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仲勇 周嘉 袁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1-1683,1688,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按配对设计原则选择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1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关...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按配对设计原则选择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1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关腹后(T3)和术后24h(T4),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血压(MABP),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间点,B组患者MABP均低于A组患者(P〈0.05),T4时两组患者M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B组NE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但两组间Co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B组NE、Cor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更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去甲肾上腺素 皮质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气管插管针刺复合药物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规范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嘉 陈彤宇 +16 位作者 袁岚 沈卫东 池浩 宋建钢 吴瑶瑶 周文雄 陈文婷 王兰 唐炜 钱中佳 葛文 徐建俊 郭丰 王永强 王珂 马文 傅国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92-2296,共5页
"浅睡眠、无气管插管和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是作者团队在既往针刺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新模式。与气管插管的传统麻醉方式比较,具有麻醉药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特... "浅睡眠、无气管插管和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是作者团队在既往针刺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新模式。与气管插管的传统麻醉方式比较,具有麻醉药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可作为现代麻醉的有益补充,给传统针刺麻醉手术的实际应用带来新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将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利于在全国进行推广,作者团队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依托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子项目——针药复合麻醉模式创新与应用,形成"无气管插管针药复合药物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心脏瓣膜置换术 无气管插管手术 临床应用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文婷 傅国强 +3 位作者 王兰 袁岚 沈卫东 张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胃黏膜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年龄18~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电针干预+全麻组(B组),气管插管后经鼻腔或口腔置入胃张力计导管,置管...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胃黏膜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年龄18~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电针干预+全麻组(B组),气管插管后经鼻腔或口腔置入胃张力计导管,置管成功后与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的胃黏膜监测模块相连接,术中气腹压力恒定在11~12 mm Hg.分别于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 min(T2)、60min(T3)、气腹结束后30 min(T4)测定动脉血pH值(pHa)、PaO2和PaCO2,输入计算机计算出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g-ET CO2).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T4时pHi明显下降(P<0.01),PgCO2、Pg-aCO2和Pg-ET CO2明显升高(P<0.01或P<0.05);T2~T4时,A组患者pHi明显低于B组(P<0.05),PgCO2、Pg-ET CO2和Pg-aCO2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电针足三里可调节胃黏膜血流量,防止胃黏膜酸化,从而保护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黏膜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袁岚 郭君 +3 位作者 唐炜 王剑 傅国强 郭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肠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肠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TEAS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3d内每天给予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TEAS一次,对照组操作同TEAS组但不开启电源。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24、48、72h血清胃动素浓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升高[(218.5±52.3)pg/ml vs(141.8±45.8)pg/ml,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9.4±3.2)h vs(29.6±7.8)h,P<0.05]明显提前,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23.2±4.7)h vs(36.5±8.9)h,P<0.05],术后3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16.7%vs 36.7%,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促进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 肠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CO_2充气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袁岚 宋民光 +2 位作者 傅国强 黄建平 葛茂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观察颈部皮下CO2 充气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动脉血气的影响。 方法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3月 7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皮下充入CO2 压力 6mmHg ,监测动脉血pH、PaCO2 变化。 结果 充气后 5minPaCO2升高 ,p... 目的 观察颈部皮下CO2 充气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动脉血气的影响。 方法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3月 7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皮下充入CO2 压力 6mmHg ,监测动脉血pH、PaCO2 变化。 结果 充气后 5minPaCO2升高 ,pH值下降 ,15minPaCO2 达到高峰 (44 33± 0 97)mmHg ,pH值最低 (7 36± 0 0 2 ) ,充气后各时间段PaCO2 和pH与充气前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30min后PaCO2 开始下降 ,pH值上升 ,1hPaCO2 、pH值达到稳定水平 ;放气后PaCO2 、pH值接近充气前水平。 结论 皮下CO2 充气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动脉血PaCO2 、pH值有影响 ,但仍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充气 腔镜 甲状腺手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文婷 傅国强 +1 位作者 沈卫东 王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8-661,共4页
胃黏膜在围术期极易发生应激性损伤,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生,其严重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黏液层和胃黏膜厚度、... 胃黏膜在围术期极易发生应激性损伤,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生,其严重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黏液层和胃黏膜厚度、抑制炎性介质反应、调节胃动力和胃电活动、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以及调控机体内源性ET-1/NO和CGRP/PGE2水平等来实现的。本文以中医文献为理论基础,结合近年来临床试验及基础实验研究,就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黏膜 足三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法在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傅国强 李连红 +1 位作者 宋民光 袁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旋转法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治未病思想开展术后镇痛治疗的研究综述
8
作者 陈文婷 傅国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术后镇痛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本文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和术后镇痛治疗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未病防发"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术后镇痛治疗的新...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术后镇痛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本文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和术后镇痛治疗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未病防发"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术后镇痛治疗的新进展,并对两者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总结概括。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深刻,强调未病防发和既病防变。这在指导思想上,与现代医学中术后镇痛治疗所提倡的超前镇痛,终止疼痛的发展及转变这两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术后镇痛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要作为一项指导常规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内在机理和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号令 周亚兰 +2 位作者 周书转 季锋 许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观察经呼吸道吸入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关节炎组、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假手术+氢气0~14 d组,每组8只。于大鼠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 目的观察经呼吸道吸入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关节炎组、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假手术+氢气0~14 d组,每组8只。于大鼠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单关节炎模型。单关节炎组大鼠不吸入氢气,另4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3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后第4~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假手术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采用von Frey纤毛测定单关节炎大鼠双侧后爪在建模后0、1、3、5、7、10、14 d的机械刺激抬腿反应阈值(PWT)。另取15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3只,于造模或假手术后第10天取致炎侧脊髓腰膨大组织,用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MDA的含量。结果单关节炎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在建模后第1天即低于健侧,在第3天达到最低值并维持稳定至第14天(P<0.01)。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均高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P<0.05,P<0.01);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水平均高于单关节炎组(P均<0.05),MDA水平低于单关节炎组(P<0.05),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和MDA水平与单关节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呼吸道吸入65%氢气在大鼠单关节炎模型的起始阶段可减轻机械痛敏及氧化应激,预先给予氢气可抑制单关节炎机械痛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单关节炎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