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线法弱发光样品绝对量子产率的测量
1
作者 郑永丽 张晓东 周永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困难,提出了四线法的测量方法,采用荧光光谱仪和积分球附件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主要利用衰减片的添加来实现样品荧光发射信号的相对增强,较大程度提高了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的准确度。采用该装置测定了标准物质Y... 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困难,提出了四线法的测量方法,采用荧光光谱仪和积分球附件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主要利用衰减片的添加来实现样品荧光发射信号的相对增强,较大程度提高了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的准确度。采用该装置测定了标准物质YG晶体的绝对量子产率为42.0%,相对误差0.95%,验证了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积分球结合的方式用于绝对量子产率测量的可行性。然后介绍了四线法用于绝对量子产率测量的依据、测量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四线法测量了标准样品罗丹明6G和硫酸奎宁的绝对量子产率,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分别为1.3%和1.1%,远小于5.0%(量子产率允许误差),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详细探讨了实验条件对四线法绝对量子产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发现测试的最佳条件为衰减片放于激发端、衰减后的光源强度达到荧光光谱仪检测器光强线性响应区间的上限。采用不同浓度罗丹明6G溶液模拟弱发光、中强发光以及强发光样品,分别用二线法(常规方法)和四线法测量各溶液的绝对量子产率,将测试结果与文献报导数据对比,发现四线法更适用于弱发光和中强发光样品绝对量子产率的测量,尤其用于弱发光样品测量时,相对误差由二线法的10%降至四线法的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量子产率 四线法 衰减片 弱发光样品 标准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全氟质子增强膜的制备及其化学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烁烁 王洁 +3 位作者 马晓娟 宗秀婧 张永明 邹业成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6,共8页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耐久性直接影响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溶剂流延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质子增强膜,并通过Fenton加速体系对质子交换膜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质子增强膜表现出优异的化学耐久性...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耐久性直接影响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溶剂流延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质子增强膜,并通过Fenton加速体系对质子交换膜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质子增强膜表现出优异的化学耐久性:在Fenton加速体系中化学降解24 h后质量损失率为3.96%,质子传导率>35mS/cm(80℃,相对湿度50%),氟离子释放率为0.14×10-5 mol/L,优于两款市场上常用的质子交换膜.·OH、·HOO等自由基攻击质子交换膜高分子链中的C-O-C键,致使侧链发生断裂,逐渐从主链上脱落,质子交换膜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质子膜 FENTON试剂 耐氧自由基 膜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清除活性氧和抗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胡宗福 于文利 赵亚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采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绿原酸溶液对3种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O2·、·OH和H2O2的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研究表明,绿原酸对三种活性氧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浓度呈剂量关系,还与所清除的自由基种类有... 采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绿原酸溶液对3种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O2·、·OH和H2O2的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研究表明,绿原酸对三种活性氧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浓度呈剂量关系,还与所清除的自由基种类有关系。绿原酸溶液浓度较大时,对三种活性氧的清除效果均明显而且稳定,而浓度较低时,对O2·和·OH清除效果则不理想,甚至产生一定的促氧化作用。同样,绿原酸对脂质过氧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也与浓度呈剂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江学良 孙康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44-1248,共5页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颗粒分散相和PP连续相.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EPDM(EPDM-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共混物是“核-壳”复合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其中EP颗粒为核,外面包覆着EPDM-g-MAH和EPDM.这种“核-壳”结构变相地提高了EPDM橡胶的体积分数,使得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化 聚丙烯 三元乙丙橡胶 环氧树脂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固化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江学良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6-40,共5页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体系 ,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 /环氧树脂共混物 ,研究了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制备工艺条件即增容剂、固化剂、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及其含量等因素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体系 ,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 /环氧树脂共混物 ,研究了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制备工艺条件即增容剂、固化剂、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及其含量等因素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马来酸酐接枝的均聚聚丙烯 (PP g MAH)作为增容剂 ,所制得的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好。 2 -乙基 -4 -甲基咪唑 (EMI 2 ,4)的适宜用量为 1.2 % (每 10 0份环氧树脂使用 4份 )。环氧当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不大。当环氧树脂的含量为 5 %~ 10 %时 ,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明显好于P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环氧树脂 共混物 动态固化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固化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滑石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学良 王仕峰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 /填料 /热固性树脂复合体系 ,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 (PP) /马来酸酐接枝PP(PP g MAH) /滑石粉 (Talc) /环氧树脂 (EP)复合材料。研究了动态固化PP/PP g MAH/Talc/EP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形态结构、力学...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 /填料 /热固性树脂复合体系 ,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 (PP) /马来酸酐接枝PP(PP g MAH) /滑石粉 (Talc) /环氧树脂 (EP)复合材料。研究了动态固化PP/PP g MAH/Talc/EP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形态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PP/PP g MAH的加入 ,可明显增加PP/Talc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在动态固化PP/PP g MAH/Talc/EP复合材料中 ,PP和Talc两相界面更加模糊 ,动态固化EP进一步增加了PP和Talc间的界面作用。当EP的用量超过 5份时 ,部分EP呈颗粒状分布在PP基体中。与PP/PP g MAH /Talc和PP/PP g MAH/Talc/EP复合材料相比 ,动态固化PP/PP g MAH /Talc/E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明显提高。当EP用量超过 5份时 ,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 ,但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继续增加。热分析表明动态固化PP/PP g MAH/Talc/EP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环氧树脂 动态固化 滑石粉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氟丙烯酸酯添加剂提升准二维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涛 龚思敏 +2 位作者 陈平 陈琪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4,共8页
准二维钙钛矿由于具有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高效的能量转移等优势,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准二维钙钛矿溶液加工成膜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的低维相和表界面缺陷,引起严重的非辐射复合,成为限... 准二维钙钛矿由于具有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高效的能量转移等优势,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准二维钙钛矿溶液加工成膜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的低维相和表界面缺陷,引起严重的非辐射复合,成为限制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的瓶颈。在本工作中,通过在PEA2Cs2Pb3Br10钙钛矿前驱体中加入1,6-二(丙烯酰氧基)-2,2,3,3,4,4,5,5-八氟己烷(OFHDODA)小分子添加剂,将钙钛矿薄膜的荧光量子效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从19.7%提升到了49.0%,发射波长从508 nm红移到511 nm。这主要归因于OFHDODA与钙钛矿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非辐射复合,一方面多氟结构与PEA+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调控了结晶动力学,抑制了低维相的产生;另一方面酯基具有较强的路易斯碱性,钝化了表界面未饱和Pb2+缺陷。相应地,准二维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从8.55%提高到了13.76%。这项工作为设计新型多功能小分子添加剂,抑制准二维钙钛矿中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维钙钛矿 非辐射复合 低维相抑制 缺陷钝化 多氟丙烯酸酯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时洋 王坤燕 +2 位作者 夏鹏飞 叶莹 李树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共4页
阐述了近年来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气阻性能、耐热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大幅度提高材料在玻璃态的储存模量与韧性是现阶段有待解决的难题,而探讨插层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利用蒙脱土开发绿色环保的阻燃... 阐述了近年来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气阻性能、耐热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大幅度提高材料在玻璃态的储存模量与韧性是现阶段有待解决的难题,而探讨插层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利用蒙脱土开发绿色环保的阻燃材料和气阻材料是当今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电荷累积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成 张弛 +3 位作者 黎瑞锋 陈琪 钱磊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57,共7页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是不需要额外光源的主动发光技术,在显示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寿命较短是影响QLED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其老化机理尚不清晰。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自主搭建电荷提取装置,证实红光QLED在恒流驱动过程...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是不需要额外光源的主动发光技术,在显示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寿命较短是影响QLED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其老化机理尚不清晰。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自主搭建电荷提取装置,证实红光QLED在恒流驱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电荷累积。累积电荷量随着驱动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阈值电流密度(对应于开启电压)后逐渐趋于饱和。随着器件老化,亮度下降伴随着累积电荷量进一步增加。本工作对QLED老化过程中电荷累积规律的理解,能为QLED材料和界面的优化设计提供直观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寿命 注入势垒 电荷累积 注入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波长和溶液浓度对罗丹明6G绝对量子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永丽 陈燕 +1 位作者 刘丽月 周永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3,共4页
为了减小相对法量子产率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参数选择不合适引起的误差,采用高级荧光稳态瞬态测量系统和积分球相结合的装置测量了一系列浓度标准物质罗丹明6G溶液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绝对量子产率,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激发波长对罗丹明6G绝... 为了减小相对法量子产率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参数选择不合适引起的误差,采用高级荧光稳态瞬态测量系统和积分球相结合的装置测量了一系列浓度标准物质罗丹明6G溶液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绝对量子产率,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激发波长对罗丹明6G绝对量子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激发波长在483~488 nm之间,溶液浓度在7.5×10^(-7)~2.0×10^(-6)mol·L^(-1)范围时,绝对量子产率基本不变,数值为95%左右;而在其他激发波长以及溶液浓度时,绝对量子产率均降低。同时,在相对法量子产率测量过程中,标准物质激发波长和溶液浓度非常重要,选择不合适将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实验测试了不同溶液浓度和激发波长下罗丹明6G的绝对量子产率,可为其他物质相对法量子产率的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量子产率 罗丹明6G 激发波长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聚乳酸/糯米粉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美 戚嵘嵘 +2 位作者 罗宇 陆佳琦 胡新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3-66,共4页
采用天然可降解糯米粉作为填料、以聚乙二醇(PEG)作为增塑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糯米粉共混物,并研究了糯米粉及PEG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形态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米粉的加入提高了PLA的吸水率,却降低了其力学性能;随着PE... 采用天然可降解糯米粉作为填料、以聚乙二醇(PEG)作为增塑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糯米粉共混物,并研究了糯米粉及PEG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形态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米粉的加入提高了PLA的吸水率,却降低了其力学性能;随着PEG含量的增加,PLA/糯米粉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EG含量为12%(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高22.8kJ/m2,较纯PLA提高了近4倍,共混物的吸水率也明显提高;随着PEG含量的增加,糯米粉和PLA的相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糯米粉 聚乙二醇 力学性能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在载药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晓雨 刘永佳 朱邦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7-924,共8页
通过逐步沉淀反应一锅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通过硝酸镁、硝酸钙不同的投料物质的量比调控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尺寸。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物理化学性... 通过逐步沉淀反应一锅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通过硝酸镁、硝酸钙不同的投料物质的量比调控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尺寸。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表征,用MTT法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呈现束状纳米纤维形态、比表面积大、细胞毒性较低;将其作为载体负载抗癌药物顺铂,具有很好的载药能力,载药量可达54%,该载药纳米颗粒还具备缓释特性(72 h释药量达到41.72%)和很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 逐步反应法 顺铂 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烷基磺酸钠的合成及其在印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军 钟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77-880,共4页
以C13~C15正构烷烃为主要原料,在波长λ=350 nm紫外光照射下,激活位于碳链仲位置的—CH2基团同SO2发生磺化反应,再与O2、H2O发生氧化反应,制得仲烷基磺酸,经中和并除去未反应的正构烷烃,最终制得仲烷基磺酸钠。将仲烷基磺酸钠应用于印... 以C13~C15正构烷烃为主要原料,在波长λ=350 nm紫外光照射下,激活位于碳链仲位置的—CH2基团同SO2发生磺化反应,再与O2、H2O发生氧化反应,制得仲烷基磺酸,经中和并除去未反应的正构烷烃,最终制得仲烷基磺酸钠。将仲烷基磺酸钠应用于印染工业中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并测试了其处理后织物的毛效、白度、强力保留率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织物后续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烷基磺酸钠 紫外线 印染 前处理 毛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潇 李珂 +2 位作者 于春阳 刘立芬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膜分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对膜的微观结构及小分子在膜内传质机理的认识与解释还有欠缺.随着分子动力学(MD)和相关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模拟逐步实现了从原子和分子尺度对膜结构与跨膜传... 膜分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对膜的微观结构及小分子在膜内传质机理的认识与解释还有欠缺.随着分子动力学(MD)和相关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模拟逐步实现了从原子和分子尺度对膜结构与跨膜传质机理的理论研究.分别介绍了分子模拟技术在反渗透、气体分离、渗透汽化以及其他膜分离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指导新一代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特定用途的高性能膜材料开发,以及膜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反渗透膜 气体分离 渗透汽化 聚电解质膜 膜材料界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