出率和异常类型。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RIF组宫腔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78%和28.98%,P<0.01)。RIF组宫腔异常类型较对照组更多,主要为内膜异常,包括息肉或息肉样增生(26.39%)和内膜炎(4.06%);其次为宫腔形态异常,包括宫腔狭小(9.64%)和宫腔粘连(5.08%)。各年龄段RIF组患者的宫腔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29岁和30~34岁年龄段的对照组与R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IF病例类型(P=0.001,OR=2.320,95%CI:1.440~3.736)和年龄(P=0.039,OR=1.403,95%CI:1.016~1.935)是宫腔异常的危险因素,而不孕年限(P=0.747,OR=1.038,95%CI:0.827~1.303)不是宫腔异常的危险因素。RIF妇女中,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的宫腔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原发不孕组的内膜息肉或息肉样增生检出率高于继发不孕组(31.45%和17.80%,P<0.05),宫腔粘连检出率低于继发不孕组(2.42%和9.59%,P<0.05)。结论 RIF妇女宫腔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宫腔异常的主要类型为内膜息肉和息肉样增生。向RIF妇女推荐宫腔镜检查和治疗以改善宫腔环境、提高内膜容受性是合理且必要的。建议RIF妇女再次接受ET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反复种植失败 供精人工授精 宫腔异常 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宁 郑菊芬 +5 位作者 向祖琼 赵磊文 赵晓明 孙赟 洪燕 陈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个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冷冻前胚胎质量、胚胎发育时间、解冻后胚胎复苏程度和冷冻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类各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和(或)临床...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个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冷冻前胚胎质量、胚胎发育时间、解冻后胚胎复苏程度和冷冻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类各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和(或)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冷冻当天胚胎中有优质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优质胚胎者(31.8%vs 20.0%)(P<0.05)。受精第2天冷冻者与受精第3天冷冻者的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1%vs 82.9%和25.5%vs 31.2%)(P>0.05)。解冻后完全移植100%卵裂球完整者和混合移植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完全移植部分卵裂球损伤者(36.7%vs 24.1%和29.2%vs 24.1%)(P<0.05)。冷冻方法改进后的胚胎复苏率和全胚复苏率显著高于冷冻方法改进前(82.0%vs 66.3%和50.0%vs 27.5%)(P<0.05)。结论胚胎质量与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冷冻胚胎解冻后全胚复苏率与临床妊娠率正相关,冷冻过程中的操作细节是胚胎实验室保证冻融胚胎复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冷冻 复苏率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的ICSI术前准备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郑菊芬 陈佩 +6 位作者 向祖琼 王益鑫 姚宁 赵磊文 韩银发 赵晓明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总结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的诊治经验。方法283周期隐匿精子症及65周期严重弱精子症患者经药物治疗提高活动精子数量后再进入ICSI治疗周期,观察ICSI操作情况和受精、妊娠等治疗结果,并... 目的总结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的诊治经验。方法283周期隐匿精子症及65周期严重弱精子症患者经药物治疗提高活动精子数量后再进入ICSI治疗周期,观察ICSI操作情况和受精、妊娠等治疗结果,并以52周期供精ICSI作为对照组。结果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两组分别有15周期和3周期因精子不足或卵子数量较多使用部分供精,其余均使用夫精完成ICSI操作治疗。隐匿精子症组的受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7.4%vs85.1%,P=0.001),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40.7%vs38.8%,P=0.805);严重弱精子症组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81.2%vs85.1%,P=0.131;31.3%vs38.8%,P=0.404)。结论恰当的ICSI术前准备和熟练的ICSI操作技术能使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达到与正常精子相似或稍低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隐匿精子症 严重弱精子症 受精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液和血清EG-VEGF、VEGF和TGF-β_1水平与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敏芝 孙兆贵 +1 位作者 赵晓明 张慧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体外受精(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而接受体...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体外受精(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而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取卵当日卵泡液中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中EG-VEGF、VEGF和TGF-β1的水平,分析其与卵巢反应和IVF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卵泡液EG-VEGF、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浓度均与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22,P<0.01;r=-0.511,P<0.01;r=-0.427,P<0.01),卵泡液EG-VEGF与卵泡液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4,P<0.01)。60例不孕症患者中,妊娠31例,未妊娠29例。与非妊娠组比较,妊娠组hCG注射日血清E2浓度较低(P<0.05),而血清EG-VEGF浓度较高(P<0.01);而两组间卵泡液和血清VEGF、TGF-β1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液和血清EG-VEGF及卵泡液VEGF水平均与卵巢反应呈显著负相关。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水平与IVF妊娠结局相关,可能具有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控制性超排卵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患者伦理教育需求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郭靖 王玲 +2 位作者 陈佩 赵晓明 袁蕙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7-999,共3页
目的明确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伦理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15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困难、伦理教育的现状、患者对... 目的明确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伦理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15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困难、伦理教育的现状、患者对治疗的知情同意情况、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效果以及伦理教育途径5个方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不孕症患者就医愿望迫切,而医疗机构对患者健康与伦理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法律后果还未完全知情同意,对伦理教育内容不明确,伦理教育方式可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结论在不孕症患者中开展伦理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其中加强有效知情后的同意原则是目前伦理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医疗机构应对伦理教育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实施多途径的伦理教育,以利于不孕症患者获取多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患者 伦理教育 需求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强的松对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郑中 赵晓明 +1 位作者 洪燕 孙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强的松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的中、重度OHS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在hCG注射日血雌二醇≥4000 pg/mL)415例,共432个治疗周期,将其分成服用强的松组(... 目的研究口服强的松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的中、重度OHS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在hCG注射日血雌二醇≥4000 pg/mL)415例,共432个治疗周期,将其分成服用强的松组(198个周期)和未服用强的松组(234个周期);服用强的松组患者取卵当日口服强的松5 mg tid×2 d,后改为5 mg qd×5 d;根据Golan分类标准,对两组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服用强的松组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为4.27%(10/234),而服用强的松组无1例发生中、重度OHSS,两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7)。服用强的松组和未服用强的松组在妊娠结局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强的松对中、重度OHSS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对体外受精临床妊娠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强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超促排卵后不同卵巢反应对体外受精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敏芝 孙兆贵 +2 位作者 赵晓明 张慧琴 孙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不同卵巢反应对体外受精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1 31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接受第一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COH周期中人绒毛膜...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不同卵巢反应对体外受精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1 31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接受第一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COH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质量浓度,按百分位0%~10%、11%~25%、26%~75%、76%~90%、91%~100%将卵巢反应程度分为低反应组(A组)、低中反应组(B组)、中反应组(C组)、中高反应组(D组)和高反应组(E组)。比较各组卵子、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44.73%,着床率为30.05%,流产率为3.73%。A~E组MⅡ卵数逐渐递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胚胎数也呈递增趋势,除D组与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D组和E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C组周期取消率最低,D组和E组的周期取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A~C组妊娠率和着床率递增,C~E组妊娠率和着床率递减;C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E组(P<0.05或P<0.01)。各组间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低反应和高反应均不利于体外受精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促排卵 体外受精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 卵巢反应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的时机和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兰 赵晓明 +3 位作者 孙赟 洪燕 叶梓 高玉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实施ICSI治疗失败而改行AID治疗(93个治疗周期)的46例妇女的... 目的探讨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实施ICSI治疗失败而改行AID治疗(93个治疗周期)的46例妇女的周期妊娠率,并与同期直接行AID的患者(AID对照组,n=74)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同时,选择同期接受ICSI助孕的1 007例患者(1 128个治疗周期),根据不同ICSI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和附睾睾丸精子组,再根据参数分为轻度少弱畸精子症组(A组,n=157)、重度少弱畸精子症组(B组,n=305)、附睾或睾丸穿刺偶见活精组(C组,n=110)及其余穿刺组(D组,n=435),比较四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比较B组患者ICSI第1~4周期助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多周期的ICSI治疗失败,再改行1~4周期的AID,可以实现52.2%的累积妊娠率和25.8%的周期妊娠率,与AID对照组27.6%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精子来源及参数的分组中,C组的受精率(75.3%)和妊娠率(28.7%)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优质胚胎率(40.7%)低于其他三组,妊娠率(35.1%)也低于A和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进入第3和第4及以上周期的妊娠率分别为15.4%和0,显著低于第1和第2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3周期以上ICSI失败,或者重度少弱精子症及梗阻性无精子症穿刺后镜下偶见精子寻找精子困难者第2周期助孕时,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AID助孕,实现较高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供精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抑郁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进 张朝宝 +1 位作者 邹美 胡双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99-1404,共6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近年发现的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新型微小RNA。它通常是通过与靶mRNA的3'UTR结合,抑制mRNA翻译或介导mRNA降解来调控生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miRNA在抑郁症的发...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近年发现的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新型微小RNA。它通常是通过与靶mRNA的3'UTR结合,抑制mRNA翻译或介导mRNA降解来调控生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miRNA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就miRNA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入认知和最终治愈抑郁症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oRNA 抑郁症 作用机制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超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敏芝 张慧琴 孙兆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控制性超排卵(COH)大力推动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发展,但超生理水平的内分泌环境也使子宫内膜的发育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产生影响。本文就ER有关的标志物及COH对其表达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控制性超排卵 子宫内膜容受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2-5p靶向Akt3抑制Th17分化对干扰素β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书欣 吴婷 +3 位作者 蔡飞扬 雷蕴轩 席晔斌 陈广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4-842,共9页
目的·探讨miR-322-5p靶向Akt3抑制Th17分化对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影响。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设IFN-β干预组和PBS对照组。流式... 目的·探讨miR-322-5p靶向Akt3抑制Th17分化对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影响。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设IFN-β干预组和PBS对照组。流式染色比较2组Th17的比例变化;RNA芯片检测2组小鼠mi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出miR-322-5p做进一步研究;软件预测miR-322-5p的靶基因为Akt3;IFN-β干预后和过表达miR-322-5p后检测Akt3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22-5p和Akt3的直接靶向关系;体外实验观察Akt3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IFN-β干预组的EAE小鼠Th17比例均显著降低,miR-322-5p的表达显著升高,而Akt3的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miR-322-5p能显著抑制Akt3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Akt3是miR-322-5p的直接靶基因,且Akt3对Th17的体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IFN-β可通过影响miR-322-5p靶向Akt3,进而抑制Th17分化来缓解EAE的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干扰素Β MIRNA Th17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认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林宁 郑红颖 +1 位作者 赵丹 杨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3-1219,共7页
背景医患共享决策推动了患者角色从医疗照护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和监督者的转变,深度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国内对医患共享决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决策的主体之一,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认知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目的... 背景医患共享决策推动了患者角色从医疗照护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和监督者的转变,深度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国内对医患共享决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决策的主体之一,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认知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目的探索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的认知情况,为医患共享决策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5名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医生实际的决策过程、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的理解及态度、医患共享决策实践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名被访谈医生中,男10名,女5名;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4±7.0)岁;住院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任医师2名;内科医生5名,外科医生7名,肿瘤科医生3名。共提炼出15个亚主题,可归纳为4个主题: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的认知偏差,对医患共享决策实施中的角色认知不明确,医生认同医患共享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医患共享决策实践存在阻碍因素。结论需提高医生对医患共享决策的认知水平,并创造临床实施医患共享决策的条件,以促进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决策 认知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共享决策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林宁 郑红颖 +1 位作者 王贝贝 杨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7期755-763,共9页
为探索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推行的阻碍和促进因素,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和便利抽样,选取23名临床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2个亚主题,分别为医生个体因... 为探索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推行的阻碍和促进因素,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和便利抽样,选取23名临床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2个亚主题,分别为医生个体因素(角色认知、感知结果、沟通技能、临床知识储备、认知偏差)、患者因素(一般资料、疾病知识缺乏、决策参与意愿)和环境因素(临床情境、社会环境、资源、社会影响)。医患共享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和促进因素,应科学分析、积极应对各因素的影响,寻找合理对策,推动共享决策的临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决策 阻碍因素 促进因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