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汤类方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莹蓉 高成璐 +1 位作者 裘福荣 马越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3-689,共7页
目的比较桂枝汤类方不同配伍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LC-MS/MS法分析大鼠灌服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后在大鼠体内的桂皮酸、马尿酸、芍药苷和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配伍对芍药苷肠菌代谢的影响。结果... 目的比较桂枝汤类方不同配伍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LC-MS/MS法分析大鼠灌服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后在大鼠体内的桂皮酸、马尿酸、芍药苷和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配伍对芍药苷肠菌代谢的影响。结果大鼠灌服桂枝汤类方血浆中桂皮酸、马尿酸及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经剂量校正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桂枝加芍药汤中芍药苷的Cmax升高(P<0.05)。大鼠灌胃芍药苷后其AUC和Cmax与给药剂量呈线性关系。配伍甘草对芍药苷肠菌代谢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桂枝汤类方的不同配伍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有影响,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芍药苷的肠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类方 LC-MS MS 药代动力学 配伍 芍药苷 肠菌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药动学-药效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晓晖 黄继汉 +3 位作者 陈纭 裘福荣 李俊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时间点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定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舒张压(DBP)等药物效应,建立效应室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并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单用、联用及单剂量、多剂量的药动学-药效学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厄贝沙坦的药动学特征呈二室模型,氢氯噻嗪在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均未改变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而在稳态条件下,厄贝沙坦可增高氢氯噻嗪的血药浓度及曲线下面积。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应优于单用的效应。药物效应和效应室浓度之间符合Sigmoid-Emax药效学模型。单剂量下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间存在滞后现象,多剂量下滞后现象消失。Emax、EC50、Keo等药效学参数在厄贝沙坦组和两药联用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PK-PD定量数学模型研究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后药动学-药效学(暴露-反应)关系的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药代动力学 药效 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发展现状及其在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淑娇 樊玉娟 +1 位作者 裘福荣 严东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生理机制的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外推特殊人群、临床试验剂量的选择、个体化用药及...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基于生理机制的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外推特殊人群、临床试验剂量的选择、个体化用药及研究不同因素对药动学过程的影响等领域。本文对PBPK模型发展现状进行简述,简要介绍PBPK模型的应用流程,并对其近年来在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物临床研究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脱氧胆酸在慢性肝病中应用及机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林林 樊玉娟 +3 位作者 谭波 李玥 蒋健 裘福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具有"保肝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囊性纤维化(cystic...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具有"保肝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等,缺乏阳性药物对照,故对UDCA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由于UDCA不良事件报道日益增多,尤其在高剂量下,UDCA已表现出显著毒性。本文对UDCA在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应用UDCA治疗肝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脱氧胆酸 肝病 利胆剂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水煎液对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性损伤的防治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淑娇 张志荣 +5 位作者 张林林 樊玉娟 谭波 李玥 蒋健 裘福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21-1327,共7页
目的:探讨甘草水煎液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症(IC)模型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低剂量组(1.13 g·kg^(-1)·d^(-1))、甘草中剂量组(2.25 g·kg^(-1)... 目的:探讨甘草水煎液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症(IC)模型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低剂量组(1.13 g·kg^(-1)·d^(-1))、甘草中剂量组(2.25 g·kg^(-1)·d^(-1))及甘草高剂量组(4.50 g·kg^(-1)·d^(-1)),连续给药10 d,检测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用LC-MS/MS测定血浆胆汁酸含量,RT-PCR检测孕烷受体、细胞色素P450 3A1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和胆酸盐外排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草低、中剂量组ALT、AST和ALP有下降趋势;甘草高剂量组ALT、AST和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浆CA浓度在甘草低、中、高剂量分别减少32.2%、55.1%和84.4%;血浆CDCA浓度在高剂量减少45.8%;血浆DCA浓度在甘草低、中、高剂量分别减少49.1%、52.5%和67.1%;血浆LCA浓度在甘草低、中、高剂量分别减少59.5%、59.5%和56.7%。甘草水煎液可增加孕烷受体、细胞色素P450 3A1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和胆酸盐外排泵的mRNA转录(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甘草水煎液可促进胆汁酸代谢和排泌,减轻胆汁酸负荷,对IC肝损伤起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水煎液 肝内胆汁淤积症 孕烷受体 防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亮 彭朋 +4 位作者 张新峰 刘松灿 贺敏 蒋健 裘福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三者在0.01~3.0... 目的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三者在0.01~3.00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范围良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3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15%,准确度为85%~115%。结论建立的测定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方法符合化学样品测定要求,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目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制剂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剂量优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晖 王钦 +4 位作者 王鲲 黄继汉 裘福荣 唐海沁 李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21-528,共8页
目的: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联用的剂量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权重配方设计,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用药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率... 目的: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联用的剂量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权重配方设计,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用药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率作为药效指标。综合建立和应用权重配方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降压效应,评价两药联用在大鼠体内的降压及交互作用,分析最佳剂量配比,并做确定性实验。对权重配方原法和权重配方群体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权重配方模型及其群体模型,联用中组分重要程度为厄贝沙坦大于氢氯噻嗪,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存在协同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最优剂量配比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0∶1。权重配方原法和群体法在评价组分重要程度、理论优化组方及剂量优化比例等方面的结论相同,但群体法由于采用个体效应值直接计算,对权重指数等参数的计算更为精确,并提供个体间及个体内变异等信息。结论:综合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定量评价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物相互作用规律,并提供最佳剂量配比的信息,为临床合理药物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权重配方法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剂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