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障碍通气面罩在肥胖患者麻醉诱导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铭 赵延华 +7 位作者 何虹 王春林 曹爽 邹峻嵩 黄唯 金憶 唐慧 姜治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04-4506,共3页
目的:观察无障碍通气面罩在肥胖患者麻醉诱导期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择期手术全身麻醉BMI﹥26kg/m2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面罩组(A组)、普通面罩+口咽通气道组(B组)、无障碍通气面罩组(C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进行... 目的:观察无障碍通气面罩在肥胖患者麻醉诱导期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择期手术全身麻醉BMI﹥26kg/m2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面罩组(A组)、普通面罩+口咽通气道组(B组)、无障碍通气面罩组(C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进行面罩通气,评估面罩通气效果,并记录发生低氧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没有差异。B组和C组发生面罩通气困难者均为1例,明显少于A组的4例(P﹤0.05)。B组出现低氧者为1例,C组未出现低氧,明显少于A组的4例(P﹤0.05)。结论:无障碍通气面罩在肥胖患者全麻醉诱导期通气效果确切,容易维持氧合,更好地保证全麻诱导期的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罩 肥胖患者 全麻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脏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丁佳 皋源 杭燕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8-540,共3页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以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除此以外,右美托咪啶的其他临床作用也广受关注,例如对神经、心脏及肾脏的保护作用。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于1999年批准,将...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以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除此以外,右美托咪啶的其他临床作用也广受关注,例如对神经、心脏及肾脏的保护作用。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于1999年批准,将其应用于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短时间(〈24h)的镇静与镇痛。2009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行全身麻醉时的诱导和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本文试图对其脏器保护作用及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器保护作用 右美托咪啶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重症监护病房 剂量依赖性 抗焦虑作用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龚志毅 叶铁虎 +8 位作者 郝绒绒 施宇翔 熊利泽 王秋实 王俊科 肖洁 王祥瑞 许华 熊源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国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23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两组病人分别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800mg/天或模拟胶囊,总共接受6周的药物治疗。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国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23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两组病人分别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800mg/天或模拟胶囊,总共接受6周的药物治疗。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其他指标包括疼痛对睡眠影响,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平均每日疼痛分值分别降至4.14±1.89和5.33±1.61,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较安慰剂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50%的疼痛缓解程度为27.6%,安慰剂组仅为3.8%(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比例分别为35.7%和32.1%,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9.5%和6.6%(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头晕及嗜睡的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加巴喷丁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程度,改善病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安慰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改善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手术患者的肺氧合功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继如 董楠 +1 位作者 钱红娣 俞卫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是否能改善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手术患者肺氧合作用和肺呼吸力学参数。方法:将56名合并有中度COPD的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或Dex组(每组n=28)。单肺...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是否能改善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手术患者肺氧合作用和肺呼吸力学参数。方法:将56名合并有中度COPD的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或Dex组(每组n=28)。单肺通气期间,Dex组右美托咪定初始负荷剂量为1.0μg/kg,微量泵注10 min,随后维持剂量改为0.5μg/kg,持续泵注1 h。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给予相同容量的0.9%生理盐水。结果:Dex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Dex-30和Dex-60时肺动态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Dex组的术后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25),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合并有中度COPD的肺癌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能够提高肺氧合指数,改善肺呼吸力学参数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肺通气 氧合指数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应隽 顾漪闻 王祥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氯诺昔康对人工流产术的临床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应用丙泊酚;Ⅱ组,丙泊酚伍用国产氯诺昔康;Ⅲ组,丙泊酚伍用进口氯诺昔康(可塞风)。监测术前和扩宫颈时的MAP... 目的观察国产氯诺昔康对人工流产术的临床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应用丙泊酚;Ⅱ组,丙泊酚伍用国产氯诺昔康;Ⅲ组,丙泊酚伍用进口氯诺昔康(可塞风)。监测术前和扩宫颈时的MAP、HR及RR,记录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定术中及术后15min的镇痛效果。结果三组间MAP、HR、RR、术中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及睁眼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Ⅱ、Ⅲ组术后15min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静脉注射国产氯诺昔康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术后镇痛作用。国产氯诺昔康与进口氯诺昔康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无痛人工流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后损伤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震虹 王祥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HPC)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缺血后5d的认知功能(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探讨HP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0只,体重300~35...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HPC)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缺血后5d的认知功能(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探讨HP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0只,体重300~350g,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HPC24组(脑缺血前24h低氧),HPC48组(脑缺血前48h低氧)。在术后5d进行运动功能实验、被动躲避实验和水迷宫测定其认知功能并对脑海马病理检测。再灌注后1h和4h免疫组化分析海马CA1、CA3区TNF-α蛋白含量。结果运动功能实验、被动躲避实验和水迷宫测定显示缺血-再灌注能损害认知功能,HPC24组和HPC48组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HPC48组认知改善更显著(P<0.05)。HPC24组和HPC48组神经细胞的坏死程度减轻,并且在HPC48组更显著(P<0.05)。与I/R组比,HPC24组和HPC48组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4h海马CA1和CA3区的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HPC48组TNF-α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可以导致神经细胞的坏死并引发缺血-再灌注后短期内(5d)的认知障碍,低氧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能改善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缺血前48h低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强。低氧预处理可以抑制TNF-α在海马CA1和CA3区的表达,这也可能是低氧预处理脑保护和改善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低氧预处理 认知功能 细胞坏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Grath喉镜和Macintosh喉镜在张口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军 何振洲 吴永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8-789,共2页
目的比较McGrath视频喉镜(5系列)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张口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例,张口度1.5~3cm,全麻诱导后,先用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退出后再用McGrath喉镜暴露声门并气管插管。记录两种喉镜声门... 目的比较McGrath视频喉镜(5系列)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张口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例,张口度1.5~3cm,全麻诱导后,先用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退出后再用McGrath喉镜暴露声门并气管插管。记录两种喉镜声门暴露情况(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 Macintosh喉镜CL分级(Ⅰ~Ⅳ级)为2/3/7/3例,McGrath喉镜CL分级为7/8/3/0例(P<0.05)。有3例患者不能置入Macintosh喉镜。结论对于张口度在1.5~3cm的患者,采用McGrath喉镜暴露声门明显好于Macintosh喉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口困难 McGrath视频喉镜 MACINTOSH直接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呼吸支持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瑗 王祥瑞 +1 位作者 皋源 陈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意义;BiPAP组无创通气1h后PaCO2较拔管后降低,与对照组吸氧1h后比PaCO2低;拔管后两组患者PaO2较术前降低,BiPAP组吸氧1h可提高PaO2。BiPAP无创通气1h后,VTi、VE、Cdyn升高,RAWm降低;而对照组吸氧1h后较拔管后无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短期BiPAP面罩支持无创通气耐受性好,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以改善通气和氧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 老年 麻醉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防治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应隽 刘世文 王祥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预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 40)对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行剖宫产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W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 ml;H组输注HSS 40 250 ml;N组输注生理盐水250 ml。均于... 目的观察预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 40)对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行剖宫产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W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 ml;H组输注HSS 40 250 ml;N组输注生理盐水250 ml。均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30 min内输完。于输液前、输液后30 min、术后1 d采集产妇静脉血及脐动脉血检测电解质,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尿量。观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结果仰卧位低血压发生率W组(8.3%)和H组(6.7%)显著低于N组(18.3%)。H组术后24 h尿量显著多于W组和N组(P<0.05)。结论 HSS 40预输注可有效防治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酶P450 1A2表型分析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哲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71-872,共2页
在人的肝脏中,细胞色素酶P4501A2(CYPlA2)占整个细胞色素酶P450的15%。不仅许多药物如茶碱、氯氮平、奥美拉唑、咖啡因、非那西丁,内生性底物(如褪黑激素和雌二醇)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代谢等主要是通过CYPlA2,
关键词 细胞色素酶P450 P4501A2 表型分析 价值 奥美拉唑 非那西丁 有害物质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对罗哌卡因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子戎 汪春英 王祥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生脉对罗哌卡因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以0·5ml/min静脉输注0·75%罗哌卡因,生脉+罗哌卡因组(SR组)在输注罗哌卡因前10d每天预注生脉3ml/kg,然后以同样方法输注... 目的探讨生脉对罗哌卡因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以0·5ml/min静脉输注0·75%罗哌卡因,生脉+罗哌卡因组(SR组)在输注罗哌卡因前10d每天预注生脉3ml/kg,然后以同样方法输注罗哌卡因。连续监测MAP、ECG。记录QRS波异常、HR减慢50%、MAP下降70%及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用量及其输注时间。在注药前、QRS波异常和MAP下降70%时测定动脉血血气及乳酸。心跳停止即刻,取心肌组织作电镜显像。结果与注药前相比,MAP下降70%时两组乳酸明显增多、pH下降、PaO2下降(P<0·05或P<0·01)。QRS波异常、HR减慢50%、MAP下降70%及心跳停止时SR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高于R组(P<0·05),输注时间长于R组(P<0·05)。SR组在MAP下降70%时乳酸明显低于R组(P<0·05)。电镜下SR组的心肌细胞形态学损害较R组明显减轻。结论生脉对罗哌卡因引起的心肌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 罗哌卡因 心肌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氨基甾类肌松药拮抗剂sugammadex
12
作者 陶颖莹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67-1069,共3页
自1942年肌松药问世并开始应用于临床,不仅避免了深全麻带来的危害,而且提高了呼吸控制的质量及临床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看作为麻醉学史上的里程碑。然而,第一次使用肌松药——筒箭毒碱时患者并未完全麻痹,
关键词 肌松药拮抗剂 甾类 氨基 临床麻醉 呼吸控制 筒箭毒碱 安全性 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