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兰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迁移、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虞璐 张怡莹 +1 位作者 叶佳琪 杨克敏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毛兰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迁移、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毛兰素组、毛兰素+pc-DNA组、毛兰素+pc-Snail组:对照组仅为HEPG2细胞,毛兰素组加入40 nmol/L的毛兰素,... 目的观察毛兰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迁移、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毛兰素组、毛兰素+pc-DNA组、毛兰素+pc-Snail组:对照组仅为HEPG2细胞,毛兰素组加入40 nmol/L的毛兰素,毛兰素+pc-DNA组转染空白对照质粒pc-DNA并加入40 nmol/L的毛兰素,毛兰素+pc-Snail组转染Snail过表达质粒pc-Snail并加入40 nmol/L的毛兰素。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后,采用平板克隆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以细胞克隆个数表示;采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以细胞迁移个数表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Snail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结果对照组、毛兰素组、毛兰素+pc-DNA组、毛兰素+pc-Snail组细胞克隆个数分别为(109.17±6.98)、(47.50±5.04)、(41.67±4.92)、(82.33±6.25)个,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171.33±8.36)、(115.17±7.94)、(108.83±7.68)、(143.17±8.45)个,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3%±0.22%、29.57%±2.34%、32.79%±2.38%、16.16%±2.05%,其中毛兰素组和毛兰素+pc-DNA组细胞克隆个数、细胞迁移个数、细胞凋亡率无差异(P>0.05),其余组间细胞克隆个数、细胞迁移个数、细胞凋亡率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毛兰素组、毛兰素+pc-DNA组、毛兰素+pc-Snail组Snail、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Bax、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毛兰素组和毛兰素+pc-DNA组相比,毛兰素+pc-Snail组Snail、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Bax、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毛兰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毛兰素可抑制Snai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Snail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天士虚劳病辨治发微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海洋 张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786-1788,共3页
系统总结叶天士辨治虚劳病的思路及用药特色。通过分析虚劳病篇医案和组方用药,发现叶氏辨证重视辨病因、脉象、奇经和体质;用药专注核心病机而非外症,重视脾胃,擅用柔剂阳药温养肝肾、通补奇经,使用药物剂型灵活多变,分时辨证服药;将... 系统总结叶天士辨治虚劳病的思路及用药特色。通过分析虚劳病篇医案和组方用药,发现叶氏辨证重视辨病因、脉象、奇经和体质;用药专注核心病机而非外症,重视脾胃,擅用柔剂阳药温养肝肾、通补奇经,使用药物剂型灵活多变,分时辨证服药;将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这种中医特有的辨治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虚劳病的辨治过程,为后世学者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虚劳病 中医思维 整体观 辩证观 恒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阳禁下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家东 孙羿帼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05-2507,共3页
《伤寒论》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提示少阳中风,不可吐下。据此后世多认为少阳禁吐禁下,如“少阳经,即有心下硬,不可下,下之甚,则下痢不止”(《医宗金鉴》)。其实少阳禁下的前提是... 《伤寒论》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提示少阳中风,不可吐下。据此后世多认为少阳禁吐禁下,如“少阳经,即有心下硬,不可下,下之甚,则下痢不止”(《医宗金鉴》)。其实少阳禁下的前提是外有风邪(火)上扰,根据《伤寒论》表里辨证的原则,本当先解表。少阳病位虽在半表半里,但少阳邪热有程度之轻重,治疗上需区别对待,古今医家均有此认识,吴谦即认为“但胸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以外,复以小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其次,从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之病证特点分析可知当少阳胆火偏胜,煎熬胃之津液,可加大黄、芒硝等引少阳胆火从胃腑下行,防止津液进一步损伤形成胃家实的传变。在中医早期的文献中记载了加芒硝、大黄的柴胡剂,如柴胡发泄汤方、柴胡下热汤方及茵陈汤方,且芒硝、大黄用量较小,非承气汤之意。故少阳证并非禁下,少阳证合用清下体现了张仲景保胃气,存津液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阳 禁下 胆火 胃气不和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