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小容 况利 +5 位作者 操军 艾明 陈建梅 王我 牛亚娟 PHILLIPS MR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3.04%,女生、文科学生、有宗教信仰和有自杀未遂史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39%、15.09%、15.05%和68.64%);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生命质量总分、躯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况、与家人关系、与他人关系方面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P<0.01);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因子的主观支持(r=-0.100,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r=-0.094,P<0.01),与生命质量因子的躯体健康状况(r=-0.127,P<0.01)、心理健康状况(r=-0.067,P<0.01)和经济状况(r=-0.081,P<0.01)呈负相关。结论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社会、家庭、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大学 学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与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耀 况利 +2 位作者 艾明 牛亚娟 费立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 从社会层面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与大学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 目的 从社会层面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与大学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自杀未遂的大学生有影响的负性生活事件所占比例明显多于无自杀未遂组,其中学习问题,恋爱或结婚问题,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与其他人发生矛盾,亲友患病或去世,患急、重病或外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自杀未遂组(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状况差(OR=1.422,95%CI 1.153~1.754)、躯体健康状况差(OR=1.336,95%CI 1.087~1.641)、客观支持评分低(OR=1.020,95%CI 1.002~1.038)、主观支持评分低(OR=1.018,95%CI 1.006~1.030)、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OR=0.579,95%CI 0.379~0.886)、恋爱或结婚问题(OR=0.483,95%CI 0.321~0.723)及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OR=0.370,95%CI 0.257~0.534)是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结论 自杀未遂的大学生遭遇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差、生命质量评分低。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恋爱或结婚问题及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社会支持中主观及客观支持评分低、心理健康状况及躯体健康状况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生命质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东东 况利 +2 位作者 艾明 牛亚娟 费立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一般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外显...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一般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外显攻击行为(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A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为3.7‰,其中性行为(P=0.034)、MAOS(P=0.000)、负性生活事件(P=0.001)等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指向身体攻击性(OR=3.12,95%CI=1.420-6.872)、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OR=4.56,95%CI=2.267-9.180)、学习问题(OR=2.59,95%CI=1.313-5.117)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指向身体的攻击性高、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及存在学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大学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