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晓梅 李贺月 +4 位作者 益敏辉 唐虹 郝小白 华宇 李林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15-2422,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分析,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分析,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补肾活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靶点。结果网络药理学表明,补肾活血方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异补骨脂查耳酮、阿魏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为EGFR、SRC、JUN,主要通过PI3K/Akt、MAPK、Rap1、Ras、Ca^(2+)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能降低胰岛素水平,增加各级卵泡数和黄体数,降低LH、T水平,升高E2、FSH水平,改善卵巢组织病理形态,颗粒细胞层数变多且规则排列,升高卵巢组织PI3K、p-Akt/Akt蛋白表达。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特性,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PI3K/AKT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接受米非司酮干预后炎性因子、侵袭和凋亡基因表达的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妍 何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69-1171,1174,共4页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炎性因子、侵袭和凋亡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模型组(EMs组)和米非司酮组(RU486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EMs组给予生理盐水干...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炎性因子、侵袭和凋亡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模型组(EMs组)和米非司酮组(RU486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EMs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RU486组给予2.6 mg·kg-1·d-1 RU486干预。干预后4周,解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并测定炎性因子(COX-2、PGE2、TNF-α、IL-1β、IL-6)、侵袭基因(OPN、MMP2、MMP9、uPA、S100A6)、凋亡基因(Bcl-2、Livin、Smac、PTEN)的表达量。结果:Ru486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COX-2、PGE2、TNF-α、IL-1β、IL-6、OPN、MMP2、MMP9、uPA、S100A6、Bcl-2、Liv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EMs组,Smac、PTEN的蛋白表达量高于EMs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能够抑制炎性因子、侵袭基因、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增加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炎性因子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肥胖抑制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妍 李林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8-143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SF-1)、肥胖抑制素(OB)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2例(妊娠糖尿病组)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 目的探讨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SF-1)、肥胖抑制素(OB)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2例(妊娠糖尿病组)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75例(正常妊娠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的差异,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与血糖控制程度的关系,对妊娠结局不良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NSF-1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及血糖控制良好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均<0.01);而血清OB和GLP-1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和血糖控制良好程度的升高而下降(P均<0.01)。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HbA1c和NSF-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均<0.01),而血清OB和GLP-1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均<0.01)。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是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均<0.01)。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83.3%,AUC为0.966,高于单个指标NSF-1(Z=4.078,P<0.01)、OB(Z=4.059,P<0.05)和GLP-1(Z=2.918,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NSF-1、OB和GLP-1水平是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妊娠结局不良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抑制因子1 肥胖抑制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妊娠糖尿病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血糖、血脂和膳食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婕 吴慧 +8 位作者 卢凌鹏 杨科峰 祝捷 周恒益 姚蝶 高雅 冯宇婷 刘玉红 贾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6-1346,共11页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女性在孕中期至孕晚期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膳食摄入、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招募...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女性在孕中期至孕晚期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膳食摄入、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招募定期产检的孕中期女性78人,其中GDM女性30人(GDM组)、健康妊娠女性48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2组孕妇的人口学信息及血生化指标。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2组孕妇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于孕中期、孕晚期收集2组孕妇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孕中期、孕晚期的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特征和其相似性。通过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孕中期孕妇的肠道菌群丰度与环境因子(血生化指标、膳食摄入成分)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孕妇的孕期增重较多(P=0.012)。在孕中期,GDM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1 h和OGTT 2 h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孕期膳食摄入的结果显示,GDM组孕妇的脂肪摄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46)。从孕中期至孕晚期,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GDM组与孕晚期GDM组、孕中期对照组、孕晚期对照组的属水平菌群结构相似性最小,而孕晚期GDM组与对照组的菌属构成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热图的结果显示,丁酸球菌科(Butyricicoccaceae)的丰度与膳食纤维和蔬菜摄入水平呈正相关(r=0.365,P=0.024;r=0.469,P=0.003),克雷伯菌(Klebsiella)的丰度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329,P=0.044),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与OGTT 2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364,P=0.025)。结论·孕中期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组成较孕晚期存在较多显著差异物种,孕中期GDM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糖脂代谢,膳食脂肪和蔬菜摄入水平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膳食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汞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科峰 贾洁 +6 位作者 丁天泽 张硕 李心怡 祝捷 刘玉红 卢凌鹏 吴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39-1744,共6页
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地区孕妇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摄入情况以及血清汞水平,分析n-3 PUFA摄入以... 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地区孕妇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摄入情况以及血清汞水平,分析n-3 PUFA摄入以及汞暴露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产科建卡的孕妇进行了膳食调查、临床数据收集、血清样本采集和检测。于孕24±1周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对入组孕妇进行膳食及营养素补充剂调查,根据对照组n-3 PUFA摄入量(膳食摄入DHA、膳食摄入EPA、DHA补充剂)以及血清汞进行三分位数分组后,用Logistic回归分别计算其与GDM发生风险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校正其他已知的GDM危险因素(BMI、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能量)。采用偏相关统计膳食DHA、膳食EPA与血清汞的相关性。结果·519名孕妇中对照组孕妇361名,GDM孕妇158名。对照组孕妇膳食DHA摄入量均值为29.78 mg/d、膳食EPA摄入量均值为23.90 mg/d,GDM孕妇膳食DHA摄入量均值为37.47 mg/d、膳食EPA摄入量均值为28.94 mg/d,均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适宜摄入量。对照组孕妇血清汞均值为0.31μg/L,GDM孕妇血清汞均值为0.29μg/L。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DHA摄入量(P trend=0.135)、膳食+补充剂DHA (P trend=0.371)、EPA摄入量(P trend=0.106)、n-3 PUFA膳食摄入量(P trend=0.382)以及血清汞(P trend=0.514)与GDM没有显著相关性;偏相关统计发现膳食DHA、膳食EPA与孕妇血清汞没有明显相关性(P=0.126,P=0.543)。结论·较低水平的n-3 PUFA摄入以及汞暴露与GDM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血清汞 妊娠期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