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周盐 蒋雨薇 郑培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327-133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现代医学对NAFLD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均已证实,中医药在防治NAFLD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就近年来NAFLD病因病机的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现代医学对NAFLD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均已证实,中医药在防治NAFLD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就近年来NAFLD病因病机的研究,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深化对NAFLD的认识以及提升该病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珏 张春蕾 +2 位作者 汤凯悦 郑培永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6-2642,共7页
转移是影响肝癌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肝癌转移的重要机制。EMT受TGFβ、Wnt/β-catenin、Notch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的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等的调控。抑制肝癌EMT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是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重... 转移是影响肝癌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肝癌转移的重要机制。EMT受TGFβ、Wnt/β-catenin、Notch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的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等的调控。抑制肝癌EMT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是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复方或其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阻滞或逆转肝癌细胞EMT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本文对EMT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以及近年来中药及其来源的天然化合物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肝癌转移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肝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佳 郝微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513-515,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由于其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位胃癌前状态。因此预防和治疗本病以阻断其癌变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中医药辨治CAG在临床...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由于其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位胃癌前状态。因此预防和治疗本病以阻断其癌变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中医药辨治CAG在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CAG现状加以概括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经娟 顾瞻 +2 位作者 张磊 刘保成 季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中医药凭借其科技创新在世界传统医学之林中居于领先地位,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中医药在沿线国家的持续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本文将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 中医药凭借其科技创新在世界传统医学之林中居于领先地位,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中医药在沿线国家的持续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本文将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渊源,讨论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中国际交流环境、国际视野及双边贸易等契机及面临的文化、人才、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建议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医药科技创新 机遇与挑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目汤抑制Graves眼病小鼠眼眶脂肪积聚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葛芳芳 高龙 +1 位作者 张亚利 李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218-222,263-264,共7页
目的建立Graves眼病动物模型,观察平目汤对造模雌性BALB/c小鼠眼眶脂肪积聚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和发挥作用可能的靶点。方法通过使用重组h-TSHR质粒基因免疫结合电穿孔的方法,建立Graves眼病动物模型。使用平目汤不同剂量及... 目的建立Graves眼病动物模型,观察平目汤对造模雌性BALB/c小鼠眼眶脂肪积聚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和发挥作用可能的靶点。方法通过使用重组h-TSHR质粒基因免疫结合电穿孔的方法,建立Graves眼病动物模型。使用平目汤不同剂量及地塞米松灌胃4周,观察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占眼球重量百分比、血清TRAb、甲状腺与眼球组织病理。结果(1)平目汤不同剂量及地塞米松干预造模小鼠后,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占眼球重量百分比由低到高依次为:空白组<平目汤中剂量(PMT-M)组<平目汤低剂量(PMT-L)组<地塞米松组<平目汤高剂量(PMT-H)组<模型组。平目汤不同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PMT-L组与PMT-M组较地塞米松组和PMT-H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2)小鼠血清TRAb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空白组<PMT-M组<PMT-L组<地塞米松组<PMT-H组<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除PMT-M组外其他组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平目汤不同剂量与地塞米松干预后TRAb明显下降(P<0.05);与地塞米松组相比,PMT-L组与PMT-M组下降显著(P<0.05),其中PMT-M组更加明显。(3)眼球组织HE染色:与模型组相比,平目汤各组眼球后脂肪组织堆积减少,地塞米松组无明显改变。(4)甲状腺组织HE染色:模型组可见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增生明显。平目汤不同剂量干预后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地塞米松干预后甲状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平目汤通过有效抑制Graves眼病小鼠眼球后脂肪组织的积聚而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目汤 GRAVES眼病 抑制 球后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目汤用药大鼠血清介导Graves眼病眼眶脂肪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利 闵婕 +2 位作者 黄洋 张霞 李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8-533,I0001,I0002,共8页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研究平目汤促进眼眶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探讨平目汤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发挥药效的可能作用靶点。方法:收集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眼眶球后脂肪组织,共4例4只...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研究平目汤促进眼眶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探讨平目汤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发挥药效的可能作用靶点。方法:收集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眼眶球后脂肪组织,共4例4只眼。通过组织块法对人眼眶前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制备平目汤含药血清,配成终浓度分别为5%、10%、20%的平目汤低、中、高剂量组。油红O染色观察平目汤对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MTT法检测平目汤对眼眶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平目汤对眼眶成熟脂肪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检测平目汤对眼眶成熟脂肪细胞fas、fas L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呈梭形,增殖旺盛,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为前脂肪细胞,可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2)MTT结果显示,平目汤各组均可降低前脂肪细胞活力,其中作用显著的是平目汤中剂量组,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3)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平目汤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其中平目汤中剂量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最高,其次为平目汤低剂量组。(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地塞米松组外,平目汤各组对眼眶脂肪细胞的fas、fas L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中平目汤中剂量组fas、fas L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蛋白表达以平目汤中剂量组最高,其次为平目汤低剂量组,Fas L蛋白表达以平目汤高剂量组最高,其次为平目汤中剂量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目汤降低眼眶前脂肪细胞的活力,抑制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可能通过死亡受体信号途径诱导fas、fas L活化,促进成熟脂肪细胞凋亡,进而减少眼眶脂肪细胞积聚而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目汤 非活动期Graves眼病 凋亡 眼眶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自噬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岐鸣 刘洋 +1 位作者 季光 宋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63-2467,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因机体代谢紊乱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肝损伤的一种应激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因缺乏一致性证据,迄今仍然难以明确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自噬是依赖于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因机体代谢紊乱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肝损伤的一种应激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因缺乏一致性证据,迄今仍然难以明确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自噬是依赖于溶酶体功能的细胞内降解循环过程,通过降解、回收利用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或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来应对生存压力,维持细胞稳态。依据底物进入溶酶体方式,分为巨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和微自噬。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在NAFLD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影响肝细胞脂质积聚,还与胰岛素敏感性、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等相关。抑制自噬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提示促进自噬可望作为治疗NAFLD的方法,为NAFLD治疗提供新思路。随着研究进展,发现一些改善NAFLD的药物具有调节自噬的作用,包括传统西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材中提取的天然单体,可作为治疗NAFLD的药物的研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目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Graves眼病眼眶前脂肪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亚利 王亚琼 李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3,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平目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Graves眼病眼眶前脂肪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raves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鉴定并传代。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成熟... 目的:研究平目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Graves眼病眼眶前脂肪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raves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鉴定并传代。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成熟脂肪细胞。将平目方拆方为益气组、温阳组、化痰祛瘀组、益气+温阳组、益气+化痰祛瘀组、温阳+化痰祛瘀组,制备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含药血清。MTT法观察平目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平目方及其拆方对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原代培养细胞呈梭形,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鉴定培养细胞为前脂肪细胞,细胞可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2MTT结果显示,平目方及各拆方组均可降低前脂肪细胞增殖活性,其中平目方(全方)组最为显著,益气+温阳组其次,地塞米松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目方(全方)组、化痰祛瘀组、益气+温阳组、益气+化痰祛瘀组、温阳+化痰祛瘀组作用12 d后OD值出现明显差异(P<0.05),作用16 d后更为显著(P<0.01),地塞米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除化痰祛瘀组外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平目汤(全方)组最为显著,益气+温阳组其次;各治疗组Caspase-8蛋白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目汤(全方)组最为显著,益气+温阳组其次;各治疗组Caspase-9蛋白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平目汤(全方)组最为显著,益气+化痰祛瘀组其次。结论:平目方可能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诱导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化,促进脂肪细胞凋亡,减少眼眶脂肪细胞积聚,发挥治疗Graves眼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目方 非活动期Graves眼病 眼眶脂肪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9
作者 续嗣钰 柳涛 +6 位作者 兰路路 薛怡宁 卫威 韩奕 穆素成 宋海燕 杜施霖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2-730,共9页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 目的研究咖啡酸(CA)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潜在新型药物的研究基础。方法将6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A组及醋酸奥曲肽(O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联合脂多糖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在初次注射雨蛙素1 h后,CA组及OA组小鼠分别给予CA腹腔注射或OA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8 h。造模24 h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收集血清和胰腺、肺、结肠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ALT、AST和Cr水平。RT-PCR检测胰腺、肺组织促炎因子表达,通过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和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形成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水平,以及结肠组织ZO-1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严重,血清α-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中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CA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α-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清、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下调(P值均<0.05),胰腺及肺组织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均减少(P值均<0.05)。结论CA可减轻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诱导的SAP小鼠模型的症状,抑制中性粒细胞募集及NET形成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小鼠 近交C57BL 咖啡酸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饮食及运动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涛 蒋元烨 +2 位作者 王学伟 曹勤 季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7-441,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NAFLD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管理NAFLD患者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同国家、地区、学会对NAFLD患者制定的饮食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NAFLD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管理NAFLD患者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同国家、地区、学会对NAFLD患者制定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不尽相同。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文献所报道的干预NAFLD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指导NAFLD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膳食疗法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子养亲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怡萍 杨丽丽 +4 位作者 郑昱 周盐 黄萍 郑培永 宋海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3-917,共5页
目的观察三子养亲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C57BL/6 J小鼠22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三子养亲汤、黄连素及美能干预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检测血脂水平。H... 目的观察三子养亲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C57BL/6 J小鼠22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三子养亲汤、黄连素及美能干预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检测血脂水平。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脂肪变性程度,RT-qPCR检测肝组织中SIRT1、PPARα、CPT-1 A、PGC-1α、FAS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IRT1、AMPK、p-AMPK、ACC、p-ACC、ACOX1、CPT-1 A蛋白表达。结果三子养亲汤、黄连素及美能干预可减轻NAFLD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P<0.05),降低小鼠血脂水平(P<0.05),改善NAFLD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降低脂肪变性面积。三子养亲汤可上调p-AMPK、SIRT1、p-ACC、ACOX1、CPT-1 A、PPARα、PGC-1α的表达(P<0.05),降低FASN的表达(P<0.01)。结论三子养亲汤可改善NAFLD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与调控AMPK/SIRT1信号通路,抑制脂肪酸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子养亲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代谢紊乱 AMPK/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数字病理切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理特征的识别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丹辉 荣义辉 +8 位作者 廖心怡 潘雅婷 王珏 黄萍 朱思越 柳苏桐 王亚妮 杜帆 于观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理特征识别模型,探究模型能否识别并可视化脂肪变性细胞、炎症细胞和纤维化等病理特征。方法选择65只NAFLD小鼠的肝组织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病理切片各65张,通过数字化扫描获... 目的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理特征识别模型,探究模型能否识别并可视化脂肪变性细胞、炎症细胞和纤维化等病理特征。方法选择65只NAFLD小鼠的肝组织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病理切片各65张,通过数字化扫描获得数字病理切片。对于H-E染色切片,使用CaseViewer 2.3软件在放大200、300、400倍后截取病变部位图像各2张,共获得390张脂肪变性细胞病理图像和390张炎症细胞病理图像;将图像上传至Horizope标注平台进行手动标注,然后通过数据增强得到2340张脂肪变性细胞图像及2340张炎症细胞图像;按4∶1∶1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1560张)、验证集(390张)用于U-Net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学习和参数迭代,测试集(390张)用于模型的识别分析。采用Dice相似系数(DSC)、平均交互比(MIoU)、平均准确度(MA)和灵敏度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对于天狼猩红染色切片,使用CaseViewer 2.3软件在放大50倍后进行全视野截取,采用了颜色特征提取算法进行纤维化识别。对130张数字病理切片进行人工NAFLD活动度积分(NAS)评分和机器评分,并计算和分析脂肪变性细胞面积占比(PFA)、炎症细胞密度(DIC)和纤维化面积占比(RFA)。结果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NAFLD病理特征识别模型识别脂肪变性细胞的DSC为0.87,MIoU为0.80,MA为0.88,灵敏度为0.84;识别炎症细胞的DSC为0.84,MIoU为0.78,MA为0.85,灵敏度为0.80。65张病理切片的PFA为0.371(0.013~0.743),DIC为288(19~894)/mm^(2),RFA为0.0485±0.0254,PFA、DIC、RFA均与机器评分和人工NAS评分呈正相关(r_(s)=0.953和0.928、0.883和0.869、0.887和0.749,P均<0.001)。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NAFLD病理特征识别模型有良好的表现,能够帮助病理医师识别NAFLD的病理特征、提高识别效率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变性 炎症细胞 纤维化 U-Net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教你怎样调治春季感冒
13
作者 周岐鸣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5期54-55,共2页
春季感冒多因气候变化、感受风邪所致,有明显的季节性。一旦被风寒邪气侵袭,就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怕冷,甚者打寒战起鸡皮疙瘩,还可伴头昏脑涨、全身筋骨酸软不适等症状;若是身体为火热体质,又外感风热或寒邪人里化热,可见浓涕、咳吐... 春季感冒多因气候变化、感受风邪所致,有明显的季节性。一旦被风寒邪气侵袭,就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怕冷,甚者打寒战起鸡皮疙瘩,还可伴头昏脑涨、全身筋骨酸软不适等症状;若是身体为火热体质,又外感风热或寒邪人里化热,可见浓涕、咳吐黄痰、发热,严重者伴高烧不退、神志不清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风热 寒邪 黄痰 寒战 调治 风邪 邪气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AK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裸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悦 续嗣钰 +3 位作者 王珏 杜施霖 张春蕾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L/kg、60μL/kg或生理盐水,每周2次。8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癌肺转移率。MHCC97H细胞用华蟾素高、低剂量(2.5μL/m L、5μL/m L)干预,通过划痕实验、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用CoCl2孵育模拟低氧环境诱导MHCC97H细胞,同时加入高、低剂量华蟾素干预,通过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华蟾素对低氧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的影响。使用转录组学分析华蟾素对MHCC97H细胞的效应机制。用Western Blot检验华蟾素干预对MHCC97H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华蟾素干预组裸鼠较对照组肝癌肺转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使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减小、上皮型分子表达上调(t=2.860,P<0.05),并使EMT转录因子和基质型分子下调(t值分别为3.545、2.022、2.852、2.341,P值均<0.05)。低氧诱导上调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和基质型分子、EMT转录因子表达水平(P值均<0.05),华蟾素干预逆转EMT变化并抑制划痕愈合(P值均<0.05)。肝癌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华蟾素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基因差异,华蟾素主要影响了肿瘤、代谢、免疫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其中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华蟾素干预可下调HCC细胞AKT、P-AKT和P-AKT/AKT的水平(t值分别为2.434、3.401、2.258,P值均<0.05)。结论华蟾素可抑制肝癌转移,尤其对于低氧环境诱导的肝癌转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HCC细胞EMT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转移 华蟾素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讨“肾为胃之关”在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的理论内容
15
作者 胡露楠 何友成 +2 位作者 刘启鸿 柯晓 任彦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64-3668,共5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的类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介导STC的发生发展,且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立足肠道菌群,围绕“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其在STC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肠...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的类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介导STC的发生发展,且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立足肠道菌群,围绕“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其在STC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肠道菌群是阐释中医药治疗STC的重要途径。“治脾(胃),应以气机为先,气血为本”“治肾应以精气为根,阴阳为本”,是中医药治疗STC的重要理念。基于肠道菌群进一步发挥“肾为胃之关”理论的指导作用,对STC的临床辨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肾为胃之关 中医药 理脾(胃)调肾法 理论内容 功能性便秘 肠道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祎群 谢建群 +1 位作者 龚雨萍 孙玉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AG模型组、ASⅣ低剂量组和ASⅣ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按照常...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AG模型组、ASⅣ低剂量组和ASⅣ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喂养,CAG模型组给予蒸馏水2 mL/d灌胃,ASⅣ低剂量组给予ASⅣ10 mg/kg灌胃,ASⅣ高剂量组给予ASⅣ40 mg/kg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生长情况,并于21周后采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病理情况并对炎症和萎缩评分,测试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抑制率和SOD活力。结果病理显示CAG模型组造模成功,ASⅣ组炎性反应及萎缩程度较模型组轻,其中高剂量组更明显。ASⅣ治疗组体质量高于较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Ⅳ高剂量可以降低CAG大鼠血清升高的NO、iNOS、TNOS。ASⅣ高剂量可以升高CAG大鼠血清降低的SOD活力及SOD抑制率。而ASⅣ低剂量组仅在iNOS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ASⅣ干预可以改善CAG模型SD大鼠的胃黏膜病理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CAG大鼠血清NO和iNOS,增加SOD活力,从而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 黄芪甲苷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郝微微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玉婷 郝微微 +3 位作者 历娜娜 温红珠 曹丽静 史佳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3-1854,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临床病变多以胃脘作胀或疼痛等为主,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失于健运,中焦气机阻滞,久则由...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临床病变多以胃脘作胀或疼痛等为主,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失于健运,中焦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血,主要与脾、胃、肝等脏腑有关。治疗上以健脾益气,疏通气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及DRG中SP和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精娟 唐蓉珠 +2 位作者 徐晖 袁建业 谢建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组织及DRG中SP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饮大剂量组、疏肝饮中剂量组、疏肝饮小剂量组、西药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造模10 d,造模第4 d起,各给药... 目的:观察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组织及DRG中SP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饮大剂量组、疏肝饮中剂量组、疏肝饮小剂量组、西药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造模10 d,造模第4 d起,各给药组大鼠于造模前半小时分别给予药物灌胃,连续7天,第10 d造模结束后,采用结直肠气囊扩张引起的腹壁撤回反射来评估内脏敏感性;取出结肠及DRG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SP和CGR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及DRG中SP及CGRP的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疏肝饮组大、中剂量组和得舒特组大鼠结肠及DRG中SP和CGRP含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饮通过调节结肠及DRG中SP和CGRP的表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饮 内脏高敏感性 SP C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于涵川 孟杨杨 +3 位作者 王恩康 袁建业 彭颖 李晓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6-1157,共12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通过体外孵育和体内动物实验考察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代谢方法,将补中益气汤水煎剂与人工胃/肠液孵育后,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将粪便样品、24 h孵育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测序;筛选AKK和BU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其QPCR分析方法,检测补中益气汤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后AKK和BU菌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采用番泻叶灌胃塑造脾虚证小鼠模型并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考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小鼠体内AKK和BU菌含量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和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补中益气汤对粪便孵育液中肠道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AKK和BU的QPCR定量检测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定量结果可靠。补中益气汤体外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其中AKK和BU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其对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中AKK和BU均具有一定影响。孵育24 h,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患者粪便样本中的AKK菌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脾虚证患者粪便中BU菌含量(P<0.01)并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体内可显著增加脾虚证小鼠粪便样本中AKK菌含量(P<0.01)并降低BU菌含量(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可直接调节BU菌含量,降低BU菌含量可能是其治疗脾虚证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脾虚证 患者粪便 小鼠模型 艾克曼菌ATCC BAA-835 单形拟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师英 孙博云 +2 位作者 袁建业 林江 胡鸿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IA)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影响。方法:(1)采用正交设计,以4种造模方案观察大鼠体质量和IA剂量对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即A组:大鼠160~170 g,6%IA0.3 mL;B组:大鼠160~170 g,6%IA... 目的:探讨不同造模因素对碘乙酰胺(IA)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影响。方法:(1)采用正交设计,以4种造模方案观察大鼠体质量和IA剂量对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即A组:大鼠160~170 g,6%IA0.3 mL;B组:大鼠160~170 g,6%IA0.1 mL;C组:大鼠200~210 g,6%IA0.3 mL;D组:大鼠200~210 g,6%IA0.1 mL。实验周期均为7 d。(2)观察实验周期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SD大鼠,200~210 g,6%IA0.3 mL,实验周期为7 d和14 d。(3)观察麻醉对IA诱导UC模型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D1组SD大鼠200~210 g,2%戊巴比妥钠(0.1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6%IA0.1 mL;D组大鼠200~210 g,生理盐水(0.15 mL/100 g)腹腔注射,6%IA0.1 mL,实验周期为7 d。结果:(1)A、B、C、D 4种方案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100%、50%、25%和12.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6.0、5.4、4.5和3.1(P<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8.000、7.125、6.389和6.000(P<0.05)。(2)实验周期7 d组(C组)和14 d组(C1组)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25.0%和37.5%,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4.5和5.6(P<0.05),结肠病理评分分别为6.389和5.750(P>0.05)。(3)麻醉组(D1组)和非麻醉组(D1)的死亡率分别为87.5%和12.5%(P),结肠肉眼观察评分分别为5.9和3.1(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6.778和6.000(P<0.05)。结论:大鼠的体质量、IA剂量、实验周期以及是否采用麻醉等都是IA诱导UC模型的影响因素。推荐造模方案为SD大鼠体质量200~210 g,非麻醉状态下,6%IA剂量0.1 mL灌肠。7 d周期表现为急性病变,7~14 d周期表现为急性向慢性转变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动物模型 碘乙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