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测定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雨 孙小芬 +4 位作者 赵静雅 潘俊松 王玉亮 孙克兴 唐克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23个长春花品种中的重要萜类吲哚生物碱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这3种生物碱中,文多灵含...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23个长春花品种中的重要萜类吲哚生物碱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这3种生物碱中,文多灵含量和长春碱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利用RT-PCR分析了香叶醇10-脱羧酶基因(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在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的品种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并结合生物碱含量数据结果,发现g10h和str的表达水平和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总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说明g10h和str基因可以作为长春花中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的参考基因标记。该研究对为选育高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长春花品种及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代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萜类吲哚生物碱 RP-HPLC 香叶醇10-脱羧酶基因(g10h) 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被引量:12
2
作者 邢世海 王荃 +2 位作者 潘琪芳 赵静雅 唐克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17-1927,共11页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异胡豆苷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所有长春花TIAs的共同前体物质3α-异胡豆苷,3α-异胡豆苷再由下游途径的各种酶促作用下生成种类各异的长春花TIAs。通过对长春花TIAs合成途径的阐述,为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及其代谢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萜类吲哚生物碱 生物合成途径 类萜途径 吲哚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2种青蒿油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品 常国俊 王玉亮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3期82-85,共4页
探讨CO_(2)超临界法和溶剂法制备的2种青蒿油成分组成和抑菌活性。应用HPLC和GC-MS分析青蒿油成分,通过抑菌圈等试验检测青蒿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_(2)超临界法制备的青蒿油中青蒿素含量是溶剂法的5.79... 探讨CO_(2)超临界法和溶剂法制备的2种青蒿油成分组成和抑菌活性。应用HPLC和GC-MS分析青蒿油成分,通过抑菌圈等试验检测青蒿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_(2)超临界法制备的青蒿油中青蒿素含量是溶剂法的5.79倍,通过GC-MS从2种青蒿油中分别鉴定出150种和121种成分,2种青蒿油中都有的化合物有14种。CO_(2)超临界法制备的青蒿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溶剂法制备的青蒿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油 HPLC GC-MS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共转化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获得无选择标记的三价转基因水稻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丽 傅亚萍 +4 位作者 刘文真 胡国成 斯华敏 唐克轩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81,共7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将包含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目的基因人乳铁蛋白(hLF)、高赖氨酸(SB401)、高甲硫氨酸(RZ10)基因的双T-DNA表达载体p13HSR转化水稻。筛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的基因都是阳性的转基因植...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将包含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目的基因人乳铁蛋白(hLF)、高赖氨酸(SB401)、高甲硫氨酸(RZ10)基因的双T-DNA表达载体p13HSR转化水稻。筛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的基因都是阳性的转基因植株,按单株进行花药培养,快速得到无选择标记而目的基因阳性的转基因纯合植株,得率为9.87%。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转录。同时观测到三价表达载体在转化过程中部分目的基因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共转化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水稻 双T-DNA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及在茶树育种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5
作者 林金科 开国银 《福建茶叶》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防治农业害虫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本文叙述了植物抗虫基因的种类,分析其在茶树育种的应用前景,并阐述了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抗虫基因工程 茶树 育种 应用 品种类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枪法获得转异天南星基因aha抗蚜虫小麦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彦 喻修道 +1 位作者 唐克轩 夏兰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8-1543,共6页
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对蚜虫等害虫有很强的抗杀作用。利用异天南星凝集素基因aha(Arisaema heterophyllum agglutinin)以及水稻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构建了aha基因植物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并采用基因枪转化方法,... 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对蚜虫等害虫有很强的抗杀作用。利用异天南星凝集素基因aha(Arisaema heterophyllum agglutinin)以及水稻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构建了aha基因植物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并采用基因枪转化方法,与携带bar基因的pAHC20载体共转化到小麦品种科农199中。经过愈伤诱导、再生和筛选以及PCR鉴定,获得aha转基因植株42株,平均转化效率为2.41%。对转aha基因植株后代PCR鉴定表明,T1代转基因植株的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利用室内多目标综合判别法评定抗蚜虫特性,8个T1代转基因株系中有高抗材料1份,低抗材料3份,占参试比例44.4%。本研究为获得抗蚜虫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凝集素 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 基因枪转化 共转化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简并引物克隆葎草花粉过敏原全长同源cDNA 被引量:5
7
作者 陶爱林 何韶衡 +2 位作者 张利达 陈章权 李东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 :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方法 ,对过敏原性物种中的过敏原同源基因进行快速克隆。方法 :在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积累的大量过敏原序列同源性的基础上 ,设计简并引物 ,基于高质量草花粉RNA ,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Touch down方式在cDN... 目的 :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方法 ,对过敏原性物种中的过敏原同源基因进行快速克隆。方法 :在分析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积累的大量过敏原序列同源性的基础上 ,设计简并引物 ,基于高质量草花粉RNA ,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Touch down方式在cDNA池中进行选择性PCR扩增。同时借助梯度PCR程序 ,对引物扩增的简并性作进一步强化 ,并结合RACE技术获取全长cDNA ,进而对草花粉中的过敏原同源基因进行克隆。结果 :成功地获得 3个全长cDNA克隆。序列分析显示 ,这些基因与已知过敏原的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79%~ 85 % ,初步认定其为泛过敏原肌球蛋白抑制蛋白 (pro filin)的同源基因。对比RACE技术获得的相应基因的全长序列发现 ,这些序列在引物结合处与简并引物序列之间存在 4个碱基的差异 ,提示采用Touchdown方式的梯度PCR程序 ,可使引物的简并性得到进一步扩展。结论 :简并引物与Touch down梯度PCR相结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并引物 梯度PCR 基因克隆 过敏原 同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2基因家族的起源和棉花AP2转录因子在抗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秦捷 王武 +1 位作者 左开井 唐克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6-370,共5页
植物中庞大的AP2基因家族成员因其广泛参与植物响应外界环境胁迫、生长发育相关的转录调控而备受重视。AP2基因曾被认为植物所特有,但最近在蓝藻、线虫和病毒中发现了具有AP2结构域和位点特异核酸内切酶的蛋白。所以有人认为当今植物中... 植物中庞大的AP2基因家族成员因其广泛参与植物响应外界环境胁迫、生长发育相关的转录调控而备受重视。AP2基因曾被认为植物所特有,但最近在蓝藻、线虫和病毒中发现了具有AP2结构域和位点特异核酸内切酶的蛋白。所以有人认为当今植物中的AP2基因起源于细菌或者病毒的基因的横向转移,AP2结构域可能来自后来进化为叶绿体的原始蓝细菌的内共生。ERF是AP2大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它编码的蛋白能特异结合含有GCC盒的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抗病反应。ERF基因的表达受到疾病相关刺激以及环境胁迫的诱导,并且在乙烯、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某些ERF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超表达表现了一定的广谱抗性,因而在分子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棉花上AP2基因家族的基因克隆与分析最近才得以进行,介绍了我们在棉花上相关的研究工作并讨论了它们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2基因 转录调控 起源 抗病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左开井 张献龙 +2 位作者 聂以春 刘金兰 唐克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5个不同来源的转Bt基因抗虫品种及原始受体品种为材料进行半双列杂交并构建6个F2分离群体,对半双列杂交组合、亲本和6个F2分离群体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和抗虫性鉴定,分析转入Bt基因以后转基因品种抗虫性和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表现.结果... 以5个不同来源的转Bt基因抗虫品种及原始受体品种为材料进行半双列杂交并构建6个F2分离群体,对半双列杂交组合、亲本和6个F2分离群体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和抗虫性鉴定,分析转入Bt基因以后转基因品种抗虫性和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Bt基因为显性遗传,Bt基因的引入对于杂交组合的纤维品质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铃数的增加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F2分离群体中,转基因抗虫棉的校正死亡率与烂铃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0.495,抗性的提高对烂铃数的减少、成铃数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不同拷贝数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抗虫性不存在显著差异,Bt基因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抗虫性 农艺性状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RNA的提纯与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金科 开国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研究了一种可有效排除茶树叶片细胞所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等杂质污染的茶树总RNA提取方法.即在Trizol法的基础上,于提取的初始阶段,重点防止褐化效应,用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β-巯基乙醇(β-Me)排除茶多酚干扰,同时用低含量... 研究了一种可有效排除茶树叶片细胞所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等杂质污染的茶树总RNA提取方法.即在Trizol法的基础上,于提取的初始阶段,重点防止褐化效应,用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β-巯基乙醇(β-Me)排除茶多酚干扰,同时用低含量乙醇去除茶多糖;在最后阶段,55-60℃热水浴10min,低温离心进一步去除茶多糖的干扰.利用这一方法提取的茶树总RNA,经琼脂糖电泳鉴定,可见清晰的18s和28sRNA的2条带型,证明RNA完整,无弥散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RNA 提纯 鉴定 分子生物学 茶多酚 茶多糖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苍耳资源的种子性状及ISSR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赵伟华 聂元冬 +3 位作者 韩粉霞 顿宝庆 王智 李桂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2-667,共6页
为了解山东省苍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山东不同生态地区收集29份苍耳资源,对其种子性状、含油量以及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生态地区苍耳种仁率平均为32.20%,变异系数为26.66%,多样性指数为1.94;含油... 为了解山东省苍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山东不同生态地区收集29份苍耳资源,对其种子性状、含油量以及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生态地区苍耳种仁率平均为32.20%,变异系数为26.66%,多样性指数为1.94;含油量平均为30.03%,变异系数为20.85%,多样性指数为1.94;平均百粒重为9.95 g,变异系数为33.46%,多样性指数为1.96。21个ISSR引物扩增,检测出多态性位点共134个,平均每个引物6.3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达到98.53%。不同地理生态群组的遗传多样性不同,鲁中山前区处在山东半岛区与内陆区交界处,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最高;滨湖洼地区受泰沂山系及南四湖的阻隔,限制了基因的交流,遗传多样性最低。将山东的29份与河北和山西的各1份共31份苍耳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的苍耳资源与邻近省份有一定的基因交流,但存在自身的进化特点,已成为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苍耳资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和鉴定油菜D型MAP激酶基因BnMPK9
12
作者 余舜武 张利达 +1 位作者 刘国兰 罗利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0-448,共9页
为了应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植物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信号网络体系以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其中MAPK级联是其中一个重要而保守的信号传导系统。采用RT-PCR策略,从干旱处理的油菜cDNA中克隆出全长的细胞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基因。该基因被命... 为了应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植物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信号网络体系以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其中MAPK级联是其中一个重要而保守的信号传导系统。采用RT-PCR策略,从干旱处理的油菜cDNA中克隆出全长的细胞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BnMPK9(Gen Bank登录号为AY737714),包含一个蛋白激酶区和一个保守的CD区。该基因与拟南芥AtMPK9高度同源,其激酶的磷酸化位点为TDY,同为D型MAPK亚家族基因。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油菜基因组中拷贝数不少于2个。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该基因能在不同的植物组织中表达。其表达受到甘露醇、紫外线和双氧水诱导上调表达,但低温和水杨酸处理后下调表达。实时RT-PCR分析表明,甘露醇和双氧水能长时间诱导该基因高表达。在油菜根中,甘露醇也能促进其上调表达。BnMPK9连接到pYES2.1酵母表达载体中转化酵母,发现增强了酵母对600mmolL–1甘露醇和0.2mmolL–1 tBuOOH的抗性。以上结果说明BnMPK9是MAPK基因家族中的一员,涉及真核生物细胞渗透和活性氧胁迫,并增强其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MPK9 油菜 非生物胁迫 酵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青蒿环境释放试验及评价
13
作者 蒋玲曦 刘华 +8 位作者 王玥月 王金斌 朱宏 吴潇 谭芙蓉 赵凯 陶世如 唐克轩 唐雪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及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并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青蒿材料中的青蒿素含量。研... 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及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并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青蒿材料中的青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青蒿植物个体发育正常;转基因青蒿在株高、冠幅、茎粗、叶间距、叶形、叶片宽度方面与其受体材料无显著差异,但在个别时间点存在例外;转基因青蒿和其亲本材料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明显增高,与预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青蒿 环境释放 农艺性状 RT-PCR HPLC-EL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花形态特征与小孢子发育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学超 陈露露 +2 位作者 杜可玉 李勇鹏 赵凌侠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2,共6页
许多重要蔬菜和水果隶属于茄科(Solanaceae),植物花发育是物种延续和产品形成关键决定因子。茄科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是药食同源半野生浆果,目前其花发育研究不多。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茄科植物花发育,本研究采用比较生物学方法从... 许多重要蔬菜和水果隶属于茄科(Solanaceae),植物花发育是物种延续和产品形成关键决定因子。茄科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是药食同源半野生浆果,目前其花发育研究不多。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茄科植物花发育,本研究采用比较生物学方法从花的形态特征和解剖学层面解析了毛酸浆(P.pubescens)和茄科模式植物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花器特征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结果显示,开花后毛酸浆花萼迅速生长包被果实、花瓣有紫色斑纹、花药顶颈可育及背部开裂散粉特征与番茄花萼生长缓慢、黄色花瓣、花药顶颈不育及腹缝开裂散粉方式截然不同,展示了茄科植物遗传多样性。毛酸浆小孢子发育,在“四分体”之前迟于番茄,而“四分体”之后期却快于番茄。特别是番茄药隔组织在“四分体”时期开始向药室异常内突,并在花粉成熟期占据药室近1/2空间,而未在毛酸浆中观察到。该研究为开发茄科新的模式植物和从不同视角理解庞大茄科植物花发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酸浆 樱桃番茄 小孢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FT1基因突变影响番茄果色和硬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玲 冯学超 赵凌侠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作物,其品质倍受科学家和消费者关注,果色和硬度是决定番茄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为了解析YFT1(YELLOW FRUIT TOMATO1)调控番茄果色发育和硬度形成机制,本文对野生型cv. M82和突变体yft1的果...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作物,其品质倍受科学家和消费者关注,果色和硬度是决定番茄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为了解析YFT1(YELLOW FRUIT TOMATO1)调控番茄果色发育和硬度形成机制,本文对野生型cv. M82和突变体yft1的果色、硬度和果皮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35 dpa(days post anthesis),yft1和cv. M82番茄果色、硬度、果皮细胞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差异。随着果实发育cv. M82番茄由绿色转为橙色/浅红(47 dpa)和红色(54 dpa);并由硬变软,54 dpa的果实硬度(13. 68±1. 78N)仅相当于35 dpa的(35. 51±1. 09N) 1/3。同时,从转色期(47 dpa)果皮细胞由内向外逐渐变大;内果皮薄壁细胞由圆形(35 dpa)依次变成卵形(47 dpa)和不规则形(54 dpa),并观察到了细胞内陷和胞间空隙消失(54 dpa)。与cv. M82不同,yft1番茄的果色、硬度和果皮细胞显微结构随果实发育(35~54 dpa)变化不明显;而其果实硬度(47~54 dpa)显著高于cv. M82。这些结果均暗示YFT1突变使番茄果实发育延迟,并影响了果色发育和硬度的形成。该研究将为番茄果色发育和果色形成机制的揭示提供重要的表型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ft1 果色 硬度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锰过氧化物酶毕赤酵母工程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16
作者 徐慧 郭梦圆 +4 位作者 靳通 高艳华 路慧丽 李伟 周选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5-962,共8页
目的研究毕赤酵母生产重组灵芝锰过氧化物酶(recombinant Ganoderma lucidum manganese peroxidase,rGlMnP)的最优培养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rGlMnP工程酵母产rGlMnP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初... 目的研究毕赤酵母生产重组灵芝锰过氧化物酶(recombinant Ganoderma lucidum manganese peroxidase,rGlMnP)的最优培养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rGlMnP工程酵母产rGlMnP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初始pH、温度、甲醇浓度和血红素浓度对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的rGlMnP的酶活力的影响,分析上述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初始pH、温度、甲醇浓度和血红素浓度对毕赤酵母生产rGlMnP的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毕赤酵母生产rGlMnP最优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5、诱导温度30℃、甲醇浓度1.5%以及血红素浓度1.0mmol/L。结论本研究为利用毕赤酵母工程菌大规模生产rGlMnP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锰过氧化物酶 毕赤酵母 优化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