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天 王泽惠 +4 位作者 彭云花 王清园 裴艳妮 羊琪琪 杨巍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57,共5页
目的考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培菲康胶囊及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疗程1个月。检测... 目的考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培菲康胶囊及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炎症因子(IL-6、IL-8、TNF-α)、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IBDQ评分、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炎症因子、IgG、IgM降低(P<0.05),IBDQ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可改善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葛根芩连汤 针刺 培菲康胶囊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瘘磁共振成像:探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在肛瘘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烁慧 杨巍 +5 位作者 朱琼 龚志刚 赵喜 谭文莉 陆方 詹松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普通MR成像中使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在肛瘘患者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于使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前、后均各行一次MRI检查。序列包括T_1WI横断位和冠状位、T_2W SPAIR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放置... 目的:探讨普通MR成像中使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在肛瘘患者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于使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前、后均各行一次MRI检查。序列包括T_1WI横断位和冠状位、T_2W SPAIR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放置水囊前后比较瘘管末端位置,并且对瘘管、内口、分支及脓腔进行计数,同时观察瘘管走行。所获结果被用于评估肛瘘MR诊断分级,并同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8名肛瘘患者MRI检查共发现瘘管31根、内口22个、分支19根以及脓腔10个。使用水囊前后MRI对瘘管末端位置的显示有显著不同(x^2=5.56,P<0.05)。使用水囊前,MR显示1例1级低位单纯线形括约肌内肛瘘,1例低位和2例高位2级括约肌内肛瘘伴脓肿或分支,1例3级高位经括约肌肛瘘,6例4级经括约肌肛瘘伴脓肿或分支,其中5例为高位,1例为低位,2例5级高位肛提肌上和经肛提肌肛瘘,另有5例无法确定;使用水囊后,2级高位括约肌内肛瘘伴脓肿或分支上升为3例,4级低位经括约肌肛瘘伴脓肿或分支上升至2例,高位上升至7例,另有1例无法确定,余不变。使用水囊前后,MRI对肛瘘分级与手术的相符率分别为72%(13例)和94%(17例)。结论:通过使用自制可调节肛肠水囊,普通MRI能够获得更多有关瘘管及其走行的信息,有助于肛瘘患者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肛肠水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仁燕 郑德 +3 位作者 徐菲 吴凡 高志玲 何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8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40例。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8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40例。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7天的疼痛、发热、渗出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脓腔最大截面面积、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80%(32/4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5,P=0.709)。术后第3天、第7天,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渗出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脓腔最大截面面积方面均低于手术治疗组(P均<0.01)。介入治疗组直肠后间隙脓肿、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手术治疗组(P均<0.01)。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渗出,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检查 穿刺术 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炎方对湿热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李 杨巍 +3 位作者 彭云花 陈天 裴艳妮 陆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探讨实炎方对湿热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实炎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 目的探讨实炎方对湿热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实炎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33)、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肠道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降低(P<0.05),GQOLI-74升高(P<0.05),肠球菌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实炎方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炎方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巍治疗肛痈病临证经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志君 郑德 +3 位作者 汪庆明 芦亚峰 陆宏 杨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709-710,共2页
介绍杨巍教授治疗肛痈经验,认为其病因以热、毒为要,内治重"消""托",外治崇"箍围",转归尤重护场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 肛痈 名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杨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一项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葛茂军 俞杭 梅祖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60-1266,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时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时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施肛门部手术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麻醉方法、主要手术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第3卷(ICD-9-CM3)代码。以开具留置导尿医嘱和收取导尿管费用作为发生POUR的依据。对于术中麻醉方式变更的病例,以最后采用的麻醉方式纳入研究。结果共11440例肛门部手术患者入组,年龄为39(32,51)岁,男女比例为1.94∶1。其中采用针药复合麻醉6083例(53.2%)、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3392例(29.7%)、静脉麻醉1420例(12.4%)、局部麻醉408例(3.6%)、椎管内麻醉65例(0.6%)、全身麻醉46例(0.4%)、其他麻醉方式26例(0.2%)。术后留置导尿管395例,POUR发生率为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76,95%CI 1.36~2.27,P<0.001)和女性(OR=1.36,95%CI 1.11~1.67,P=0.003)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针药复合麻醉相比,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使POUR风险增高(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OR=1.42,95%CI 1.13~1.78,P=0.002;静脉麻醉:OR=1.48,95%CI 1.10~1.99,P=0.009;椎管内麻醉:OR=2.75,95%CI 1.09~6.93,P=0.032)。在校正性别、年龄及疾病诊断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结果类似(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校正OR=1.33,95%CI 1.06~1.67,P=0.014;静脉麻醉:校正OR=1.43,95%CI 1.06~1.92,P=0.019;椎管内麻醉:校正OR=4.93,95%CI 1.92~12.67,P=0.001)。亚组分析显示,与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能降低女性患者41%的POUR风险(OR=0.59,95%CI 0.42~0.84,P=0.003)及年龄<60岁患者30%的POUR风险(OR=0.70,95%CI 0.54~0.90,P=0.006)。结论年龄≥60岁和女性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部手术 针药复合麻醉 术后尿潴留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杏润肠片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瞿胤 郑徳 +3 位作者 杨巍 芦亚峰 张志君 李世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评价黄杏润肠片(大黄、炒枳实、槟榔等)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黄杏润肠片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舒秘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 目的评价黄杏润肠片(大黄、炒枳实、槟榔等)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黄杏润肠片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舒秘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术后14 d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感、频率、腹胀情况等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术后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杏润肠片对于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便秘、减轻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患者术后排便费力程度、缩短排便时间及改善大便性状方面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术后 黄杏润肠片 舒秘胶囊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及熏洗时间的促愈熏洗方对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瞿胤 杨巍 +2 位作者 郑德 汪庆明 张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观察肛瘘术后患者应用促愈熏洗方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浓度及熏洗时间对熏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44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6例,组1用浓度为125 mL:2 000 mL的促愈方熏洗10 min治疗,组2用浓度为125 mL:3 000mL的促愈方熏洗... 目的:观察肛瘘术后患者应用促愈熏洗方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浓度及熏洗时间对熏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44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6例,组1用浓度为125 mL:2 000 mL的促愈方熏洗10 min治疗,组2用浓度为125 mL:3 000mL的促愈方熏洗20 min治疗,组3用浓度为125 mL:2 000 mL的促愈方熏洗20 min治疗,组4用浓度为125 mL:3 000 mL的促愈方熏洗10 min治疗。治疗14 d后,对术后疼痛、水肿、渗液、出血、发热及创面愈合等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低浓度长时间熏洗组在治疗术后疼痛、出血、水肿、渗液及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应用促愈熏洗方低浓度长时间的熏洗治疗能明显减轻肛瘘术后疼痛、水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并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肛瘘术后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愈熏洗方 浓度 熏洗时间 肛瘘术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痔围术期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 被引量:13
9
作者 牛魏魏 潘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12月120例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3月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中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12月120例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3月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中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中医护理方案 症状控制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血宁合剂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晔 陆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75-2477,共3页
目的:研究痔血宁合剂在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拓展痔血宁合剂适用范围。方法:将符合混合痔湿热下注证、已行混合痔切除术的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痔血宁合剂治疗组(50例)和痔宁片对照组(50例),分别口服痔血宁合剂、痔宁片。... 目的:研究痔血宁合剂在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拓展痔血宁合剂适用范围。方法:将符合混合痔湿热下注证、已行混合痔切除术的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痔血宁合剂治疗组(50例)和痔宁片对照组(50例),分别口服痔血宁合剂、痔宁片。疗程为均为9天,手术后每两天,对患者的创面渗血、分泌物、肛缘水肿程度、疼痛、肛门坠胀感、发热等症状进行等级评分。结果:痔血宁合剂在对术后控制创面渗血、缓解伤口疼痛的疗效均优于痔宁片组(P<0.05);对于术后创面分泌物、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发热的治疗,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痔血宁合剂与痔宁片均可有效缓解混合痔手术后各种不适症状,但痔血宁合剂比痔宁片更有效,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血宁合剂 痔宁片 术后并发症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血宁合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巍 陈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403-404,共2页
目的 :研究痔血宁合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及止血效果。方法 :对痔急性发作患者 82例随机分成 3组进行研究 ,治疗组使用痔血宁合剂 ,中药对照组使用槐角丸 ,西药对照组使用安络血。结果 :治疗 3天后 ,治疗组便血、粘膜变化的减轻程... 目的 :研究痔血宁合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及止血效果。方法 :对痔急性发作患者 82例随机分成 3组进行研究 ,治疗组使用痔血宁合剂 ,中药对照组使用槐角丸 ,西药对照组使用安络血。结果 :治疗 3天后 ,治疗组便血、粘膜变化的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7天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止血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痔血宁合剂治疗痔急性发作有明显的疗效 ,并且止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血宁血剂 急性发作 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 便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血宁合剂治疗痔出血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巍 汪庆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686-687,共2页
目的 :探讨痔出血的发病机理及痔血宁合剂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凝血实验观察其对凝血的影响 ;观察肿胀 ,验证其抗炎作用 ;观察痔血宁对渗出的作用 ,验证其对血管反应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微循环流态、细动静脉管径的变化 ,及毛细血管开... 目的 :探讨痔出血的发病机理及痔血宁合剂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凝血实验观察其对凝血的影响 ;观察肿胀 ,验证其抗炎作用 ;观察痔血宁对渗出的作用 ,验证其对血管反应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微循环流态、细动静脉管径的变化 ,及毛细血管开放数的观察 ,来验证其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结果 :痔血宁不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P >0 0 5 ) ;大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 (P <0 0 1) ;对渗出反应有抑制作用 (P <0 0 0 1) ;使小鼠细动静脉血管管径增大 ,微循环血流加速 ,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痔血宁合剂具有抗炎、抗渗出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血宁 痔出血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痔注射加分段内扎外剥治疗环状混合痔288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615-615,共1页
以内痔注射加分段内扎外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 2 88例 ,经临床观察及随访 ,治疗愈率达 10 0 %。此法能有效地保全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防止复发 ,避免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无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
关键词 内痔注射 分段内扎外剥法 环状混合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静 孙元隆 +3 位作者 张彬彬 梅祖兵 冯琴 胡义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41-224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截至2020年3月外文数据库Pub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关键词筛选符合条件的...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截至2020年3月外文数据库Pub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关键词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根据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队列研究和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605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SGLT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队列研究中的ALT(MD=-24.22,95%CI:-29.54^-18.89,P<0.001)、HbA1c(MD=-0.53,95%CI:-0.74^-0.32,P<0.001);随机对照试验中的ALT(MD=-12.51,95%CI:-15.61^-9.41,P<0.001)和HbA1c(MD:-0.54,95%CI:-0.80^-0.27,P<0.001)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观察指标:SGLT2抑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BMI(P<0.001)、脂肪重量(P<0.001)、肝脏脂肪分数(P<0.001)、GGT(P<0.001)、空腹血糖(P<0.001)、血清铁蛋白(P<0.001)和血清Ⅳ型胶原蛋白7S(P=0.02)。另外AST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P=0.16)和队列研究(P<0.001)Meta分析结果存在差异。服用SGLT2抑制剂后体液量减少事件[RR(95%CI):7.67(1.45~40.42),P=0.02]、尿路感染事件[RR(95%CI):4.27(1.11~16.43),P=0.03]、生殖系统感染事件[RR(95%CI):3.76(1.21~11.69),P=0.02]的发生率均有所上升。结论当前证据显示,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质量、血糖、肝酶、肝脏脂肪含量,同时对肝脏纤维化的改善有一定作用,但会增加患者体液量减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未来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 2型 钠-葡萄糖转运体2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