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润滑移动载荷系统的三维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刘硕 张博宏 +3 位作者 崔毅 高礼宁 李玉娟 王子敬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含润滑的移动载荷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十分常见,而这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提出一种三维润滑振动耦合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含润滑移动载荷系统在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三维润滑振动耦合模型分别由润滑模型和多柔体动力... 含润滑的移动载荷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十分常见,而这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提出一种三维润滑振动耦合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含润滑移动载荷系统在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三维润滑振动耦合模型分别由润滑模型和多柔体动力学模型组成,通过将两模型计算结果相互传递来实现耦合,并通过迭代算法求解。此外,设计并制造相应实验装置。通过将根据模型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到的结构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结果显示:采用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的阻尼振动周期与振幅衰减时间,振动幅值相差不超过2.22 dB,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最后,利用三维润滑振动耦合模型分析移动载荷速度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移动速度增加,结构阻尼振动最大加速度幅值基本不变,但阻尼振动衰减时间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移动载荷 润滑 动力学建模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低压热解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邹家标 +3 位作者 张言 曹创创 张晓愿 李玉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究了异丙醇在1.3,kPa和1,000~1,400,K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探测到一系列热解产物,包括碳氢类、醇类和醛酮类等稳定产物,以及自由基、烯醇类等活泼产物.发展了一个包含142个物种和1,149步反应的异丙... 研究了异丙醇在1.3,kPa和1,000~1,400,K下的流动反应器热解.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探测到一系列热解产物,包括碳氢类、醇类和醛酮类等稳定产物,以及自由基、烯醇类等活泼产物.发展了一个包含142个物种和1,149步反应的异丙醇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本工作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模型能够很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通过生成速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异丙醇的主要分解路径和产物的主要生成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水反应在本实验工况条件下对异丙醇的初始分解敏感性最高,并是碳氢产物的主要来源;燃料的a-C—C断键反应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是热解反应体系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氢提取反应则是异丙醇另一类重要初始分解反应,同时控制着大多数含氧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低压流动反应器热解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润滑和多柔体动力学耦合特性
3
作者 翟旭茂 田新伟 +3 位作者 张传斌 李玉娟 刘硕 崔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商用软件结合二次开发程序实现仿真计算.对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润滑动力学计算分析表明,由于缸内压力和活塞敲击作用,缸套会产生最大值为23.6μm的瞬时变形.与刚体模型相比,考虑部件的弹性变形不仅会使活塞横向位移增加40%,还会使得活塞润滑域出现油膜压力的局部集中.另外,柔体模型的循环平均功耗更小,与刚体模型相比相差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缸套摩擦副 润滑动力学 多柔体系统 有限元法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前弯动叶的变工况气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波 刘富斌 +2 位作者 钟芳源 王彤 谷传纲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6,共7页
对前弯宽、窄动叶片和常规直叶片进行了变工况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相对于直叶片,前弯窄叶片不仅可以提高气动效率,而且扩大了风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只是动叶动压头有所降低;前弯宽叶片的稳定工作范围则比窄叶... 对前弯宽、窄动叶片和常规直叶片进行了变工况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相对于直叶片,前弯窄叶片不仅可以提高气动效率,而且扩大了风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只是动叶动压头有所降低;前弯宽叶片的稳定工作范围则比窄叶片要宽,其气动效率和动叶压头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在提高效率、扩大稳定工作范围方面,动叶前弯和增加弦长同时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对三种动叶片的出口气动参数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对最高效率点和旋转失速前最小流量点的气动参数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解释说明了前弯动叶片提高效率,扩大稳定工作范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弯叶片 性能实验 变工况性能 轴流 气动效率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壁方柱湍流场TR-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万津津 施鎏鎏 +1 位作者 余俊 刘应征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5,共5页
采用时变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TR-PIV),对低速循环水槽中贴壁二维方柱绕流湍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通过对实验得到的30000个连续瞬态速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了时均速度场和流线图谱,以及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脉动强度场和涡量场。此外... 采用时变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TR-PIV),对低速循环水槽中贴壁二维方柱绕流湍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通过对实验得到的30000个连续瞬态速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了时均速度场和流线图谱,以及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脉动强度场和涡量场。此外,对脉动速度时序信号进行谱分析,得到了流场中低频大尺度相干结构脱落频率。通过对瞬态速度场的分析,揭示了贴壁方柱绕流的旋涡脱落及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 TR—PIV 分离流 再附湍流 相干结构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能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最佳负载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汤磊 王羽平 +1 位作者 杨平 翁一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针对低温热能的回收利用,搭建了采用涡旋膨胀机的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实验系统,以异丁烷为工质,研究了热源温度和负载对小型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源温度和工质流量条件下,都存在一个最佳负载电阻,使得... 针对低温热能的回收利用,搭建了采用涡旋膨胀机的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实验系统,以异丁烷为工质,研究了热源温度和负载对小型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源温度和工质流量条件下,都存在一个最佳负载电阻,使得系统具有最大的发电功率、比发电功率和发电效率;在设计发电系统时,应为涡旋膨胀机匹配合适的永磁发电机和负载电阻,以使系统发挥最优性能;当热源温度不超过120℃时,系统的最大发电功率为1.05kW,最高发电效率为4.51%,膨胀机的最大转速和膨胀比分别可达2 922r/min和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能 有机物朗肯循环 涡旋膨胀机 负载电阻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叶栅的实验研究(一)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波 欧阳华 +1 位作者 钟芳源 谷传纲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11,共12页
首次提出了用于可逆风机叶片设计的组合叶栅设想及其评价准则 ,并对组合叶栅进行了叶栅的性能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肯定了组合叶栅设想的可行性。适当地选取叶栅的组合参数B、T ,可以使组合叶栅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现... 首次提出了用于可逆风机叶片设计的组合叶栅设想及其评价准则 ,并对组合叶栅进行了叶栅的性能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肯定了组合叶栅设想的可行性。适当地选取叶栅的组合参数B、T ,可以使组合叶栅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现有的翼型相比 ,CN +Rymax 、α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叶栅 风洞实验 翼型 重合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度变化对有机物发电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羽平 汤磊 +1 位作者 杨平 翁一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0-406,共7页
针对120℃以下低温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存在光照强度会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搭建的太阳能光热和有机物朗肯循环(ORC)发电实验台上,研究集热器性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光照强度变化对ORC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光... 针对120℃以下低温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存在光照强度会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搭建的太阳能光热和有机物朗肯循环(ORC)发电实验台上,研究集热器性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光照强度变化对ORC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2%,热电效率可达4.5%,热电效率和发电功率受光照强度降低影响较大;当光照强度小幅降低时,集热器有效吸热量降低,导热液温度降低,ORC热电效率与发电功率降低且幅度较大,膨胀机转速、膨胀比虽降低但幅度较小;当光照强度大幅降低时,系统性能降低剧烈,需通过减少工质流量,才可使系统继续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 光照强度 太阳集热器 有机物朗肯循环 涡旋膨胀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氨燃料活塞轨迹燃烧优化控制
9
作者 李家齐 张宸 +1 位作者 肖进 黄震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利用基于重复控制的主动控制器“虚拟曲轴”,在自由活塞发动机中实现了同一压缩比下的不同活塞轨迹运行特征(以参数Ω表征,为生成轨迹的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并从指示热效率、峰值压力位置、着火延迟和氮氧化物排放等特征的分析中,获... 利用基于重复控制的主动控制器“虚拟曲轴”,在自由活塞发动机中实现了同一压缩比下的不同活塞轨迹运行特征(以参数Ω表征,为生成轨迹的椭圆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并从指示热效率、峰值压力位置、着火延迟和氮氧化物排放等特征的分析中,获得了参数Ω表征的最优活塞轨迹.以此轨迹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初始条件,基于遗传算法,以指示热效率为优化目标,对活塞轨迹进行了全局寻优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活塞运动轨迹的变化会影响氨的均质压燃过程.经过寻优设计得出的最优轨迹相较于传统内燃机能够提升3.35%的指示热效率,并减小了42.93%的着火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活塞发动机 燃烧控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空间内射流影响下主流内气固两相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耀 王彤 +2 位作者 陈锦成 谷传纲 许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3,64,共7页
为了研究壁面射流在受限空间内对不同粒径颗粒群分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搭建了横向矩形通道内的射流气固两相流动实验台。通过调整均匀流动段内的隔栅网数量和位置,在无射流条件下使不同粒径颗粒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充满整个横向通道。在... 为了研究壁面射流在受限空间内对不同粒径颗粒群分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搭建了横向矩形通道内的射流气固两相流动实验台。通过调整均匀流动段内的隔栅网数量和位置,在无射流条件下使不同粒径颗粒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充满整个横向通道。在主流雷诺数7.9×104,射流雷诺数1.8×104的条件下,采用PIV系统对流动通道中的气流场和颗粒分布进行测量。由瞬态涡结构图片发现,带主流受限空间内的射流涡结构与自由射流涡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不对称的连续涡结构发生、脱落与破裂过程。通过观察射流对不同尺度颗粒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射流对颗粒分布发生影响的两大机理,并由此预见了壁面射流控制手段在工程上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 受限空间 射流 气固两相流 实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华 杨波 +1 位作者 钟芳源 谷传纲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1,共5页
针对矿井、隧道等行业对风机反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动叶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正反向性能完全相同、便于采用现有成熟叶型等特点。通过平面叶栅试验确定了重叠度、栅距比等组合叶栅最佳组... 针对矿井、隧道等行业对风机反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动叶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正反向性能完全相同、便于采用现有成熟叶型等特点。通过平面叶栅试验确定了重叠度、栅距比等组合叶栅最佳组合参数,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组合叶栅的正反向最大升力系数C_(L max)和失速攻角α_(L max)较现有双对称叶型均有大幅度提高,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轴流通风机 反向通风 组合叶栅 压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氮气稀释的合成气火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培卿 臧述升 +1 位作者 葛冰 田寅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了在氮气稀释作用下,CH4、H2、CO及合成气火焰的燃烧特性.实验发现,CH4、H2燃烧时,氮气的掺混仅改变火焰形状,不影响其燃烧的稳定性,CO燃烧稳定性最差,导致合成气火焰易受... 以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了在氮气稀释作用下,CH4、H2、CO及合成气火焰的燃烧特性.实验发现,CH4、H2燃烧时,氮气的掺混仅改变火焰形状,不影响其燃烧的稳定性,CO燃烧稳定性最差,导致合成气火焰易受氮气稀释作用的影响,但由于H2的存在,实验工况范围内的氮气稀释量下,合成气火焰仍能够在燃料喷嘴附近区域较为稳定地燃烧,而CH4则呈现出升举火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稀释 合成气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BP神经网络技术在平面叶栅气动性能实验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波 韩海泉 谷传纲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4,59,共7页
将多维实验方法应用于平面叶栅正反向流动实验中,避免了单参数实验方法中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气动性能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发现:低雷诺数下,翼型的流动状态很复杂,附着涡在确定翼型... 将多维实验方法应用于平面叶栅正反向流动实验中,避免了单参数实验方法中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气动性能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发现:低雷诺数下,翼型的流动状态很复杂,附着涡在确定翼型边界层行为和失速特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反向流动中,翼型的吸力面常伴随有旋涡的流动,类似于薄翼流动,翼型在较小的迎角下就会发生薄翼失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算法 平面叶栅 气动性能实验 飞机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热值合成气扩散燃烧速度特性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郭培卿 臧述升 葛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针对CH4和中热值合成气的旋流燃烧室进行了PIV测量,获得了不同燃料燃烧对火焰流场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条件下,合成气燃烧时的火焰张角略大,回流区宽度和回流强度均高于CH4火焰,燃气流量较低时,合成气火焰的湍流强度更大... 针对CH4和中热值合成气的旋流燃烧室进行了PIV测量,获得了不同燃料燃烧对火焰流场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条件下,合成气燃烧时的火焰张角略大,回流区宽度和回流强度均高于CH4火焰,燃气流量较低时,合成气火焰的湍流强度更大,燃气流量增大后,CH4的燃烧脉动速度逐渐增大并超过合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PIV 回流区 扩散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燃气轮机红外抑制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谈立成 张会生 +1 位作者 陆振华 苏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7-850,共4页
采用可调节高度的支架,针对船用燃气轮机红外抑制器的喷管与混合管间距对抑制器引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热态实验.同时,实验了不同收缩比的喷管对其引射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抑制器出口截面直径方向上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以及主流入口静压.结果表... 采用可调节高度的支架,针对船用燃气轮机红外抑制器的喷管与混合管间距对抑制器引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热态实验.同时,实验了不同收缩比的喷管对其引射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抑制器出口截面直径方向上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以及主流入口静压.结果表明:热态情况下喷管和混合管间距与混合管直径的比值a/D=0.875左右时,抑制器出口中心区排气温度最低.减小波瓣喷管出口与入口截面积比值(收缩比)Aout/Ain,有利于降低抑制器排气温度,但也将增大抑制器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波瓣喷管 混合管 扩压器 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正庚烷火焰传播的实验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情 李玉阳 +1 位作者 杨玖重 齐飞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针对缺乏正庚烷宽压力范围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量的问题,利用最新发展的高温高压燃烧弹开展了初始温度为373,K、初始压力为0.1~2.0,MPa、当量比为0.6~1.7的正庚烷球形火焰传播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压力依赖效应.利用... 针对缺乏正庚烷宽压力范围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量的问题,利用最新发展的高温高压燃烧弹开展了初始温度为373,K、初始压力为0.1~2.0,MPa、当量比为0.6~1.7的正庚烷球形火焰传播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压力依赖效应.利用文献正庚烷动力学模型对正庚烷火焰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献模型的预测结果在0.1~0.5,MPa 下偏高.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C0~C2小分子反应是正庚烷火焰传播中高敏感性的反应,且受初始压力变化的影响显著.通过对文献模型中重要压力依赖型反应的修正,提升了模型对正庚烷变压力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高温高压燃烧弹 火焰传播 压力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培培 闫斌 +1 位作者 胡艳青 杨林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一种新型混合动力系统,运用最小值原理对系统进行能量管理优化,在保证SOC平衡的前提下,针对已知循环工况,以整个循环工况等效能量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系统最优的工作模式和发动机、电机转矩的最优分配方式以及转速的无级调速控... 针对一种新型混合动力系统,运用最小值原理对系统进行能量管理优化,在保证SOC平衡的前提下,针对已知循环工况,以整个循环工况等效能量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系统最优的工作模式和发动机、电机转矩的最优分配方式以及转速的无级调速控制。提出了基于全局优化的能量管理实时控制策略,进行了离线优化和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显著的节油效果,优化方法和控制策略是切实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最小值原理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流动速度滑移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曙明 陈晓玲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188,191,共3页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PIV),在低速循环水槽中对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和天然荷叶表面近壁处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与荷叶表面2种表面近...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PIV),在低速循环水槽中对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和天然荷叶表面近壁处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与荷叶表面2种表面近壁面处存在低涡量区,超疏水表面以及荷叶表面近壁面处都发生了明显的速度滑移,而亲水表面则没有,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滑移速度和滑移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荷叶表面 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 速度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对内燃机发电机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章恺 刘振峰 翁一武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文章以30 kW生物质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CO,H_2,CH_4,CO_2等组分的比例配制气体,来模拟不同生物质气,并分析生物质气组分和热值对内燃机发电机组启动特性和发电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O_2的阻燃效果显著,CO_2的比例... 文章以30 kW生物质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CO,H_2,CH_4,CO_2等组分的比例配制气体,来模拟不同生物质气,并分析生物质气组分和热值对内燃机发电机组启动特性和发电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O_2的阻燃效果显著,CO_2的比例升高会阻碍内燃机的点火启动,导致内燃机组无法正常工作;H2的助燃效果显著,提高H2的比例可以改善内燃机组的启动特性和发电特性;内燃机组的最大输出功率随着生物质气热值的增加而上升,当生物质气的热值大于6.75 MJ/m3时,内燃机组可以达到额定输出功率(30 kW);当生物质气热值相同时,降低CO_2比例或提高H_2比例,内燃机组的做功能力将会增强;内燃机组的发电效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升高,燃气消耗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 内燃机 发电机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多孔电极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和模型研究
20
作者 黄志鹏 赵梦甜 +1 位作者 杨希刚 王玉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内部流动传热和化学反应复杂,容易产生热不平衡区。获取高精度的多孔电极有效导热系数对于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和电池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稳态法设计并搭建了多孔材料有效导热系统实验平台和...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内部流动传热和化学反应复杂,容易产生热不平衡区。获取高精度的多孔电极有效导热系数对于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和电池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稳态法设计并搭建了多孔材料有效导热系统实验平台和测量系统,在372.1~932.4 K温度范围内详细测量了多孔电极实验样件温度分布,通过多孔材料内传热理论分析,基于现有EMT和ME1数学模型,利用比例因子t构造了温度修正的SOFC多孔电极综合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对比孔隙率为0.2349~0.4178的3个实验样件表面温度的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验证了该有效导热系数模型的有效性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多孔电极 有效导热系数 多孔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