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耳腔积液清除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祥翠 李吉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维持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是中耳黏膜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以保证声波从鼓膜传导至内耳。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中耳腔积液破坏了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导致中耳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以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分泌性中耳炎即表现为传导性聋... 维持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是中耳黏膜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以保证声波从鼓膜传导至内耳。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中耳腔积液破坏了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导致中耳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以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分泌性中耳炎即表现为传导性聋。临床上往往通过创伤性的方法引流中耳腔积液以达到治疗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积液 中耳腔 清除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 生理功能 传导性聋 临床特点 中耳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雅琴 殷善开 +1 位作者 张胜兰 倪凌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CO2激光辅助Fise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30名临床确诊为耳硬化症的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CO2激光辅助Fise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63.33d... 目的 探讨CO2激光辅助Fise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30名临床确诊为耳硬化症的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CO2激光辅助Fise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63.33dB HL,气骨导差为24.5~50.25dB,平均为36dB。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 24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听力,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6.82dB HL,气骨导差≤15dB者23例,占95.83%;气骨导差≤10dB者21例,占87.5%;平均气骨导差为8.50dB。30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复查听力,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7.52dB乩,气骨导差≤15dB者28例,占93.33%;气骨导差≤10dB者25例,占83.33%;平均气骨导差为8.60dB。术后半年与一年复查听力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辅助Fiseh人工镫骨技术治疗耳硬化症疗效显著,术后反应轻,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耳硬化症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 小窗镫骨技术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上皮钠通道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宗雨 李祥翠 +1 位作者 张奕 李吉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转录的影响。方法 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干预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12耳)。正常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干预组及模型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转录的影响。方法 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干预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12耳)。正常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干预组及模型组通过增加环境气压制作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后连续三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mg/kg,加入生理盐水0.5ml)。在造模后第1、3、7天分别观察各组鼓膜形态变化;在造模后第七天取中耳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ENaC转录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间段鼓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第1天每只大鼠至少有一耳鼓室内充满琥珀色积液,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可见小气泡;第3天时鼓室仍有琥珀色积液,以上鼓室为著,松弛部内陷,气泡消失;第7天时未见鼓室积液,鼓膜亦基本恢复正常。干预组第1天每只大鼠至少有一耳可见鼓室内充满琥珀色积液,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可见小气泡;第3天时所有大鼠双耳均未见明显鼓室积液征,鼓膜浑浊;第7天时未见鼓室积液,鼓膜亦基本恢复正常。干预组大鼠中耳黏膜α-ENaC-mRNA、β-ENaC-mRNA、γ-ENaC-mRNA均上调,分别为模型组的2.04、2.56、2.00倍(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加速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腔内积液的清除,增加ENaC在中耳黏膜中的基因转录,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清除中耳腔积液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钠通道 动物模型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地塞米松 实时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致听损伤及其电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叶海波 时海波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2-434,共3页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电生理 听损伤 胆红素脑病 感音神经性聋 听觉中枢 游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惊跳反射前刺激抑制与听觉系统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新 王坚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9,共5页
关键词 听觉系统 反射 惊跳 高频听力损失 信号处理 老年性聋 动物 P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李祥翠 张奕 +1 位作者 李吉平 王家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channel,ENaC)mRNA在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2只SD大鼠实验耳经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 目的探讨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channel,ENaC)mRNA在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2只SD大鼠实验耳经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在造模后第二天取中耳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d ti me PCR)检测中耳黏膜中ENaC-mRNA的表达,并与对照耳(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相比较。结果实验耳α-、β-、γ-ENaC-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7 8、0.009 2、0.007 6,对照耳α-、β-、γ-ENaC-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2 1、0.012 6、0.011 7;实验耳相α-、β-、γ-ENaC-mRNA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下调1.56倍(P<0.05)、1.37倍(P<0.05)、1.53倍(P<0.01)。结论 ENaC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中耳黏膜中基因转录水平发生下调,这可能是导致OME早期积液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分泌性 上皮钠通道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听觉发育中听觉敏感度及时间分辨率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新 王坚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运用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方法观察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听觉敏感度和时间分辨率的改变及两者之间的时间相关性。方法选用日龄为14、16、18、22、26、30、35天的新生SD大鼠各20只,各日龄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每个日龄组的大鼠均进... 目的运用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方法观察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听觉敏感度和时间分辨率的改变及两者之间的时间相关性。方法选用日龄为14、16、18、22、26、30、35天的新生SD大鼠各20只,各日龄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每个日龄组的大鼠均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和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测试,一组大鼠在测试时标记的背景噪声频率为1~48 kHz,另一组大鼠的背景噪声频率为8~32 kHz。结果 1、2和4 kHz ABR阈值在第26天、16和32 kHz ABR阈值在第22天、8和48 kHz ABR阈值在第18天与第3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生后第26天,大鼠听觉系统各频率已发育完全,听敏度已达到正常成年大鼠的水平。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测试表明当背景噪声为8~32 kHz时,第14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50 ms左右;第16、18、22、26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25 ms;第30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5 ms;第35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8 ms。当背景噪声为1~48 kHz时,间隔阈值明显下降(P=0.013),第14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25 ms;第16、18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5ms;第22、26、30、35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0 ms。但在两种背景噪声下,时间分辨率均在第30天发育成熟。结论在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时间分辨率的发育落后于听敏度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发育 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 时间分辨率 听敏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声桥临床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景春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机械振动 临床应用 声桥 感音神经性聋 高频听力 外耳道炎 助听器 助听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标记信号带宽和强度对豚鼠听皮层间隔响应的影响
9
作者 冯艳梅 王坚 殷善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隔检测中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和强度对豚鼠听皮层间隔响应的影响。方法豚鼠听皮层埋植金属电极,一周后,记录不同带宽间隔标记信号和三个强度下的间隔响应。结果豚鼠听皮层的间隔响应阈值与以往报道的行为实验结果相似。相同声... 目的探讨间隔检测中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和强度对豚鼠听皮层间隔响应的影响。方法豚鼠听皮层埋植金属电极,一周后,记录不同带宽间隔标记信号和三个强度下的间隔响应。结果豚鼠听皮层的间隔响应阈值与以往报道的行为实验结果相似。相同声强下,间隔响应阈值随着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的增加而下降。例如在85dBSPL,0.5-8kHz、0.5-16kHz和0.5-32kHz带宽下的间隔响应阈值分别为4.23±1.01ms、2.92±0.89ms和2.04±0.80ms。而最高频间隔标记(16-32kHz)的间隔响应阈值与线性等带宽低频间隔标记(0.5-16kHz)的间隔响应阈值未见显著差异。相同间隔标记带宽下,声强愈低,间隔响应阈值愈大;但仅在最低频段(0.5-8kHz)见声强的显著作用。另外,随着间隔标记信号带宽的增加,阈上间隔响应幅值增加,潜伏期缩短。结论间隔标记信号的带宽和强度对间隔响应阈值、阈上间隔响应潜伏期及幅值有显著的影响。在比较不同研究结果时,需注意间隔标记信号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听皮层 间隔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