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的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萍 蒋惠如 +11 位作者 叶梦月 王雅玉 陈潇雨 袁安彩 徐文杰 戴慧敏 陈曦 闫小响 涂圣贤 郑元琦 张薇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25,共9页
目的·基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分析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2-8月建立的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17948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调查时自我报告的有无肿瘤和/或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4组,即无肿... 目的·基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分析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2-8月建立的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17948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调查时自我报告的有无肿瘤和/或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4组,即无肿瘤无心血管疾病组、心血管疾病单患组、肿瘤单患组和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组。收集并比较4组受试者在人口学特征与生理指标、日常生活习惯(吸烟、饮茶、饮用咖啡、饮用碳酸饮料、饮酒、久坐时长、体力活动水平、睡眠质量)、既往疾病史、心理状况(抑郁、焦虑)、膳食达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中,有60.1%的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4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退休前职业、腰围、臀围和体质量指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肿瘤无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单患组、肿瘤单患组、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在吸烟、高体力活动水平的比例较低(均P<0.05),久坐时长>4 h/d、睡眠质量差的比例较高(均P<0.05);心血管疾病单患组、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外周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比例较高(均P<0.05),抑郁、焦虑比例亦较高(均P<0.05)。同时,与无肿瘤无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单患组患者在禽肉类、鱼类、水果和液态奶的达标率较低(均P<0.05)。4组中仅蔬菜摄入量的达标率均超过了50%,禽肉类、鱼类、水果、液态奶、薯类的达标率均低于20%。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群中,超过一半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肿瘤心血管疾病共患的人群普遍存在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社区老年人群多种食物的摄入量未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特征 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管理:治疗与维持
2
作者 许天芸 沈奕茗 姜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499,共7页
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中,部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经治疗后在后续评估中出现明显改善。2022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 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中,部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经治疗后在后续评估中出现明显改善。2022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衰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AHA/ACC/HFSA)颁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将既往LVEF≤40%且在随访过程中提升至40%以上的心力衰竭类型命名为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improved ejection fraction,HFimpEF)。研究表明,HFimpE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较低,预后明显优于HFrEF,可作为HFrEF患者的阶段性治疗目标。关于HFimpEF患者的热点讨论主要围绕2个方面,即HFimpEF的目标人群特征及LVEF提升的有效手段、HFimpEF患者心功能维持治疗方案;尤其是后者,尚无明确的临床指南推荐。因此,回顾现有研究,系统总结促使HFrEF向HFimpEF转归的治疗方案,以及有效针对HFimpEF的维持手段至关重要。该文对现有药物、器械、手术治疗的LVEF改善效果及HFimpEF患者的监测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对于HFrEF患者,现有临床研究提示β受体阻滞剂及心脏再同步治疗等能够显著改善LVEF并提升至40%以上;对于HFimpEF患者,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能够有效维持患者LVEF及其心脏功能。此外,该文也提出HFimpEF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量表在综合性医院识别心理障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9
3
作者 庄琦 毛家亮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38,共4页
心理障碍已经成为综合性医院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就诊率和识别率不高。心理量表作为量化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发现此类疾病。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输入题名和关键词(心理和量表),共筛选到1989—2010年377篇文献,文章对目前国内常用... 心理障碍已经成为综合性医院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就诊率和识别率不高。心理量表作为量化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发现此类疾病。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输入题名和关键词(心理和量表),共筛选到1989—2010年377篇文献,文章对目前国内常用心理量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在综合性医院识别心理障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量表 综合性医院 心理障碍 现状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莉 王喜益 +2 位作者 陈菡芬 卜军 杨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29例AMI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其中18例来源于心脏康复中心、11例来源于随访门诊。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患者的运动体验(康复获益感、风险感知),患者的心理状态(悲观、恐惧、积极心态)和社会支持(家庭依恋及支持、专业指导及支持、同伴交流及支持、物理资源及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AMI行PCI治疗患者的运动体验、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以提高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运动康复 依从动机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基线情况及生活方式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蒋惠如 李峥 +7 位作者 马卓然 魏霖 袁安彩 胡刘华 陈潇雨 郭韵悦 张薇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基于大规模前瞻性社区老年人群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人群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特征。方法·研究的对象来源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该队列的基线调查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19年8月,收集了包括队列成员的人... 目的·基于大规模前瞻性社区老年人群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人群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特征。方法·研究的对象来源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该队列的基线调查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19年8月,收集了包括队列成员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史和家族史、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信息。根据自我报告有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和/或脑卒中将全部队列成员分为4组:冠心病单患组、脑卒中单患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共患组以及对照组(无冠心病及脑卒中)。对这4组对象的基本信息、共患其他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睡眠状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948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纳入队列研究,其中冠心病单患组2050名、脑卒中单患组724名、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269名、对照组14905名。4组人群平均年龄分别为(70.4±6.2)岁、(71.8±7.1)岁、(73.2±7.0)岁和(68.3±5.9)岁。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合并高血压(76.6%)、高脂血症(38.3%)、糖尿病(26.0%)等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脑卒中单患组(分别为74.2%、26.8%和25.8%)、冠心病单患组(分别为72.9%、21.1%和21.7%),而对照组最低(分别为54.6%、8.7%和15.4%)。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有抑郁症状(16.0%)、焦虑症状(13.1%)、久坐习惯(2.2%)、睡眠质量较差或很差(38.6%)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脑卒中单患组(分别为10.1%、6.6%、2.2%和27.2%)、冠心病单患组(分别为7.9%、4.8%、0.5%和27.0%)。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有规律运动习惯的比例(29.5%)最低,而对照组的规律运动比例(39.2%)最高。结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冠心病+脑卒中共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疾患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脑卒中 队列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阳 马珺 +5 位作者 都屹泓 许莉 陈菡芬 邱训涵 姜萌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cardiopulmonary fitness,CR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cardiopulmonary fitness,CR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同一日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CRF,以及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共纳入冠心病患者191例、健康体检者188例。2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CRF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体成分指标中,冠心病组躯干肌肉质量(trunk muscle mass,TMM)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躯干脂肪质量(trunk fat mass,TFM)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TMM(R=0.538)、下肢肌肉质量(lower limbs muscle mass,LMM)(R=0.754)、下肢脂肪质量(lower limbs fat mass,LFM)(R=0.593)与每千克体质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kg)呈正相关(均P<0.01),TFM(R=−0.563)与VO_(2peak)/kg呈负相关(P<0.01)。其余体成分指标与VO_(2peak)/kg之间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据VO_(2peak)/kg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CRF组、中CRF组和高CRF组,结果发现3组患者LMM、TMM、LFM、TFM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TMM、TFM、LMM、LFM均是冠心病患者VO_(2peak)/kg的相关因素。冠心病患者的VO_(2peak)/kg随着TMM、LMM、LFM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和TFM的升高而下降,女性相比于男性患者VO_(2peak)/kg更低。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RF显著低于健康人群,TFM更高,TMM更低;在冠心病患者中,CRF与TFM呈负相关,与TMM、LMM以及LFM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适能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短轴电影成像影像组学鉴别肥厚型心肌病与健康对照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启明 卢启帆 +2 位作者 柴烨子 姜萌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短轴电影(cine)成像影像组学特征差异,并对2类人群进行分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短轴电影(cine)成像影像组学特征差异,并对2类人群进行分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的HCM患者100例,以2∶1比例随机选取同时期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50例,在放射科医师规范操作下完成CMR检查。通过CVI 42后处理软件完成对入组人员左心室心功能及形态学的测量与评估,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ss,LVEDM)。并从CMR短轴电影成像中获取舒张末期心肌区域3D影像组学特征。分析影像组学特征在2类人群中的分布,并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对2类人群进行分类。结果·共提取3D影像组学特征107个。在排除高度一致的特征后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模型进行5折交叉验证后,仍有11个系数非0的特征;利用K-best方法选择排序靠前的8个用于后续建模分析,其中4个特征在2组人群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用于判别2类人群。结果显示:单一特征模型(一阶:熵)最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3(95%CI 0.695~0.968);多特征模型(SVM算法)最高准确率为83.3%,其对应的AUC为0.882(95%CI 0.705~0.980)。结论·HCM患者与HC人群在左心室功能和左心室形态上均有显著差异,同时3D心肌影像组学特征也有显著差异。尽管单一特征模型可以鉴别2类人群,但联合多特征构建的模型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肥厚型心肌病 电影序列 短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对首发心梗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梦奕 毛家亮 +3 位作者 邹治国 张瑞雷 张厚 李世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305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相关事件分为MACEs组(n=203)与非MACEs组(n=102)。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进一步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II及SSS-CN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评价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诊断的最佳cut-off值。结果·共有203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其中179例(88.1%)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6例(7.9%)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4例(2.0%)患者发生休克,2例(1.0%)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2例(1.0%)患者死亡。与非MACE组相比,MACEs组SII及SSS-CN评分显著升高(1925.86 vs 934.23,38.57 vs 23.3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均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SII≥952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64.0%,特异度达62.7%(AUC 0.675,95%CI 0.612~0.737);SSS-CN≥28.5分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80.7%,特异度达77.5%(AUC 0.840,95%CI 0.794~0.886);联合SS后,三者对MACE的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 0.898,95%CI 0.862~0.933)。结论·首发AMI患者的入院SII及SSS-CN分值为此类患者行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首发AMI患者PCI术后SII变化,或对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SSS-CN评分能帮助识别院内MACE发生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躯体化症状评分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心肌应变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昕欣 边懿泽 +1 位作者 赵航 姜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3-778,共6页
心肌应变是反映应力作用下整体或局部心肌形变程度的无量纲参数,可以量化检测心肌损伤,指导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与预后评估。心脏超声、心脏CT、心脏磁共振均可被用来进行应变成像与分析,其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是当下应用最... 心肌应变是反映应力作用下整体或局部心肌形变程度的无量纲参数,可以量化检测心肌损伤,指导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与预后评估。心脏超声、心脏CT、心脏磁共振均可被用来进行应变成像与分析,其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肌应变检测手段。但由于人工分析心肌应变存在观察者间差异且所使用的成像系统和分析软件各有不同,测得的应变值在不同供应商中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欠佳,限制了心肌应变参数的临床应用。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应变计算和图像质量评估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应变测量的缺陷,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在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中辅助测量心肌应变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诊断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希望助力于提高应变测量的效率和一致性,推动心肌应变常规应用于临床,在心肌损伤及心功能评估中发挥增量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涉及的样本量较小,并且缺乏外部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应变 人工智能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晓丽 毛家亮 +2 位作者 韦彩雯 何奔 陈颖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评估心脏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及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心脏神经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心脏神经症患者(病例组,n=105)和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 目的评估心脏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及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心脏神经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心脏神经症患者(病例组,n=105)和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对照组,n=130)进行评分,观察心脏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病例组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于治疗的2周末和6周末分别再次评分,评价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各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2周末和6周末,病例组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症状均较明显,抗抑郁药物对治疗心脏神经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症 抗抑郁药 躯体化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戴慧敏 卜军 +2 位作者 张芳 朱敏 唐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9-783,共5页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例,建立慢性心衰"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的"仁济-潍...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例,建立慢性心衰"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的"仁济-潍坊"慢性心衰专病工作室为载体,从心功能分级、体质量监测改变、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三方面共同制定慢性心衰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同时实现药品和实验室检查的同质化,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初步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一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适当下沉,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便于简单有效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设立专职助理员规范患者体质量监测和连续性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医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心力衰竭 全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果碱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燕倩 陈曙霞 +3 位作者 李慈珍 杨智昉 刘远谋 王红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槐果碱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0期上升速率(Vmax)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使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SDVP4)、自律性兴奋频率(SEF)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明显减小,此效应亦呈浓度依赖性;在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中,槐果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根据槐果碱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钾和钙离子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 心肌动作电位 心电图 抗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肥厚性疾病的心肌环周应变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姿 冯泽豪 +3 位作者 武睿 吴连明 卜军 姜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HMH)和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应变与左心室心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40例HMH患者及93例HCM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HMH)和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应变与左心室心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40例HMH患者及93例HCM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查,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心肌特征追踪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分析其心肌环周应变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等程度的心肌肥厚,但HCM组LVEF高于H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10)%比(65±12)%,P<0.01]。HMH组心肌内层、外层、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环周应变与LVEF均有一致性表现,心肌环周应变值降低伴随着LVEF降低(内层心肌:r=-0.879;外层心肌:r=-0.839;心内膜下心肌r=-0.827;心外膜下心肌r=-0.673;P均<0.001)。HCM组的心内膜下心肌环周应变与LVEF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心肌分层分析中的心肌应变值(心内膜下心肌:r=-0.611;心外膜下心肌:r=-0.326;内层心肌:r=-0.510;外层心肌r=-0.421;P均<0.001)。心肌分层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内层或心内膜下心肌应变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其外层或心外膜下心肌。在HMH中,LVEF及各个环周应变指标在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和LGE(-)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HCM组中,LGE(-)患者的LVEF、整体环周应变、分层环周应变均高于LGE(+)患者(P均<0.05)。结论在HMH中,心肌环周应变在心肌由内至外呈一致性形变趋势;而在HCM中,心内膜下心肌环周与LVEF相关性最强。LGE对LVEF及应变的影响在不同病因肥厚的心肌病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高血压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心肌肥厚的心肌应变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姿 冯泽豪 +3 位作者 武睿 吴连明 卜军 姜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0,346,共6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及高血压心肌肥厚(HMH)的MR心肌应变差异。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40例HMH患者和93例HCM患者,另选取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查,运用不同图像后处理软件(CVI42和T...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及高血压心肌肥厚(HMH)的MR心肌应变差异。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40例HMH患者和93例HCM患者,另选取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查,运用不同图像后处理软件(CVI42和Tomtec)分析3组在心肌分层应变(整体、内外层心肌、心内外膜下心肌)特征。结果在心肌应变分析中,两组心肌病患者在环周应变(CS)变化不同,HCM组患者心内膜下CS增强,HCM组为(-35.63±5.30)%,对照组为(-32.8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肌内外层和心外膜下心肌中并未观察到这种变化。在心肌整体或分层应变分析中,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纵向应变均一致性降低(P<0.001),而在HCM及HMH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MRI心肌应变检测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心肌肥厚性病变在运动形变中的差异,可能作为进一步区分两种疾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高血压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输液港并发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张梦肃 张杰 +3 位作者 金光鑫 仇晓霞 张学彬 卜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分析上臂输液港(upper arm infusion port,UAP)并发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危险因素,构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接受UAP植入患者6028例,并分入训练集(n=4219... 目的分析上臂输液港(upper arm infusion port,UAP)并发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危险因素,构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接受UAP植入患者6028例,并分入训练集(n=4219)和验证集(n=1809)。构建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随机森林、决策树、神经网络、XGBoost及logistic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选择性能较优者作为最优模型。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法(SHAP)分析解释神经网络模型,DALEXtra软件包解释连续变量。结果选择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最终模型。连续变量按重要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性别、导管直径、导管尖端确认方式、导管长度、患者类型、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史、皮下隧道长度、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原发性尖端移位、静脉左右侧入路。学习曲线[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6]以及Delong试验、Bootstrap法测试显示,神经网络模型性能良好(P<0.05)。Kolmogorov-Smirnov(KS)值为0.3135,显示模型区分度良好。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CIC)评估表明,模型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结论成功构建预测UAP并发CRT的机器学习模型。建议首选直径5 F导管,优选左侧静脉入路并通过解剖学测量定位导管尖端,导管长度不低于36.56 cm,皮下隧道长度不低于5 cm,以降低CRT风险。基础特征为年龄50~65岁、BMI 18.69~20.81 kg/m^(2)和23.68~23.94 kg/m^(2)、男性,与较高CR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输液港 导管相关血栓形成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脏康复中心就诊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莉 杨艳 +2 位作者 陈菡芬 姜萌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6-652,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心脏康复中心(cardiac rehabilitation center,CRC)就诊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心脏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5月—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心脏康复中心(cardiac rehabilitation center,CRC)就诊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心脏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中、高危AMI患者454例,收集并分析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情况等。根据患者是否选择于CRC就诊,将其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AMI患者于CRC就诊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患者出院后第1次至CRC就诊前和就诊3个月后的心肺功能及体脂测量变化。结果·共有32例(7.05%)患者(组1)在出院后选择于CRC就诊,其余患者(组2)未选择。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情况的分析显示,年龄、宗教信仰、教育背景、工作状态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背景(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发生2支心脏血管病变、出院前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患者于CRC就诊的保护因素,而有宗教信仰是其危险因素(均P<0.05)。与出院后第1次至CRC就诊前相比,于CRC就诊3个月后的患者的峰值千克摄氧量(t=7.619,P=0.000)和无氧阈的千克摄氧量(t=5.510,P=0.000)均较高,体质量指数(t=3.132,P=0.004)和腰臀比(t=3.891,P=0.000)均有所下降。结论·中、高危AMI患者出院后选择于CRC就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龄、宗教信仰、教育背景、心脏血管病变情况和出院前的心脏彩超LVEF是该类患者选择CRC就诊的影响因素;于CRC就诊3个月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脂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中心 心脏康复 影响因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输液港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18
作者 张梦肃 许晟熙 +3 位作者 张杰 金光鑫 张学彬 卜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上臂输液港相关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14-2023年置入上臂输液港的患者(n=6 028),并将其分为训练集(n=4 219)和验证集(n=1 809)。对收集的上臂输液港相关因素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上臂输液港相关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14-2023年置入上臂输液港的患者(n=6 028),并将其分为训练集(n=4 219)和验证集(n=1 809)。对收集的上臂输液港相关因素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出非零特征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零特征变量,筛选出的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模型纳入了性别、静脉入路、静脉状态、导管相关血栓和导管直径5个因素。模型性能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良好(训练集:0.801,验证集:0.746);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模型判别能力良好;决策分析曲线证明模型的风险评估值在30%~41%时可做出有益的临床决策;临床影响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结论 成功构建预测上臂输液港相关感染的模型,建议首选直径5F导管并优选肱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静脉穿刺入路。较粗的导管直径、男性、导管血栓以及经腋静脉入路均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输液港 感染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中年人群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及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绮 沈节艳 +1 位作者 施榕 薛锦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社区45~59岁居民10年ICVD的发病风险,并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选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委会中的5个居委会,其中年...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社区45~59岁居民10年ICVD的发病风险,并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选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委会中的5个居委会,其中年龄为45~59岁的常住人口均纳入本研究。调查受试者基本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总胆固醇水平,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将发病危险度在中危及以上人群归为需进行社区干预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干预方案采用临床干预和社区宣教相结合,并依据其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结果本研究共调查690例,获得完整资料者636例,其中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439例,低危158例,中危30例,高危7例,极高危2例。需进行社区干预39例,实际完成干预34例。中危及以上人群干预前后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及以上人群干预后收缩压、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中危及以上人群干预前吸烟率为38.2%(13/34),经干预后有3例戒烟,干预后吸烟率为29.4%(10/34)。干预后,男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3例,低危10例;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4例,低危10例,中危6例,高危1例。结论 ICVD的危险因素在中年人群中已经存在,部分已达到了亟待干预的状况,早期对无症状危险人群的社区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早期社区干预 中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各节段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怡琳 施仲伟 +1 位作者 沈学东 何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4-928,共5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各节段心内膜和心外膜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评价其在定位左前降支病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闭塞的患者和24例冠状...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各节段心内膜和心外膜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评价其在定位左前降支病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闭塞的患者和2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超声检查均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周内进行,记录心脏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并脱机分析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心内膜和心外膜收缩期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结果心肌梗死组心底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心内膜收缩期旋转速度和后间隔心外膜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肌梗死组心尖水平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后间隔心内膜收缩期旋转速度及前壁收缩期旋转角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心肌梗死组前间隔和前壁心外膜收缩期旋转速度、下壁和后间隔心外膜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左心室心尖水平心内膜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后间隔的收缩期旋转速度均能定位左前降支病变(AUC=0.70~0.88)。前壁心内膜收缩期旋转速度≤45.86o/s定位左前降支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79%。左心室心尖水平心外膜前间壁和前壁收缩期旋转速度能定位左前降支病变(AUC=0.69、0.74)。左心室前壁心外膜收缩期旋转速度≤43.8o/s定位左前降支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54%。结论心尖收缩期旋转速度与靶血管病变有直接关系,并且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指标准确定位左前降支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速度向量成像 心肌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