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中梓治疗心病学术思想探讨
1
作者 丛丽烨 王佑华 邓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59-960,共2页
李中梓,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一生治学严谨尚实,勤于探索,并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他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心病的治疗中在强调从病位、病因、病机详细辨证的同时,注重脏腑辨证,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 李中梓,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一生治学严谨尚实,勤于探索,并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他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心病的治疗中在强调从病位、病因、病机详细辨证的同时,注重脏腑辨证,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探讨了李中梓论治心病学术思想,以期为中医心病的治疗拓展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中梓 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合并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灵妍 姚成增 +1 位作者 蒋梅先 周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98-2103,I0004,共7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及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同时将肝、胆、肾、脾、心五个脏腑主时时段血压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进一步为中医药择时给药,择脏腑治疗提供临床线索。方法:对曙光医院西院2010—2013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及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同时将肝、胆、肾、脾、心五个脏腑主时时段血压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进一步为中医药择时给药,择脏腑治疗提供临床线索。方法:对曙光医院西院2010—2013年间曾行ABPM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筛选,共入组病人128例,其中合并冠心病组30例,合并糖尿病组31例,合并脑梗塞组30例,无合并症组37例。结果:不同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ABPM基本数值无明显差异;肝、脾、心、肾、胆五个脏腑主时时段均能影响血压水平,且不同脏腑主时时段血压水平随时间变化存在一定趋势,在心主时时段,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舒张压低于无合并症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胆主时时段,两者舒张压水平亦存在差异(P<0.05)。血压在脾、肾二脏主时处于较高趋势。4组患者群体余弦中值、振幅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肝、脾、心、肾、胆五个脏腑所对应时辰均影响血压水平,且五个脏腑主时时段血压变化趋势与"杓型"血压模式基本吻合,不同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整体存在昼夜节律,无合并症组患者血压水平偏高,但本研究所涉及的肝、脾、心、肾、胆五个脏腑主时时段与高血压各组无交互作用,各时辰中血压及其变化趋势与高血压不同合并症是否相关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脏腑主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红花煎通过抑制淋巴管增生改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怡茹 张一凡 +1 位作者 韦婧 刘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煎对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心脏淋巴管、纵膈淋巴结T细胞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ApoE^-/-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仁红花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给药...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煎对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心脏淋巴管、纵膈淋巴结T细胞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ApoE^-/-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仁红花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高脂饮食造模8周,桃仁红花煎通过灌胃给药,空白组采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灌胃作为对照.给药周期为12周,频率为每天2次,每次灌胃0.3 mL.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管及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油红O染色法评估主动脉窦的斑块面积,提取主动脉总RNA并反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炎症因子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仁红花煎可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P<0.05,P<0.01),减小主动脉窦斑块面积,抑制心脏淋巴管增生,减少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降低IL-6和TNF-α的质量浓度以及mRNA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桃仁红花煎可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脏淋巴管数目、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红花煎 炎症反应 淋巴管增生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佳悦 沈琳 郑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敷贴法配合中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及最长R-R间期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饮片(益气温阳法)治疗,治疗组除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外,...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敷贴法配合中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及最长R-R间期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饮片(益气温阳法)治疗,治疗组除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外,另给予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观察4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程度分级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24 h平均心率提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R-R间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R-R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长R-R间期差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程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敷贴配合中药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4 h平均心率、缩短最长R-R间期、改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型心律失常 穴位 敷贴 吴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一凡 丁洁 +2 位作者 杜敏 冯骁腾 刘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 B)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阐明Sal B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 B)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阐明Sal B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l B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al B组小鼠给予Sal B溶液腹腔注射,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给予阿托伐他汀溶液灌胃。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率。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ox-LDL组(采用40 mg·L^(-1) ox-LDL诱导24 h),低、中和高剂量Sal B组(给予含1.25、2.50和5.00 mg·L^(-1) Sal B的培养基)。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及RAW264.7细胞中AXL、MERTK、TYRO3和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P<0.05),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率升高(P<0.05),小鼠主动脉组织中AXL、MERTK、TYRO3和MFGE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降低(P<0.01),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率降低(P<0.01),小鼠主动脉组织中AXL、MERTK、TYRO3和MFGE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ox-LDL诱导组RAW264.7细胞中AXL、MERTK、TYRO3和MFGE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ox-LDL诱导组比较,Sal B组RAW264.7细胞中AXL、MERTK、TYRO3、MFGE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Sal B通过上调胞葬相关分子表达,促进LDLR-/-小鼠及RAW264.7细胞的胞葬作用,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RAW264.7细胞 胞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怡茹 韦婧 +1 位作者 张一凡 刘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7期1350-1354,共5页
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AS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细胞因子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 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AS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细胞因子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促进或抑制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及斑块形成。全面掌握细胞因子在AS发生、发展全程中的作用有助于为AS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