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原表位的cTnⅠ单克隆抗体对cTnⅠ-TnC复合物亲和性的研究
1
作者 何成山 刘洋 +2 位作者 刘路遥 吴豫 陆志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对cTnⅠ-肌钙蛋白C(cTnⅠ-TnC)抗原的亲和性,筛选新型cTnⅠ特异性抗体用于临床检测试剂盒研发。方法:基于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采用cTnⅠ-TnC抗原点样硬基质芯... 目的:了解不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对cTnⅠ-肌钙蛋白C(cTnⅠ-TnC)抗原的亲和性,筛选新型cTnⅠ特异性抗体用于临床检测试剂盒研发。方法:基于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采用cTnⅠ-TnC抗原点样硬基质芯片,以鼠源性cTnⅠMAb为待检抗体,HRP-羊抗鼠IgG为检测抗体,对抗原点样液、抗原点样浓度、待检抗体浓度进行实验条件优化;采用竞争法检测不同抗原表位的cTnⅠMAb对cTnⅠ-TnC的亲和力,实验组为加入梯度浓度的cTnⅠ-TnC,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稀释液,检测不同cTnⅠMAb的反应信号,计算亲和常数。结果:最优实验条件:抗原点样液为P105,抗原点样浓度为0.1 mg/ml,待检抗体浓度为80 ng/ml;包含TnC抗体的20c6cc和7B9cc MAb亲和性最好,其中20c6cc MAb达3.18×10^(6) L/mol;cTnⅠMAb中位于肽链C端的a.a.r 130~145、169~178和190~196区域的cTnⅠMAb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其中MAb 625(a.a.r 169~178)为6.37×10^(5) L/mol,在cTnⅠMAb中亲和性最强。结论:cTnⅠ肽链C端a.a.r 130~145、169~178、190~196和TnC区的MAb与cTnⅠ-TnC抗原的亲和性较好,针对该区域设计新型cTnⅠ补位抗体,可作为解决自身抗体及肽链蛋白水解负性干扰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肌钙蛋白C 单克隆抗体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氨基甲酰化蛋白自身抗体定量检测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姚晓阳 薛苗 +3 位作者 桂铁军 马晨芸 蒋秀娣 颜宏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4-930,共7页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特异性等。以12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抗Car P抗体水平的第95分位为临界值,分析RA组、非RA组抗Car P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分析RA组抗Car 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该方法检测高值和低值样本的精密度均<15%;线性范围可达(3. 31~1448. 18) AU/m L,抗Car P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组、抗CCP抗体阳性RA组和关节痛组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显著升高,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组也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抗Car P抗体5%阳性率相比,RA患者的阳性率达28. 21%,抗CCP抗体阳性RA组阳性率达32. 2%;关节痛组阳性率为38. 89%,均显著升高;其余疾病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RA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血沉(ESR)均呈弱相关,与CRP和Ig G水平均呈中等相关。结论建立的定量检测抗Car P抗体的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密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抗Car P抗体检测对RA诊断和疾病的活动性评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建两轮PCR法对低载量HBV DNA S区基因的扩增及实验条件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成山 蒋秀娣 +3 位作者 徐正 马晨芸 姚晓阳 陆志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7-1163,共7页
目的探究低载量HBV DNA S区基因扩增的可行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为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DNA S区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巢式PCR和自建两轮PCR方法扩增6例低HBV DNA载量(100~200 IU/mL)和22例更低HBV DNA载量(20~99... 目的探究低载量HBV DNA S区基因扩增的可行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为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DNA S区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巢式PCR和自建两轮PCR方法扩增6例低HBV DNA载量(100~200 IU/mL)和22例更低HBV DNA载量(20~99 IU/mL)的血清样本中HBV DNA S区基因,并对引物序列、引物量、PCR产物模板稀释倍数、退火温度、PCR反应循环数、PCR总反应体系等条件进行优化。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割目的条带凝胶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克隆测序结果进行核酸序列BLAST比对确认。结果设计3对巢式PCR引物(P1~P3),扩增产物理论上包含整个HBV DNA S区基因。经过PCR扩增条件优化后,6例低HBV DNA载量的血清样本中仅2例经巢式PCR扩增出HBV DNA S区基因特异性靶序列,22例更低HBV DNA载量样本无一例扩增成功。自建两轮PCR法设计了P4~P15共12对引物,扩增产物理论上包含整个HBV DNA S区基因。经过PCR扩增条件优化并筛选出P13为最佳引物后,6例低HBV DNA载量的血清样本全部扩增出HBV DNA S区基因特异性靶序列;15例(15/22,68.18%)更低HBV DNA载量的样本扩增出HBV DNA S区基因特异性靶序列,经PCR产物克隆测序均证实为HBV DNA S区基因,该15例样本中HBV DNA载量最低为20.1 IU/mL。结论基于引物P13自建的两轮PCR法更适用于低载量HBV DNA S区基因的扩增,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巢式PCR;扩增产物可进一步应用于OBI者HBV DNA S区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S区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引物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M12、FOXE1、B3GAT2、VIM、SFRP2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正 颜宏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R结构域蛋白12(PRDM12)、叉头框E1(FOXE1)、β-1,3-葡糖醛转移酶2(B3GAT2)、波形蛋白(VIM)、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初步评估上述基因作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选取海军军...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R结构域蛋白12(PRDM12)、叉头框E1(FOXE1)、β-1,3-葡糖醛转移酶2(B3GAT2)、波形蛋白(VIM)、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初步评估上述基因作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31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石蜡切片标本,使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RDM12、FOXE1、B3GAT2、VIM、SFRP2-1、SFRP2-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31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RDM12、FOXE1、B3GAT2、VIM、SFRP2-1、SFRP2-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指数均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3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PRDM12、FOXE1、B3GAT2、VIM、SFRP2-1、SFRP2-2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率分别为87.1%(27/31)、90.3%(28/31)、80.6%(25/31)、77.4%(24/31)、74.2%(23/31)、64.5%(20/31);在18例早期(TNM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PRDM12、FOXE1、B3GAT2、VIM、SFRP2-1、SFRP2-2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率分别为88.9%(16/18)、94.4%(17/18)、83.3%(15/18)、77.8%(14/18)、83.3%(15/18)、61.1%(11/18)。结论PRDM12和FOXE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出现异常甲基化,初步判断两者有潜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测序 PR结构域蛋白12 叉头框E1 DNA甲基化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汞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科峰 贾洁 +6 位作者 丁天泽 张硕 李心怡 祝捷 刘玉红 卢凌鹏 吴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39-1744,共6页
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地区孕妇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摄入情况以及血清汞水平,分析n-3 PUFA摄入以... 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地区孕妇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摄入情况以及血清汞水平,分析n-3 PUFA摄入以及汞暴露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产科建卡的孕妇进行了膳食调查、临床数据收集、血清样本采集和检测。于孕24±1周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对入组孕妇进行膳食及营养素补充剂调查,根据对照组n-3 PUFA摄入量(膳食摄入DHA、膳食摄入EPA、DHA补充剂)以及血清汞进行三分位数分组后,用Logistic回归分别计算其与GDM发生风险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校正其他已知的GDM危险因素(BMI、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能量)。采用偏相关统计膳食DHA、膳食EPA与血清汞的相关性。结果·519名孕妇中对照组孕妇361名,GDM孕妇158名。对照组孕妇膳食DHA摄入量均值为29.78 mg/d、膳食EPA摄入量均值为23.90 mg/d,GDM孕妇膳食DHA摄入量均值为37.47 mg/d、膳食EPA摄入量均值为28.94 mg/d,均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适宜摄入量。对照组孕妇血清汞均值为0.31μg/L,GDM孕妇血清汞均值为0.29μg/L。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DHA摄入量(P trend=0.135)、膳食+补充剂DHA (P trend=0.371)、EPA摄入量(P trend=0.106)、n-3 PUFA膳食摄入量(P trend=0.382)以及血清汞(P trend=0.514)与GDM没有显著相关性;偏相关统计发现膳食DHA、膳食EPA与孕妇血清汞没有明显相关性(P=0.126,P=0.543)。结论·较低水平的n-3 PUFA摄入以及汞暴露与GDM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血清汞 妊娠期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