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小凡 邓跃毅 钟逸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554-1557,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西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高毓蕾 沈麒云 +4 位作者 黄柳燕 吴冬春 李黎梅 黄伟 王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开发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并应用。方法 :收集肾病科常用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资料,经分类、整理和分析后,建立计算机数据库,设计开发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并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设计出的肾病科中药与食物... 目的:开发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并应用。方法 :收集肾病科常用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资料,经分类、整理和分析后,建立计算机数据库,设计开发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并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设计出的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科学合理、简便易用,应用于40例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肾病科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软件保证了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食物 配伍禁忌 健康教育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5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逸云 王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932-2936,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5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疗程满5年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gA肾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用药情况分为中医组(... 目的: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5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疗程满5年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gA肾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用药情况分为中医组(n=63)和中西医结合组(n=68),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基线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组较中医组病情更重,对于轻-中度病理类型(40例,占30.53%),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重度病理类型(91例,占69.47%),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UPRO显著下降(n=53,P<0.05),SCr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在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8,P>0.05)。5年患者累计生存率,中西医结合为97.1%,中医组为95.2%,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较中西医结合组不良事件更少。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IgA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对于病理类型较重的IgA肾病,临床更倾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2组治疗均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中医组治疗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回顾性分析 轻-中度病理类型 中-重度病理类型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患者累计生存率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小凡 邓跃毅 +4 位作者 钟逸斐 罗健华 郑蓉 卢奕 蔡秀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60-196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穿刺活检确诊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347例。将不同性别的患者分别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对患者的发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血清肌酐、尿素...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穿刺活检确诊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347例。将不同性别的患者分别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对患者的发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血清肌酐、尿素、尿酸、胱抑素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指标及系膜增殖、毛细血管内增生、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肾小球硬化废弃、小动脉管壁增厚、动脉透明变性等病理损伤特征进行比较,并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患病率、血清肌酐、尿素、胱抑素C.eGFR、甘油三酯等临床指标和系膜增殖、肾小球硬化/废弃、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动脉透明变性等病理损伤情况上均与同性别尿酸正常组存在差异(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而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肾功能正常亚组中,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女性患者在24h尿蛋白、胱抑素C.eGFR、肾小球硬化/废弃及小动脉管壁增厚上与尿酸正常组存在差异(P<0.05)。男性患者则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小动脉管壁增厚及透明变性上较尿酸正常组严重(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l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临床及病理损伤特点上均较同性别尿酸正常组更为严重。但不同性别的相关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与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废弃更为密切,男性则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及动脉透明变性更为密切。这可能与不同性别IgA肾病合并高尿酸t症的形成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高尿酸血症 肾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小凡 邓跃毅 钟逸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03-205,共3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葛根素是中药葛根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保护肾小球足细胞及减轻肾小管间质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葛根素是中药葛根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保护肾小球足细胞及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文章从上述方面对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及该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肾病 葛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魏丽凤 王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25-2228,2232,共5页
中医外治理论丰富,研究广泛,治疗方式多样,因其效、验、便、廉等诸多优点已向内外妇儿等多学科领域延伸与推广。因其毒性小,适应证广泛,不经肾脏排泄,避免内服药物对肾脏的影响,故在治疗一些常见肾病中具有显著优势。现从中医外治的溯... 中医外治理论丰富,研究广泛,治疗方式多样,因其效、验、便、廉等诸多优点已向内外妇儿等多学科领域延伸与推广。因其毒性小,适应证广泛,不经肾脏排泄,避免内服药物对肾脏的影响,故在治疗一些常见肾病中具有显著优势。现从中医外治的溯源与发展、作用机制与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尤其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促进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尤其在肾病治疗中的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 慢性肾脏病 方法 疗效 适应证 优势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肾九方加味”方案治疗FAT1基因突变引发的肾小球囊肿病:1例报告
7
作者 李慧洁 张涤 +2 位作者 钟逸斐 邓跃毅 葛文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5,434,共7页
肾小球囊肿病(glomerulocystic kidney disease,GCKD)是一种罕见的肾囊肿性疾病。FAT1基因编码一种具备多重生物学功能的单跨膜蛋白,含27个外显子。该蛋白胞外部分主要由钙黏蛋白重复序列、5个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和1个G层粘连蛋... 肾小球囊肿病(glomerulocystic kidney disease,GCKD)是一种罕见的肾囊肿性疾病。FAT1基因编码一种具备多重生物学功能的单跨膜蛋白,含27个外显子。该蛋白胞外部分主要由钙黏蛋白重复序列、5个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和1个G层粘连蛋白样结构域组成。本文报告了1例由FAT1基因突变引起的肾小球囊肿病例,采用“肾九方加味”中医方案进行治疗。该方案包含生黄芪、苍术、白术、全当归、半枝莲、白僵蚕、蛇舌草、芙蓉叶等药材,旨在健脾化湿和补肾活血。本病例展示了中医治疗方法在解决罕见肾病方面的应用潜力,为类似疑难病例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囊肿病(GCKD) 肾九方 FAT1 基因突变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患者的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鑫 邓跃毅 +3 位作者 李芳 严梦婷 归楚滢 林钐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583-1589,共7页
目的: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4期湿浊证患者尿液及血清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CKD 3~4期湿浊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 目的: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4期湿浊证患者尿液及血清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CKD 3~4期湿浊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代谢PCA得分值的空间分布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尿液、血清代谢产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置换检验结果提示:R^(2)Y=0.67>0,Q^(2)Y=0.43>0。17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标准品鉴定出5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熊果苷、水杨苷、4氧代脯氨酸、胍基乙酸及肌酸,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糖酵解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血清OPLS-DA置换检验结果提示:R^(2)Y=0.70>0,Q^(2)Y=0.50>0。16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标准品鉴定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丙酮酸、琥珀酸半醛、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和α珀酮戊二酸,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好地提升CKD 3~4期湿浊证的诊断精确度,是CKD 3~4期湿浊证的良好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标 代谢组学 慢性肾脏病3-4期 湿浊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