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医学心理门诊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俊娟 陆峥 +7 位作者 蔡军 施慎逊 季建林 朱荣申 史以珏 蒋有倩 王崇顺 丁有菊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情况及对抑郁症的治疗模式和临床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来自上海市9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的抑郁...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情况及对抑郁症的治疗模式和临床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来自上海市9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的抑郁症患者47例,分为专科医师组20 例和非专科医师组27例,在入组时、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 (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修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自编的药物依从性评估等量表的评定。结果 (1)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显著高于非专科医师组(X2=12.68,P<0.01)。(2)专科医师组对抑郁症的治疗疗效优于非专科医师组(X2=7.16,P<0.01),两者在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HAMD、HAMA总分减分率上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在治疗第12周时SF-36各因子分均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结论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医师在对抑郁症的识别、治疗疗效上优于非专科医师;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及诊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卫生管理体系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综合性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陈昕灏 田君 +4 位作者 刘德志 魏成侠 沈卓婴 王文静 卢根娣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4期2600-2607,共8页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与验证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上海某三...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与验证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断为首发IS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408例患者,分为训练集(n=286)与内部验证集(n=122),选取2022年3月于另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n=5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首发IS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C统计量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构建的模型为Y=e^(z)/(1+e^(z)),其中z=-9.346+0.101×年龄+0.039×Hcy+0.248×NIHSS评分+1.499×颞叶梗死+1.626×气虚血瘀证。模型ROC下面积AUC为0.853(95%CI:0.807~0.898),最佳截断值为0.503,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87.1%,准确率为80.1%。内外验证C统计量分别为0.842(95%CI:0.817~0.867)、0.735(95%CI:0.643~0.826),Brier得分均<0.25,校准曲线及DCA曲线均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协助医护人员筛查首发缺血性PSCI高危人群,为早期识别和管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饮子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VEGF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秦保锋 王明哲 +3 位作者 龚帆 王骏 张红智 郭咏梅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地黄饮...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小板聚集率与VEGF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血小板聚集率及VEGF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地黄饮子加减可能通过调节血小板聚集功能、VEGF表达改善急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地黄饮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君子方辅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虚证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旭莹 张红智 +5 位作者 李化强 张姝誉 陈静 王骏 唐海燕 蔡淦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评价加味四君子方在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脾虚证患者生活功能及延缓ALS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 目的评价加味四君子方在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脾虚证患者生活功能及延缓ALS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50例ALS脾虚证患者均分为加味四君子方组和安慰剂组。加味四君子方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四君子方;安慰剂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两组均服药9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6、9个月及停药后3个月时,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和ALS中医脾虚症状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组治疗后ALSFRS-r评分、中医脾虚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594.155,P<0.05;Waldχ~2=452.196,P<0.05),特别是在中医脾虚症状方面,加味四君子方组能有效延迟相关症状的恶化。对ALSFRS-r中精细动作、粗大运动评分的时间级别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166.976,P<0.05;Waldχ~2=97.015,P<0.05);但对延髓症状、呼吸症状评分的时间级别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007,P>0.05;Waldχ~2=1.918,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加味四君子方可以延缓ALS脾虚证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对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功能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脾虚 中草药 四君子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星子 徐平 +1 位作者 潘卫东 张慧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的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口服祛风... 目的探讨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的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口服祛风利湿合剂,每日2次,每次30 mL;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10 mg。两组患者均外用氯地松乳膏,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瘙痒时间占夜间睡眠的百分比(PIT)、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积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IT值、E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PIT值、EASI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愈显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6%)(P<0.05)。结论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瘙痒程度及皮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风湿蕴肤证 祛风利湿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卫东 刘云 +2 位作者 方正龙 朱旭莹 郭伸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6期12-12,共1页
帕金森病(PD)除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及姿势维持障碍等运动症状外,抑郁症、精神障碍、痴呆、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和夜间睡眠障碍是PD最主要的非运动障碍症状,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虽不处于主导地位,... 帕金森病(PD)除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及姿势维持障碍等运动症状外,抑郁症、精神障碍、痴呆、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和夜间睡眠障碍是PD最主要的非运动障碍症状,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虽不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在延缓病程、提高西药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评价 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 养血清脑颗粒 运动迟缓 有效治疗 静止性震颤 肌张力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秦保锋 方正龙 《江西中医药》 2008年第7期7-8,共2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合并感染的抗菌药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潘纬榕 沈娴 +1 位作者 孙思娴 朱旭莹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0期625-631,共7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是MG病情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部分抗菌药干扰神经-肌肉接头运动,可能导致MG症状加重,甚至诱发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是MG病情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部分抗菌药干扰神经-肌肉接头运动,可能导致MG症状加重,甚至诱发肌无力危象。因此合理选择抗菌药,对MG患者尤为重要。本文对影响MG症状的抗菌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抗菌药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对临床医师运用抗菌药及新型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感染 神经肌肉阻滞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与术后护理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管理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3期33-34,37,共3页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可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内、硬脊膜外3种,大多为良性肿瘤。对于椎管内肿瘤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和脊髓相邻近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可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内、硬脊膜外3种,大多为良性肿瘤。对于椎管内肿瘤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治疗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治疗 护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