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部多裂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威烨 王宽 +1 位作者 元唯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6期581-584,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既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关注对椎间盘局部的治疗,如手术疗法及其他介入治疗等,但术后并发症及高复发率一直是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难点问题。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发展,对腰突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既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关注对椎间盘局部的治疗,如手术疗法及其他介入治疗等,但术后并发症及高复发率一直是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难点问题。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发展,对腰突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者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和转归与局部肌肉等软组织密不可分。而作为脊旁深层肌肉,多裂肌对腰椎椎体节段间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其功能的异常可使腰椎的稳定性降低,而腰椎的慢性疾病也可导致多裂肌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敷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燕 吴玉云 +4 位作者 赵文琼 张薇 陈博 张旻 庞坚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2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 :探讨传统的休息、冷敷、加压与抬高患肢(RICE)干预与仅做休息、加压与抬高患肢(RCE)干预,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冷敷治疗的临床中期效益。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集急性踝关节... 目的 :探讨传统的休息、冷敷、加压与抬高患肢(RICE)干预与仅做休息、加压与抬高患肢(RCE)干预,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冷敷治疗的临床中期效益。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9例,男30例,女5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24 h,平均9 h。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RICE干预组44例,RCE干预组45例,RICE组接受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的干预,RCE组不接受冰敷但其他干预相同。主要疗效指标采用Karlsson评分,次要疗效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量表。安全性观测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的观察。结果:在损伤2周后,RICE组的Karlsson评分44.66±11.58,与RICE组46.67±8.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ICE组与RCE组的Karlsso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疼痛、疗效满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冷敷治疗并未能获得更大的终点效益,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冷敷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踝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技术评估膝关节软骨退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光月 郭海玲 +1 位作者 李涛 赵咏芳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1期1061-1067,共7页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序列及参数的合理选择对清晰成像及临床研究结果的客观评价至关重要。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波士顿利兹骨关节炎评分系统,MRI膝骨关节炎评分系统,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评分系统等全膝关...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序列及参数的合理选择对清晰成像及临床研究结果的客观评价至关重要。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波士顿利兹骨关节炎评分系统,MRI膝骨关节炎评分系统,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评分系统等全膝关节的半定量评分系统都能够全面评价膝骨关节炎进展时各组织的影像学改变。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及生理成分的改变可以被定量评估。T2图、弥散加权成像、延迟动态增强成像等软骨成分的定量评估技术能定量监测软骨基质成分的变化,可以在关节软骨形态学破坏之前更早地发现软骨病变。这些定量、半定量评价技术有助于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同时也为精确评价干预措施的疗效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关节软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在颈椎整复手法中肢体运动轨迹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辉昊 张旻 +2 位作者 牛文鑫 沈旭哲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40-944,共5页
目的 :通过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采集与分析手法运动数据,归纳肩、肘、膝和踝关节运动特点。方法:由1位施术者在头部、躯干、左右肩峰、肘关节内外侧、腕关节内外侧、前臂外侧、上臂外侧、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 目的 :通过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采集与分析手法运动数据,归纳肩、肘、膝和踝关节运动特点。方法:由1位施术者在头部、躯干、左右肩峰、肘关节内外侧、腕关节内外侧、前臂外侧、上臂外侧、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内外侧膝、腓骨小头、内外侧踝、足跟、双侧大腿、小腿胫骨外侧以及第1、2、5跖骨头、粘贴光标,对1位受试者完成1次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治疗的右手手法操作周期,重复5次,对施术者右侧肩、肘、膝和踝关节运动轨迹进行捕捉、记录、计算和分析。结果:手法操作过程中4个关节运动轨迹的趋势一致,其中肘关节的离散度最为明显。肩关节和肘关节的三维活动度明显,而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对较小,然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明显大于旋转和侧弯活动。结论:石氏伤科颈椎整复手法的上肢关节灵活性较高,而下肢关节的稳定性是重要保证,其中同侧膝关节通过屈伸活动来辅助上肢发力;红外线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建立的手法模型可以为教学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颈椎 计算机 模拟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膝骨关节炎压痛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庞坚 石瑛 +6 位作者 曹月龙 陈东煜 顾新丰 陈博 吴玉云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部位压痛点的分布特点,探索其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门诊招募受试者,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86例膝骨关节...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部位压痛点的分布特点,探索其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门诊招募受试者,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65例;年龄45~85岁,平均(59.98±8.23) 岁;病程3个月~15年。受试者接受详细的膝部触诊,体检膝关节局部的压痛点并记录,录入数据库。研究数据采用频数、频率分析来描述,通过系统聚类法分析聚类。结果:频数、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膝关节前缘(髌周)与膝关节内侧为压痛点常见分布区域,如髌尖下缘压痛的发生率最高达93%,其次为收肌结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各个压痛点基本按照膝关节内侧与外侧部位来分成2个群组。结论:研究提示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开展膝骨关节炎疾病压痛点分布规律的研究,而研究结果提示膝部压痛点的分布主要与内侧、外侧的解剖结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疼痛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侧位片头颅姿势与颈椎曲度分型及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宽 邓真 +6 位作者 王辉昊 李正言 牛文鑫 陈博 张明才 元唯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分析自然平视状态下头颅姿势的差异与颈椎曲度分型及相关颈椎力学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调阅2015年1月至12月于骨伤科就诊、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5.5±10.9)岁。进行颈... 目的:分析自然平视状态下头颅姿势的差异与颈椎曲度分型及相关颈椎力学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调阅2015年1月至12月于骨伤科就诊、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5.5±10.9)岁。进行颈椎曲度分型,测量McGregor倾角、C_2下终板倾角、T_1倾角、头颅重心至C_7的矢状垂直偏距(CG-C_7SVA)、C_2椎体中心至C_7的矢状垂直偏距(C_2-C_7SVA),使用Spearma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颈椎曲度分型与C_2下终板倾角、C_0-C_2夹角(C_2下终板倾角与McGregor倾角的和)、CG-C_7SVA、T_1倾角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度分型与McGregor倾角无关(P>0.05)。另外CG-C_7SVA与C_2下终板倾角(r=0.77)、C_2-C_7SVA(r=0.87)呈一定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头颅在自然平视状态下的姿势与颈椎曲度一定程度上相关,头颅重心随着仰头向后移动,后移仰头者提示其可能伴有相对正常的生理曲度。部分曲度异常的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轻微低头的姿势,对于该类人群进行姿势、锻炼的健康宣教对恢复其颈部的平衡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生物力学 影像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椎骨错缝模型下丘脑及背根神经节P物质含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博 林勋 +4 位作者 庞坚 孔令军 詹红生 程英武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检测腰椎椎骨错缝对大鼠下丘脑及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体质量为350~45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旋转固定组(RF组)、单纯固定组(S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RF组和SF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的... 目的:检测腰椎椎骨错缝对大鼠下丘脑及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体质量为350~45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旋转固定组(RF组)、单纯固定组(S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RF组和SF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的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RF组大鼠使L6棘突向右侧旋转,造成L5棘突与L4和L6棘突的不共线;SF组大鼠单纯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不进行旋转。Sham组大鼠不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只切开后缝合。分别于手术后1、4、8和12周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及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含量。结果:手术1、4、8周后,RF组和SF组大鼠下丘脑中P物质含量均低于Sham组大鼠(P〈0.05);手术1、4、8、12周后,RF组和SF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含量均高于Sham组大鼠(P〈0.05);固定12周后,RF组和SF组大鼠下丘脑中P物质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骨错缝可抑制下丘脑中P物质的镇痛作用,促进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的合成和传递,从而引起或加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错缝 下丘脑 背根神经节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庞坚 曹月龙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8期702-704,共3页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其病理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与骨赘形成为特点。目前骨关节炎的始发病理尚不明确,既往许多研究聚焦于关节软骨并认为软骨下骨的改变继发于关节软骨的退变;然而近年研究报道关节软骨下骨低骨密度,尤...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其病理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与骨赘形成为特点。目前骨关节炎的始发病理尚不明确,既往许多研究聚焦于关节软骨并认为软骨下骨的改变继发于关节软骨的退变;然而近年研究报道关节软骨下骨低骨密度,尤其是膝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软骨下骨呈高转换,以及骨吸收抑制剂治疗骨关节炎有效,都提示软骨下骨在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椎骨错缝模型不同时间节点全血黏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博 林勋 +4 位作者 庞坚 孔令军 詹红生 程英武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2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的变化,研究石氏伤科气血理论及骨错缝、筋出槽学说,揭示慢性脊柱病损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将36只350~4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旋转固定组(RF组)、单纯固定组(SF组...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的变化,研究石氏伤科气血理论及骨错缝、筋出槽学说,揭示慢性脊柱病损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将36只350~4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旋转固定组(RF组)、单纯固定组(S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2只.RF组和SF组大鼠腰椎L4-L6节段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RF组大鼠使Ls棘突向右侧旋转,造成L5棘突与L4和Ls棘突的不共线;SF组大鼠单纯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不进行旋转.分别于固定后1、4、8和12周时,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变化.结果:固定4、8周之后,RF组和SF组大鼠在高切(150/s)、中切(60/s)和低切变速率(10/s)下的全血黏度皆高于Sham组大鼠(P<0.05).固定1、12周后各组大鼠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错缝、筋出槽可导致大鼠全血黏度升高,增加血脉瘀阻的程度,从而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脊柱病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骨 血液黏度 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诱导骨肉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苏闽 詹红生 +1 位作者 陈东煜 张继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经特定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的细胞死亡,PCD的失序紊乱会引起肿瘤等疾病,这些信号转导途径依赖或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中药在治疗骨肉瘤方面有一定疗效,其有效成分及干预机制的研究...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经特定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的细胞死亡,PCD的失序紊乱会引起肿瘤等疾病,这些信号转导途径依赖或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中药在治疗骨肉瘤方面有一定疗效,其有效成分及干预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提取物诱导骨肉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凋亡 骨肉瘤 中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翔 刘顺怡 +5 位作者 石瑛 张明才 陈元川 张继伟 詹红生 陈东煜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上海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230例患者,分针刀组和针灸组。针刀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43-70岁,平均...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上海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230例患者,分针刀组和针灸组。针刀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43-70岁,平均(51.4±1.7)岁,病程0.25-12年,平均(1.2±0.3)年,治疗前WOMAC总评分43.75±11.35,针刀松解术治疗1次;针灸组115例,男40例,女75例,年龄41-78岁,平均(52.4±2.0)岁,病程0.25-15年,平均(1.1±0.3)年,治疗前WOMAC总评分41.51±13.07,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每日治疗1-2次,共治疗2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WOMAC总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采用通用的WOMAC评分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25),针刀组总体疗效优于针灸组。两组治疗前后WOMAC各项评分,针刀组:疼痛5.98±2.27及2.80±1.57,行走痛7.19±1.41及3.34±1.34,久坐站立痛5.54±1.91及2.31±1.40,僵硬6.57±1.40及3.11±1.44,上下楼梯7.24±1.12及3.70±1.22,下蹲屈膝5.44±1.81及2.45±1.63,日常活动5.79±1.44及2.76±1.32;针灸组:疼痛6.07±2.00及4.09±1.46,行走痛6.50±1.75及3.20±1.64,久坐站立痛5.23±2.88及3.65±1.84,僵硬6.06±1.38及2.97±1.01,上下楼梯6.74±1.16及3.41±0.62,下蹲屈膝5.79±1.97及3.65±1.62,日常活动5.12±1.93及3.30±0.00。两组组间比较,在疼痛、久坐站立痛、下蹲屈膝及日常活动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行走痛、僵硬及上下楼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比较,在疼痛、久坐站立痛、下蹲屈膝及日常活动改善方面,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结论:针刀及针灸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均有效;针刀松解术对于缓解整体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的疗效优于针灸,但对于僵硬和行走痛方面,针刀与针灸疗效相差不大,两者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针灸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颈椎病意外事件分析与预防策略思考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辉昊 詹红生 +2 位作者 张明才 陈博 郭凯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9期730-736,共7页
目的:回顾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例,分析手法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方法:检索1979年至2011年3月期间中文期刊数据库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统计意外事件资料,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目的:回顾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事件的病例,分析手法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方法:检索1979年至2011年3月期间中文期刊数据库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发生意外的临床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统计意外事件资料,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共40篇文献,150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意外事件共156例(如果1例患者同时存在骨折和脱位,则计为2例意外事件),最常见的是晕厥占28.85%(45例);颈髓轻度损伤或压迫占21.79%(34例);神经根损伤占15.38%(24例);无效或症状加重占7.05%(11例);颈椎骨折占7.05%(11例);脱位或半脱位占3.85%(6例);软组织损伤1.92%(3例);严重意外事件包括瘫痪、死亡和脑血管意外病例占14.70%(22例),其中54.55%(12例)存在其他原发疾病。意外损伤手法类型包括:旋转复位法占42.00%(63例);强刺激按揉穴位引起的占28.00%(42例)。最终结局:66.67%(100例)恢复或基本恢复,14.00%(21例)好转或改善;2.67%(4例)恶化或加重;3.33%(5例)死亡。结论:医师使用手法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明确诊断,并对治疗术式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排除禁忌和潜在风险、规范评价标准和准入资格,提高安全认识与风险评估、加强手法意外事件的监测,可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法 骨科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下腰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梁飞凡 陈威烨 +3 位作者 陈博 王辉昊 徐勤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 :对针灸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针灸... 目的 :对针灸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针灸与其他疗法比较治疗LBP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通过Rev Man 5.2软件对治疗前后VAS、ODI、JOA、RMDQ等评分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共计7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灸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1.32;95%CI(-1.41,-1.22);Z=27.28;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ODI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5.07;95%CI(-7.50,-2.65);Z=4.10;P<0.000 1];单纯针灸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3;95%CI(2.02,3.63);Z=6.90;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RMDQ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0;95%CI(-3.49,-2.11);Z=7.95;P<0.000 01]。结论:单纯针灸疗法在改善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穴位 腰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凯 李林 +2 位作者 詹红生 王辉昊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目前临床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等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265篇,中文文献251篇,英文文献14篇,其中5...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目前临床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等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265篇,中文文献251篇,英文文献14篇,其中5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全部为中文文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5篇文献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5篇文献共736例患者。5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2.93,95%CI为[2.10,4.08];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99,95%CI为[2.47,6.44];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的治疗方法,如牵引、药物等)(P<0.01)。结论:目前所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因此需要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且长时间随访的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肌肉骨骼手法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测量在评估颈痛及手法治疗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宽 邓真 +2 位作者 王辉昊 牛文鑫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68-672,共5页
手法是治疗颈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短期缓解颈痛症状上有一定优势。近年来,运用不同类型的力学传感器及影像学设备配合计算机软件,研究人员发现了颈痛患者与正常人在颈椎活动方面的区别,分析了手法作用于颈椎的运动学、力量大小及相关结... 手法是治疗颈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短期缓解颈痛症状上有一定优势。近年来,运用不同类型的力学传感器及影像学设备配合计算机软件,研究人员发现了颈痛患者与正常人在颈椎活动方面的区别,分析了手法作用于颈椎的运动学、力量大小及相关结构应力应变等力学参数。对于这些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揭示了颈痛所导致的活动功能异常,反映了颈椎调整手法的安全性,并解释了患者颈椎的异常应力以及手法的调整作用。相对而言,这些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度较低,而对组织内部应力应变的分析也较为有限,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认识颈痛、规范化手法治疗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手法 骨科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玉婷 王翔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2期1062-1064,共3页
颈椎曲度的测量是临床上评价颈椎功能的基本方法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然而针对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及各测量方法间的相关性研究尚不充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可直接影响颈椎异常曲度的判... 颈椎曲度的测量是临床上评价颈椎功能的基本方法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然而针对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及各测量方法间的相关性研究尚不充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可直接影响颈椎异常曲度的判断。因此,通过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对不同颈椎曲度条件下颈椎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研究设计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膝关节巨大痛风石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俊龙 王学宗 +4 位作者 卫晓恩 谈绎文 郑昱新 张旻 刘印文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55-657,共3页
患者,男,43岁。因发现左膝关节肿块4年,左下肢活动受限半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大量饮酒史。2006至2012年,左膝红肿疼痛间歇性发作,每年2次,曾在外院诊断为痛风,期间不规则服用碳酸氢钠片及苯溴马隆片,症状缓解,近几年未发作。4年前无明... 患者,男,43岁。因发现左膝关节肿块4年,左下肢活动受限半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大量饮酒史。2006至2012年,左膝红肿疼痛间歇性发作,每年2次,曾在外院诊断为痛风,期间不规则服用碳酸氢钠片及苯溴马隆片,症状缓解,近几年未发作。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膝内上方出现一鹌鹑蛋大小的肿块,无明显疼痛,未予特殊处理,后肿块逐渐增大,至2013年发现肿块大小增至约5 cm×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痛风 痛风石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的多角度临床评估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经典的骨关节炎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的关节疾病,多发于膝、髋等负重关节。临床上,该病的病理损害除了关节软骨之外,还涉及到关节周围的其他组织,表现为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 经典的骨关节炎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的关节疾病,多发于膝、髋等负重关节。临床上,该病的病理损害除了关节软骨之外,还涉及到关节周围的其他组织,表现为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临床评估 防治 关节软骨 骨纤维化 关节疾病 病理损害 关节周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