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ntacam对白内障患者前房参数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江丹 刘新泉 +2 位作者 吴强 方健 陆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Pentacam与UBM测量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患者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的差异以及其与A型超声测量ACD的差异与晶状体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Pentacam、UBM测量52... 目的探讨Pentacam与UBM测量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患者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的差异以及其与A型超声测量ACD的差异与晶状体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Pentacam、UBM测量52例(52眼)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患者ACD、ACA;Pentacam和A超分别测量患者散瞳后的ACD。结果Pentacam测量的ACD值为(2.63±0.39)mm,UBM测量值为(2.63±0.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r=0.969);Pentacam测量的ACA为(31.27±5.46)°,UBM测量值为(30.89±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Pentacam与UBM测量ACD及平均ACA结果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969、0.759);散瞳后,Pentacam测量ACD为(2.59±0.21)mm,A超测量值为(2.79±0.58)mm,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晶状体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186,P〈0.05)。在晶状体密度分别为0~20、20~40和40以上时,Pentaeam与A超测量ACD结果差异与晶状体密度相关性分别为0.079、0.264和0.288(均为P〈0.05).结论Pentacam可作为测量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患者的ACD、平均ACA的良好选择,在临床工作中应灵活运用、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 UBM A超 核性白内障 前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的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丹 刘新泉 +1 位作者 张殷建 阮雯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6-75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体积分数自体血清局部应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恢复期干眼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HSK进入恢复期合并干眼的患者69例69眼,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20... 目的评价不同体积分数自体血清局部应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恢复期干眼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HSK进入恢复期合并干眼的患者69例69眼,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高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50%自体血清,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滴眼,均为每天4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28 d的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fluorescence,FL)染色评分、角膜知觉、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混浊度。结果两治疗组治疗后OSDI评分降低,患眼SIT值增加、BUT延长、FL染色评分降低(均为P<0.05),对照组患眼仅BUT延长(P<0.05),但程度明显低于两治疗组。两治疗组治疗后患眼角膜知觉逐渐恢复,至28 d时分别为治疗前的1.21倍和1.23倍,对照组为治疗前的1.08倍。两治疗组患眼角膜水肿减退、中央角膜厚度降低并在14~28 d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对照组患眼中央角膜厚度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两治疗组;两治疗组患眼角膜混浊度减轻(均为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治疗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健眼SIT、BUT、FL染色评分、角膜知觉、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均无角膜混浊,治疗后仅观察到两治疗组健眼SIT值增加、BUT延长(均为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改变(均为P>0.05)。结论局部应用体积分数20%和体积分数50%自体血清均能有效缓解HSK恢复期干眼症状且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清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汤内服联合低温超声雾化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江丹 阮雯洁 刘新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573-576,共4页
目的:明确秦皮汤内服联合低温超声雾化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至本院眼科就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76例132眼,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8例68眼、对照组38例64眼。治疗组给予秦皮汤300 m L分为每日两次口服、... 目的:明确秦皮汤内服联合低温超声雾化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至本院眼科就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76例132眼,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8例68眼、对照组38例64眼。治疗组给予秦皮汤300 m L分为每日两次口服、共4周,秦皮汤浓煎药液眼部低温超声雾化治疗,每次20 min、隔日一次、共4周,0. 1%更昔洛韦眼水每2 h一次、0. 5%更昔洛韦眼胶每晚一次点患眼;对照组仅予浓度、频次相等的更昔洛韦眼水、眼胶等局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观察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ce,FL)评分、角膜知觉值、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及治愈时间,随访并计算一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L评分、角膜知觉值、中医证候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均观察到F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角膜知觉值上升(P <0. 05),且治疗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愈52眼(治愈率76. 5%)、总有效率97. 1%,对照组治愈33眼(治愈率51. 6%)、总有效率87. 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 302,P <0. 05)、平均治愈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 05);治疗组复发率(7. 4%)明显低于对照组(20. 3%)(χ2=4. 702,P <0. 05)。结论:与单纯西药局部治疗相比,秦皮汤内服联合低温超声雾化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秦皮汤 低温超声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大鼠角膜IL-6和IL-10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晶 崔红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真菌感染后角膜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在24只大鼠左眼角膜上制作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模型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在感染后早、中、晚期取下角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真菌感染后角膜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在24只大鼠左眼角膜上制作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模型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在感染后早、中、晚期取下角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病程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角膜中,IL-6早期即大量表达,中期炎症反应高峰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IL-10在早期表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结论IL-6在AFK病程中是一个敏感的炎性因子,与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一致。IL-10在AFK病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烟曲霉菌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泪腺注射与静脉回输两种方式诱导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江丹 王逸之 +2 位作者 王大虎 董志国 刘新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基于泪液学、眼表组织及Th17/Treg相关指标比较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泪腺注射与静脉回输两种方式诱导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的异同。方法 将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泪腺注射组(NSI组)、自体PBLs... 目的 基于泪液学、眼表组织及Th17/Treg相关指标比较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泪腺注射与静脉回输两种方式诱导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的异同。方法 将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泪腺注射组(NSI组)、自体PBLs泪腺注射组(ALI组)、生理盐水静脉回输组(NST组)、自体PBLs静脉回输组(ALT组),每组8只;自体PBLs通过与泪腺上皮细胞共培养以激活;ALI组予泪腺注射激活的PBLs 200μL,ALT组予耳缘静脉回输同等细胞量的PBLs 1 mL,NSI组予泪腺注射生理盐水200μL,NST组予耳缘静脉回输生理盐水1 mL;造模前与造模后4周检测各组兔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浓度,泪腺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染色检测ROR-γt、Foxp3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后4周,ALI组、ALT组兔眼均观察到SIT降低、BUT缩短、FL评分增加、泪液IL-17浓度上升和IL-35浓度下降(均为P<0.05),泪腺组织HE染色见腺体萎缩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ALI组、ALT组兔眼泪腺中ROR-γt蛋白表达增加及Foxp3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5);ALI组与ALT组兔眼间BUT、FL评分、泪液IL-17浓度、泪腺ROR-γt蛋白表达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激活的自体PBLs通过泪腺注射和静脉回输两种方式均可建立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静脉回输法获得的动物模型更稳定、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干眼 TH17/TREG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通玄府法治疗干眼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华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0-1280,共1页
关键词 干眼综合征 宣通玄府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lt-1基因片段对缺氧、高糖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江丹 吴强 +4 位作者 宋蓓雯 张敏 杜新华 贾丽丽 陆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815,共6页
目的比较可溶性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受体1(sFlt-1)胞外第2~3区和第2~4区对缺氧、高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 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人胎盘组织cDNA文库中扩增... 目的比较可溶性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受体1(sFlt-1)胞外第2~3区和第2~4区对缺氧、高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 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人胎盘组织cDNA文库中扩增出sFlt-1胞外第2~3区和第2~4区,连接入pcDNA3.1载体后电泳,并进行测序鉴定;以羧甲基化葡聚糖(CMD)纳米磁颗粒为基因载体分别携带2种重组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后分别进行正常、缺氧和高糖条件下的培养。MTT法检测各组人UVECs的增生;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UVECs的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人UVECs ERK1/2信号通路下游特异性磷酸化激酶ERK 1/2(p-ERK 1/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pcDNA3.1/sFlt-1(2-3)或pcDNA3.1/sFlt-1(2-4)转染的人UVECs在缺氧和高糖条件下的增生、迁移及p-ERK 1/2蛋白的表达较转染前均明显下降(P<0.01);2种重组质粒对缺氧和高糖条件下人UVECs增生、迁移及ERK 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lt-1受体胞外第2~3区和第2~4区均可抑制缺氧和高糖条件下人UVECs的增生、迁移及ERK1/2信号通路的转导,且2种受体基因片段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受体1 基因转染 增生 迁移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调控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性衰老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张舒燕 解云 张殷建 《眼科新进展》 2025年第9期684-690,共7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抑制炎性衰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预实验构建高糖(HG)及LUT浓度诱导ARPE-19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5.5 mmol·L^(-1)葡萄糖干预)、HG组(35 mmol·L^(-1)葡萄糖干...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抑制炎性衰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预实验构建高糖(HG)及LUT浓度诱导ARPE-19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5.5 mmol·L^(-1)葡萄糖干预)、HG组(35 mmol·L^(-1)葡萄糖干预)、HG+低LUT组(35 mmol·L^(-1)葡萄糖及20 mmol·L^(-1)LUT干预)和HG+高LUT组(35 mmol·L^(-1)葡萄糖及40 mmol·L^(-1)LUT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ELISA法检测炎性衰老因子[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水平;DCF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SA-β-Gal活性染色鉴定细胞衰老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以及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低LUT组及HG+高LUT组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中SA-β-Gal、IL-1β及IL-6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低LUT组中SA-β-Gal表达水平以及HG+高LUT组中SA-β-Gal、IL-1β及IL-6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trol组比较,HG组衰老细胞数量、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ROS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低LUT组及HG+高LUT组衰老细胞数量、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ROS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NF-κB、NLRP3以及Thioredox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低LUT组及HG+高LUT组细胞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NF-κB、NLRP3以及Thioredox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LUT能改善HG诱导的细胞活力、迁移、衰老及凋亡水平,抑制炎性衰老相关因子的表达,这可能与其调控SIRT1/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炎性衰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SIRT1 ARPE-1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