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工程研究 血管力学 美国国家科学院 细胞分子生物学 生物力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 工程院院士 医学科学院 生命系统 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气管力学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永义 覃开蓉 +7 位作者 包亚军 陈云俊 刘文华 陈太平 钱兴皋 刘瀛 桑琛 郑明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物模型,研究咽腔力学环境改变对气管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低压舱饲养小型猪获得OSAHS动物模型,测量其气管无载荷、零应力状态的几何尺寸及不同轴向伸长比下的压力(p)—容积(V)关系... 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物模型,研究咽腔力学环境改变对气管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低压舱饲养小型猪获得OSAHS动物模型,测量其气管无载荷、零应力状态的几何尺寸及不同轴向伸长比下的压力(p)—容积(V)关系。进一步计算得到气管的零压顺应性,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猪出现了明显的类OSAHS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猪气管无载荷、零应力状态几何尺寸增大,不同伸长比下的零压顺应性增大;模型猪气管黏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提出的建立OSAHS动物模型的方法具有可行性,模型猪气管的形态与结构及力学特性均发生了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气管 零应力状态 无载荷状态 p-V关系 零压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切应力变化导致颈总动脉重建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子义 严志强 +2 位作者 张明亮 沈宝荣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壁形态结构、零应力状态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和去分化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使血液全部经由枕动脉流出,造成左颈总动脉(LCA)低血流和低... 目的探讨动脉血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壁形态结构、零应力状态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和去分化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使血液全部经由枕动脉流出,造成左颈总动脉(LCA)低血流和低切应力以及对侧右颈总动脉(RCA)高血流和高切应力状态,以假手术不结扎动脉的动物为正常对照。取LCA和RCA,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血管零应力状态下的张开角;TUNNEL法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结果术后7d,低切应力LCA的内径减小了13%左右,壁厚内径比显著增加,张开角显著减小;内皮下层明显增厚,VSMC凋亡数量显著增加,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血流切应力显著降低会在短期内引起血管重建,提示VSMC凋亡和去分化可能是低血流和低切应力导致血管重建的早期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血管重建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应力对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汉琴 白玲 +1 位作者 王燕华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7,20,共5页
目的细胞粘附是细胞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研究切应力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粘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为探讨流体切应力诱导的血管壁细胞迁移行为的机制提供一... 目的细胞粘附是细胞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研究切应力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粘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为探讨流体切应力诱导的血管壁细胞迁移行为的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VSMCs和ECs联合培养流动腔系统,对ECs面施加1.5Pa切应力,12h;以静止状态下,单独培养的VSMCs以及与ECs联合培养的VSMCs为对照,应用细胞粘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切应力对与EC联合培养的VSMCs粘附的影响及蛋白激酶B(PKB/Akt)磷酸化水平表达变化。结果静态联合培养12h,VSMCs的粘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磷酸化Akt的表达平行增高。切应力作用下,明显抑制了联合培养的VSMCs粘附,同时磷酸化Akt的表达平行降低。结论生理大小切应力明显抑制了ECs诱导的VSMCs粘附,其中Akt信号通路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 切应力 联合培养 血管平滑肌细胞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周期性张应变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6
5
作者 韩悦 潘劲松 +3 位作者 陈丹鹏 毛晓燕 齐颖新 严志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1-215,222,共6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幅度分别为10%和20%,加载时间为6h和24h,频率均为0.1Hz...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幅度分别为10%和20%,加载时间为6h和24h,频率均为0.1Hz,以未加载的静态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牙周膜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p-ERK1/2表达的变化。用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后,在0.1Hz,10%幅度条件下,加载6h,检测p-ERK1/2的表达水平变化对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静态组相比,周期性张应变增加了S期人牙周膜细胞的比例,并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的PCNA和p-ERK1/2表达增加,10%幅度和20%幅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一幅度张应变,加载6h和24h对细胞PCNA和p-ERK1/2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RK1/2的抑制剂PD98059不仅可以明显抑制张应变诱导的p-ERK1/2活化,而且张应变诱导的细胞PCNA表达也被明显抑制。结论周期性张应变可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张应变 牙周膜细胞 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联合培养内皮祖细胞黏附、增殖与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曹烨 严志强 +3 位作者 白玲 王燕华 沈宝荣 姜宗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黏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建立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模型;细胞粘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形态学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分化与...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黏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建立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模型;细胞粘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形态学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结果: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比单独培养时提高了63%,长梭形细胞数量增加,同时克隆形成单位的数量下降了约60%。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促进了内皮祖细胞的粘附与分化,同时抑制了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粘附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硅胶管流动腔系统模拟动脉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徐趣 覃开蓉 +1 位作者 吴昊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选择硅胶管流动腔的前、后负荷,模拟生理脉动流条件下动脉内皮细胞所承受的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方法利用在体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波形,在求得硅胶管流动腔几何和力学特性的情况下,反向求解硅胶管流动腔内径、压力和流量波形... 目的选择硅胶管流动腔的前、后负荷,模拟生理脉动流条件下动脉内皮细胞所承受的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方法利用在体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波形,在求得硅胶管流动腔几何和力学特性的情况下,反向求解硅胶管流动腔内径、压力和流量波形;根据所求得的压力和流量波形,确定出硅胶管流动腔的后负荷(即输入阻抗)条件;利用冯忠刚等提出的三弹性腔九元件集中参数模型模拟该后负荷,并求出各元件参数。结果三弹性腔九元件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出的输入阻抗模和幅角与目标输入阻抗模和幅角能较好的吻合。结论该方法为选择合适的硅胶管流动腔前、后负荷,构建能较真实再现动脉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的硅胶管流动腔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管流动腔 脉动流 切应力 周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钧铭 赵磊 +2 位作者 姜东林 严志强 吕广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研究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显微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选用成年SD大鼠54只,分别切断左侧L4~L6神经前、后根和坐骨神经,建立大鼠单纯性神经损伤模型。于第2、4、10周分别在透射电镜下观测各组大鼠腓肠肌肌细胞... 为了研究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显微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选用成年SD大鼠54只,分别切断左侧L4~L6神经前、后根和坐骨神经,建立大鼠单纯性神经损伤模型。于第2、4、10周分别在透射电镜下观测各组大鼠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截面积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时间点的延长,神经损伤各组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现进行性缩小,超微结构损伤呈现进行性加重;(2)同一时间点前根切断组比后根切断组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有更大萎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微结构改变以前根切断组最为明显;(3)与对照组比较,同一时间点各组中坐骨神经切断组的大鼠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截面积的变化最大,前根切断组居中,后根切断组的变化最滞后,超微结构变化与此相一致。上述结果提示,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对于骨骼肌具有不同的营养作用,骨骼肌萎缩对运动神经损伤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肌萎缩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对牙周膜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悦 潘劲松 +2 位作者 齐颖新 严志强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张应变 细胞迁移 人牙周膜细胞 周期性 正畸矫治 抑制剂 体外培养 加载时间 正畸力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整合素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汉琴 曲明娟 +1 位作者 严志强 姜宗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4-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整合素β1(β1-integrin)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血管壁细胞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血管ECsVSMCs联合培养系统,以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整合素β1(β1-integrin)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血管壁细胞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血管ECsVSMCs联合培养系统,以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与ECs联合培养12h后VSMCs的β1-integrin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与ECs的联合培养,能明显增强VSMCs的β1-integrin蛋白表达,同时诱导VSMCs表面β1-integrin的激活。结论:ECs可能通过调节VSMCs的β1-integrin表达,从而影响VSMCs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整合素Β1 联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骨骼肌MyoD和myogenin mRNA的表达
11
作者 赵磊 姜东林 +2 位作者 孙钧铭 严志强 吕广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640,共5页
为观察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 mRNA在单纯运动神经或/和单纯感觉神经损伤后萎缩骨骼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我们分别切断大鼠左侧L4~L6脊神经腹根、背根或坐骨神经制备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并... 为观察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 mRNA在单纯运动神经或/和单纯感觉神经损伤后萎缩骨骼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我们分别切断大鼠左侧L4~L6脊神经腹根、背根或坐骨神经制备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并将动物分成腹根切断组(VRT),背根切断组(DRT)和坐骨神经切断组(SNT)。于术后2、4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检测和观察腹根、背根及坐骨神经切断组大鼠腓肠肌中MyoD和myogen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侧相比较,各组大鼠腓肠肌MyoD和myogenin mRNA的表达均增加。4周时不同损伤类型间比较,myogenin mRNA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提示,MyoD和myogenin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骨骼肌的再生修复过程,但两者作用于成肌分化的不同阶段,且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MYOD myogenin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微管骨架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朗献 白玲 +3 位作者 王汉琴 曹烨 王燕华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ECs)中微管的聚集重构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证据。方法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ECs面施加15dyne/cm2的层流切应力,... 目的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ECs)中微管的聚集重构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证据。方法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ECs面施加15dyne/cm2的层流切应力,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ECs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的微管聚集的变化。结果静态联合培养组,ECs微管骨架的排列是稀疏、发散和无规律的。切应力诱导了ECs的微管的重构,,微管骨架变得有序,朝切应力的方向规律的排列。切应力能够促进ECs的微管聚集,与对照组相比,切应力作用下的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增加,切应力作用3h,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切应力诱导和促进了EC的微管骨架发生重构(聚集)。结果提示:微管可能是机械应力刺激作用的靶标,应力可能通过它改变ECs的形态,影响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切应力 联合培养 微管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应变诱导蛋白激酶B活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妤 严志强 +1 位作者 沈宝荣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9-261,266,共4页
目的研究机械张应变诱导蛋白激酶B活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施加牵拉幅度为15%、频率为1Hz的张应变。以Transwell和Westernblot等方法观察张应变作用下蛋白激酶... 目的研究机械张应变诱导蛋白激酶B活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施加牵拉幅度为15%、频率为1Hz的张应变。以Transwell和Westernblot等方法观察张应变作用下蛋白激酶B磷酸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以未加载张应变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机械张应变增加细胞中蛋白激酶B磷酸化水平,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抑制张应变诱导的蛋白激酶B的磷酸化,降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结论机械张应变通过上调蛋白激酶B磷酸化水平促进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提示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参与机械张应变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过程的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应力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形态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东 齐颖新 +1 位作者 张萍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细胞骨架 形态结构变化 应力条件 定量分析 分形维数 切应力 积分光学密度 不同方向 血管内皮细胞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张应变作用下血管磷酸化HSP27的表达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振坤 周瑾 +3 位作者 刘波 齐颖新 沈宝荣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5-419,433,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在不同频率张应变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及其对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在频率为0.5Hz和1.25Hz... 目的研究血管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磷酸化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在不同频率张应变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及其对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在频率为0.5Hz和1.25Hz、平均压力15.996 kPa(120mmHg)和平均流量50mL/min的条件下培养猪颈总动脉,培养时间为24h;又用Flexercell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人VSMCs施加0.5Hz和1.25Hz频率的10%张应变,加载时间为12h。然后,Western blot检测不同频率张应变作用下血管和VSMCs的磷酸化HSP27的表达变化。应用RNA干扰技术,分别观察抑制HSP27表达前后的VSMCs迁移能力变化。结果与频率为0.5Hz作用相比,1.25Hz张应变可以激活血管和VSMCs的HSP27表达,抑制VSMCs迁移。RNA干扰HSP27后,VSMCs迁移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正常生理频率张应变可能通过激活血管HSP27抑制VSMCs迁移,以维持血管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应变 频率 血管平滑肌细胞 HSP27 细胞迁移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总动脉的平均壁面切应力和周向应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晓升 覃开蓉 +4 位作者 沈宝荣 刘波 齐颖新 严志强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确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总动脉的平均壁面切应力(WSS)和周向应力(CS),并与同龄正常血压大鼠(WKY)相对比,观察SHR和WKY大鼠颈总动脉平均WSS和CS的特征。方法选取12周龄SHR作为动物模型,同龄WKY为对照组;通过在体测定颈总动脉的... 目的确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总动脉的平均壁面切应力(WSS)和周向应力(CS),并与同龄正常血压大鼠(WKY)相对比,观察SHR和WKY大鼠颈总动脉平均WSS和CS的特征。方法选取12周龄SHR作为动物模型,同龄WKY为对照组;通过在体测定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与平均血压,离体测量颈总动脉的无载荷状态形态学数据,以及在体轴向伸长比条件下颈总动脉段的压力(p)-容积(V)关系,确定颈总动脉平均WSS和CS;同时比较SHR和WKY颈总动脉的平均血压和血流量、无载荷和载荷状态几何尺寸以及平均WSS和CS的特征。结果与正常血压的WKY组相比,SHR组颈总动脉血压明显增高、流量明显降低;无载荷和载荷状态下SHR组动脉的内外半径均增大,载荷状态下SHR组动脉壁厚减小;SHR颈总动脉平均WSS明显降低,而CS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和低流量引起了SHR颈总动脉重建;低WSS和高CS是SHR颈总动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重要特征;WSS和CS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反映动脉重建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颈总动脉 壁面切应力 周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调控周期性张应变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17
作者 赵丹 严志强 +1 位作者 沈宝荣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表型转化 应变诱导 周期性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重建 调控作用 分化指标 张应变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稳态微阵列数据构建转录调控网络的条件三元互信息新方法
18
作者 王晓东 齐颖新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互信息 调控网络 阵列数据 新方法 目标基因 转录因子 网络生成 特异性 采用条件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