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如竹 戴巍 +2 位作者 周衡翔 吴静怡 贾金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建立了一套活性炭-甲醇吸附容量测定试验台,对国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有关吸附方程式Dubinin-Astakhov(D-A)的关联参数,并对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循环COP及... 建立了一套活性炭-甲醇吸附容量测定试验台,对国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有关吸附方程式Dubinin-Astakhov(D-A)的关联参数,并对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循环COP及单位质量活性炭制冷量Qf等主要参数。与国际上流行的活性炭AC-35相比,国产活性炭材料作为固体吸附式制冷机的吸附剂;具有与AC-35相近的COP,但单位质量制冷量Qf较AC-35差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甲醇 吸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升压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高峰 汪荣顺 魏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7,共6页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压力容器。绝热夹层完全的真空丧失是可能发生在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上的、并会对低温容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真空丧失试验台的基础上,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压力容器。绝热夹层完全的真空丧失是可能发生在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上的、并会对低温容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真空丧失试验台的基础上,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容器的绝热材料层数和初始充满率对其真空丧失后无排放贮存过程中升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绝热夹层内的绝热材料层数及其初始充满率都对容器完全真空丧失后的升压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 完全的真空丧失 绝热材料层数 初始充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回热型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滕毅 王如竹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8-52,共5页
概述了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最新发展,讨论了连续回热型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分析方法,并对其COP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活性碳 甲醇 连续回热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体容器无损存储传热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汪顺华 鲁雪生 赵红霞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41,共5页
分析了低温液体容器无损存储时的传热规律 ,并建立了传热模型 ,得出了反映储罐绝热层温度变化的微分方程式。采用数值差分法可以求解出绝热层内部温度变化规律 ,从而推出储罐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低温液体容器 无损存储 传热模型 绝热层 温度 压力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表面张力——磁流体密封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10
5
作者 顾建明 黄欣 +2 位作者 盛翠萍 陆明琦 许永兴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从液体与固体界面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表面张力入手 ,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磁流体密封的机理。通过分析和试验 ,得出了磁流体密封能力与表面张力间的定性关系。在把磁性力作为附加的范德瓦引力的新思路基础上 ,提出了磁表... 本文从液体与固体界面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表面张力入手 ,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磁流体密封的机理。通过分析和试验 ,得出了磁流体密封能力与表面张力间的定性关系。在把磁性力作为附加的范德瓦引力的新思路基础上 ,提出了磁表面张力新概念 ,为研究磁流体密封能力作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表面张力 磁流体 磁流体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调风道系统CFD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45
6
作者 祁照岗 陈江平 胡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基于对某种风道的CFD分析,对后风道和中心导风管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风量分配同时增加了 总风量。分析结果显示改进能够满足要求。
关键词 汽车空调 CFD分析 风道系统 显示 改善 风管 中心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式制冷系统传热传质的简化分析及吸附床的设计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辉 滕毅 王如竹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1-48,共8页
近年来,围绕解决阻碍吸附式制冷系统走向市场的技术问题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济实用又能改善传热传质的吸附床比较关键。本文对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做了简化分析;并对各种吸附床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吸... 近年来,围绕解决阻碍吸附式制冷系统走向市场的技术问题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济实用又能改善传热传质的吸附床比较关键。本文对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做了简化分析;并对各种吸附床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 传热 传质 吸附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代建国 汪喜波 +1 位作者 代彦军 魏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80,共6页
设计一套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各个部件及谷物干燥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一套由100m^2真空管空气集热器和加热量为90kW的热泵组成的系统,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典型晴天下的工作性能;结合谷物干燥模型模拟了谷物的... 设计一套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各个部件及谷物干燥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一套由100m^2真空管空气集热器和加热量为90kW的热泵组成的系统,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典型晴天下的工作性能;结合谷物干燥模型模拟了谷物的初始湿含量为17%,初始温度为20℃,3000t谷物在10~15d内的干燥情况。得出: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20%,系统平均加热量为120kW,COP可达到约4.14,降低1.5%的水分需要10d时间,降低2%的水分需要约15d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热泵 就仓干燥 谷物 低温干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污染室外换热器对家用空调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施骏业 陈晓宁 +3 位作者 陆冰清 蔡博伟 徐博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2,共6页
分别配置了采用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与采用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的1.5匹分体式家用空调,将其置于相同的大气环境中长期连续运行,测试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两台家用空调换热器的堵塞率和空调系统的长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换热器的堵塞率呈指... 分别配置了采用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与采用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的1.5匹分体式家用空调,将其置于相同的大气环境中长期连续运行,测试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两台家用空调换热器的堵塞率和空调系统的长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换热器的堵塞率呈指数性增长趋势,采用管片式换热器的原机被大气颗粒物污染后制冷量衰减2.1%,功耗上升了6.2%,能效比下降了7.8%;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机组性能衰减明显高于原机,制冷量衰减了23.2%,功耗增加了34.6%,能效衰减了43.1%。相比之下微通道换热器更易受颗粒物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换热器 长效性能 大气颗粒物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爆过程中外部爆炸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东明 杜志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1-380,共10页
采用压力测量与YA-16高速阴影系统同步测量方法,对柱型容器内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及泄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正常泄爆和发生外部爆炸(也称二次爆炸)时泄爆外流场压力-时间曲线和流场阴影照片.结果表明:泄爆过程中发生外部爆炸... 采用压力测量与YA-16高速阴影系统同步测量方法,对柱型容器内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及泄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正常泄爆和发生外部爆炸(也称二次爆炸)时泄爆外流场压力-时间曲线和流场阴影照片.结果表明:泄爆过程中发生外部爆炸的典型特征为,在压力-时间曲线上,破膜激波形成的第一个压力峰值后出现外部爆炸形成的第二个压力峰值,在流场阴影照片上,破膜激波后有第二道爆炸波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泄爆 流场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真空丧失后的传热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高峰 汪荣顺 魏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一个工业化的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量热器,以液氮为介质研究了真空突然丧失对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漏热量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低温量热器绝热层的变化及破空气体(空气和干燥氮气)的不同对真空丧失后低温容器漏热量的影响,指出绝热层... 利用一个工业化的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量热器,以液氮为介质研究了真空突然丧失对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漏热量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低温量热器绝热层的变化及破空气体(空气和干燥氮气)的不同对真空丧失后低温容器漏热量的影响,指出绝热层数和破空气体种类都是影响真空丧失后低温容器漏热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多层绝热容器 真空丧失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单元的工作原理和制冷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如竹 李永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8-23,共6页
报道了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单元的工作原理,以及初步试验结果。采用内盛90g活性碳/23g甲醇工质对的单元管,在冷凝和吸附温度分别为34℃和20℃、解吸温度为83℃时,其制冷量不低于6.3kJ,制冷功率最初为20W,... 报道了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单元的工作原理,以及初步试验结果。采用内盛90g活性碳/23g甲醇工质对的单元管,在冷凝和吸附温度分别为34℃和20℃、解吸温度为83℃时,其制冷量不低于6.3kJ,制冷功率最初为20W,并随时间而逐步衰减,总制冷时间为600s.该试验数据为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甲醇 吸附式制冷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一体化太阳热水系统热计费问题研究
13
作者 姚春妮 代彦军 翟晓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0-675,共6页
运用成本收入评价法,针对集中-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设置形式,分别采用电、燃气、热泵辅助加热,分析了全天候太阳热水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并以上海某36户住宅楼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估。还提出了全天候太阳供热水系统的热计费标准,并针... 运用成本收入评价法,针对集中-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设置形式,分别采用电、燃气、热泵辅助加热,分析了全天候太阳热水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并以上海某36户住宅楼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估。还提出了全天候太阳供热水系统的热计费标准,并针对集中-分散式和集中式设置模式,计算了分别采用电、燃气、热泵辅助加热的全天候太阳热水系统的具体的年付热水费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工程中太阳热水系统的评价和热收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收入评价法 热计费 固定部分 计量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管制冷机内部的物理机制
14
作者 戴巍 王如竹 周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6,共7页
在对脉冲管制冷机的内部过程进行分析之后指出:热力学非对称效应和热声效应是这种制冷机中同时存在的两种重要的物理机制,其中热端调相造成的脉冲管冷端热力学非对称效应是产生制冷效应的主要原因,而气体和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声效... 在对脉冲管制冷机的内部过程进行分析之后指出:热力学非对称效应和热声效应是这种制冷机中同时存在的两种重要的物理机制,其中热端调相造成的脉冲管冷端热力学非对称效应是产生制冷效应的主要原因,而气体和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声效应实现了热量的输运,两种效应综合起来决定了脉冲管制冷机的性能。定性地分析了这两种效应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为改进脉冲管制冷机的模拟方法打下了基础。还指出,不仅脉冲管冷端存在热力学非对称效应,在脉冲管的热端和回热器的热端也存在着热力学非对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管制冷机 焓流 热力学非对称效应 热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取极低温的一种构思
15
作者 汪顺华 鲁雪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0,共2页
从超流氦的机械热效应出发 ,构思了一种制取极低温的试验方法 。
关键词 超流氦 极低温 机械热效应 制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R1233zde制冷剂的高效节能环保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婧烨 陆冰清 陈江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2-896,共5页
有机朗肯循环作为回收发动机废热的有效手段,在商用车领域受到关注。R245fa是常见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随着碳排放标准日趋严格,GWP高于150的制冷剂未来将面临淘汰。本文中提出一种新型低GWP制冷剂R1233zde替代R245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 有机朗肯循环作为回收发动机废热的有效手段,在商用车领域受到关注。R245fa是常见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随着碳排放标准日趋严格,GWP高于150的制冷剂未来将面临淘汰。本文中提出一种新型低GWP制冷剂R1233zde替代R245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物性与R245fa相近,GWP为7。并针对有机朗肯循环,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比较相同工况下两种工质的性能参数:蒸发温度,泵耗功和循环热效率。分析表明R1233zde泵耗功相比减少约15.05%~17.02%,R1233zde最大热效率比R245fa高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低GWP R1233zde R245FA 循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多结构翅片管换热器变工况性能预测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强林 曾炜杰 +1 位作者 田镇 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8-673,共6页
基于多结构翅片管换热器变工况实验数据,研究神经网络模型在水-空气翅片管换热器性能预测方面的可行性.建立2排管、3排管翅片管换热器在制冷、制热工况下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并确定单隐含层和双隐含层情况下较优的网络结构,模... 基于多结构翅片管换热器变工况实验数据,研究神经网络模型在水-空气翅片管换热器性能预测方面的可行性.建立2排管、3排管翅片管换热器在制冷、制热工况下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并确定单隐含层和双隐含层情况下较优的网络结构,模型预测误差达到1%左右.以指定结构翅片管换热器数据作为测试集,对比单隐含层和双隐含层网络模型在性能预测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制冷工况,双隐含层模型不能提高模型精度,反而会因为过拟合导致部分参数的预测精度降低;对于制热工况,双隐含层模型在预测结果精度上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变结构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颈管交变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何国青 周远 +1 位作者 戴巍 梁惊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6,共6页
测量了 2 0大气压下长颈管 (直径 0 6 ,1 0 ,2 0mm ,长 1 0 0~ 1 5 0 0mm)在频率为 40 ,5 0 ,6 0 ,70Hz下的交变流动的阻抗。利用试验值对小振幅声波情况下细管纯阻力和感抗的公式进行修正 ,得到大振幅声波情况下的经验公式 ,工质... 测量了 2 0大气压下长颈管 (直径 0 6 ,1 0 ,2 0mm ,长 1 0 0~ 1 5 0 0mm)在频率为 40 ,5 0 ,6 0 ,70Hz下的交变流动的阻抗。利用试验值对小振幅声波情况下细管纯阻力和感抗的公式进行修正 ,得到大振幅声波情况下的经验公式 ,工质为氦气 ,实验在常温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颈管 交变流动 阻力特性 脉管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热管理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鸣若 朱新坚 +1 位作者 顾安忠 石玉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对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分别以一维、两维和三维的形式讨论,得出数学模型应向三维、非等温、两相流动的方向发展,逐步发展电堆模型;将现有的加湿方法分为外部加湿法、内部加湿法、自加湿法、直接加湿膜法和其他加湿法5类,论... 对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分别以一维、两维和三维的形式讨论,得出数学模型应向三维、非等温、两相流动的方向发展,逐步发展电堆模型;将现有的加湿方法分为外部加湿法、内部加湿法、自加湿法、直接加湿膜法和其他加湿法5类,论述了各种加湿方法的原理,并对其优缺点加以评述;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一般结构和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热管理 数学模型 直接加湿膜法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汽车LNG冷量利用方式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鹏 杜玉清 石玉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8-101,共4页
车用天然气燃料中 ,液化天然气 (LNG)具有压力不高、能量密度大、续驶里程长的优点 ,是理想的车用燃料。随着各大城市天然气的液化储存和进口LNG终端站的建立 ,国内液化天然气汽车 (LNGV)已渐渐从试验阶段走向商业应用 ,随着LNGV的推广 ... 车用天然气燃料中 ,液化天然气 (LNG)具有压力不高、能量密度大、续驶里程长的优点 ,是理想的车用燃料。随着各大城市天然气的液化储存和进口LNG终端站的建立 ,国内液化天然气汽车 (LNGV)已渐渐从试验阶段走向商业应用 ,随着LNGV的推广 ,LNG冷量利用已被提上了研究日程。通过火用分析方法 ,研究了现在的LNGV的火用损失 ;提出了车用LNG冷量利用的 2种方式 :动力利用和制冷利用 ,并对此进行了热力分析和技术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汽车 LNG 冷量 压力 汽化器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