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直径桩身开孔单桩在海上风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黎明 林烁 +1 位作者 黄艳红 雷俊卿 《港工技术》 2021年第6期66-69,共4页
海上风电长距离溜桩工况下,桩内气体短时间内急剧压缩将液压锤顶起,使得桩、锤脱离,可能造成船机设备损坏的险情,需要采取有效的溜桩保护措施。通过技术研究和创新,采取桩身开孔和桩帽开孔改造措施,及时排出桩内气体,避免了沉桩船机设... 海上风电长距离溜桩工况下,桩内气体短时间内急剧压缩将液压锤顶起,使得桩、锤脱离,可能造成船机设备损坏的险情,需要采取有效的溜桩保护措施。通过技术研究和创新,采取桩身开孔和桩帽开孔改造措施,及时排出桩内气体,避免了沉桩船机设备受损;桩内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降低了密闭空间作业风险,条件允许时可免去沉桩完成后需要桩内吸水及撒石灰的施工工序。推导出的桩身开孔尺寸计算公式,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钢管桩桩身开孔设计,可为其他存在软弱地质夹层的海上风电项目的溜桩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桩身开孔 溜桩保护 单桩沉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作用下环行桩群结构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海鹏 吴跃亮 张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30-33,共4页
环行桩群结构引起的局部冲刷会导致结构失稳,利用系列模型延伸法开展波流作用下环形桩群局部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基础结构的冲刷规律。该物理模型中流态表明,波流共同作用时,在基础结构处形成"漩涡状圆环"... 环行桩群结构引起的局部冲刷会导致结构失稳,利用系列模型延伸法开展波流作用下环形桩群局部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基础结构的冲刷规律。该物理模型中流态表明,波流共同作用时,在基础结构处形成"漩涡状圆环"褶皱,波浪绕过基础结构后,圆环向两侧发散,此形态是波浪绕射的结果。物理模型局部冲刷试验表明环形桩群冲刷形态主要有4种,分别为基桩前部冲刷、环形桩群基桩两侧绕流冲刷、环形桩群基桩个体冲刷和环形桩群基桩尾流冲刷,基桩个体冲刷叠加在群桩冲刷基础之上,冲刷形态与环形桩群结构及动力特征一致。极端高潮位条件下,最大冲刷深度为8.42 m,冲刷深度-3.00 m(深度从床面向下)以上范围横向、纵向均为40.00 m左右,即沿高桩承台中心约20.00 m半径范围。物理模型试验较好地体现了环形桩群波流冲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 环行桩群 局部冲刷 系列模型理论 最大冲刷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作用下单桩结构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跃亮 方海鹏 张磊 《江苏水利》 2016年第10期14-17,37,共5页
单桩结构引起的局部冲刷不能忽视,需要对单桩结构的冲刷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系列模型延伸法进行波流作用下单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流态发现波流共同作用时,在单桩结构处形成"漩涡状圆环"褶皱,绕过单桩结构后,圆环向两侧发... 单桩结构引起的局部冲刷不能忽视,需要对单桩结构的冲刷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系列模型延伸法进行波流作用下单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流态发现波流共同作用时,在单桩结构处形成"漩涡状圆环"褶皱,绕过单桩结构后,圆环向两侧发散。局部冲刷试验表明冲刷形态与动力特征一致。极端高水位条件下,最大冲刷深度为5.10m,冲刷深度-2.00m以上范围最远在单桩中心约6.50m半径周围,横向约12.00m,纵向约9.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 单桩 局部冲刷 系列模型 试验 最大冲刷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