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病的中医六经辨证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玉宁 方敬爱 刘伟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 六经辨证源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自六经辨证问世以来,不仅为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具指导意义。故清代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伤寒来苏集》)俞慎初亦云:“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决。”(《通俗伤寒论》)临床上,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感受外邪相关,或因外感而诱发和加重病情。其病变的发展亦遵循由表入里、由经入腑,由三阳至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其病证亦具六经的经证,腑证,以及合病、并病之临床特点。故临床上诸多肾脏病其证候不赿六经之范围,其辨证可宗六经之法度。鉴此,本文运用六经辨证的基本方法探讨肾脏病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为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开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 六经辨证 汉代张仲景 感受外邪 内伤杂病 外感疾病 柯韵伯 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平衡法在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来 刘玉宁 陈以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817-818,共2页
临床上每遇慢性肾脏病之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的患者,蛋白尿经久不消,血尿持续存在,或血肌酐渐次升高,虽病机上之本虚标实有证可辨,然而无论治虚、治实,或虚实兼施,皆不能奏功。如此邪正相敌,则病情处于胶着、相持之态势。如何改变其邪正... 临床上每遇慢性肾脏病之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的患者,蛋白尿经久不消,血尿持续存在,或血肌酐渐次升高,虽病机上之本虚标实有证可辨,然而无论治虚、治实,或虚实兼施,皆不能奏功。如此邪正相敌,则病情处于胶着、相持之态势。如何改变其邪正势均力敌的病理上平衡相持状态,重建生理上的脏腑阴阳气血之平衡协调是我们最为恰当的选择。笔者从仲景学术专著中得到启迪,提出打破平衡法,与诸位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正 脏腑阴阳 本虚标实 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心典 三焦气机 猪苓汤 攻邪 收功 平衡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