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氏推拿揉法科学传承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梦妮 孙武权 +3 位作者 吴志伟 周鑫 房敏 朱清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I0002,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推拿疗法揉法的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丁氏推拿临床和教学提供量化数据及直观图形,促进丁氏推拿的科学传承与推广应用。方法利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 目的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推拿疗法揉法的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丁氏推拿临床和教学提供量化数据及直观图形,促进丁氏推拿的科学传承与推广应用。方法利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采集国家非遗丁氏推拿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的拇指揉法和掌根揉法3次各1 min力学参数,截取中段输出稳定30 s数据量,分析揉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峰值压强、平均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FTI)、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及接触面积等指标数据;观察压力及压强波形图、峰值压强3D图和手法压力中心轨迹(COP)图。结果通过拇指揉法和掌根揉法各3次采集的生物力学参数发现:拇指揉法最大压力均值(10.84 N)、平均压力均值(4.58 N)、峰值压强均值(37.50 kPa)、平均压强均值(15.83 kPa)、FTI均值(142.51 N·s)、PTI均值(493.10 kPa·s)、接触面积均值(2.89 cm^(2)),压力及压强波形图分布均匀、峰值压强3D图对比差异小、COP集中在拇指指腹中心;掌根揉法最大压力均值(64.67 N)、平均压力均值(16.83 N)、峰值压强均值(58.33 kPa)、平均压强均值(25.67 kPa)、FTI均值(712.79 N·s)、PTI均值(608.95 kPa·s)、接触面积均值(33.67 cm^(2)),压力及压强波形图除个别波峰波动较大,其余整体分布均匀、峰值压强3D图对比差异小、COP集中在213、214、229和230号传感器位置。结论研究表明,国家非遗丁氏推拿传承人的揉法最大压力均值、平均压力均值均较大,反应手法操作有力核心要素;压力及压强波形图分布均匀、走向一致,手法可重复性高,反应揉法均匀、柔和特性;最大接触面积大且3次间差异小,说明操作时与施术部位接触充分、能吸定于志愿者的穴位及身体部位;峰值压强3D图3次对比差异均较小、COP轨迹集中,显示力量输出稳定且动作变形幅度小;揉法压力时间积分及压强时间积分的差异变化相对较小,提示操作时肌肉不易疲劳、力的累计效应较好,可能和手法“深透”性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丁氏推拿 揉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一指禅推法定点风池穴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2
作者 石梦妮 孙武权 +4 位作者 李静先 郭蕾 吴志伟 房敏 朱清广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61,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一指禅推法在风池穴定点操作下不同施力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招募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推拿医师,应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推拿医师在风池穴... 目的系统研究一指禅推法在风池穴定点操作下不同施力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招募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推拿医师,应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推拿医师在风池穴定点执行一指禅推法时,轻、中、重3种施力强度下3 min力学参数。数据分析选取力学输出稳定的中段1 min数据,评估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峰值压强、平均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FTI)、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及操作频率等关键力学指标。结果在轻、中、重3种施力条件下,高级职称推拿医师在风池穴定点操作的一指禅推法的最大压力均值分别为6.31、9.45、18.27 N,平均压力均值分别为3.31、5.64、9.05 N;峰值压强均值为26.10、34.80、70.00 kPa,平均压强均值为11.95、21.00、26.15 kPa;FTI均值为55.65、182.10、225.21 N·s;PTI均值为167.10、489.59、795.83 kPa·s;操作频率均值分别为156.00、150.60、154.80次/min。结论10名高级职称推拿医师在轻、中、重3种手法的自我界定和客观测量力学参数之间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反映了推拿医师在不同施力条件下对手法力度的精确掌控,验证了一指禅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为量化研究和制定规范化临床操作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一指禅推法 风池穴 中医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扌衮]的上肢相关肌群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3
作者 陈金田 周鑫 +2 位作者 单一鸣 朱清广 孙武权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9,147,共7页
目的研究推拿医生[扌衮]法操作的上肢发力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采集初学者和熟练者[扌衮]法操作时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和异同。结果熟练组尺侧腕伸肌iEMG比值显著高于初学组(P<0.05),而初学组三角肌中束iEMG比... 目的研究推拿医生[扌衮]法操作的上肢发力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采集初学者和熟练者[扌衮]法操作时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和异同。结果熟练组尺侧腕伸肌iEMG比值显著高于初学组(P<0.05),而初学组三角肌中束iEMG比值显著高于熟练组(P<0.05)。其他肌群iEM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熟练组主要使用尺侧腕伸肌、肱三头肌外侧头、胸大肌和尺侧腕屈肌,而初学组主要使用肱三头肌外侧头、胸大肌和桡侧腕屈肌。结论熟练组和初学组[扌衮]法肌电信号有共同特征,且熟练组通过募集更多的尺侧腕伸肌来增加尺偏角度,从而增加掌屈运动角度和手背侧接触面积,熟练组三角肌中束及后束肌肉的使用强度较低,“沉肩”要领掌握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推拿 [扌衮]法 表面肌电 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林志刚 蒋诗超 +2 位作者 程艳彬 宋朋飞 房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75-2479,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的影响,探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推拿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推拿组均将"L"形不锈... 目的:观察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的影响,探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推拿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推拿组均将"L"形不锈钢柱插入椎间孔对DRG造成恒定压迫,假手术组除不将"L"形不锈钢柱插入椎间孔外,其余造模步骤同模型组。推拿组在造模后第4天开始推拿手法治疗,其余组均不做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大鼠机械反应阈值(PWT)、缩爪反应潜伏期(PWL),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DRG神经元P2X_3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PWT、PWL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PWT、PWL均显著降低(P<0.001),推拿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含量明显升高(P<0.001),推拿治疗后P2X_3受体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有镇痛作用;推拿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的水平进而发挥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DRG神经元 P2X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加易筋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建华 龚利 +1 位作者 胡伟民 房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比较推拿手法加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患者易筋经锻炼,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各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 目的:比较推拿手法加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患者易筋经锻炼,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各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推拿配合易筋经组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推拿加易筋经 推拿手法 WOMAC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仲博 房敏 +1 位作者 蒋诗超 周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64-566,共3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颈椎力学失衡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而推拿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疗法。为此,该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概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效应。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手法 生物力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操作参数的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严晓慧 严隽陶 +1 位作者 龚利 姜淑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443-2450,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拟定手法操作参数规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和推拿手法测试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的手法操作数据。受试者为每一种研究纳入手法专家3名;研究纳入手法榱法、一指禅推法、掌摩法、掌按法、指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拟定手法操作参数规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和推拿手法测试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的手法操作数据。受试者为每一种研究纳入手法专家3名;研究纳入手法榱法、一指禅推法、掌摩法、掌按法、指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侧击法、拍法、四指拿法、指振法及掌擦法12种手法;手法操作严格按照手法操作标准的要求进行,每种手法按照受试者个人临床经验按用力大小分为轻、中、重三型进行采集,同一手法类型每个受试者操作2遍,每遍30 s,中间间隔10 min。在测试采样全部结束后,回放采样曲线和数据,选择连续周期稳定的数据,用自行开发的配套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手法的三维力、周期和频率。结果:拟定了攘法、一指禅推法、掌摩法、掌按法、指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侧击法、拍法、四指拿法、指振法及掌擦法等12种手法力与频率的操作参数规范。结论:力与频率是推拿手法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是力量越大、频率越快,手法的疗效就越好,每一种手法有其一定的施力范围和频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规范化 频率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㨰法的上肢关节运动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金田 周鑫 +2 位作者 单一鸣 朱清广 孙武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 研究推拿医生㨰法操作中肩、肘、腕关节的运动学及关节协调性变化。方法 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0名初学组和10名熟练组推拿医生㨰法操作的运动学数据,比较两组在推拿㨰法操作中肩、肘、腕关节的运动模式差异。结果 初学组与... 目的 研究推拿医生㨰法操作中肩、肘、腕关节的运动学及关节协调性变化。方法 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0名初学组和10名熟练组推拿医生㨰法操作的运动学数据,比较两组在推拿㨰法操作中肩、肘、腕关节的运动模式差异。结果 初学组与熟练组㨰法操作时,肘关节活动角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主要差异为腕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内收外展角度不同,熟练组较初学组㨰法操作时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角度显著更小(P<0.05),熟练组腕关节掌屈最大角度显著大于初学组(P<0.05)。结论 㨰法的运动学特征主要为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和肩关节旋转,㨰法操作主要是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的复合运动,熟练组的“沉肩”操作要领掌握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推拿 㨰法 运动学 关节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姚重界 孔令军 +4 位作者 朱清广 程艳彬 吕智桢 汤程 房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476-480,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健康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尚无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健康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尚无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以及公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这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基于中医特色的针刺、艾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NAFLD中的疗效明显,但其机制并未系统阐释,临床推广证据不足。本文拟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中医外治法治疗NAFLD的相关研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今后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期在未来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医特色的标准化临床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针灸 推拿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神经”网络再生探讨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黄思彭 姚小玲 +5 位作者 王继先 张帅攀 朱博文 房敏 姚重界 朱清广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5-790,共6页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组织损害,以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肌肉细胞破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病机,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骨骼肌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易造成肌肉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组织损害,以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肌肉细胞破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病机,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骨骼肌损伤与多种疾病相关,易造成肌肉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推拿在骨骼肌损伤的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其治疗不良反应小,更易为患者接受。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不仅依赖于肌肉自身的恢复能力,还与周围血管网络的再生密切相关,而神经再支配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同样重要,“血管-神经”网络再生共同参与骨骼肌的修复过程,二者的协调恢复是骨骼肌修复的关键。故基于“血管-神经”的网络再生,多角度探讨推拿疗法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以期为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防治骨骼肌损伤、促进结构和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推拿 血管 神经 卫星细胞 内皮细胞 施万细胞 网络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建华 龚利 +4 位作者 孙武权 房敏 朱清广 艾健 邓佳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9-841,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股直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膏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股直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定疗效、股直肌肌张力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股直肌肌张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WOMAC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股直肌肌张力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和单纯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均可改善股直肌肌张力,且手法配合冬青膏膏摩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手法配合膏摩 WOMAC评分 股直肌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志伟 宋朋飞 +8 位作者 朱清广 孔令军 房敏 孙武权 徐善达 郭光昕 吕智桢 周鑫 张帅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3-1087,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慢性疼痛。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总结和讨论中枢疼痛、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病变致周围神经痛等目前常用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慢性疼痛。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总结和讨论中枢疼痛、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病变致周围神经痛等目前常用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仲博 房敏 +2 位作者 蒋诗超 张昊 周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323-2325,共3页
振法是推拿常见治疗手法之一,在临床上有这广泛的运用。但是,对于振法操作的动作规范,操作频率,操作力度,操作时间,诸多教材描述比较模糊,未能给予清晰的规范和描述。同时,振法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力学效应,未有详细的记录。因此,无论科... 振法是推拿常见治疗手法之一,在临床上有这广泛的运用。但是,对于振法操作的动作规范,操作频率,操作力度,操作时间,诸多教材描述比较模糊,未能给予清晰的规范和描述。同时,振法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力学效应,未有详细的记录。因此,无论科研还是临床都亟需加强振法规范化的研究,文章将结合相关的教材与文献对振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相关的梳理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法 生物力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建珠 程英武 +5 位作者 张旻 杨晓存 孔令军 卜江慧 李云龙 詹红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01-2004,共4页
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运动者依靠体内外间协调平衡、松紧有持、阴阳同济的体育运动形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的同时,太极拳运动的研究也在蓬勃开展。文章从太极拳的生物学效应出发,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中风后... 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运动者依靠体内外间协调平衡、松紧有持、阴阳同济的体育运动形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的同时,太极拳运动的研究也在蓬勃开展。文章从太极拳的生物学效应出发,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炎等方向对太极拳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生物学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振法舒筋活络力学效应研究及时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仲博 房敏 +4 位作者 蒋诗超 张昊 周强 康小红 安光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785-1787,共3页
目的:观察掌振法振腹舒筋活络的力学效应,探讨掌振法对人体刺激操作的最佳时间。方法:采集90 s,3min和5 min内,手法空白组、手法空置组、振动组、初学者组、熟练组和专家组干预前后腹部肌张力值。比较各组不同时间段力学效应的差异。结... 目的:观察掌振法振腹舒筋活络的力学效应,探讨掌振法对人体刺激操作的最佳时间。方法:采集90 s,3min和5 min内,手法空白组、手法空置组、振动组、初学者组、熟练组和专家组干预前后腹部肌张力值。比较各组不同时间段力学效应的差异。结果:90 s,3 min和5 min内,初学者组,熟练组和专家组力学效应同手法空白组,手法空置组力学效应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初学者组,熟练组和专家组力学效应3 min内,与90 s和5 min各组力学效应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掌振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肌张力,掌振法舒筋活络的最佳操作时间为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振法 力学效应 时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痛阈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建珠 杨晓存 +5 位作者 卜江慧 程英武 孔令军 张旻 李云龙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23-2826,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痛阈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痛阈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LFS的棘突附着部件(SAU)与大鼠L4、L5和L6棘突相连接,再使用ELFS的外部连接部件将SAU连接起来;模型对照组仅植入SAU,不安装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干预,不植入任何部件;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对每组中8只大鼠进行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机械痛阈在4周及8周时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间机械痛阈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实验组的热痛阈在2周时间点时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8周;实验组各时间点间热痛阈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4周时热痛阈和1、2周时间点相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并持续到8周。结论:"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现伴随着生物力学的改变,其行为学也发生着相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错缝 痛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建华 艾健 +3 位作者 朱清广 房敏 孙武权 龚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周,共实施4周;空白组、模型组不予处理。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与膝关节及髂骨相连的股直肌试件,进行生物力学相关数据测试。结果股直肌蠕变率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股直肌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股直肌最大应力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弹性模量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结论手法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性能,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手法 股直肌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P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建珠 杨晓存 +5 位作者 卜江慧 程英武 孔令军 张旻 李云龙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77-1579,I0011,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血清及L5棘突右侧肌肉中P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血清及L5棘突右侧肌肉中P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LFS的棘突附着部件(SAU)与大鼠L4、L5和L6棘突相连接,再使用ELFS的外部连接部件将SAU连接起来;模型对照组仅植入SAU,不安装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干预,不植入任何部件;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对8只大鼠进行血清及肌肉样本采集,并对P物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椎骨错缝"模型大鼠实验组椎旁肌肉SP及血清SP含量呈增长趋势(P〈0.05);4、8周时间点和前两周相比有显著的增长。结论:"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现伴随着生物力学的改变神经生物学也发生着相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错缝 P物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汝宝 沈国权 +1 位作者 张喜林 严隽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715-717,共3页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决定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修复的重要因素,从肌卫星细胞特性、失神经后卫星细胞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卫星细胞影响的不同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卫星细胞 失神经 骨骼肌损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引功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曹奔 郭光昕 +3 位作者 朱清广 孔令军 程艳彬 房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633-1637,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该病症患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则可能致残,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对社会形成沉重负担。临床指南指出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保守疗法即可取得很好疗效。导引功法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该病症患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则可能致残,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对社会形成沉重负担。临床指南指出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保守疗法即可取得很好疗效。导引功法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运动疗法,植根于中医理论,历史悠久,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简便实用的临床特色。近年来应用导引功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已有较多报道,现从4种常用的导引功法阐述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概况,以期为相应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功法 八段锦 太极拳 易筋经 五禽戏 腰椎间盘突出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