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功态时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静息fMRI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郁伟林 李小青 +4 位作者 汤伟军 黎元 李克 翁旭初 陈宜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以及与非练功者之间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差异,探讨气功的本质及其对脑功能皮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5名,以及相匹配年龄、性别并从未练过气功... 目的:通过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以及与非练功者之间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差异,探讨气功的本质及其对脑功能皮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5名,以及相匹配年龄、性别并从未练过气功的对照5名。研究采用GESignaVH/i3.0T磁共振扫描机,先后进行无任务(静息态)和运动任务的BOLD序列扫描。通过计算运动皮质体素时间信号序列两两之间的交互相关系数以及平均交互相关系数(MCC),评价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的同步性。练功与非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运动皮质的MCC值的差异用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所有被试者运动任务的fMRI检查均获得双侧运动皮质的明显激活。非练功者运动皮质的MCC值平均为0.20,练功者非气功态时MCC值平均为0.26,气功态时平均为0.40。经t检验非气功态时,练功者与非练功者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间的MCC值的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之间,练功者气功态与非练功者之间MCC值的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入气功状态后,脑运动功能皮质低频活动的同步性会明显增强。但这种反映同步的相关系数是否可以作为其特征性的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运动皮质 低频活动 同步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功入静时前扣带回自发低频活动变化的fMRI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郁伟林 汤伟军 +3 位作者 李小青 冯晓源 李克 陈宜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在气功入静过程中大脑前扣带回的低频信号变化,探讨前扣带回在气功活动中的潜在调节机制。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6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EPI-BOL...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在气功入静过程中大脑前扣带回的低频信号变化,探讨前扣带回在气功活动中的潜在调节机制。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6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EPI-BOLD序列。在入静前、入静早期、入静后期和结束入静后分4次进行静息fMRI扫描。图像处理采用AFNI软件,计算大脑前扣带回频率在0.01~0.8Hz间的低频活动功率谱的优势频率和平均振幅。对不同入静状态时这两个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大脑前扣带回在入静时的优势频率(0.0167Hz)要高于入静前和结束入静后(0.0125Hz);功率谱的平均振幅在入静早期最高,而在入静后期有所下降,仍高于入静前和结束入静后。结论:前扣带回在不同入静状态时低频活动的动态变化,提示它在人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低频活动的功率谱可以作为气功入静状态的一个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入静 低频活动 功率谱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及手法治疗早搏6例
3
作者 陈国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早搏 艾灸 推拿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